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R-ABL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及其与疾病类型、血管性疾病的关系
1
作者 张晓南 孟君霞 武永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1939-1943,共5页
目的 研究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nus激酶2(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疾病类型、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79例BCR-ABL阴性MPN患... 目的 研究断裂点簇集区/Abelson白血病病毒(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Janus激酶2(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疾病类型、血管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79例BCR-ABL阴性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8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采集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技术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和突变负荷,根据疾病类型和是否合并血管性疾病将患者分组并比较各组检测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血管性疾病影响因素。结果 MPN组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高于对照组(P<0.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组、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组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JAK2 V617F突变率分别为92.31%、57.78%和62.50%,ET组和PMF组突变率均低于PV组(P<0.05),3组突变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疾病组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和突变负荷均高于非血管性疾病组(P<0.05);血管性疾病组年龄、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问卷(MPN-10)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高于非血管性疾病组(P<0.05),两组性别、疾病分类、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和斑块厚度(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Fib和D-D水平均高于JAK2 V617F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MPN并发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D-D、JAK2 V617F突变阳性和JAK2 V617F突变负荷(P<0.05)。结论 BCR-ABL阴性MPN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较高,且JAK2 V617F基因突变可能引起凝血异常,与疾病类型和血管性疾病均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 v617f基因 突变负荷 血管性疾病
下载PDF
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缺血性卒中10例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詹自雄 陈宏 蓝梅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57-161,共5页
目的分析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例及武平县医院收治的3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JAK2V617F突变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例及武平县医院收治的3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影像学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0例JAK2V617F突变性ET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多发性脑梗死7例,单发性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MRI显示3例患者病灶存在出血转化。9例脑梗死患者行血管评估,7例存在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者闭塞。1例超急性期就诊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好转。二级预防:6例使用抗血小板、联合骨髓增生抑制剂,病情改善;3例起初仅用抗血小板治疗,病情反复,加用羟基脲治疗后2例病情改善。结论JAK2V617F突变性ET常引起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多发性脑梗死且病灶较易出血,在抗血小板的基础上加用骨髓增生抑制剂可能有利于预防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v617f突变 卒中 影像学
下载PDF
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宋腾飞 王晓晶 马丽丽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接受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为JAK2V617F阳性MPN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接受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为JAK2V617F阳性MPN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的临床疗效,JAK2V617F突变负荷,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骨髓纤维化程度,骨髓形态学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患者JAK2V617F突变负荷,PLT、HGB水平,MPN-10评分,MF分级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WBC、HC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细胞异常增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JAK2V617F阳性突变负荷,逆转骨髓纤维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阳性 羟基脲 沙利度胺
下载PDF
LAIR-1通过阻断JAK2 V617F突变的人HEL细胞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其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樊翠 张娅薇 +3 位作者 杨蕊 吴肖婕 周嘉迪 薛江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Janus激酶2(JAK2)V617F突变的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EL细胞JA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基因测序鉴定JAK2 V617F突变;应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法鉴定LAIR-1募集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种类;采用CCK-8法检测HEL细胞的增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HEL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和PI3K/AKT/mTOR通路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JAK2 V617F突变的HEL细胞中,LAIR-1与其配体胶原蛋白结合后可募集含Src同源域2磷酸酶2(SHP-2);LAIR-1可以下调HEL细胞JAK2、STAT1、STAT3、STAT5、AKT和mTOR的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并能够显著抑制cyclin D1和Bcl2的表达,而对BAX的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影响;LAIR-1能够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HEL细胞凋亡。结论在JAK2 V617F突变的人白血病HEL细胞中,LAIR-1可通过募集SHP-2抑制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抑制HEL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 JAK2 v617f突变 Janus激酶(JAK)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下载PDF
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例
5
作者 石翠翠 徐正婕 +1 位作者 周惠清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43-444,共2页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导致血细胞增加、血液高凝,是非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重要病因。JAK2V617F基因突变可以帮助诊断MPN。我们报道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发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 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导致血细胞增加、血液高凝,是非肝硬化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重要病因。JAK2V617F基因突变可以帮助诊断MPN。我们报道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MPN患者发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该例患者脾脏显著肿大,一方面是由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PVCT、门脉高压和脾脏淤血造成,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基本在正常范围,亦是血细胞增殖和脾脏对血细胞的处理增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抗凝治疗效果差,而应以预防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VB)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 v617f基因突变 病例报道
下载PDF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袁利亚 李红 +4 位作者 陈国安 纪德香 高琳琳 戎吉平 俞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220,共6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血液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68例MPD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抽提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对突变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血液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68例MPD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抽提DNA,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对突变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作进一步分析。结果:68例MPD患者中JAK2V617F突变的阳性率为65.28%,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阳性率为77.77%(28?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阳性率为56.52%(13?23例),慢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阳性率为44.44%(4?9例)。各组患者骨髓及外周血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大致相同。PV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较突变阴性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突变阴性患者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有助于BCR/ABL阴性的MPD的诊断。JAK2V617F突变对血液学特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增多 突变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JAK2v617f DNA突变检测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庞缨 蔡晓东 +3 位作者 刘凌 周旭红 叶絮 冯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疗效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73例应用干扰素-α治疗超过6个月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F基因表达,并与同期单用羟基脲治疗的20例MPN做对照。治疗前后采用AS...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疗效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73例应用干扰素-α治疗超过6个月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F基因表达,并与同期单用羟基脲治疗的20例MPN做对照。治疗前后采用A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基因表达。【结果】干扰素-α治疗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别有85.2%、87%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与对照组单用羟基脲治疗比较,P<0.01)。随访1~6年,56例干扰素-α治疗组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突变基因转阴率分别为54%、41%,转阴患者100%达到临床及血液学完全缓解,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但均能耐受。【结论】干扰素-α治疗MPN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及较好的耐受性,JAK2V617F或可作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能否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的主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JAK2v617f基因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 V617F基因纯合突变克隆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红星 童春荣 +6 位作者 蔡鹏 顾江英 林跃辉 张英 滕文 王赫 朱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 目的定量检测并分析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分别建立位点特异性PCR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对40例PV、31例ET标本和对照标本(急性白血病和正常人标本各40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2种方法的突变检出率、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在2种疾病中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位点特异性PCR法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在PV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7.5%和92.5%,在ET患者中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1.6%和64.5%,在急性白血病和正常对照标本中均未检测到突变。突变阳性的PV患者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436±0.261,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PV患者总数的40.54%。突变阳性的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为0.216±0.207,其中携带纯合突变者占ET患者总数的10%。统计分析表明在PV和ET患者中突变型等位基因比例和患者性别无关(P值分别为0.342和0.154)。突变阳性的PV和ET患者中突变等位基因比例和年龄无相关性(PV:r=0.161,P=0.342;ET:r=0.331,P=0.154)。结论PV患者较ET患者携带更多突变的等位基因,PV患者携带纯合突变的比例是ET患者的4倍。采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JAK2V617F突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 v617f突变 荧光定量PCR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多重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及CALR基因突变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建龙 师迎旭 +4 位作者 杜华 王颖君 赵子玲 李歌 韩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8-2003,共6页
目的:应用多重PCR与毛细管DNA电泳法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主要致病基因中的JAK2V617F及CALR第九外显子突变,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同时设计特异性的JAK2617F等位基因突变PCR引物以及CALR基因第九外显子扩增引物,对引... 目的:应用多重PCR与毛细管DNA电泳法检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主要致病基因中的JAK2V617F及CALR第九外显子突变,并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同时设计特异性的JAK2617F等位基因突变PCR引物以及CALR基因第九外显子扩增引物,对引物进行Cy5荧光标记,所有引物在同一PCR反应管中进行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同时验证该方法的检测限、灵敏度,并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多重PCR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结合可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检测JAK2V617F与CALR基因突变,可以在0.01 ng的基因组DNA中检测出JAK2V617F突变,可在0.1 ng的基因组DNA检测出JAK2V617F与CALR双阳性突变,至少可检测出0.1%的JAK2V617F阳性突变,该方法与商品化诊断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相一致。结论:基于多重PCR与毛细管电泳技术,可在外周血中同时检测JAK2V617F与CLAR基因第九外显子突变,该方法为MPN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分子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毛细管电泳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 CALR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俊芳 刘媛 +3 位作者 刘蓓 贾明峰 成娟 赵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16-92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本研究旨在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在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MPD)患者中的发生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建立敏感特异的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提高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水平。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47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及12例健康正常人,抽提外周血细胞全血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技术检测各组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基因序列,并结合临床资料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BCR-ABL阴性的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率为74.5%(35/47),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突变率为83.9%(26/3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突变率为60%(9/15),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患者只有1例。突变阳性的PV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突变阴性者高,突变阳性的ET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较突变阴性者高,且突变阳性的ET患者更易发生肝脾肿大、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JAK2V617F突变在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AS-PCR技术对该突变有较好的敏感特异性,可以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
下载PDF
JAK2V617F基因突变与MPN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及血管性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南 孟君霞 +1 位作者 陈杰甫 栾春来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及血管性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4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6例(A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例(B...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及血管性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4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6例(A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0例(B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8例(C组);无血管性疾病31例,合并血管性疾病23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与MPN患者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及血管性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54例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35例(64. 81%),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3例;对照组未发现JAK2V617F基因突变。A组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较对照组降低(均P <0. 01),而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局部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 0. 05);B组PLT、WBC、DD、Fib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 <0. 01),而HGB、RBC、PT、APTT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 05);C组RBC、WBC、HGB、D-D、Fib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 <0. 05),PT、APTT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 <0. 05)。23例合并血管性疾病的患者中,伴有JAK2V617F基因突变者PLT、WBC的水平较无JAK2V617F基因突变者显著升高,且既往伴有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更高(均P <0. 05),而RBC、HGB水平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 0. 05)。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MPN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此类患者血细胞计数与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发生血管性疾病的风险性较高。因此,临床中对初诊MPN患者应及时监测凝血功能尽早应用药物,有效预防和减少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管性疾病 JAK2v617f基因 血细胞计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对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冬梅 王洪芬 +4 位作者 李英华 符敬坦 刘珊 李志赏 石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在治疗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44例应用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超过6个月的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 目的:研究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在治疗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44例应用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超过6个月的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F突变比例,并与同期应用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27例患者、单用羟基脲治疗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治疗前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比例。结果 :44例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组中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别有89%、92%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与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及单用羟基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随访0.5~8年,44例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组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突变比例分别下降了53.76±18.43及30.14±22.75,其中5例患者JAK2V617F突变转阴,持续15~24个月。而羟基脲联合沙利度胺组及单用羟基脲组突变比例无明显下降,无突变转阴者。干扰素α及沙利度胺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分别为流感样症状及便秘、周围神经炎,但均能耐受。结论:干扰素α联合沙利度胺治疗Bcr/Abl阴性MPN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及较好的耐受性,JAK2V617F或可作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能否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的主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沙利度胺 JAK2v617f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发生与JAK2V617F基因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邹煦 常炳庆 +1 位作者 杜文津 黄新春 《癌症进展》 201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ratios,O...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阳性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库,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发生血栓情况计算比值比(oddsratios,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采用RevMan5.2软件和Statall.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和文献发表偏倚评估。结果共纳入23个研究,1710例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和1263例阴性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JAK2V617F基因阳性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阴性患者(OR=3.13,95%CI:2.26~4.34)。亚组分析未发现结果亚洲人群(OR=4.98,95%CI:2.92~8.52)与非亚洲人群(OR=2.32,95%CI:1.62~3.33)之间存在差异。结论JAK2V617F基因阳性可明显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栓 JAK2v617f基因 荟萃分析
下载PDF
JAK2V617F基因突变与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类型及疾病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燕 李雯雯 王晓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486-3488,共3页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JAK2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类型及疾病转化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我区134例MPN患者JAK2V617F基因,分析基因突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3种MPN亚型中的发生率...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JAK2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类型及疾病转化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我区134例MPN患者JAK2V617F基因,分析基因突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3种MPN亚型中的发生率及其与疾病转化的相关性。结果 (1)134例MPN患者中PV 51例、ET 66例、IMF 17例,存在JAK2V617F基因突变98例(73.1%),且在PV中发生率(84.3%)高于ET(69.7%)及IMF(52.9%)的发生率(P<0.05),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维吾尔族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5例维吾尔族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3种疾病的分布与总体一致,PV(93.8%)高于ET(60.0%)和IMF(33.3%)(P<0.05),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4例MPN患者中发生疾病转化者12例(8.9%),其中PV转骨髓纤维化(MF)7例,ET转MF 3例,PV转ET 1例,MF转急性白血病1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者发生疾病转化8例(8.2%);突变阴性者发生转化4例(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发生率与疾病类型有关,且维吾尔族患者也符合基因突变发生率在疾病中的分布规律。MPN患者疾病可以发生转化,JAK2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的转化无相关性,因此JAK2V617F基因突变对MPN尤其是PV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疾病转化及预后是否有提示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JAK2v617f点突变 疾病转化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及凝血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蔚 顾健 +4 位作者 王红 沈连军 吉薇 倪军 马莉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5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及凝血功能。方法选择69例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45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 目的探讨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的发生及凝血功能。方法选择69例MPN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45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技术,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检测MPN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g)、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分析其与JAK2V617F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69例MPN患者中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66.6%(46/69),其中PV 20例,阳性率83.3%(20/24);ET 27例,阳性率60.0%(27/45)。MPN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T、aPTT、TT、D-D存在明显差异(P<0.05),vWF、ATⅢ无明显差异;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T、aPTT、TT、存在明显差异(P<0.05),D-D、vWF、AT均无明显差异。白细胞计数在MPN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MPN患者中发生率高,可作为MPN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初诊MPN患者检测JAK2V617F基因突变、白细胞计数、凝血常规可初步评估MPN患者凝血功能,早期预防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 突变 骨髓增殖性疾病 血栓形成
下载PDF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崔新宇 李晓云 陈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中的表达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但未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的患... 目的探讨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中的表达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但未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检测其JAK2V617F基因表达,表达阳性者作为研究组,记录其血液学参数及临床特征,按照WHO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标准确诊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血液学参数及临床特征,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JAK2V617F基因检测阳性者28例,突变率70%,与对照组相比,在血象方面,研究组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s count,BP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患者出血、血栓形成、脾肿大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判断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重要依据,在预后判断、减少并发症发生上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 基因突变 骨髓增殖性疾病
下载PDF
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水阳 胡喜梅 +9 位作者 赵迎春 包维莺 李旗 柯金 陆翠 范燕琴 朱锐锋 王恒石 刘媛 张文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7221-7222,共2页
脑梗死占急性脑梗死的20%~30%〔1,2〕。JAK2 V617F基因突变为体细胞获得性单核苷酸突变,是由JAK2基因1 849位鸟嘌呤(G)突变为胸腺嘧啶(T),使JAK2蛋白617位缬氨酸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导致JH2区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对JH1区的抑制作用... 脑梗死占急性脑梗死的20%~30%〔1,2〕。JAK2 V617F基因突变为体细胞获得性单核苷酸突变,是由JAK2基因1 849位鸟嘌呤(G)突变为胸腺嘧啶(T),使JAK2蛋白617位缬氨酸错义编码为苯丙氨酸,导致JH2区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对JH1区的抑制作用消失、JAK2激酶的活性增加〔3〕。JAK2V617F基因突变可出现在非典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JAK2v617f突变 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V617F与46/1 JAK2基因单体型的关系及46/1单体型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分布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正芹 朱平 +9 位作者 刘红星 陈艳 王芳 张阳 滕文 龚艺文 夏君燕 白德成 刘倩 伍学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2-367,共6页
体细胞基因JAK2V617F突变是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最主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MPD患者中JAK2V617F是否与46/1 JAK2基因单体型(rs12343867,简称46/1)基因易感性相关,确定46/1在MPD患者及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 体细胞基因JAK2V617F突变是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最主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MPD患者中JAK2V617F是否与46/1 JAK2基因单体型(rs12343867,简称46/1)基因易感性相关,确定46/1在MPD患者及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的分布。采集了150例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123例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124例健康汉族人、395例健康藏族人及315例健康裕固族人的外周血或者骨髓样本,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分析JAK2V617F和46/1是否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的ARMS-PCR方法,比较有和无JAK2V617F基因突变的MPD患者46/1 JAK2基因单体型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中国健康汉族、藏族、裕固族人群中46/1 JAK2基因单体型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150例能检出JAK2V617F突变的MPD患者中,有88例(58.67%)的JAK2V617F突变发生在46/1基因单体型上。在814例健康中国人中,46/1基因单体型的检出率为38.37%,3个民族中的检出率无差别,健康人中未检测出JAK2V617F突变。在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中46/1单体型的检出率为43.09%,而在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中46/1基因单体型的检出率为69.33%,远高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MPD患者和健康人。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分析JAK2V617F和46/1是否位于同一等位基因上的ARMS-PCR方法;中国MPD患者JAK2V617F基因突变大部分发生在46/1等位基因上;46/1单体型在中国健康汉族人、藏族人及裕固族人中分布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 46/1JAK2单体型 中国汉族 中国藏族 中国裕固族 SNP
下载PDF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双抑制野生等位基因扩增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V617F突变率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国威 邵冬华 +1 位作者 何美琳 曹清芸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86-1491,共6页
本研究建立在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中,应用等位基因突变引物和等位基因野生TaqMan-MGB探针共同抑制JAK2V617F野生等位基因扩增,从而特异性... 本研究建立在外周血基因组DNA中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中,应用等位基因突变引物和等位基因野生TaqMan-MGB探针共同抑制JAK2V617F野生等位基因扩增,从而特异性地扩增JAK2V617F突变等位基因。通过测定不同JAK2V617F突变率标准品及其循环阈值(Ct值),建立JAK2V617F突变率定量测定方法,并对89例表观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JAK2V617F突变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定量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下限为0.1%,检测JAK2V617F突变率的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率分别为4.1%和6.1%。对89例表观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中JAK2V617F突变率检测显示,其中2例为JAK2V617F阳性,突变率分别为0.64%和0.98%。结论:建立的JAK2V617F突变率定量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特性,适合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及疾病进程和疗效监测。本方法检测原理可用于各种单碱基突变率的检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v617f突变 骨髓增殖性疾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 TAQMAN-MGB探针 双抑 制扩增 野生等位基因
下载PDF
141例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中JAK2基因V617F点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梅丽娜 王季石 +1 位作者 卢英豪 李建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研究分子遗传学标记JAK2V617F突变在141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中发生率、突变类型及其与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技术进行JAK2V617F点突变的检测,采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 目的:研究分子遗传学标记JAK2V617F突变在141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中发生率、突变类型及其与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技术进行JAK2V617F点突变的检测,采用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JAK2V617F(+)者的突变类型,然后DNA测序验证。结合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结果:经AS-PCR发现141例cMPD中有73例为JAK2V617F突变阳性样本,其中21例BCR-ABL阳性的CML中未发现突变样本。JAK2V617F(+)的病例中19例为纯和型突变,54例为杂和型突变。经酶切及测序验证结果相符。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外周血细胞分析中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的量较野生型高,而血小板计数较野生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AK2V617F纯和型突变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中血红蛋白的量较杂合型高,而血小板计数较杂合型低,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JAK2V617F点突变可以作为BCR-ABL阴性的MPD诊断的一个参考依据。在突变类型中纯和型突变较为少见。突变类型对血液学特征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JAK2v617f DNA突变检测 酶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