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G蛋白在V(D)J重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詹曦菁 秦晓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1年第3期W021-W023,共3页
V(D)J重组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对特定DNA序列的识别和切割 ,第二步是断裂末端的解离和重接。V(D)J重组过程中的切割是由RAG蛋白介导的 ,RAG蛋白在第二阶段起什么样的作用还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但目前已有实验显示RAG蛋白在末端重接反应中... V(D)J重组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对特定DNA序列的识别和切割 ,第二步是断裂末端的解离和重接。V(D)J重组过程中的切割是由RAG蛋白介导的 ,RAG蛋白在第二阶段起什么样的作用还是一个模糊的问题 ,但目前已有实验显示RAG蛋白在末端重接反应中亦起着重要的结构性 (或许还有催化性 )作用。RAG蛋白激活V(D)J重组的活性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调节。所有这些都提示RAG蛋白在其他因素辅助下参与了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G蛋白 V(D)j重组 淋巴细胞
下载PDF
RAG蛋白在V(D)J重组中的作用
2
作者 詹曦菁 秦晓勇 《医学综述》 2001年第10期585-587,共3页
关键词 RAG蛋白 V(D)j重组 淋巴细胞
下载PDF
V(D)J重组起始阶段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季延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重组激活基因(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1和2编码的RAG1和RAG2蛋白通过对V(D)J重组起始阶段的调节作用,使得抗原受体基因重排严格地按组织、细胞发育阶段进行。本文将就RAG蛋白结合和催化断裂抗原受体基因机制作简要介绍。这些新... 重组激活基因(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1和2编码的RAG1和RAG2蛋白通过对V(D)J重组起始阶段的调节作用,使得抗原受体基因重排严格地按组织、细胞发育阶段进行。本文将就RAG蛋白结合和催化断裂抗原受体基因机制作简要介绍。这些新发现明确了体内V(D)J重组发生的部位以及其出现错误时可能发生的地方,提示V(D)J重组机制不仅对淋巴细胞正常发育起关键性作用,而且对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激活基因蛋白1 重组激活基因蛋白2 V(D)j重组
下载PDF
V(D)J重组与DNA非同源末端连接 被引量:1
4
作者 杜丽 周平坤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编码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抗原结合域的基因是由彼此分离的基因片段通过V(D)J重组组装而成的。在V(D)J重组过程中会产生DNA双链断裂,并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完成断链末端的连接。本文概述了V(D)J重组过程中的... 在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编码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抗原结合域的基因是由彼此分离的基因片段通过V(D)J重组组装而成的。在V(D)J重组过程中会产生DNA双链断裂,并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完成断链末端的连接。本文概述了V(D)J重组过程中的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并就其不同于外源性物理、化学因素诱导产生的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途径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j重组酶类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 DNA 非同源末端连接
原文传递
乙型脑炎重组痘苗病毒J_3免疫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启富 娄元梅 +1 位作者 朱德钟 蹇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0-92,共3页
用含有日本脑炎病毒(JEV)结构蛋白PrM、E和非结构蛋白NS1、NS2A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J3免疫家兔,能较快地诱生抗JEV抗体,其滴度可随免疫次数的增加和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此抗血清可被动保护不同毒株JEV的致... 用含有日本脑炎病毒(JEV)结构蛋白PrM、E和非结构蛋白NS1、NS2A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J3免疫家兔,能较快地诱生抗JEV抗体,其滴度可随免疫次数的增加和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此抗血清可被动保护不同毒株JEV的致死性攻击,该保护作用与其中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 重组痘苗病毒j3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κJ区重组信号结合蛋白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6
作者 叶鑫 边维 +6 位作者 李梦一 吴安婷 张庭 李军伟 周鹏 崔怀瑞 孙臣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54,共11页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κJ区的重组信号结合蛋白(RBP-Jκ)对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孕12 d的美国癌症研究所(ICR)胚胎小鼠(3只)侧脑室室管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使用RBP-Jκ-siRNA干扰RBP-Jκ,以及选用2~3月龄体重为20~25 g的CD133-CreER^(TM)::ROSA26-LacZ::RBP-Jκ^(flox/flox)小鼠(3只),通过腹腔注射他莫昔芬(TAM)敲除RBP-J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变化的情况,最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RBP-Jκ及其上下游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 干扰或敲除RBP-Jκ后,无论是细胞还是动物水平CD133或β-半乳糖苷酶(β-GAL)/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CD133或β-GAL/微管相关蛋白2(MAP-2)或神经元核抗原(NeuN)、CD133或β-GA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双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加。同时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在干扰或敲除RBP-Jκ后RBP-Jκ-和Splity多毛增强子1(Hes1)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而Notch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反而显著增加。结论 干扰或敲除RBP-Jκ,通过Notch1表达上调、Hes1表达下调,最终引起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阳性室管膜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κj重组信号结合蛋白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抗原受体基因重组的表观遗传学调控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郑超固 阎锡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淋巴细胞是哺乳动物唯一能发生体细胞基因组变化的一类细胞,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通过V(D)J重组获得成熟的特异的抗原受体基因,实现了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惊人的多样性.关于V(D)J重组的调控机制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直到将表观... 淋巴细胞是哺乳动物唯一能发生体细胞基因组变化的一类细胞,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通过V(D)J重组获得成熟的特异的抗原受体基因,实现了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惊人的多样性.关于V(D)J重组的调控机制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然而直到将表观遗传学研究引入这一领域,综合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才真正揭示V(D)J重组精细的调控机制.综述了新近发现的V(D)J重组过程中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如CpG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核小体重塑及核拓扑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 j重组 表观遗传学 RAG可及性 ACES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塑
下载PDF
KyoT2结合蛋白KBP1对RBP-J介导的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秦鸿雁 韩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 :研究KyoT2与KyoT2结合蛋白 1(KyoT2 bindingprotein1,KBP1)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 ,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 (recombinationsignalbindingprotein Jκ ,RBP J)介导的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GST pulldown、体内免... 目的 :研究KyoT2与KyoT2结合蛋白 1(KyoT2 bindingprotein1,KBP1)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 ,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 (recombinationsignalbindingprotein Jκ ,RBP J)介导的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GST pulldown、体内免疫共沉淀、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实验和报告基因实验证实 ,KBP1与KyoT2之间存在物理和功能上的相互作用。结果 :体内和体外证实 ,KBP1与KyoT2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转录活性分析实验显示 ,过表达KBP1可拮抗RING1对RBP J介导的转录的抑制效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yoT2 KyoT2结合蛋白1 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 转录 RING1
下载PDF
RBPJ-miR155-NF-κB-HIF-1α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洋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成 安天志 周石 段庆红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信号序列结合蛋白J(RBPJ)-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核转录因子-κB(NF-κ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60只成年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仅分离并暴露颈部血... 目的探讨重组信号序列结合蛋白J(RBPJ)-微小核糖核酸155(miR155)-核转录因子-κB(NF-κB)-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60只成年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仅分离并暴露颈部血管,不插线栓)和实验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Longa评分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损伤;0.3 mL/100 g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大鼠后断头取脑,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组大鼠脑组织中RBPJ、miR155、HIF-1α及NF-κB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miR155与HIF-1α、RBPJ及NF-κB的相互作用位点;采用基因沉默技术干扰RBPJ-miR155-NF-κB-HIF-1α通路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组大鼠脑组织样本中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6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取新生24 h内SD乳鼠10只,采用75%乙醇浸泡消毒后取脑海马组织消化培养神经元细胞,采用慢病毒转染基因沉默技术在细胞层面验证RBPJ-miR155-NF-κB-HIF-1α通路的相关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P<0.05),脑梗死面积大于sham组(P<0.05);sham组大鼠脑组织中miR155、HIF-1α、RBPJ及NF-κB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实验组(P<0.05);沉默RBPJ-miR155-NF-κB-HIF-1α通路效应分子中的1种,该通路中其他分子表达均降低(P<0.05);miR155与HIF-1α之间的结合位点为E-box CANNTG,miR155与NF-κB之间的结合位点为AC-CAAAG,双荧光素酶报告提示miR155与NF-κB3′UTR进行结合;抑制RBPJ-miR155-NF-κB-HIF-1α通路后,TNF-α、IL-1β及IL-6表达下降(P<0.05)。结论RBPJ-miR155-NF-κB-HIF-1α通路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负性调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通路相关因子miR155、HIF-1α、RBPJ及NF-κB的相互影响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重组信号序列结合蛋白j 微小核糖核酸155 核转录因子-ΚB 信号通路
下载PDF
DDR相关蛋白缺陷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表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宪思 贾金婧 +2 位作者 陈磊 余亚军 宋新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9-344,共6页
在细胞内可变区基因(多样化基因)连接区基因片段重组(variable(diversity)joining recombination,V(D)J)与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过程中会产生程序性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当... 在细胞内可变区基因(多样化基因)连接区基因片段重组(variable(diversity)joining recombination,V(D)J)与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过程中会产生程序性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当检测到DSB发生时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被启动.DDR缺陷的病人具有原发性免疫缺陷表型(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总结了V(D)J重组与CSR产生DDR的分子机制,综述了V(D)J重组与CSR过程中DDR相关蛋白缺陷引起的原发性免疫缺陷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j重组 类别转换重组 DNA损伤反应 原发性免疫缺陷表型
下载PDF
基于基因测序分型技术建立NXB重组近交系小鼠群体模型
11
作者 王芹 奎丽红 +5 位作者 李慧 吴杰 崔庆轩 徐福意 郑体花 郑庆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为构建NOD/ShiLtJ-C57BL/6J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RI)(简称为NXB RI)小鼠(Mus musculus)群体模型,以保证亲本基因型覆盖度的均衡及提高其近交效率,本研究采用基因测序分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200只F5代NXB R... 为构建NOD/ShiLtJ-C57BL/6J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RI)(简称为NXB RI)小鼠(Mus musculus)群体模型,以保证亲本基因型覆盖度的均衡及提高其近交效率,本研究采用基因测序分型(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对200只F5代NXB RI小鼠群体进行基因分型测序,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与遗传距离分析、个体间亲缘关系分析等鉴定小鼠群体亲本基因型覆盖度以及近交程度。测序覆盖F5代NXB RI小鼠36个亚群的200个样本,共测得11563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中41.67%为C57BL/6J纯合位点,27.05%为NOD/ShiLtJ纯合位点,26.79%为杂合位点,SNP位点在所有染色体中均有分布;94.6%的亚群F_(st)值大于0.15,表明大部分的F5代NXB RI小鼠群体之间的遗传结构差异大,分化程度较高;200个NXB RI样本间的状态一致性(identity by state,IBS)距离平均值为0.667,最高为0.925,最低为0.480,可为下一代繁殖筛选提供依据。另外,对F5代200只NXB RI小鼠进行听力和空腹血糖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表型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F5代NXB RI小鼠的亲本基因型覆盖度分布较为均衡,能够保留较多的NXB RI品系,所产生的NXB RI群体可作为一代全新的遗传参考群体,可作为相关复杂遗传性疾病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测序分型技术 NOD/ShiLtj-C57BL/6j重组近交系 动物模型 亲缘关系
原文传递
重组活化基因研究进展
12
作者 邹红云 王小宁 马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4,共6页
1976年,Hozumi等首次发现V(D)J重组现象,使人类对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本质认识有了一个划时代转变。V(D)J重组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抗原受体多样性以及淋巴细胞发育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20世纪80年代,免疫球蛋白重链(Ig... 1976年,Hozumi等首次发现V(D)J重组现象,使人类对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本质认识有了一个划时代转变。V(D)J重组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抗原受体多样性以及淋巴细胞发育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20世纪80年代,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轻链(IgL)基因座以及T细胞受体(TCR)α、β、γ和δ基因座相继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j重组 基因研究进展 适应性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重链 活化 淋巴细胞发育 T细胞受体 抗原受体
原文传递
大动脉炎患者T细胞受体β链的分布初探
13
作者 高娜 查博文 潘丽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患者T细胞受体库的多样性,并分析T细胞受体β链基因表达及V、J基因重排的分布特点。方法采取8例大动脉炎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构建文库后,用Illumina Hiseq X10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序列,...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患者T细胞受体库的多样性,并分析T细胞受体β链基因表达及V、J基因重排的分布特点。方法采取8例大动脉炎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构建文库后,用Illumina Hiseq X10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序列,并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统计V/D/J基因的频率信息,提取互补决定区(CDR)区域序列。评估免疫组库的多样性,进行样本间及样本内对比分析和聚类分析。应用R语言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大动脉炎组和健康对照组β链第三互补决定区(CDR3)的D50指数和香农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高频率克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共有21个基因重排片段存在差异。其中TRBV15-TRBJ2-3[0.31(0.27,0.70)]、TRBV26-TRBJ2-6[0.30(0.23,0.57)]、TRBV28-TRBJ1-4[179(139,412)],TRBV28-TRBJ1-6[362(253,419)]等14个V/J基因重排片段在患者组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65,2.08,2.27,2.27,2.27,2.08,2.65,2.08,2.27,2.27,2.08,2.08,2.46,2.22,P值均<0.05);而TRBV10-1-TRBJ1-2[7.49(4.9,12.1)]、TRBV29-1-TRBJ2-2[10.5(4.0,12.8)],TRBV-4-2-TRBJ2-6[3.31(1.8,5.8)]等7个V/J基因重排片段在患者组中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08,-2.27,-2.08,-2.08,-2.27,-2.08,-2.29,P值均<0.05)。结论虽然大动脉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库无显著降低的多样性,但大动脉炎患者T细胞受体β链V、J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并且有独特的V/J重排亚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YASU动脉炎 受体 抗原 T细胞 互补决定区 V(D)j重组
原文传递
DNA依赖蛋白激酶与细胞放射敏感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莉 金树 李文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5-496,共2页
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DNA-PK)是一种DNA活化的核丝氨酸或苏氨酸蛋白激酶,在DNA修复、维持染色体端粒结构、V(D)J重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磷酸化多种蛋白质底物,广泛参与转录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它是介导凋亡通路上的一... 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DNA-PK)是一种DNA活化的核丝氨酸或苏氨酸蛋白激酶,在DNA修复、维持染色体端粒结构、V(D)J重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磷酸化多种蛋白质底物,广泛参与转录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它是介导凋亡通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蛋白。当前,放疗已成为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不同肿瘤及同类肿瘤不同个体之间对放射敏感程度却大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依赖蛋白激酶 细胞放射敏感性 苏氨酸蛋白激酶 V(D)j重组 恶性肿瘤 DNA修复 酶复合物 端粒结构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玲 孙书明 王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2-1033,共2页
高迁移率族蛋白盒(HMG)超家族可分为HMGB、HMGN、HMGA3个家族,其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物过程,包括转录、DNA修复、V(D)J重组、分化、生长发育和细胞外信号。国内外研究发现,在乳腺癌、黑色素瘤心、胃肠... 高迁移率族蛋白盒(HMG)超家族可分为HMGB、HMGN、HMGA3个家族,其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参与各种重要的生物过程,包括转录、DNA修复、V(D)J重组、分化、生长发育和细胞外信号。国内外研究发现,在乳腺癌、黑色素瘤心、胃肠间质细胞瘤、胰腺癌、前列腺癌和急性成髓细胞白血病等肿瘤组织中HMGB1呈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 结肠癌组织 B1基因 V(D)j重组 胃肠间质细胞瘤 髓细胞白血病 DNA修复 细胞外信号
原文传递
Notch信号与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国霞 谭晓华 +1 位作者 齐燕 杨磊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94-398,共5页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等肿瘤的病因。一系列研究显示KSHV病毒基因与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交互作用在调控KSHV复制以及促进肿瘤发生中发挥了重...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等肿瘤的病因。一系列研究显示KSHV病毒基因与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交互作用在调控KSHV复制以及促进肿瘤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otch信号传导通路由配体、受体、转录因子、效应分子等组成,相邻细胞间通过Notch信号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器官形成和形态发生等过程。本文就KSHV对Notch信号的调控以及Notch信号在KSHV复制及肿瘤形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NOTCH信号通路 复制调控 重组信号序列结合蛋白j KAPPA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ndM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