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1
作者 刘兴隆 王一童 +1 位作者 陈丽平 刘进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 目的:探讨老官山汉墓天回医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含细辛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对本书含细辛方组成药物进行考证、梳理;通过分类统计各药物使用频次、频率等,结合方剂主治,对含细辛方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总结、提炼。结果:本书15首含细辛方共配伍药物39味,累计运用92次;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三味药为蜀椒与桂各11次、姜9次。按功效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最多的为温里药,其使用总频次为41次;使用频率排第二的药类为化痰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各使用7次。按药性分类,与细辛配伍使用药物药性以温热类药物为主,共使用63次。结论:本书含细辛方配伍规律是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异类药物相反相成运用为辅。“细辛-花椒-桂-姜”的配伍结构辛温散寒、通痹止痛,既切中病机,又针对症状,是本书细辛方以同类药物相辅相成运用为主的配伍规律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治六十病和齐汤法》 细辛方 细辛-花椒-桂-姜 组方配伍规律
下载PDF
《病机汇论》考略及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萌 王一竹 叶放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病机汇论》为明末著名中医学家沈颋目前存世的唯一著作,是一部内科综合性医书。通过对书名内涵及全书内容特点进行考究,概括沈颋的学术思想。全书以病证为纲,病机要素为目,从脉、因、证、治四方面入手,发病机十九条,强调病有虚实,辨... 《病机汇论》为明末著名中医学家沈颋目前存世的唯一著作,是一部内科综合性医书。通过对书名内涵及全书内容特点进行考究,概括沈颋的学术思想。全书以病证为纲,病机要素为目,从脉、因、证、治四方面入手,发病机十九条,强调病有虚实,辨证施治,活用古方,用药灵便。全书内容立足实践,重视疗效,突出实用,强调病机的重要性,可视为对中医内科学病机辨证论治体系的完善所做的积极探索,不乏学术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机汇论 病机 文献考证 辨证论治 沈颋 学术思想
下载PDF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天干方组方思路及应用
3
作者 张悦 吴波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57-62,共6页
天干方是陈无择所创,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以运气理论为指导,以五行亢害承制规律为依照,运用药物四气、五味来治疗和预防岁运太过或不及而导致的人体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证的10首方剂。其制方参照气味相和、阴阳动态平衡、五... 天干方是陈无择所创,首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以运气理论为指导,以五行亢害承制规律为依照,运用药物四气、五味来治疗和预防岁运太过或不及而导致的人体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病证的10首方剂。其制方参照气味相和、阴阳动态平衡、五脏苦欲补泻、五行制化原则,针对岁运太过或不及,各有制方法度。治疗目的在于以偏纠偏,恢复人体气化的动态平衡。在应用时要注意识运气、观体质、辨病证,应用范畴涵盖岁运太过或不及致病和治未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天干方 岁运 四气五味
下载PDF
嵇冰基于“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介绍
4
作者 石倩文 嵇冰 金聪健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5期223-227,共5页
基于“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认为其疾病发病机制为少火不生,肾气不足;壮火上冲,心肺热盛;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其治疗上应以温阳气、生少火、补脾胃、畅气机、清邪热、消壮火为治则,灵活运用肾气... 基于“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认为其疾病发病机制为少火不生,肾气不足;壮火上冲,心肺热盛;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其治疗上应以温阳气、生少火、补脾胃、畅气机、清邪热、消壮火为治则,灵活运用肾气丸、导赤散、东垣清肺饮、春泽汤等,并根据伴随症状,随症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少火生气 壮火散气 病因病机 嵇冰
下载PDF
嵇冰从阴火论治肥胖型糖耐量受损经验介绍
5
作者 杨一闻 嵇冰(指导)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8期206-210,共5页
介绍嵇冰主任医师从阴火论治肥胖型糖耐量受损的临床经验。嵇冰认为,阴火形成的基础是脾胃气虚,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或致浊邪郁化,或致湿闭其下,从而引发一系列变化以致内热;肥胖型糖耐量受损属中医脾瘅范畴,其本质为脾胃虚弱,中虚伏热是... 介绍嵇冰主任医师从阴火论治肥胖型糖耐量受损的临床经验。嵇冰认为,阴火形成的基础是脾胃气虚,水谷精微无以化生,或致浊邪郁化,或致湿闭其下,从而引发一系列变化以致内热;肥胖型糖耐量受损属中医脾瘅范畴,其本质为脾胃虚弱,中虚伏热是脾瘅的基本病机。故从阴火论治肥胖型糖耐量受损宜调养脾胃,滋补元气,即益元气、升清阳、泻阴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肥胖 脾瘅 阴火 嵇冰
下载PDF
基于文献梳理的备化汤中地黄使用之解析
6
作者 周敬文 老膺荣 +1 位作者 周薇 刘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488-493,共6页
备化汤首载于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十六首运气方之一。作为治疗“湿寒合德”所致病症的运气方(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而拟定的方剂),备化汤主要由木瓜、茯神、牛膝、附子、地黄、覆盆子、甘草、生姜等组成,在湿证与湿病... 备化汤首载于宋代名医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十六首运气方之一。作为治疗“湿寒合德”所致病症的运气方(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而拟定的方剂),备化汤主要由木瓜、茯神、牛膝、附子、地黄、覆盆子、甘草、生姜等组成,在湿证与湿病的治疗上应用广泛。有关备化汤中地黄的使用,宋代的陈无择及其之后的缪问与王旭高对其记述有所不同。陈无择根据丑未之岁运气常位状态下的疾病表现,本“功能气味,合其性用”的治法,宗“甘温治其下”的原则使用熟地黄;缪问在龙砂医家临证实践的基础上,考虑到太阴湿土主岁之年可能出现的火郁情况而使用生地黄;王旭高则主张辨证使用生地黄或熟地黄。现代医家在应用备化汤时,可以结合理论解读与临证实践,酌情选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备化汤组方用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如能系统掌握和大胆应用其配伍规律,备化汤可在湿证与湿病的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化汤 五运六气 运气方 地黄 湿证 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下载PDF
“中病即止”的医学哲学原理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旭 范俊德 王浩中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9-81,共3页
"中病即止"与"效不更方"是中医治疗学中治疗显效后后续治疗的两种不同策略。参考"正邪相争"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而致病的中医学基本理论,治疗过程中凡需顾护正气、锻炼正气、重建人体"阴... "中病即止"与"效不更方"是中医治疗学中治疗显效后后续治疗的两种不同策略。参考"正邪相争"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而致病的中医学基本理论,治疗过程中凡需顾护正气、锻炼正气、重建人体"阴阳平衡"以及防止成瘾等临床情况,均可考虑采取"中病即止"的策略予以应对。在我国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下,深入探讨"中病即止"的医学哲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于引导医学回归本来价值、防止过度医疗、开展适度治疗和姑息治疗以及协调医疗规范和个体化医疗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病即止 过度医疗 适度治疗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证型与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娟 王云宝 +7 位作者 谢道俊 鲍远程 韩辉 董婷 周磊 黄晓峰 陈宏 马莹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病人中医证型与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人80例,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进行统一Wilson...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病人中医证型与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9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人80例,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进行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采用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WD与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80例病人中,痰瘀互结证是最为常见的中医证型,其次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36.82±21.13)分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脾肾阳虚证(12.25±14.40)分,且低于肝气郁结证(59.5±22.74)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内蕴证(5.33±1.85)分及脾肾阳虚证(5.50±2.28)分的肝脏功能评分均高于痰瘀互结证(3.51±1.5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气郁结证(9.67±2.34)分精神症状评分高于痰瘀互结证(2.00±1.73)分、湿热内蕴证(2.67±2.35)分及脾肾阳虚证(1.50±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评分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OR=1.767,P<0.05)而与脾肾阳虚证呈负相关(OR=0.849,P<0.05),肝脏功能评分与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与呈正相关(OR=1.384,P<0.05,OR=2.976,P<0.05),而与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OR=0.516,P<0.05),精神症状评分与肝气郁结证呈正相关(OR=3.128,P<0.05)。结论 Wilson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不同中医证型与统一Wilson病评定量表功能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病机 湿热 脾肾阳虚 Wilson病评定量表 中医证型 相关性
下载PDF
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彤伟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51,共4页
“疾、病”是表示“疾病、生病”义的一对同义词,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 在“疾病、生病”义上,“病”渐显替代“疾”的趋势。汉初的使用中“病”已略占优势, 在《史记》、《汉书》、《论衡》等巨著的影响下, 这种优势日渐成为强势。“以... “疾、病”是表示“疾病、生病”义的一对同义词, 从战国中晚期开始, 在“疾病、生病”义上,“病”渐显替代“疾”的趋势。汉初的使用中“病”已略占优势, 在《史记》、《汉书》、《论衡》等巨著的影响下, 这种优势日渐成为强势。“以今释古”性质的训诂专著暗示我们,“病”已经成为汉代的今语、通语, 而对口语性较强的汉译佛经的统计分析恰恰证实了这种结论。可以说, 东汉以后的口语中, 在表示“疾病、生病”之义时, 已基本不用“疾”而用“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替代
下载PDF
《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启迪 姜小平 +1 位作者 黄婷 邵伟德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7,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的产生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深入解读了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内涵:尚武精神源自"进化论"与"周易"思想;"尚武"精神是衡...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的产生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深入解读了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内涵:尚武精神源自"进化论"与"周易"思想;"尚武"精神是衡量民族强盛的重要标志;身体强健是优秀的"新民"必备素质之一;"尚武"的精髓在于发展身体和精神并维持和助长其人格精神;体育教育是培养"新民"尚武精神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饮冰室合集》中梁启超"尚武"思想的当代意义:强化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关乎国力的强盛;有助于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提倡学校体育中的"三力"教育;提倡青少年学生注意劳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饮冰室合集 尚武 新民 进化论 学校体育
下载PDF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聂金娜 苏颖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3-725,共3页
《黄帝内经》认为六气的逆从胜复等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宋·陈无择尊《黄帝内经》之旨,依时气病证之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创立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主方6首。本文从六气角度对6首方剂主治民病证治特点及组方特色进行研... 《黄帝内经》认为六气的逆从胜复等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宋·陈无择尊《黄帝内经》之旨,依时气病证之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创立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主方6首。本文从六气角度对6首方剂主治民病证治特点及组方特色进行研究,发现六气司天、在泉不同、民病证治各异,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组方各异。同时笔者也提出临床在尊经旨运用六气方的同时,应结合当今时气的特点及个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对六气方进行适当加减、灵活运用,从而发挥五运六气对临床辨治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54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六气 时行民病 陈无择
下载PDF
“中病即止”原则在针灸治病中的应用述评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芳丽 魏韬 张微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中病即止"原则是中医指导用药处方的经典理论,其在针灸经典中也有相关论述。根据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针灸疗效与针灸刺激量密切相关,但不完全成正比关系,而如何把握有效刺激量,达到"中病即止",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 "中病即止"原则是中医指导用药处方的经典理论,其在针灸经典中也有相关论述。根据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针灸疗效与针灸刺激量密切相关,但不完全成正比关系,而如何把握有效刺激量,达到"中病即止",是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本文将从留针时间、针刺疗程及灸量三个针灸刺激参数来探讨"中病即止"原则在针灸治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病即止 刺激参数
下载PDF
两宋政治话语中的“赵氏孤儿”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祥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隐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高宗赵构 端宗赵昰 幼帝赵昺 纪君祥 程勃
下载PDF
“病”之本义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金贵 姚柏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6,共9页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一般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一般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其"病"为形容词的危重义。进而通过对八部上古文献中"病""疾病"所有词义及其训诂的梳理,可定"病"的本义是困苦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困苦义
下载PDF
《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立萍 李然 +1 位作者 梁茂新 任艳玲 《中药与临床》 2012年第1期31-32,共2页
基于古代方剂数据挖掘系统,梳理了《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情况,并对考察结果予以分析,旨在为临床对经方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关键词 《普济方》 《伤寒杂病论》 药对配伍
下载PDF
殷商己族及其相关问题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俊成 《殷都学刊》 2008年第4期3-6,共4页
己族是殷商时期重要的族氏之一,己族的主要居住地应在今山东省寿光一带,己族与竝族合署而构成的复合族徽的含义应是族与族之间的联合关系,而非是主支和分支的关系。
关键词 商代 己族 垃族
下载PDF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两组同义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启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到"两组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期对汉语常用词个案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一... 《睡虎地秦墓竹简》作为出土文献,真实地保存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睡简》中"疾、病"与"至、到"两组同义词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以期对汉语常用词个案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墓竹简
下载PDF
“病”本义考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金贵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0-448,共9页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其... "病"的本义,今或作重病义,或作疾病义。通过对《诗经》等八部早期上古文献中的"病"、"疾病"用例考察,发现早期疾病义都用"疾","病"不用作疾病义,更无重病义;"疾病"连用,其"病"为形容词的危重义。进而通过对八部上古文献中"病"、"疾病"所有词义及其训诂的梳理,可定"病"的本义是困苦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本义“疾”疾病义 重病义 困苦义 上古文献
下载PDF
龚自珍与20世纪的文学革命 被引量:3
19
作者 谈蓓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0,共7页
本文先从“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征———“自我的发见”入手,探讨龚自珍思想与其相通之处;再由《病梅馆记》与俞平伯《花匠》的比较,揭示二者在反对个性束缚上的近似性;并就对独立人格的悲壮而执著的追求研究其与鲁迅的异同;最后对其... 本文先从“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征———“自我的发见”入手,探讨龚自珍思想与其相通之处;再由《病梅馆记》与俞平伯《花匠》的比较,揭示二者在反对个性束缚上的近似性;并就对独立人格的悲壮而执著的追求研究其与鲁迅的异同;最后对其爱情诗中的新因素进行剖析。全文主旨在于证明龚自珍作品中已含有“五四”新文学的若干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病梅馆记 俞平伯 花匠 鲁迅 五四新文学 己亥杂诗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下载PDF
胸痹心痛病名与病机 被引量:26
20
作者 谢昂 王凤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60-161,165,共3页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原因等。心痛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素问》有"心病先心痛"、"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灵枢·厥病》把厥心痛分为肝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肺心痛、肾心痛,云:"痛如以锥针刺其心";隋·巢元方对心痛病名论述详实,因、证、象等具备;唐·孙思邈、《太平圣惠方》、从治法方药方面给后世医家很大启发;明清时期有更详尽修正,最具代表性是《临证指南医案·心痛》把心痛与胃脘痛、真心痛等从发病部位确切区分。日本人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对"胸痹心痛"最早进行了详尽论述,对现今影响颇丰;汉·张仲景将胸痹与心痛合一而述。从脉象、病因、症候等方面看",胸痹心痛"之名更优于胸痹、心痛分而论之。病机乃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病名 病机 各代医家 心脉痹阻 阳微阴弦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诸病源候论 圣济总录 症因脉治 杂病广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