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青黛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因子及JAK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马燕 甄莉 白洁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因子及JAK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观察复方青黛胶囊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因子及JAK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银屑病皮损程度评分(PASI)、瘙痒评分、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β(IL-1β)以及JAK3基因表达量。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23%较对照组51.0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SI、瘙痒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ASI、瘙痒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7、IL-22、IL-23、IL-1β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IL-17、IL-22、IL-23、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PASI、瘙痒评分,调节Th17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减少JAK3基因表达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复方青黛胶囊 外周血Th17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jak3基因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JAK1与JAK3的基因表达
2
作者 程海燕 陈卫昌 严苏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8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JAKI m RNA和JAK3 m 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JAK1与JAK3基因在IB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纳入76例IBD初治患者、28例完全缓解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以RT-PCR,Western Blot...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JAKI m RNA和JAK3 m 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JAK1与JAK3基因在IB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纳入76例IBD初治患者、28例完全缓解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以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JAKl、JAK3m RNA和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初治IB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lm RNA和JAK3m 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完全缓解后表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IB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l和JAK3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完全缓解后表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IBD初治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JAK1与JAK3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JAK1与JAK3基因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为今后临床应用JAK1与JAK3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病 炎症性 jak1基因 jak3基因 RT-PCR Western BLOT
下载PDF
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XF-6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鲥鱼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阎华 王会 +4 位作者 于博 黄升谋 李云捷 吴进菊 李玉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2-868,共7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湖北省武汉市一些养殖场鲥鱼发病原因以及致病菌对其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划线培养方法对染病鲥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XF-6,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用多... 【目的】本文研究了湖北省武汉市一些养殖场鲥鱼发病原因以及致病菌对其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划线培养方法对染病鲥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XF-6,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用多重PCR方法确认嗜水气单胞菌XF-6属于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同时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XF-6侵染对鲥鱼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XF-6,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采集鲥鱼的血液和肝脏,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ICP-AES法检测血清和肝脏铁浓度,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3/STAT3信号通路的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侵染嗜水气单胞菌XF-6后,鲥鱼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12、24、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中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浓度相对于对照组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仍有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在6、12、24 h时显著上升;肝脏中il-6基因的表达量在12、24、48 h时显著上升、肝脏中jak3基因的表达量在12、24 h时显著上升,肝脏中stat3基因的表达量在6、12、24 h时显著上升。这4种基因表达量随后有所下降,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结论】鲥鱼机体通过调节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3/STAT3信号通路的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等铁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浓度和增加储存铁浓度来应对病原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鲥鱼 hepc基因 jak3基因 IL-6基因
下载PDF
红龙鱼源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AH的分离及其对机体铁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余文杰 陈观水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162-166,共5页
对具有典型败血症病症的染病红龙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析。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AH,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多重PCR检测确认该嗜水气单胞菌AH属于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 对具有典型败血症病症的染病红龙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分析。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AH,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通过多重PCR检测确认该嗜水气单胞菌AH属于β-溶血性嗜水气单胞菌,含有气溶素基因(aer A)和溶血素基因(ahh1)。此外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H侵染红龙鱼后对其机体铁代谢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H,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红龙鱼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rometry,简称ICP-AES)法检测红龙鱼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侵染嗜水气单胞菌AH后,红龙鱼血清中铁浓度明显降低,在24、48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含量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显著上升;il-6、jak3和stat3基因表达量开始均有所上调,随后有所下降,但在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由结果可知,机体通过调节铁调素基因(hepc)等铁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含量,并增加储存铁含量来应对细菌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红龙鱼 hepc基因 jak3基因 IL-6基因 铁代谢
下载PDF
致病性荧光假单胞菌FK-1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草鱼后免疫因子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志鹏 王会 +5 位作者 阎华 黄升谋 李云捷 吴进菊 于博 李玉奇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190-194,共5页
对具有典型病症的染病草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FK-1,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同时,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FK-1侵染草鱼对草鱼机体免疫因子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荧光假单胞菌FK-1,在... 对具有典型病症的染病草鱼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从其肝脏中分离得到病原菌菌株FK-1,经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同时,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FK-1侵染草鱼对草鱼机体免疫因子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荧光假单胞菌FK-1,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草鱼的血液和肝脏组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ICP-AES法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元素含量,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铁调素基因(hepc)、白细胞介素基因(il-6)、JAK/STAT信号通路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3基因(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基因(stat3)等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FK-1侵染草鱼后,草鱼机体血清中铁元素浓度明显降低,在24、4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总铁结合力有所上升,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肝脏中铁元素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仍有明显升高。肝脏中hepc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 il-6、jak3和stat3基因表达量开始均明显上调,随后上升不明显,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表明草鱼机体通过调节铁调素基因(hepc)等铁元素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自身游离铁元素和增加储存铁元素来应对荧光假单胞菌FK-1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假单胞菌 草鱼 hepc基因 jak3基因 STAT3基因
下载PDF
JAK3突变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雪莲 孙立峰 +2 位作者 吴俊峰 刘玮 赵晓东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报道我国首例JAK3突变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儿资料并文献复习。方法 2011-04-2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对1例疑似SCID患儿血标本(患儿、患儿父母及外祖母)进行JAK3基因PCR扩增、基因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TCRVβ亚... 目的报道我国首例JAK3突变致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儿资料并文献复习。方法 2011-04-2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对1例疑似SCID患儿血标本(患儿、患儿父母及外祖母)进行JAK3基因PCR扩增、基因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TCRVβ亚家族克隆多态性分析。结果患儿免疫表型符合T-B+NK-,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JAK3基因突变为复合杂合突变,两个等位基因均为错义突变,分别来自父系第9外显子(1308G>A:R403H)和母系的第24外显子(3354G>A:R1085Q),患儿父母和外祖母分别为上述突变携带者。患儿T细胞抗原受体库未能检出。查阅文献截止2007年,国内外共35例患儿30种JAK3基因突变在JAK3base注册,免疫学表型均符合T-B+NK-SCID,但临床表现从经典SCID到基本正常均有报道。结论 JAK3缺陷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NK细胞严重减少,B细胞数量正常或稍减少但存在功能障碍,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故临床表现为反复细菌和病毒感染,对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高度怀疑JAK3缺陷的患者,可通过STAT5磷酸化分析、基因测序、蛋白印迹或流式测定JAK3蛋白含量等技术进一步明确诊断。主要治疗方式为干细胞移植,若不及时进行免疫重建多数死于婴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3基因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造血干细胞移植 T细胞抗原受体
原文传递
JAK3新突变致不典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高婷婷 咸雨蔚 +5 位作者 王大海 张冉冉 柏翠 张秋业 常红 林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JAK3基因突变所致不典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临床特征、免疫学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020-04-07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1例不典型SCID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9岁女性,近4... 目的探讨JAK3基因突变所致不典型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临床特征、免疫学特点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2020-04-07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1例不典型SCID患儿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回顾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9岁女性,近4年反复感染,伴皮肤肉芽肿性改变,生长发育落后;实验室检查示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性下降,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T细胞计数稍低、B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加、NK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基因测序示其JAK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208G>A(p.R403H)、c.3234G>A(p.W1078X),分别来源于父母。结论年长儿如出现反复感染,应警惕不典型SCID的可能;JAK3基因突变可导致不典型SCID发生,但根据基因型很难推断临床表型是否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jak3基因 不典型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