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雨 李小风 张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Myc、CKIT的表达意义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只健康成年雌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每组各12只。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均制备成胃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第24周处死取材;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制备成胃癌大鼠后分别于第8、16、24周取材。分析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切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法测定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胃黏膜完整正常,外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等结构清晰,且无炎症细胞浸润;研究1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与对照组大鼠接近,不存在炎症细胞,且黏膜腺体结构基本正常;研究2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存在破损,细胞核变大,基底部部分腺体细胞形态异常,存在轻度异型性,为早期胃癌;研究3组大鼠胃黏膜组织增加破损,核质比变大,细胞形态不规则,部分腺体存在扩张,黏膜下层及肌层存在炎症细胞浸润,为胃癌进展期。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蛋白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均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 mRNA在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中逐渐升高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表达与胃癌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82、0.781、0.993,均P<0.001)。结论胃癌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Cyclin D1、c-Myc、CKIT呈高表达,其与胃癌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模型 黏膜组织 Cyclin D1 C-MYC CKIT 胃癌病变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2
作者 李敏 唐莉 +3 位作者 姚倩 曹葙 徐玲芬 周庆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4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模型训练集,2023年8-10月的152例为模型外部验证集。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口... 目的构建并验证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4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模型训练集,2023年8-10月的152例为模型外部验证集。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预测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躁动-镇静程度量表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血清白蛋白水平、气管插管操作者、气管导管固定方式和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是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95%CI:0.873~0.954)和0.956(95%CI:0.922~0.98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模型校准度较好(χ^(2)=1.702,P=0.427)。Bootstrap法重抽样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52~1.105),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60.8%,准确率为83.7%。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精准识别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压力性损伤 气管插管 危重患者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苏洁 陈晨 +1 位作者 陈露 宋年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疲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选取2023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经检验,年龄、性别、睡眠障碍、病灶切除面积、气质类型、术后疼痛和胃肠功能紊乱是早期胃癌患者PO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早期胃癌患者POF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L检验:χ^(2)=2.822,P=0.945)和区分度(AUC=0.0.909,95%CI:0.937~0.980,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648,灵敏度为0.832,特异度为0.813,截断值0.319,校准曲线为斜率近似于1的直线。结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医护人员对早期胃癌POF高风险人群筛查提供参考,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疲劳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混合痔患者疼痛、心理和康复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孙蕾 王在标 +1 位作者 陈文莉 陈长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对混合痔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疼痛、心理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采用PPH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对混合痔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疼痛、心理及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采用PPH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术后12、24 h和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7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康复质量(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和持续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持续时间、肛门创缘水肿和便血评分及便秘发生率)。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术后48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术后3、7 d的SAS、SD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7 d的SAS、SDS评分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3、7 d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和持续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水肿和便血评分低于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管理能够进一步减轻混合痔患者PPH术后的疼痛体验,降低焦虑和抑郁风险,改善康复质量,是一种新型优质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跨理论模型 护理 疼痛 焦虑 抑郁 康复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5
作者 唐月莲 陈丽峰 +3 位作者 王欣燕 黄晓莉 黎钢 李伟红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10-314,335,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将其分为术后...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将其分为术后迟发性出血组和非术后迟发性出血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能的评价。结果180例患者中,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灶部位、病灶直径、浸润深度、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活检次数、溃疡和瘢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主要因素,其中,病灶部位位于贲门、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溃疡和瘢痕、手术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C-index指数为0.992,与1000次Bootstrap内部验证的C-index指数0.990较为接近,模型校正曲线总体趋势接近理想曲线。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识别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迟发性出血 风险预警模型
下载PDF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冯亚萍 吕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 目的 探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接受ESD治疗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77)与对照组(n=7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试验组的内镜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 h,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ORTCC模型构建的优化护理模式可缩短ESD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CC模型 优化护理模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内科
下载PDF
ICU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陈锐 王志伟 +1 位作者 赵瑞玲 张莉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62-269,共8页
目的 筛选ICU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OMP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新疆某三甲医院ICU 455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OMPI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 目的 筛选ICU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OMP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新疆某三甲医院ICU 455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OMPI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气管导管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CU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发生OMP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455例患者中135例(29.7%)发生了OMPI,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9.529,95%CI:2.685~33.089)、术后使用ECMO(OR=3.251,95%CI:1.380~7.662)、术前红细胞压积(40%~50%,OR=5.755,95%CI:1.703~19.453)、术前空腹血糖(7.1~11.0 mmol/L,OR=2.415,95%CI:1.717~4.975;>11.0 mmol/L,OR=3.401,95%CI:1.571~7.361)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中最低体温(OR=0.283,95%CI:0.214~0.374)为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0.883,灵敏度为86.7%,特异度77.2%。H-L检验显示:χ^(2)=3.848,P=0.871,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的概率与实际观察形成的概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体外循环术后患者OMP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风险预测能力,对临床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气管导管 黏膜压力性损伤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及实证研究
8
作者 韦如华 巫柳聪 +2 位作者 章婕 韦薇 曾小芬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的危险因素,观察以RIOM结构方程模型为指导的护理服务对减少RIOM的作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制定新的防治方案。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住院的... 目的分析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的危险因素,观察以RIOM结构方程模型为指导的护理服务对减少RIOM的作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制定新的防治方案。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住院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3: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59例)与对照组(21例)。试验组采取以RIOM结构方程模型为指导的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别在两组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3个月,评估对比RIOM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验证新防治方案的有效性。结果对照组在放疗后1个月、3个月RIOM总发生率分别为71.43%、28.57%,高于同期试验组的35.59%、13.56%;对照组在放疗后1个月、3个月严重RIOM发生率分别为19.05%、9.52%,高于同期试验组的5.08%、1.69%。两组RIOM总发生率、严重RIOM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RIOM结构方程模型为指导的护理服务对减少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RIOM的发生、减轻RIOM严重程度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 结构方程模型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槟榔碱黏膜下注射法构建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
9
作者 郭振兴 王悦 +2 位作者 许昊清 王舒妍 焦凯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1期21-25,37,共6页
目的:通过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构建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采用口腔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进行造模,对照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处理10周后,观察大鼠口腔黏膜颜色及... 目的:通过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构建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采用口腔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进行造模,对照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处理10周后,观察大鼠口腔黏膜颜色及体质量变化,测量被动开口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黏膜组织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颊黏膜出现白色病变,张口度减小(P<0.001);大鼠颊黏膜上皮萎缩,固有层胶原纤维沉积;大鼠黏膜组织内α-SMA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01),CD31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槟榔碱黏膜下注射法可构建出具有OSF典型症状、病理变化符合OSF的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槟榔碱 动物模型 胶原纤维沉积
下载PDF
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0
作者 曹玲燕 张磊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并发症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并发症预测模型并完成验证。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01月—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500例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发生并... 目的探讨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并发症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并发症预测模型并完成验证。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01月—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500例行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发生并发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并完成验证。结果建模组共纳入35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年龄34~78岁,平均(48.34±6.46)岁,其中,有58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IM、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成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P<0.05)。交叉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BMI与糖尿病、BMI与高血压之间在5%的水平上显著(P<0.05),其余各影响因素间无交叉关系,相对彼此独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理类型为癌、浸润深度m3~sm1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更易发生并发症(P<0.05)。验证组预测并发症发生的C-index为0.866,95%CI(0.583,0.91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16,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71.3%。结论高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理类型为癌、浸润深度m3~sm1成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BIM在23.9以上成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未来应开展轨迹研究,对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建立动态列线图模型,为临床护士动态预测内镜黏膜下剥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供可靠工具,以期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并发症 列线图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预测因素及相关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1
作者 张沛康 高孝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286-289,共4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高居女性肿瘤第7位,死亡率高居男性第3位,女性第5位,男性发病率接近女性的2倍[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术黏膜剥离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
12
作者 郑红伟 竟慧芳 郑海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予以...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对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拟行ESD的早期食管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前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4 h的疼痛评分为(3.61±1.25)分,低于对照组的(4.73±1.16)分(t=4.012,P<0.001)。观察组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χ^(2)=5.032,P=0.0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61.54%(χ^(2)=8.419,P=0.004)。结论基于风险预测模型的干预模式可以显著降早期食管癌患者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待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测模型 早期食管癌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中重度疼痛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静 肖淑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进入我院行ESD治疗24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模型组,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进入我院行ESD治疗24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模型组,将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行ESD治疗的7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作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列线图模型。结果246例早期食管癌ESD患者中有70例患者ESD术后发生中重度疼痛,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为28.46%(70/2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年龄<60岁、睡眠状况较差、城市户籍、术前心理状态不佳、病变环周比≥3/4及黏膜下层纤维化等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组的C-index为0.772(95%CI:0.742~0.803),验证组的C-index为0.784(95%CI:0.755~0.813);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组和验证组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拟合度皆较好;模型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53和0.762。结论女性、年龄<60岁、睡眠状况较差、城市户籍、术前心理状态不佳、病变环周比≥3/4及黏膜下层纤维化等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对早期食管癌ESD术后中重度疼痛的预防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疼痛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肠黏膜屏障损伤相关疾病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雨君 王楷 +4 位作者 陈颖 王路 蒋慧灵 李瑛 周思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66,共4页
肠黏膜屏障是人体的重要防线,其受损会导致有害物质入侵机体,是许多消化系统疾病重要的发病原因。对近10年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肠黏膜屏障损伤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发现现有的研究围绕着中枢、外... 肠黏膜屏障是人体的重要防线,其受损会导致有害物质入侵机体,是许多消化系统疾病重要的发病原因。对近10年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肠黏膜屏障损伤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发现现有的研究围绕着中枢、外周和脑-肠轴三个角度制作肠黏膜屏障损伤动物模型,并从肠道通透性、肠黏膜屏障形态学观察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蛋白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动物模型是研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工具,总结了肠黏膜屏障受损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屏障 肠道通透性 动物模型 评价方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补中益气颗粒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模型大鼠小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新杰 乔佳君 +1 位作者 王悦竹 夏仲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5,I0021,I0022,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中益气颗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模型大鼠小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 目的通过观察补中益气颗粒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模型大鼠小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组、硒酵母组4组。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高碘喂养法,联合猪免疫球蛋白和弗氏佐剂混合免疫注射法建立EAT大鼠模型。造模后,补中益气组和硒酵母组大鼠分别灌胃补中益气颗粒和硒酵母片。56 d后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血清连蛋白(Zonulin)含量,分离大鼠甲状腺与小肠,在光镜(Light microscope,LM)下观察空白组与模型组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变化,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下观察大鼠小肠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IP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POAb、TGAb、Zonulin含量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硒酵母组血清TPOAb、TGAb、Zonulin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LM下模型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滤泡萎缩、消失,上皮细胞嗜酸性变,小叶间隔增宽,间质纤维化,提示造模成功。EAT大鼠肠绒毛结构紊乱,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裸露,杯状细胞减少,炎性细胞浸润,TEM下IPC微绒毛变短而厚,细胞间隙扩大,紧密连接受损,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基质变淡,细胞器超微结构明显受损。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组肠绒毛、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器结构受损减轻。结论补中益气汤可以减轻EAT大鼠小肠肠黏膜超微结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颗粒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模型 血清连蛋白 小肠 黏膜超微结构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康 周永强 +2 位作者 邹百仓 李春燕 梁君蓉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方法 纳入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61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为术后出血组和术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史、病灶直径、浸润深度、病灶部位、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得到影响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161例患者中,20例(12.42%)ESD术后发生出血,141例(87.58%)未发生出血。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直径、浸润深度、病灶部位、手术时间是早期胃癌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其回归系数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自抽样1000次,其区分度评价指标C指数(C-index)为0.852(95%CI 0.798~0.913),拟合优度(H-L)检验提示每组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出血预测值的均值与实际值十分接近(χ^(2)=0.542,P=0.684)。结论 基于病灶直径、浸润深度、病灶部位、手术时间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早期胃癌ESD术后出血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出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活检特征构建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风险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仙 曹正龙 李森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根据术前活检结果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ESD的食管病变患者291例分为食管癌、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根据术前活检结果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ESD的食管病变患者291例分为食管癌、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比较不同食管病变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ESD后病理结果并依据术后是否发生病理升级将LGIN患者分为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对比升级组和未升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病理特征。多因素分析影响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291例食管病变患者中60例为食管癌、81例为LGIN、150例为HGIN,且食管癌标本最长径、未经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碘染率和黏膜表面发红率大于HGIN、LGIN(P<0.05),而HGIN的上述指标大于LGIN(P<0.05)。81例LGIN的ESD后病理升级率为45.68%,且病理升级组结节样改变占比、黏膜表面发红占比、未经NBI联合碘染占比和标本最长径高于未升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样改变(OR=2.962,95%CI:1.298~6.761)、黏膜表面发红(OR=3.203,95%CI:1.554~6.601)、未经NBI联合碘染(OR=3.059,95%CI:1.405~6.660)和标本最长径(OR=3.370,95%CI:1.619~7.015)均为影响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ESD后病理升级的灵敏度为72.97%(95%CI:55.61%~85.63%),特异度为84.09%(95%CI:69.33%~92.84%),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713~0.892)。结论结节样改变、黏膜表面发红、未经NBI联合碘染和标本最长径与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有关,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评估L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风险的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病理升级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头颈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侍玉 王玉然 +1 位作者 赵姝姝 王杰敏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8-72,共5页
目的构建头颈癌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选取潍坊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住院接受放疗的头颈癌患者275例,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192例和验证组83例,使用建模组进行二分类Logis... 目的构建头颈癌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方法选取潍坊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于2019年10月—2021年12月住院接受放疗的头颈癌患者275例,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192例和验证组83例,使用建模组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最终得到吸烟、肿瘤N分期≥1、联合化疗和既往牙周病史4个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公式为P=1/(1+eY),Y=0.860×吸烟+1.182×肿瘤N分期≥1+1.445×联合化疗+1.202×既往牙周病史-3.589,Hosmer-Lemeshow检验P=0.417,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大约登指数为0.585,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72.8%,模型评分临界值为0.46;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5.0%,预测准确率为79.5%。结论吸烟、肿瘤N分期≥1、联合化疗和既往牙周病史是头颈癌患者发生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癌 放射性口腔黏膜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小鼠化学疗法后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舒云 谢曼丽 +1 位作者 孙可向 邓皖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57-64,共8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小鼠化学疗法(简称“化疗”)后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方法将32只SPF级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肠癌细胞,成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参苓白术散组、参苓白术散联合奥沙利铂组,每组8只。...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小鼠化学疗法(简称“化疗”)后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方法将32只SPF级BALB/c小鼠皮下接种CT26肠癌细胞,成瘤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组、参苓白术散组、参苓白术散联合奥沙利铂组,每组8只。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0.2 mL/次,1次/d),奥沙利铂组予奥沙利铂5 mg/kg腹腔注射(0.2 mL/次,每3天1次),参苓白术散组15.6 g/kg灌胃(0.2 mL/次,1次/d),参苓白术散联合奥沙利铂组予参苓白术散15.6 g/kg灌胃(0.2 mL/次,1次/d)联合奥沙利铂5 mg/kg腹腔注射(0.2 mL/次,每3天1次),共治疗18 d。治疗结束后每组选取8只小鼠采集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白介素-17(IL-17)以及肠道黏膜中肠碱性磷酸酶(IAP)、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剥取小鼠瘤体、脾脏并称重,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在组织形态学上分析参苓白术散对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奥沙利铂组以及参苓白术散联合奥沙利铂组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其中参苓白术散联合奥沙利铂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奥沙利铂单独治疗能显著降低肠IAP的表达(P<0.05),同时可以显著升高D-LA(P<0.05)和DAO的表达水平(P<0.05)。HE染色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可以显著修复化疗之后结肠绒毛的组织学排列,并且减少炎症反应发生。IHC染色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能显著提高化疗后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claudin)、咬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和奥沙利铂相比,参苓白术散联合奥沙利铂能缓解肠道黏膜的屏障损伤,一定程度修复化疗引起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另一方面,参苓白术散能增加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的浸润。结论参苓白术散能够保护化疗后肠黏膜屏障,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抑制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经典名方 肠道黏膜屏障 肿瘤微环境 化学疗法 模型小鼠 中药研究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20
作者 何小凤 梁丽婵 +5 位作者 孟江南 廖小妹 王为杰 黄佳颖 张静 史蕾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9期1735-1740,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发生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CTOM)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2所三甲医院的470例ALL患儿的数据资料,将2020年1月-2022年4月一所医院收治的376例ALL患...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发生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CTOM)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2所三甲医院的470例ALL患儿的数据资料,将2020年1月-2022年4月一所医院收治的376例ALL患儿作为建模组,将2021年12月-2022年7月另一所医院收治的94例ALL患儿作为验证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收集的资料数据,确定ALL患儿发生CTOM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ALL患儿CTOM发生率为45.1%,影响因素有:化疗周期≥5个疗程、此次化疗药物含甲氨蝶呤/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携带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白色念珠菌、临床危险度为高危、年龄≥6岁、此次化疗前进行预防性漱口的频率≥3次(P<0.05)。建模组的C统计量为0.769,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09,灵敏度为59.9%,特异度为81.0%,内外部验证的C统计量分别为0.772和0.86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拟合良好,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可用性。结论ALL患儿CTOM发生率较高,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口腔黏膜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