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游斌权 邢杨波 +1 位作者 郭航远 李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286-2289,共4页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DH患者(IDH组)行非药物治疗改善血压,无高血压病且相同年龄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非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IDH患者(IDH组)行非药物治疗改善血压,无高血压病且相同年龄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非药物治疗主要为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包括运动、合理膳食、减轻体质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及戒烟限酒等。在非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监测血压,检测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前列环素(PGI2)、血管紧张素Ⅱ(AT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治疗前,IDH组ADM、PGI2、AT2、TX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DH组在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DH组ADM、PGI2、AT2、TXA2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及6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IDH患者血浆ADM、PGI2、AT2和TXA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下降不明显,治疗后6个月血压明显下降。非药物治疗能够较好地改善IDH患者的血浆ADM、PGI2、AT2、TXA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血管活性物质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与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游斌权 邢杨波 +2 位作者 李刚 周妍 郭航远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8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80例,包括60例IDH患者(IDH组)和无高血压病相同年龄的健康人20例(对照组)。分别监测血压,检测血浆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前列环素(PGI2)、... 目的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80例,包括60例IDH患者(IDH组)和无高血压病相同年龄的健康人20例(对照组)。分别监测血压,检测血浆血管活性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M)、前列环素(PGI2)、血管紧张素Ⅱ(AT2)及血栓素A2(TXA2)的浓度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IDH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外,舒张压、体重指数、尿酸、肌酐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DM、PGI2、AT2、TXA2含量在IDH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DH患者体重指数、尿酸、肌酐较正常对照高,IDH患者的血浆ADM、PGI2、AT2和TXA2的含量也较正常人群为高,提示IDH存在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血管活性物质 肾上腺髓质素 前列环素 血管紧张素Ⅱ 血栓素A2
下载PDF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和左室肥厚形成的关系
3
作者 石骏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8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未用过降压药物并排除重大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ISH组)及双期高血压组(SDH组)两组,并与64例同期健康老年...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未用过降压药物并排除重大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ISH组)及双期高血压组(SDH组)两组,并与64例同期健康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测定左室肥厚(LVH)水平、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三组血管活性物质(ANP、Aid及AngⅡ)参数。结果:两个高血压组舒张功能受损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ISH组明显;。钠素(ANP),醛固酮(Aldo),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在两个高血压组明显升高,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蛋白(CGRP)水平则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ISH患者易出现舒张功能受损,其血管活性物质的异常参与LVH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双期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非药物治疗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容辉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8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就诊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者64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来... 目的探讨非药物治疗方法对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就诊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者64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来分析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的差异。并通过非药物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舒张压(DBP)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皿管紧张素Ⅱ(AT2)、血栓素A2(检测TXB2)、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前歹q环素(PGI2)]分别为:①治疗前DBP(94.5±2.7)mmHg,AT2(110.5±40.7)ng/L,TXB2(101.4±26.8)ng/L,ADM(32.3±5.1)ng/L,PGl2(87.2±22.4)ng/L;②治疗3个月的DBP(91.8±2.7)mmHg,AT2(90.9±26.8)ng/L,TXB2(83-8±20.1)ng/L,ADM(26.4±33)ng/L,PGl2(75.5±23.5)ng/L:③治疗6个月DBP(86.7±2.0)mmHg,AT2(83.6±29.7)ng/L,TXB2(81.0±30.0)ng/L,ADM(26.6±3.0)ng/L,PGl2(74.8±21.1)ng/L。对照组治疗前AT2、TXB2、ADM和PGl2的水平分别为(81.7±19.7)ng/L,(79.3±17.9)ng/L,(27.5±3-3)ng/L,(73.5±20.5)ng/L。治疗后DBP和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呈下降趋势。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管活性物质处于一种高水平的紊乱状态。非药物疗法可显著降低血管活性物质水平,从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的紊乱状态;非药物疗法在较长时间后可以降低舒张压,改善患者血压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非药物疗法 血管活性物质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