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tropic Tuning of Electrochemical Etching forthe Nanometric Finishing of Metals
1
作者 Rong Yi Zejin Zhan Hui Deng 《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 EI 2022年第3期283-296,共14页
Isotropic etching polishing(IEP)based on the merging of isotropic etch pit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generic metal finishing approach.In this work,the tuning of the etching isotropy of various metals,which is the key to... Isotropic etching polishing(IEP)based on the merging of isotropic etch pits has been proposed as a generic metal finishing approach.In this work,the tuning of the etching isotropy of various metals,which is the key to realizing the finishing effect of IEP,is studied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tching experiments.The isotropic etching of various metal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mass transfer polarization by adjust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arameters.The addition of sulfuric acid in the electrolyte i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tuning the isotropy of electrochemical etching.It can decreas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etal ions,thereby increasing the resistance of mass transfer and transforming the electrochemical dissolution of metal into mass transfer polarization.In this study,the atomic and close-to-atomic scale surface finishing of various metals and alloys has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through isotropic etching.After etching at a current of 1.5 A for 3 min,the surface Sa roughness of TA2 is drastically reduced from 242 to 3.98 nm.After etching for 1 min at a current of 3 A,the surface Sa roughness of pure tungsten,NiTi,and CoCrNi decreases from 9.33,76.4,and 37.6 nm,respectively,to 1.16,2.01,and 2.51 nm,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SM metal finishing isotropic etching polishing Electrochemical polishing
原文传递
金属阻尼器新型恢复力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2
作者 吴桢灏 庄亮东 黄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4,共10页
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新型恢复力模型,可用于模拟消能减震体系中的金属阻尼器。新模型采用指数函数的形式定义屈服面随塑性变形的演化过程,能更好地反映金属阻尼器在屈服后承载力增长速度随塑性变形增加而不断减小的非线... 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新型恢复力模型,可用于模拟消能减震体系中的金属阻尼器。新模型采用指数函数的形式定义屈服面随塑性变形的演化过程,能更好地反映金属阻尼器在屈服后承载力增长速度随塑性变形增加而不断减小的非线性过程,同时,分别采用两个随动强化分量和两个等向强化分量以评估阻尼器在往复小变形与往复大变形情况下的强化行为,提升了模型对各类工况下阻尼器模拟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将文献中各类金属阻尼器的试验结果与文中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恢复力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同形式、不同材料和不同加载制度下金属阻尼器的复杂行为,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可用于工程实践中各类金属阻尼器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阻尼器 恢复力模型 数值模拟 等向强化 滞回曲线
下载PDF
金属复合屋面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黄莉 邓华 王宸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0-325,348,共7页
针对金属复合屋面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分别进行了发泡方向和涂层方向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试验,对各向基本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发泡方向和涂层方向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不相同,不能简单看作为各向同性... 针对金属复合屋面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分别进行了发泡方向和涂层方向的拉伸、压缩力学性能试验,对各向基本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发泡方向和涂层方向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性能不相同,不能简单看作为各向同性材料.在拉伸情况下,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呈脆性破坏,但压缩时存在明显屈服平台且无明显破坏特征.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发泡方向与涂层方向的力学参数差异明显,其发泡方向的拉、压弹性模量仅约为涂层方向的1/2,拉伸极限强度及压缩屈服强度也都明显低于涂层方向.根据试验数据,建议了适用于硬质聚氨酯泡沫的横观各向同性本构模型并对主要参数进行了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聚氨酯泡沫 金属复合屋面板 力学性能 本构模型 横观各向同性模型
下载PDF
进口与国产轴承钢夹杂物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田超 刘剑辉 董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8-62,共5页
为研究进口与国产高端轴承钢的夹杂物特征差异,使用ASPEX-explorer和光学显微镜分别对一种进口各向同性轴承钢和一种国产高端轴承钢的夹杂物尺寸、形态进行了多尺度评价。并使用扫描电镜对大尺寸夹杂物的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夹杂... 为研究进口与国产高端轴承钢的夹杂物特征差异,使用ASPEX-explorer和光学显微镜分别对一种进口各向同性轴承钢和一种国产高端轴承钢的夹杂物尺寸、形态进行了多尺度评价。并使用扫描电镜对大尺寸夹杂物的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夹杂物复合化模型。结果表明,与相同生产流程的国产高端轴承钢相比,进口各向同性轴承钢夹杂物更加细小,形态椭球化,可降低各向异性;进口钢的夹杂物尺寸及形态控制均优于国产钢。进口各向同性轴承钢中大尺寸夹杂物以复合化形式出现,复合方式是以Ca S颗粒包覆刚性夹杂物,实现了夹杂物的低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钢 轴承钢 非金属夹杂物 夹杂物复合
下载PDF
基于A-V模型的改进模型及单轴棘轮效应预测
5
作者 陈小辉 周杨 +1 位作者 刘明月 蔺永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0,共8页
针对A-V模型预测材料棘轮效应初始阶段不理想的缺点,对其参数γ2进行了修正,同时引入Ramberg-Osgood(R-O)模型和各向同性硬化来计算应力-应变曲线,并确定了A-V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了一种用来描述材料循环塑性行为的改进A-V模型.通过采... 针对A-V模型预测材料棘轮效应初始阶段不理想的缺点,对其参数γ2进行了修正,同时引入Ramberg-Osgood(R-O)模型和各向同性硬化来计算应力-应变曲线,并确定了A-V模型的材料参数,建立了一种用来描述材料循环塑性行为的改进A-V模型.通过采用改进的A-V模型对Z2CND18.12N奥氏体不锈钢和SS316L钢的单轴棘轮效应进行了预测,并研究了平均应力、应力幅值、应力比和加载历史对单轴棘轮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A-V模型对材料的棘轮应变预测值与试验值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单轴棘轮效应 A-V本构模型 Ramberg-Osgood模型 各向同性硬化
下载PDF
各向同性非密实金属的塑性流动理论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乔丹 杨宝 +4 位作者 蒋震宇 周立成 刘泽佳 刘逸平 汤立群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2-99,共18页
目前已有较多各向同性非密实金属(如泡沫金属、多孔金属和晶格金属等)的力学特性和本构方程的相关研究,然而各种理论模型所呈现的后续屈服面仍存在较大争议,并且它们尚未在许可加载空间得到充分验证。我们基于各向同性非密实金属的两个... 目前已有较多各向同性非密实金属(如泡沫金属、多孔金属和晶格金属等)的力学特性和本构方程的相关研究,然而各种理论模型所呈现的后续屈服面仍存在较大争议,并且它们尚未在许可加载空间得到充分验证。我们基于各向同性非密实金属的两个基本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塑性流动理论模型。为了验证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我们构建了两个不同相对密度和不同细观结构的仿真模型,并在许可主应变空间中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试验.我们的理论模型解决了现有理论中存在的一些争议,并且使得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和本构方程无缝地适应从非密实到密实状态的变形过程。数值结果表明,相比已知模型,我们的理论模型得到的等效应力与等效塑性应变间的关系在多轴加载下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此外,我们还检查了塑性主应变空间中后续屈服面的拓扑结构,发现不同后继屈服面之间并不满足自相似性。本文中大量数值测试数据既验证了我们的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同时也为研究非密实金属的多轴力学行为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塑性应变 后继屈服面 塑性流动理论 本构方程 等效应力 应变空间 多孔金属 等效应变
原文传递
DISCOVERY OF NATIVE CHROMIUM IN XIZANG (TIBET)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明玉 柳云仙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1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Studying primary platinum minerals in chromite ores from an ultrabasic mass in Xizang in 1975, we discovered a bright-white isotropic metallic mineral with high hardness and high reflectance. The mineral was determine... Studying primary platinum minerals in chromite ores from an ultrabasic mass in Xizang in 1975, we discovered a bright-white isotropic metallic mineral with high hardness and high reflectance. The mineral was determined as pure chromium by the electron probe in 1976. In 1977, we also discovered some more pure chromium grains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ic isotropic CHROMIUM PLATINUM grains HARDNESS reflectance finer silver redu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