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的Q-Td与J-Td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英民 胡宜波 王枫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心肌病 Q-TD j-td
下载PDF
Q-Td、J-Td在诊断心脏病方面应用进展
2
作者 万进 杨宗美 《医学综述》 1999年第10期444-445,共2页
Q-Td反映心室复极状况,可作为判断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心肌内电位变化的不均匀分布,局部心肌细胞存在后除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不对称性心肌肥厚、局部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等都可导致局部电位改变,其电位变化足以在体表心电图描... Q-Td反映心室复极状况,可作为判断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心肌内电位变化的不均匀分布,局部心肌细胞存在后除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不对称性心肌肥厚、局部自主神经张力变化等都可导致局部电位改变,其电位变化足以在体表心电图描记到明显改变QT离散度。目前普遍认为心肌梗塞后室颤的发生与Q-Td增加有关。晚近研究显示,Q-Td增加与猝死相关。因此,Q-Td、J-Td在诊断心脏病、预测心脏事件的准确性日益受到关注,诸多文献相继报道Q-Td在诊断和预测心脏事件方面的应用,我们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诊断 Q-TD j-td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Q-Td及J-Td变化对AMI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王建 饶磊 +2 位作者 周勇 陈勇强 颜华东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10期865-86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的变化及对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住院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63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进行Q-Td及J-Td对比测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Q-Td...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的变化及对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近年住院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63例,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进行Q-Td及J-Td对比测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Q-Td、J-Td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住院期间死亡组Q-Td、J-Td较存活组有显著增加。结论AMI时Q-Td、J-Td显著增加,死亡者较存活者增加更为显著,此可作为识别AMI后高危人群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T间期离散度 J-T间期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AMI) j-td Q-TD 预后 Q-T间期离散度 正常对照组 住院资料 住院期间 高危人群
下载PDF
Q-Td及J-Td增加对评价AMI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守谦 曹献国 何士民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14期638-639,共2页
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期度(J-Td)是不同部位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在心电图上的反映.AMI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梗塞面积、心功能障碍、较死均与Q-Td相关.而在QRS增宽或束支传导阻滞时,J-Td则更能准确反映心室复极... 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期度(J-Td)是不同部位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在心电图上的反映.AMI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梗塞面积、心功能障碍、较死均与Q-Td相关.而在QRS增宽或束支传导阻滞时,J-Td则更能准确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同步性.我们对AMI患者Q-Td、J-Td进行了对比测量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AMI Q-T间期离散度 j-td
下载PDF
104例高血压病Q-Td、J-Td分析
5
作者 赵丽萍 俞蓉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93-293,共1页
Devey等研究认为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Q-Td)明显增大。本文通过对104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的Q-Td、J-Td进行测定,探讨Q-Td、J-Td与高血压病LVH、高血压病分期、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各肥厚部位及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1... Devey等研究认为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Q-Td)明显增大。本文通过对104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的Q-Td、J-Td进行测定,探讨Q-Td、J-Td与高血压病LVH、高血压病分期、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各肥厚部位及心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1998年1月~1999年2月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04例,男56例,女48例,年龄(62.72±11.89)岁,经心脏超声诊断LVH 60例,左室正常4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Q-TD j-td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Q-T_d与J-T_d观察 被引量:23
6
作者 姜风久 张黎 +5 位作者 汲宏磊 隋淑华 高丽芳 郑立文 王志 郭健 《心电学杂志》 1997年第1期8-9,共2页
为探讨Q-T_d、J-T_d与冠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对53例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25例)的Q-T_d、J-T_d与冠脉造影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冠脉造影异常组相比Q-T_d与J-T_d均有显著差异。反映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J-T_d较Q-T_d更为... 为探讨Q-T_d、J-T_d与冠脉病变程度间的关系,对53例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25例)的Q-T_d、J-T_d与冠脉造影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冠脉造影正常组与冠脉造影异常组相比Q-T_d与J-T_d均有显著差异。反映心室肌复极时限差异,J-T_d较Q-T_d更为精确。认为结合Q-T_d、J-T_d的观察,可以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病变程度,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Q-TD j-td 冠脉造影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J-T间期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继志 张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7-728,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RMSSD、PNN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SDANN、SDNNindex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2)两组比较J-Tcmax、J-T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J-Tcd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但J-Tmax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局部心室肌提早复极, 心室肌各部分复极时间不一致在ER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J-T间期 患者 syndrome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交感神经张力 显著性 心率变异性 发生机制 时域指标 方法分析 SDNN j-td 复极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心室肌 离散度 正常人 ERS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Q-T及J-T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学文 苏兰英 +1 位作者 张瑞华 曲华彬 《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05-206,共2页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后Q-T及J-T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观察53例AMI后Q-T及J-T离散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急性心肌梗塞部位与Q-Td及J-Td无明显关系(P〉0.05)。(2)猝死组Q-Td及J-Td明显高于非猝死组(P〈0.05或P〈0.001)。(3)再发AMI病人...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后Q-T及J-T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观察53例AMI后Q-T及J-T离散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急性心肌梗塞部位与Q-Td及J-Td无明显关系(P〉0.05)。(2)猝死组Q-Td及J-Td明显高于非猝死组(P〈0.05或P〈0.001)。(3)再发AMI病人Q-Td及J-Td明显高于首发病人(P〈0.01—0.001)。认为测量AMI时Q-Td及J-Td可用于预测猝死发生的危险性,而再发性AMI后Q-Td及J-Td变化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Q-T 离散度 J-T
下载PDF
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伊敏 马凤琳 钱谷生 《心电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8-149,共2页
为探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T_d、J-T_d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观察6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0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并与30例正常QRS波群者作对照。结果显示:束支传导阻滞两组的Q-T_d、J-T_d值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为探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T_d、J-T_d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观察63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0例左束支传导阻滞并与30例正常QRS波群者作对照。结果显示:束支传导阻滞两组的Q-T_d、J-T_d值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左束支传导阻滞组的Q-T_d、J-T_d值高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组,但两者Q-T_d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两者J-T_d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束支传导阻滞时J-T_d更能反映心肌复极情况,J-T_d值较高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组临床上高危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Q-T离散度 J-T离散度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心病及高心病的Q-T离散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健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47-48,共2页
为评价冠心病者及高心病的Q -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观察了 97例冠心病、高心病患者的Q -T离散度 ,并与 96例正常组对比。结果表明 ,冠心病、高心病患者的QTd、Q -Tcd、J-Td、J -Tcd均比正常组延长 ,有显著差异 ,P <0 0 1。冠心组高... 为评价冠心病者及高心病的Q -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观察了 97例冠心病、高心病患者的Q -T离散度 ,并与 96例正常组对比。结果表明 ,冠心病、高心病患者的QTd、Q -Tcd、J-Td、J -Tcd均比正常组延长 ,有显著差异 ,P <0 0 1。冠心组高心组发生心律失常占 4 1%。认为Q -Td、J -Jd增大是预测心律失常有意义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J-T离散度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与丹七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瘀血内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红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与丹七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瘀血内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10mg/次,3次/d;美托洛尔,12.5mg/次,2...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与丹七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瘀血内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10mg/次,3次/d;美托洛尔,12.5mg/次,2次/d;辛伐他汀,20mg/次,1次/d。治疗组45例血府逐瘀汤联合丹七软胶囊,血府逐瘀汤(降香、当归各10g,郁金、牛膝、地黄生各12g,柴胡、枳壳、川芎、赤芍各15g,红花、桃仁各20g),1剂/d,水煎200mL,2次/d,早晚温服;丹七软胶囊,5粒/次,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持续时间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J-Td,Q-Td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丹七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心绞痛(瘀血内阻),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胸痹 瘀血内阻 血府逐瘀汤 丹七软胶囊 阿司匹林 单硝酸异山梨酯 美托洛尔 辛伐他汀 培垛普利 心电图j-td 心电图Q-Td 心绞痛发作频率 心绞痛持续时间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Q—Td、J—Td增加与心脏性猝死的关系
12
作者 方丽 方书合 《今日应用医学》 1999年第1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d增加 心电图 j-td增加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Q-T及J-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的意义
13
作者 刘荣 《实用医技杂志》 1997年第12期913-914,共2页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关系,观察了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Q—Td、J—Td的关系,结果显示Q—Td、J—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98.45±19.25,96.88±20.55...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关系,观察了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与Q—Td、J—Td的关系,结果显示Q—Td、J—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98.45±19.25,96.88±20.55;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68.21±13.35,62.26±14.48;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为47.89±28.89,42.91±21.90。3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Q—Td(J—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认为Q—Td(J—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梗塞早期Q—Td(J—Td)值增大>60ms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Q-TD j-td 室性 心律失常
下载PDF
AMI早期Q-T及J-T间期离散度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艳丽 李浩 《临床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6-8,共3页
本文通过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T-Td及J-Td的变化,得出Q-Td及J-Td的变化与AMI早期心律失常有着很密切的关系。Q-Td≤50ms或J-Td≤50ms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较少,为1.7%;Q-Td或J-Td≥50ms而小于65ms则发生一般的... 本文通过用回顾性单盲法分析10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T-Td及J-Td的变化,得出Q-Td及J-Td的变化与AMI早期心律失常有着很密切的关系。Q-Td≤50ms或J-Td≤50ms时发生心律失常的人数较少,为1.7%;Q-Td或J-Td≥50ms而小于65ms则发生一般的心律失常;而其≥70ms时则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因而Q-Td或J-Td可以做为AMI病人临床预测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Q-TD j-td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