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后QT、J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静 罗爱华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7期3396-3397,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J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86例患者,入院后的首次,溶栓治疗后2 h、24 h、1周的同步18导联心电图,由专人测量、计算QT和JT间期离散度,并按Lown室早分...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J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的86例患者,入院后的首次,溶栓治疗后2 h、24 h、1周的同步18导联心电图,由专人测量、计算QT和JT间期离散度,并按Lown室早分级标准≥2级,观察在各个时期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例数。结果:在入院后首次ECG与溶栓后各个时期QTd、JTd延长者例数不同,延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时期QTd、JTd延长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不同,首次为17.91%,溶栓治疗后2 h为20.51%,24 h为24.24%,1周为47.37%,第1组与第2组、第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AMI患者连续监测QTd、JTd,动态分析,是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信号之一,并可获得疾病转归信息,此方法简便易行且为非创伤性,在基层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 jt间期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QT、JT间期离散度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2
作者 程静 濮蓉晖 田锦玲 《农垦医学》 2004年第5期334-335,共2页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律失常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QT间期离散度(QTd)已被视为预测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指标之一.QTd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程度,JT间期离散度(JTd)消除了心室肌除极时限的影响能更准确...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心律失常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QT间期离散度(QTd)已被视为预测AMI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指标之一.QTd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程度,JT间期离散度(JTd)消除了心室肌除极时限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反映心室肌复极情况[1].本文对AMI后患者QTd、JTd变化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了观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t间期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塞 AMI 室性心律失常 复极 并发症 心室肌 变化 准确 观察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QT及JT间期离散度的观察
3
作者 王建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78-178,共1页
人们已注意到AMI时QTd及JTd的增加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后者是AMI心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及时和正确预防、处理此类失常是降低AMI早期死亡率的关键。为了探讨溶栓对QTd及JTd的影响,本文总结72例的这些结果。 1.
关键词 jt间期离散度 溶栓后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前 恶性心律失常 冠脉再灌注 短QT间期 早期死亡率 早期溶栓 B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静脉溶栓对QT间期离散度及J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盛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02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 (QTd)及JT间期离散度 (JTd)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我们将6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分为2组 :再通组42例 ,未通组22例。测定和计算溶栓前及溶栓后2、8、24、48小时和1周的同步1...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 (QTd)及JT间期离散度 (JTd)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我们将6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病人分为2组 :再通组42例 ,未通组22例。测定和计算溶栓前及溶栓后2、8、24、48小时和1周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QTd及JTd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 :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JTd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5)。溶栓后 ,再通组与未通组各对应时间相比 ,有显著差异 (P<0 01)。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d、JTd明显缩短 ,Q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QT间期离散 j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间期JT间期离散度与近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
5
作者 陈运清 仝颖 +3 位作者 张薇 李炜 王金花 张东翔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与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 46例AMI患者心梗发生后第 3d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度 (JTd)。并与30例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QTd、JTd、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l... 目的 :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JT间期离散度与严重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 46例AMI患者心梗发生后第 3d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和JT间期离度 (JTd)。并与30例正常人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QTd、JTd、QTc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住院期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组 (1 8例 )的QTd、JTd、QTcd较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8例 )明显增大 (P <0 0 1 ) ,且发生室颤的 9例患者QTd、JTd、QTcd比无室颤的明显增大 (P <0 0 1 )。结论 :早期测定AMI患者QTd、J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 患者 jt间期离散度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严重心律失常 早期 近期 结论 目的 意义
全文增补中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J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6
作者 万大国 崔天祥 吕聪敏 《临床医学》 CAS 1998年第6期1-2,共2页
JT间期离散度(J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JT间期的差值。它可反映心室复极的差异,不受心室除极的影响,并可作为心脏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指标。作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vtophy LVH)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jt间期离散度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和JT离散度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国芬 张金枝 +3 位作者 冉启明 何勇 毛焕元 杨钧国 《心功能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27-228,233,共3页
作者测定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第3d的17导联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的QTd及JT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差异非常显著(... 作者测定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第3d的17导联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及JT间期离散度(JTd),并以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的QTd及JTd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AMI泵功能级别(Kilip分法)与QTd及JTd呈正相关,即泵功能级别愈高,则QTd,JTd值愈大(r分别为0.99与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QT间期离散 j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邱玉军 黄勤 +2 位作者 严庆峰 韩梅 郑小雍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5期309-3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63例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d及JTd,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JTd.结果: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JT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12.86±33.84)ms对(54.48±24.43)ms,JTd(101.43±36.34)ms对(41.38±19.22)ms,P<0.01.结论:QTd或JT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QT间期离散 j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QT间期离散度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孙连达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2年第1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CHF jt间期离散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QT间期离散
下载PDF
QT间期离散度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预测
10
作者 李淑琴 《实用医技杂志》 2001年第5期325-326,共2页
测定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期度(QTd)和JT间散离散度(JTd),并以6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均P<0.001),住院期间死亡组(12例)QTd、JTd较存活组(78例)明显增大(均P<0.05),存活组... 测定9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期度(QTd)和JT间散离散度(JTd),并以6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均P<0.001),住院期间死亡组(12例)QTd、JTd较存活组(78例)明显增大(均P<0.05),存活组入院时QTd、JTd较出院时延长(均P<0.01),提示以QTd、JTd增大评价AMI患者的近期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QT间期离散 jt间期离散度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凤和 刘金 +2 位作者 高燕 张彤 李明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将11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死亡4组。测量其心电图的QT间期、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结果:轻、中、重型及死亡组随着损伤程度加重,Q... 将112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及死亡4组。测量其心电图的QT间期、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结果:轻、中、重型及死亡组随着损伤程度加重,QTd、QTcd及JTd逐渐增大。中、重型及死亡组与轻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QT间期离散 jt间期离散度 心电图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特点与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利环 杜凤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心电图QT、JT间期变化对其轻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101例ABI患者分为轻、中、重型三组;根据患者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为SAH组及无SAH组。检测各组伤后24 h内...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BI)患者心电图QT、JT间期变化对其轻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将101例ABI患者分为轻、中、重型三组;根据患者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分为SAH组及无SAH组。检测各组伤后24 h内心电图的QT间期及J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d)及校正的JT离散度(JTcd);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预后,对其不同组间的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中、重型ABI患者的心电图QTd、QTcd、JTd、JTcd存在显著性差异,且SAH组各指标均升高,较无SAH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并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1)。结论QTd、QTcd、JTd、JTcd对判断ABI程度及其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预测患者临床转归的指标,并且有助于早期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QT间期离散 j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患者心室复极指标的变化研究
13
作者 蒋红英 程功 +5 位作者 王依阳 任园园 赵慧 梁宸源 陈亮 许百灵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患者心室复极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心绞痛、心前区不适症状就诊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或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患者心室复极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2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心绞痛、心前区不适症状就诊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或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50%~90%,将其纳入CAD组;3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或CAG检查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50%,且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测定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2.0,将其纳入CMVD组;30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或CAG检查显示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50%,且SPECT的测定CFR≥2.0,将其纳入对照组。收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脂指标,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检测心室复极指标[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校正的JT间期(JTc)、JT间期离散度(JTd)]。结果 CAD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和CMVD组(P<0.05)。CAD组和CMVD组QT间期、QTc、QTd、JT间期、JTc长于对照组,CMVD组JTd长于CAD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CMVD患者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QTc、QTd、JT间期、JTc及JTd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QT间期 QT间期离散 jt间期 j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松雨 李纲 +1 位作者 李燕 刘江波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865-869,共5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倍他乐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及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T-proBNP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 dispersion,JT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峰与A峰比值E/A、6分钟步行试验差异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Ⅱ级、Ⅲ级、Ⅳ级人数分别为31例、7例、2例,对照组Ⅱ级、Ⅲ级、Ⅳ级人数分别为26例、10例、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AngⅡ水平差异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312.65±67.75)ng·L^(-1)、(248.67±53.66)ng·L^(-1),低于对照组的(369.77±78.54)ng·L^(-1)、(297.73±60.32)ng·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质、舌苔、脉象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悸、气喘、气短、下肢水肿、畏寒肢冷、口唇紫绀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d、JTd差异显著,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NT-proBNP、AngⅡ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缩短QTd、JTd,改善室性早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倍他乐克 心功能 NYHA心功能分级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血管紧张素Ⅱ QT间期离散 jt间期离散度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