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墟·过程·群岛——世界主义者矶崎新的城市思想简析
1
作者 王婉琳 许懋彦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文章围绕矶崎新1960年代以来主要的城市提案、展览装置和文字著述,对其城市思想进行简述。分析矶崎新如何从“废墟”的概念出发,逐渐形成“过程规划论”的方法,通过1990年代与海洋相关的3个提案,将“群岛”城市的未来构想具象化;并试图... 文章围绕矶崎新1960年代以来主要的城市提案、展览装置和文字著述,对其城市思想进行简述。分析矶崎新如何从“废墟”的概念出发,逐渐形成“过程规划论”的方法,通过1990年代与海洋相关的3个提案,将“群岛”城市的未来构想具象化;并试图呈现矶崎新对全球化时代的建筑、城市和社会形态的再思考及其背后的世界主义特征,以此追忆矶崎新始于废墟、终于大海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城市思想 群岛 过程规划 世界主义
下载PDF
矶崎新地域性建筑创作在中国的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琳 刘松茯 《城市建筑》 2021年第7期157-161,共5页
近年来,建筑创作的地域化成为主要趋势,自幼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矶崎新致力于将中国地域性文化的河流融于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之中。矶崎新以其作为一名日本建筑师的独特视角下,使中国建筑的地域性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徐徐展开。本文... 近年来,建筑创作的地域化成为主要趋势,自幼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矶崎新致力于将中国地域性文化的河流融于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之中。矶崎新以其作为一名日本建筑师的独特视角下,使中国建筑的地域性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徐徐展开。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矶崎新21世纪以来在中国范围内的建筑作品及思想进行研究,旨在探索矶崎新建筑创作中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平衡倾向,以期为我国相关建筑领域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地域性 时代性 数字化
下载PDF
无型的形——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设计谈起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启明 《建筑师》 2008年第3期111-118,共8页
结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设计与建设.对美术馆艺术构成的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内容包括空间组合.细部设计,外部空间特点.现场设计的重要性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美术馆 建筑艺术 矶崎新 参照物 细部
下载PDF
矶崎新的反建筑史 被引量:1
4
作者 罗辉 《建筑与文化》 2009年第9期90-91,共2页
矶崎新认为唯有"反建筑史"才是"建筑史",并用他40年的设计中每10年里有代表性的未建成作品描绘了其所提出的反建筑史之轮廓。本论文即通过叙述矶崎新的未建成代表作,一窥矶崎新的反建筑史之真貌。
关键词 矶崎新 未建成 反建筑史
下载PDF
“间”的日本性——矶崎新的建筑时空观研究
5
作者 王发堂 赵浩洋 《华中建筑》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回归”和“虚无”是日本文化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源自于日本日常生活中的“间”文化。通过分析“间”所表现出的“日本性”,同时以矶崎新在西方反响热烈的“间”文化展为脉络,解读“间”思想影响下矶崎新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并探寻... “回归”和“虚无”是日本文化中对于时间与空间的理解,源自于日本日常生活中的“间”文化。通过分析“间”所表现出的“日本性”,同时以矶崎新在西方反响热烈的“间”文化展为脉络,解读“间”思想影响下矶崎新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并探寻融入在矶崎新的建筑作品空间与形式的组织和体验当中的“间”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日本性 时-空间观
下载PDF
回归时空未分化之间——矶崎新“间”理论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紫仪 许懋彦 《当代建筑》 2021年第3期138-143,共6页
本文回顾了1978年矶崎新在巴黎策划的"间"展,并将矶崎新提出的九个关键词根据感官意识的知觉动因进行分类阐释,揭示其受到东方认知和西方哲学的影响。"间"展在东西方跨文化语境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间"... 本文回顾了1978年矶崎新在巴黎策划的"间"展,并将矶崎新提出的九个关键词根据感官意识的知觉动因进行分类阐释,揭示其受到东方认知和西方哲学的影响。"间"展在东西方跨文化语境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间"的思想也渗透在矶崎新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展 矶崎新 传统与现代 时空间 跨文化语境
下载PDF
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 被引量:2
7
作者 柳成荫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70-73,共4页
介绍了矶崎新的成长过程和部分作品,分析了矶崎新的建筑观。
关键词 日本 矶崎新 建筑作品 建筑风格
下载PDF
从“未建成”到“建成”——矶崎新建筑理论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骏祎 邹汝波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8期192-193,共2页
建筑师矶崎新在其漫长的建筑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超出当代建筑理论水平的概念。其中,"未建成"理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理念,并体现在"未建成"作品中。在近些年的建筑创作中,矶崎新的部分实际建成作品也逐渐... 建筑师矶崎新在其漫长的建筑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超出当代建筑理论水平的概念。其中,"未建成"理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理念,并体现在"未建成"作品中。在近些年的建筑创作中,矶崎新的部分实际建成作品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对矶崎新建筑理念的解读,分析从"未建成"到"建成"的各阶段作品,以期对当代建筑理念的传承和设计思维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建成 废墟 矶崎新 建筑理论 美术馆
下载PDF
为了音乐的空间 被引量:1
9
作者 五十岚太郎 辛梦瑶 《世界建筑》 2016年第2期16-21,132,共6页
有许多种方式可以用于探讨建筑与音乐的关系。文艺复兴之后,建筑的比例理论经常被联系到音乐的和音上。我也曾比较过建筑的空间与音乐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它们在中世纪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这篇论文集中讨论了为了音乐的空间:... 有许多种方式可以用于探讨建筑与音乐的关系。文艺复兴之后,建筑的比例理论经常被联系到音乐的和音上。我也曾比较过建筑的空间与音乐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它们在中世纪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这篇论文集中讨论了为了音乐的空间:矶崎新为路易吉·诺诺的歌例《普罗米修斯》设计了特殊的音乐厅:卢泽龙一利用自然风的流动,在日本创造了一座可作为乐器的教堂;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与建筑师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合作设计并建造了拜罗伊特节日剧院,那是一座完全新型的剧院.将观众隔离在一个能纯粹地感受音乐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瓦格纳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路易吉·诺诺 矶崎新 芦泽龙一
下载PDF
从后现代主义风格看矶崎新设计——以深圳市文化中心为例
10
作者 刘欣悦 郑欣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1期163-166,共4页
该文以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的深圳文化中心为例分析其建筑及室内设计表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过分析矶崎新本人的建筑理论探究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后现代主义的运用。深圳文化中心作为矶崎新在中国通过竞争赢得的第一个实施项目有巨大... 该文以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的深圳文化中心为例分析其建筑及室内设计表现出来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过分析矶崎新本人的建筑理论探究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后现代主义的运用。深圳文化中心作为矶崎新在中国通过竞争赢得的第一个实施项目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在设计上更能体现出他本人的地域性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深圳文化中心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探析矶崎新作品上海喜马拉雅中心的设计之美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紫杰 《西部皮革》 2021年第5期44-45,共2页
文章基于矶崎新的设计思想,从自然元素、文化意味、隐喻象征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矶崎新的建筑作品上海喜马拉雅中心的设计之美。了解上海喜马拉雅中心,对当今建筑界在设计理念、艺术表达、创新形式和实际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矶崎新 上海喜马拉雅中心 自然元素 文化意味 诗意象征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的重构——对矶崎新《建筑中的日本性》的解读
12
作者 徐紫仪 许懋彦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围绕矶崎新在《建筑中的日本性》一书中对桂离宫、伊势神宫、东大寺南大门的论述进行解读,分析矶崎新如何延续几代人将3个传统建筑作为“问题机制”考察其背后的日本性和现代性,作为对时代的回应;并试图揭示其在日本现代进程中的意... 本文围绕矶崎新在《建筑中的日本性》一书中对桂离宫、伊势神宫、东大寺南大门的论述进行解读,分析矶崎新如何延续几代人将3个传统建筑作为“问题机制”考察其背后的日本性和现代性,作为对时代的回应;并试图揭示其在日本现代进程中的意义,及其个人作品所呈现的对传统的继承与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日本性 日本传统建筑 现代主义 后现代
下载PDF
解体与重构 解读矶崎新在策展实践中对“日本性”表达的探索
13
作者 支小咪 李翔宁 《时代建筑》 2023年第6期74-80,共7页
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矶崎新在各领域与“日本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在西方反响热烈的、由矶崎新担任主策展人的三个文化展为线索,解读在这些展览中矶崎新所带来的那些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回溯与反思他对“日本... 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矶崎新在各领域与“日本性”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同时以在西方反响热烈的、由矶崎新担任主策展人的三个文化展为线索,解读在这些展览中矶崎新所带来的那些远远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回溯与反思他对“日本性”的解体与重构,并探寻矶崎新的思想对“中国性”的启发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日本性 国际视野 策展实践
下载PDF
“不可能的建筑”展所表达的内容 被引量:1
14
作者 五十岚太郎 潘奕(翻译) 《世界建筑》 2021年第2期10-15,126,共7页
笔者策展的"不可能的建筑"展(2019-2020)在4家位于日本不同地区的美术馆间巡展,观展人群涵盖了科幻、亚文化领域爱好者等非建筑学专业人士。本次展览诞生的契机源自因政治考量而在临建设施工前化为一纸空谈的扎哈·哈迪... 笔者策展的"不可能的建筑"展(2019-2020)在4家位于日本不同地区的美术馆间巡展,观展人群涵盖了科幻、亚文化领域爱好者等非建筑学专业人士。本次展览诞生的契机源自因政治考量而在临建设施工前化为一纸空谈的扎哈·哈迪德中标日本新国立体育馆设计的方案。展览从20世纪初俄罗斯构成主义开始,到朱塞佩·特拉尼、建筑电讯派、矶崎新、丹尼尔·里伯斯金、雷姆·库哈斯等,介绍他们因各种缘故而未能建成的建筑项目。这是一些即便没有实现也对其后的建筑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项目,应与建成建筑的历史共同纳入讨论,可称之为"另一部建筑史"。仅留存在图纸上的这些未建成建筑非常适合展览,因其不同于通常无法展示原件的建筑展,可以在现场展示最原始的资料。此外,在当代艺术中呈现的未建成项目,也因其思想的自由性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能的建筑”展 未建成 建筑展 竞赛 扎哈·哈迪德 矶崎新 当代艺术 建筑史
下载PDF
从“天柱”到“树”——矶崎新建筑作品中的延续性
15
作者 赵浩洋 韩雨菲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3期169-172,共4页
“天柱”是矶崎新在第一手法主义时期常用的建筑形式,“树”与“林”的有机形式是矶崎新在21世纪初进行的探索。从“天柱”到“树”的演变过程体现出矶崎新建筑创作中的手法延续性,同时表现了矶崎新融合日本传统和时代特性的折衷理念。... “天柱”是矶崎新在第一手法主义时期常用的建筑形式,“树”与“林”的有机形式是矶崎新在21世纪初进行的探索。从“天柱”到“树”的演变过程体现出矶崎新建筑创作中的手法延续性,同时表现了矶崎新融合日本传统和时代特性的折衷理念。因此,文章从日本文化中的“神柱”出发,分别梳理矶崎新以“天柱”到“树”为手法创作的建筑作品,以此探索矶崎新在六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建筑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建筑作品 手法主义 有机形式
下载PDF
此时此地的变与不变——矶崎新建筑绘画浅析
16
作者 吴征 蔡阳生 赵颖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0年第1期80-82,共3页
文章系统梳理了矶崎新近60年建筑生涯的代表性建筑画作品,发现其大胆、多变的建筑画风格背后,是自觉承担东西方建筑文化传播的时代责任;是勇于突破自我风格、引领时代、不断求新求变的可贵尝试;是骨子里对东方传统审美意趣不变的追求。... 文章系统梳理了矶崎新近60年建筑生涯的代表性建筑画作品,发现其大胆、多变的建筑画风格背后,是自觉承担东西方建筑文化传播的时代责任;是勇于突破自我风格、引领时代、不断求新求变的可贵尝试;是骨子里对东方传统审美意趣不变的追求。揭示了在跨文化、跨地域的建筑创作中,建筑师不妨放下风格束缚,回归"此时此地",务实而高质地实现其职业理想。风格只是一种实现策略,而非设计的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崎新 普利兹克建筑奖 建筑画 草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