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YīJiàn Xiǎo Shìand A Small Incident Rendered by the Yangs
1
作者 WANG Zai-jun ZHANG Jun-feng ZHANG Shun-she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11期825-830,共6页
Lu Xun’s short stories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nd a number of Sinologists have studied them and publishe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This paper selects“YīJiàn Xiǎo S... Lu Xun’s short stories play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and a number of Sinologists have studied them and publishe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This paper selects“YīJiàn Xiǎo Shì”in Lu Xun’s collection“Call to Arms”as the object of study,taking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compares the translation of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with the original version,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m in the process of C-E translation.It is hoped that some flexible convers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an be learned from the translatio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àn Xiǎo shì A Small Incident rendered by Yang Hsien-yi&Gladys Yang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comparative study
下载PDF
“私意”与“私欲”之间:张栻、朱熹解《论语》“克己复礼为仁”之异同
2
作者 乐爱国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2期52-62,153-165,共24页
朱熹《论语集注》解“克己复礼为仁”,将“己”解为“身之私欲”,“克己”解为克胜私欲,受到阳明后学以及不少清儒的反对。与朱熹多有交往的张栻解“克己复礼为仁”,讲“克尽己私,一由于礼”,主要就克尽私意而言,并没有直接讲克胜私欲,... 朱熹《论语集注》解“克己复礼为仁”,将“己”解为“身之私欲”,“克己”解为克胜私欲,受到阳明后学以及不少清儒的反对。与朱熹多有交往的张栻解“克己复礼为仁”,讲“克尽己私,一由于礼”,主要就克尽私意而言,并没有直接讲克胜私欲,显示出与朱熹强调克胜私欲不一样的解读。与此同时,朱熹虽然批评胡宏讲“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而强调克胜私欲,但又与张栻一样接受胡宏所言“天理人欲,同行而异情”,并非完全拒斥人的欲望;晚年还较多把“克己”解为克尽私意,与张栻的解读多有一致。可见,朱熹的解读与张栻又是相通的,而各有侧重,其中还包括他们对于“公”“私”的不同理解,体现了二者不同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栻 朱熹 克己复礼 私欲 私意
下载PDF
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时期的语言同化政策——根据伊泽修二的同化观进行阐述
3
作者 张国峰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61-69,共9页
伊泽修二于1895年6月-1897年7月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时期出任当时首任学务部长,是台湾语言同化教育政策的重要制定者。研究发现,伊泽修二的同化观形成深受“国家主义教育观”“国体论”的影响,同时还有对西方列强殖民经验教训的借鉴。以及... 伊泽修二于1895年6月-1897年7月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时期出任当时首任学务部长,是台湾语言同化教育政策的重要制定者。研究发现,伊泽修二的同化观形成深受“国家主义教育观”“国体论”的影响,同时还有对西方列强殖民经验教训的借鉴。以及日本用同化手段对台湾进行“统合”时,与强调“单一血统、单一民族”的“国体论”发生冲突。另外,伊泽修二的同化施策不符合殖民者经济利益和统治安全利益,因而遭到多方质疑、否定。国家主义、语言学、教育理论的组合与对立,作为近代日本语言政策的基本特征愈发显著,这些内部裂痕决定了日本据台期间同化政策的方向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政策 伊泽修二 同化 同化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