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G2基因在ALV-J感染DF-1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赵永霞 赵昌滨 +1 位作者 梁锦萍 李红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0,共7页
为了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leukosis virus,ALV-J)感染中的作用,试验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ALV-J后试验组鸡不同器官和DF-1细胞中ARG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ARG2基因和ALV-... 为了研究线粒体相关基因精氨酸酶2(arginase-2,ARG2)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 subgroup leukosis virus,ALV-J)感染中的作用,试验采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感染ALV-J后试验组鸡不同器官和DF-1细胞中ARG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ARG2基因和ALV-J感染之间是否有联系;设计ARG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过表达ARG2组)和干扰片段(干扰ARG2组)转染DF-1细胞,并以pcDNA3.1或Si-NC为对照,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RG2基因的过表达和干扰效率;采用q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过表达或干扰ARG2基因后感染ALV-J的DF-1细胞中gp85基因及Env蛋白表达情况,从而综合分析ARG2基因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的脾脏、法氏囊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肾脏中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在体外试验中,ARG2基因在感染后第6,12小时时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5),而在第24,48,74,108小时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RG2组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干扰ARG2组ARG2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或P<0.05),并选择干扰片段SI-ARG2-001进行后续试验。过表达ARG2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RG2组第12,24小时的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Env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Env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增强;干扰ARG2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干扰ARG2组第6,12,48小时的gp8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Env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Env免疫荧光信号强度减弱。说明ARG2基因可以促进ALV-J在DF-1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相关基因 精氨酸酶2(ARG2)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病毒复制 DF-1细胞
下载PDF
1株诱发血管瘤的ALV-J的分离鉴定及其囊膜基因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佑君 伍澜 +5 位作者 杨雨欣 顾玉芳 方春 刘晶 梁雄燕 杨玉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7-4567,共11页
【目的】了解湖北某黑羽蛋鸡场J亚群禽白血病(J-avian leukosis)的来源及其囊膜基因进化趋势,为湖北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资料。【方法】运用病理学、ELISA和Multi-PCR方法对疑似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Avian leucosis vi... 【目的】了解湖北某黑羽蛋鸡场J亚群禽白血病(J-avian leukosis)的来源及其囊膜基因进化趋势,为湖北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资料。【方法】运用病理学、ELISA和Multi-PCR方法对疑似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Avian leucosis virus,ALV-J)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制备病毒液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并通过DNAStar等软件分析该毒株囊膜蛋白编码基因。【结果】病例呈现典型血管瘤病变,p27抗原检测呈阳性,Multi-PCR出现ALV-J特异性条带,IFA结果显示特异性荧光,表明分离到1株ALV-J,命名为HB2021017。分离株HB2021017囊膜蛋白ENV、膜表面糖蛋白SU、跨膜蛋白TM与所引用的ALV-J毒株中的髓细胞瘤型毒株、髓细胞瘤和血管瘤混合型毒株、血管瘤型的ALV-J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逐步升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HB2021017的env基因与中国地方品种鸡群中分离的诱发血管瘤的ALV-J毒株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而与其他鸡群分离诱发血管瘤或髓细胞瘤的ALV-J毒株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分支。【结论】本研究确诊并分离到1株诱发血管瘤的ALV-J(HB2021017),本土地方品种鸡群中分离的诱导血管瘤的ALV-J毒株囊膜基因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型 j亚群禽白血病毒(alv-j) 囊膜基因 克隆 进化
下载PDF
鸡抗ALV-J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途径研究进展
3
作者 袁丽雪 吴永绍 +2 位作者 江容生 覃培松 Vanhnaseng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5期37-41,62,共6页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是禽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主要诱发肿瘤性疾病和免疫抑制,ALV-J在所有禽白血病病毒亚群中具有最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宿主对病毒难以产...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是禽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主要诱发肿瘤性疾病和免疫抑制,ALV-J在所有禽白血病病毒亚群中具有最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宿主对病毒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加之病毒的基因组变异频率较快,至今为止,既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通过病原检测、淘汰阳性鸡、净化种群来防控。本文对宿主抵抗ALV-J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途径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ALV-J的免疫抑制机制、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和抗病毒感染的相关信号通路,并对ALV-J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j 免疫抑制 先天免疫系统
下载PDF
用ALV-Jgp85单克隆抗体证明蛋鸡存在J亚群禽白血病 被引量:52
4
作者 徐镔蕊 董卫星 +4 位作者 余春明 冯小宇 李宁 Lucy F.Lee Maoxiang Li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理学初步诊断为蛋用型鸡 J亚群白血病的自然发病鸡的肿瘤、骨髓、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心脏、胰脏、输卵管、卵巢、腺胃、骨骼肌、大脑、坐骨神经,用特异性抗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 J)囊膜糖蛋白gp85的单克隆...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病理学初步诊断为蛋用型鸡 J亚群白血病的自然发病鸡的肿瘤、骨髓、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心脏、胰脏、输卵管、卵巢、腺胃、骨骼肌、大脑、坐骨神经,用特异性抗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 J)囊膜糖蛋白gp85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待检的组织切片中均检出阳性抗原,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并报道蛋用型鸡 J亚群禽白血病的自然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诊断 肿瘤 首次发现 膜糖蛋白 检出 免疫组化法 j亚群禽白血病 alv-j 蛋用型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ALV-J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玲娟 刘杰 +3 位作者 成子强 王桂花 刁秀国 朱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禽白血病J亚群(ALV-J)是英国的Payne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肉鸡中分离出来的新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自1999年,我国一些肉用型种鸡场陆续发生了禽白血病J亚群。并且近几年来,ALV-J已从最初只引起肉种鸡发病开始向... 禽白血病J亚群(ALV-J)是英国的Payne和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肉鸡中分离出来的新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自1999年,我国一些肉用型种鸡场陆续发生了禽白血病J亚群。并且近几年来,ALV-J已从最初只引起肉种鸡发病开始向蛋鸡及中国地方种鸡蔓延。组织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特殊的生物芯片技术,它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实验误差。本研究将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起来,用特异性抗ALV-J囊膜蛋白gp85的单克隆抗体来检测发病鸡只的各组织器官的组织切片。在肝脏、脾脏、肾脏、卵巢、腺胃、骨髓、髓细胞瘤组织均检出病毒阳性抗原。结果表明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为临床诊断ALV-J提供了一个高通量、敏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禽白血病j亚群(alv-j)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免疫抑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利 刘青 +3 位作者 王晓伟 王峰 陈洪博 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98-1202,共5页
本研究人工接种1日龄及7日龄SPF雏鸡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模拟先天感染及早期感染,检测ALV-J不同感染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对感染鸡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组织病理学、血细胞、CD4+及CD8+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LV-J对免... 本研究人工接种1日龄及7日龄SPF雏鸡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模拟先天感染及早期感染,检测ALV-J不同感染时间对机体的影响。对感染鸡体质量、免疫器官质量、组织病理学、血细胞、CD4+及CD8+T淋巴细胞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ALV-J对免疫器官抑制显著,尤其是中枢免疫器官,1日龄感染组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7日龄感染组。免疫器官的抑制是产生体质量抑制的根源。病理学观察发现,1日龄感染组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流失严重,间质结缔组织明显增生;而7日龄感染组在3周前表现为免疫细胞增殖,在3周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坏死流失,其他器官主要表现炎性浸润及出血,未见肿瘤增生灶。血细胞检测发现,ALV-J感染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均有下降,但对粒细胞的影响更加明显,1日龄感染鸡更为严重。对胸腺和脾脏CD4+及CD8+T淋巴细胞检测发现,CD4+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而CD8+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说明机体的免疫抑制和这两种细胞的变化高度相关。无论是1日龄还7日龄感染,均在4周龄时达到免疫抑制最低值,因此可以确定ALV-J感染在体内潜伏期约为3~4周的时间。ALV-J造成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为肿瘤的形成及混合感染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 免疫抑制 免疫细胞
下载PDF
ALV-J人工感染鸡病毒血症和抗体反应动态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贝贝 崔治中 +1 位作者 张青婵 娄本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069-4076,共8页
【目的】了解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鸡后抗体反应和带毒排毒的规律,以便为制定鸡群中ALV-J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日龄和49日龄SPF鸡分别通过注射、口服和接触感染ALV-J,对各感染组的病毒血症... 【目的】了解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鸡后抗体反应和带毒排毒的规律,以便为制定鸡群中ALV-J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日龄和49日龄SPF鸡分别通过注射、口服和接触感染ALV-J,对各感染组的病毒血症、泄殖腔排毒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结果】不同日龄感染ALV-J后的病毒血症和抗体的动态有很大差异。1日龄SPF鸡注射感染ALV-J后,自2周起开始可检出泄殖腔p27抗原和病毒血症。注射感染组有71%(5/7)鸡在26周内持续带毒排毒,其中有3只鸡在感染后45周仍带毒排毒。其中一只鸡在16周时产生一过性抗体,另两只鸡完全没有抗体。口服感染组仅11%(1/9)鸡呈持续带毒排毒,44%(4/9)鸡仅呈短暂性带毒排毒,且自第8周起即可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同笼接触组既不带毒排毒,也无抗体水平,表明未发生传染。49日龄SPF鸡即使注射攻毒后,在19周内的5次检测中,p27抗原和病毒血症均为阴性。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抗体反应并维持一段时间。49日龄SPF鸡经口服和接触感染,病毒血症和泄殖腔p27均为阴性,也无抗体反应。【结论】1日龄SPF鸡感染ALV-J很容易发生免疫耐受,感染鸡持续带毒排毒而不产生抗体;49日龄SPF鸡感染后,1周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但不带毒排毒。不同接种方式对ALV-J感染的动态有很大影响,注射感染诱发的病毒血症和耐受性病毒血症显著高于口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白血病病毒 P27抗原 病毒血症 抗体
下载PDF
REV和ALV-J共感染鸡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孟珊珊 崔治中 孙淑红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6,共4页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感染时,2种病毒的病毒血症水平动态均无明显变化。在单独感染ALV-J后5周有30%(5/16)的鸡产生抗体,而有REV共感染时,没有鸡产生针对ALV-J的抗体(0/16),表明REV感染可明显抑制鸡体对ALV-J抗体的反应,而REV与ALV-J共感染对REV抗体反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j亚群白血病病毒 病毒血症 特异性抗体
下载PDF
REV和ALV-J感染对肉用型鸡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郭慧君 崔治中 +1 位作者 孙淑红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2-635,639,共5页
以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AA肉鸡后不同时间,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液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能力在REV和ALV-J共感染后... 以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AA肉鸡后不同时间,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血液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能力。结果表明,血液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能力在REV和ALV-J共感染后7 d均下降,REV单一感染组在感染后17、37 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LV-J单一感染组也呈现下降趋势。在脾淋巴细胞反应中,REV感染组在感染后37 d极显著降低(P<0.01),ALV-J组显著降低(P<0.05)。REV和ALV-J共感染抑制淋巴细胞对ConA增殖反应较单一感染强,效应期也较长,在感染后37 d,共感染对血液和脾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均大于REV和ALV-J的单一感染(P<0.05)。在感染后273、7 d检测NDV抗体,单一感染组降低显著(P<0.05),而共感染组下降极显著(P<0.01),且显著低于单一感染组(P<0.05)。本研究表明REV、ALV-J感染不仅能抑制体液免疫反应,也能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且共感染比单一感染的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 alv-j 共感染 细胞免疫 3H-TdR掺入法 肉鸡
下载PDF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成子强 赵振华 +1 位作者 张利 高娃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2,共4页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v-j 感染率 抗体 病理学特征 攻毒试验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被引量:57
11
作者 秦立廷 高玉龙 +7 位作者 潘伟 邓小芸 孙芬芬 李凯 祁小乐 高宏雷 刘超男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 马立克氏病病毒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 混合感染
下载PDF
ALV-J和REV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玉洁 常维山 +1 位作者 杨宪勇 崔治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3,共3页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HE染色法对人工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SPF雏鸡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辅以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ALV-J和REV均可诱导雏鸡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混合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更加严重;切片中可出现局灶状凋亡,凋亡细胞多于坏死细胞。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凋亡是导致感染鸡胸腺萎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生增生症病毒 j亚群白血病病毒 细胞凋亡 胸腺细胞
下载PDF
REV与ALV-J共感染对肉鸡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与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宏梅 成子强 +3 位作者 刘建柱 刘法孝 郭慧君 崔治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96-3304,共9页
【目的】研究致瘤性病毒REV、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肉鸡后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用一定剂量的REV和ALV-J单一感染及共感染1日龄肉鸡,取感染后不同日龄鸡的血液和脾组织,无菌分离淋巴细胞,用3H-Td... 【目的】研究致瘤性病毒REV、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肉鸡后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用一定剂量的REV和ALV-J单一感染及共感染1日龄肉鸡,取感染后不同日龄鸡的血液和脾组织,无菌分离淋巴细胞,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并对脾脏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抗体结合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分析组织病毒感染量变化。【结果】感染REV和ALV-J的肉鸡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增值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在整个感染监测期出现降低,单一感染比,共感染两种病毒的肉鸡在某些阶段出现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加重;检测感染后17d和37d的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感染病毒的脾脏组织出现间质稀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生发层被破坏或减少,17d较37d出现病理变化更为明显;同时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IFA检测发现脾内淋巴细胞含有大量病毒粒子,在共感染两种病毒的肉鸡脾细胞内均检测出两种病毒,且含有病毒数量明显多于单一感染一种病毒的肉鸡。【结论】REV和ALV-J共感染后肉鸡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更为严重,这可能与两种病毒在肉鸡体内数量积聚增加、互为促进有重要关系;同时这两种病毒感染后造成T免疫细胞增殖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降低,可能是病毒持续感染、增殖及组织病变、产生肿瘤细胞的前提,本研究为家禽临床生产中防治REV和ALV-J感染提供免疫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 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 T淋巴细胞活性 组织病理学 肉鸡
下载PDF
EGCG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感染ALV-J病毒的DF-1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莹 尹华东 +5 位作者 邬秀宏 杨海滨 钟应富 袁林颖 李中林 徐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具有抗J亚型禽白血病毒(ALV-J)效应,为AVL-J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感染ALV-J病毒的DF-1细胞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5,10,20和40μg/mL的EGCG溶液后培养的0,24,48,72和96 h... 【目的】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否具有抗J亚型禽白血病毒(ALV-J)效应,为AVL-J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感染ALV-J病毒的DF-1细胞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5,10,20和40μg/mL的EGCG溶液后培养的0,24,48,72和96 h,对其细胞活性、细胞中env基因表达量,禽白血病p27抗原水平,NF-κB活性以及NF-κB p50和p65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EGCG对感染ALV-J病毒后DF-1的保护作用具有剂量效应,10μg/mL效果最好。在ALV-J侵染的DF-1细胞中添加10μg/mL的EGCG溶液96 h后,可显著抑制由于ALV-J病毒导致的NF-κB亚基p50和p65跨膜转移,降低由于ALV-J病毒造成的细胞凋亡。【结论】EGCG通过抑制NF-κB信号的激活来提高DF-1细胞对ALV-J病毒的抵御能力,且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10μg/mL为最佳添加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j 亚型禽白血病 NF-ΚB 信号途径 DF-1细胞
下载PDF
我国1999-2003年间ALV-J野毒株gp85基因变异趋势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增福 崔治中 +1 位作者 张志 吴永平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4期393-398,共6页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五年从全国各地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4株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为了动态观察ALV-J囊膜表面结构蛋白(GP85)的变异情况,对这14株野毒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连续五年从全国各地的送检病料中分离到14株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为了动态观察ALV-J囊膜表面结构蛋白(GP85)的变异情况,对这14株野毒株的囊膜糖蛋白基因(env)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将它们与HPRS-103株的GP85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V-J的囊膜表面结构蛋白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主要集中在高变区hr1、hr2和vr3;这些野毒株GP85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6.6%~100%之间(从同一鸡场中分离到的两株ALV-J即BJ00302与BJ0303的同源性为100%,其它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小于100%);有义突变与沉默突变的比例显示这3个高变区极有可能是免疫选择压作用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白血病病毒 中国野毒株 GP85基因 变异趋势
下载PDF
ALV-J诱发鸡成红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艳萍 王玥 +5 位作者 于琳琳 蔡黎明 王真真 徐晴晴 王桂花 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17-1323,共7页
2010—2011年检测3批病例,分别来自泰安新泰的110日龄麻鸡、济宁泗水的90日龄麻鸡和济南20日龄蛋雏鸡。病鸡均表现消瘦、精神萎靡、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等,死亡率分别为20%、12%和18%。剖检,3批病鸡均可见肝脏、脾脏及肾脏严重肿大,... 2010—2011年检测3批病例,分别来自泰安新泰的110日龄麻鸡、济宁泗水的90日龄麻鸡和济南20日龄蛋雏鸡。病鸡均表现消瘦、精神萎靡、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等,死亡率分别为20%、12%和18%。剖检,3批病鸡均可见肝脏、脾脏及肾脏严重肿大,胸腺、肌肉、腺胃等组织器官出血。新泰病鸡肝脏和肺脏表面有明显的白色肿瘤结节。血液涂片与骨髓涂片观察发现大量红细胞转变为体积较大,胞质丰富蓝染,胞核大呈圆形、核内有很纤细的染色质、核周围有空泡的成红细胞,以晚幼成红细胞为主;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所有组织脏器血管及间质内均可观察到大量聚集的与血涂片中形态相一致的成红细胞,并且可观察到核分裂相,但未见淋巴细胞聚集。通过血液学和组织学观察不仅排除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而且排除中毒及代谢性疾病的可能。以肝脏组织DNA为模板,在3批病鸡中利用PCR检测均扩增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基因924bp的特异性片段,而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鸡肺脏和脾脏等含血量丰富的组织内发现组织细胞及成红细胞胞质呈ALV-J抗原阳性。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确定此3批患有成红细胞白血病病鸡均由ALV-J感染引起。ALV-J引起单纯鸡成红细胞白血病在国内为首次发现。ALV-J在我国鸡群中的多潜能致瘤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成红细胞白血病(EB) PCR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黄芪提取液对ALV-J在DF-1细胞内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汉卿 温贵兰 +3 位作者 张喜懿 汪德生 龚新勇 程振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26,共5页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肿瘤疾病之一,因目前尚无可供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和特效药,防控主要依靠种群净化。本试验以ALV-J原型毒株的gp37基因序列为参照,设计荧光引物,成功建立了特异性较强的ALV-J荧光定量PCR...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的肿瘤疾病之一,因目前尚无可供广泛使用的有效疫苗和特效药,防控主要依靠种群净化。本试验以ALV-J原型毒株的gp37基因序列为参照,设计荧光引物,成功建立了特异性较强的ALV-J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随后,将ALV-J病毒液与黄芪提取液先后或同时作用于DF-1细胞,培养72 h后,提取细胞总RNA,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对照组与直接灭活组、预防组、治疗组之间gp37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以此探索黄芪对gp37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显示,病毒对照组与直接灭活组、预防组、治疗组的gp37基因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预防组的gp37基因表达量与病毒对照组差异最大,表明黄芪能明显下调gp37基因的表达。因此,黄芪可能对J亚型禽白血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黄芪提取液 荧光定量PCR DF-1细胞
下载PDF
鸡胚和雏鸡接种ALV-J相关急性纤维肉瘤浸出液的致病性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德庆 赵鹏 +2 位作者 王鑫 汪晓飞 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为了比较鸡胚接种ALV-J相关急性纤维肉瘤浸出液对胚体及雏鸡的致病性,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肉瘤浸出液分别经5日龄胚卵黄囊、11日龄胚绒毛尿囊膜、1日龄雏鸡腹腔接种,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对SPF鸡胚及雏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5日龄卵黄囊接... 为了比较鸡胚接种ALV-J相关急性纤维肉瘤浸出液对胚体及雏鸡的致病性,将含ALV-J相关病毒的肉瘤浸出液分别经5日龄胚卵黄囊、11日龄胚绒毛尿囊膜、1日龄雏鸡腹腔接种,比较不同接种方式对SPF鸡胚及雏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5日龄卵黄囊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死胚率为14/30,肿瘤发生率为8/14;11日龄绒毛尿囊膜接种的鸡胚在18~22日龄引起鸡胚死亡率为17/30,肿瘤发生率为6/17。对雏鸡的致病性比较表明,绒毛尿囊膜接种的13只出壳雏鸡全部死亡,有11只出现肿瘤。结果提示,绒毛尿囊膜接种的致病性不仅高于卵黄囊接种,也高于1日龄雏鸡接种。绒毛尿囊膜接种不仅肿瘤发生率高,且发生得更早、更快,可作为这种急性纤维肉瘤进一步作人工造病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接种 雏鸡 alv-j(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急性纤维肉瘤
下载PDF
应用PCR从AA肉种鸡鸡胚和1日龄雏鸡体内检测出CIAV和ALV-J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逊河 孙晴 +2 位作者 李同树 徐淑敏 衣婷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639,共4页
为了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对AA肉种鸡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感染情况,试验直接从山东省3个不同AA肉种鸡场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肝、脾、肾、胸腺、骨髓、法氏囊等组织(器官)提取DNA,进行了PCR扩增及PCR产... 为了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对AA肉种鸡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感染情况,试验直接从山东省3个不同AA肉种鸡场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肝、脾、肾、胸腺、骨髓、法氏囊等组织(器官)提取DNA,进行了PCR扩增及PCR产物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被检的3个肉种鸡场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体内均有这2种病毒核酸的检出,其中CIAV的阳性率是20.42%,ALV-J的阳性率是15.83%,二者共感染的阳性率是6.25%;在阳性检出率中弱雏>死胚>健康雏>正常胚。病毒核酸在各感染组织(器官)的含量也有所差异,CIAV以脾的含量最多,ALV-J以肾的含量最多。对肝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时发现,3个鸡场还存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的混合感染。结果提示,在AA肉种鸡鸡胚和雏鸡体内存在CIAV、ALV-J的感染和二者的共感染以及继发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霉形体的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IAV)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鸡胚 雏鸡
下载PDF
不同接种途径和不同接种日龄对ALV-J感染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小容 刘广芹 +6 位作者 汪子豪 冯敏 秦建如 郝建勇 李育豪 曹伟胜 廖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6,共3页
为了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和日龄对SPF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后感染模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经11日龄鸡胚尿囊腔、1日龄口服、点眼滴鼻、腿部肌肉注射、颈部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7日龄腹腔注射途径接种了ALV-J CHN06株,于不同时间点(... 为了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和日龄对SPF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后感染模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经11日龄鸡胚尿囊腔、1日龄口服、点眼滴鼻、腿部肌肉注射、颈部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7日龄腹腔注射途径接种了ALV-J CHN06株,于不同时间点(第1、2、4、6周),分别对各试验组的病毒血症、抗体及排毒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11日龄鸡胚尿囊腔组100%(15/15)感染模式为V+S+。1日龄口服组和点眼滴鼻组感染模式以V-S-为主。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组、腿部肌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在第4、6周的感染模式均以V+S+为主。7日龄腹腔注射组在试验期内仅呈现一过性病毒血症,而且7日龄感染组在第6周的抗体阳性率比1日龄感染组高,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胚胎感染易导致持续性病毒血症,注射途径比非注射途径更易诱导病毒血症和排毒。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缩短,排毒时间推后,抗体生成水平升高;防止ALV-J早期感染有利于ALV-J的防控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接种途径 接种日龄 感染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