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礼记·玉藻》“君赐车马”章辨诂
- 1
-
-
作者
马金亮
于少飞
-
机构
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鲁东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三国经学佚籍整理与研究”(23YJC720011)。
-
文摘
学界关于《礼记·玉藻》“君赐车马”句的读法、释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郑玄为代表,认为“拜”“赐”二字当分读,后一句言卿大夫受赐于天子,归必致于其君,待君有命才能使用;另一种以陆佃为代表,认为“拜”“赐”当合读,后一句承接前一句,言没有国君之命则不敢乘服。经考辨,这两句是统言“三赐”之礼,陆氏的读法更符合经文语境,但他对第二句的释义不甚清晰,应释为:若没有得到国君的正式授命,则不可以立即乘服。关于“据掌致诸地”,多数学者认为是解释“稽首”之仪,但实属赘述;段玉裁等人认为是臣受君面赐所行之礼。经考察,臣受君面赐确实应先稽首然后受所赐之物,则“据掌致诸地”应释为:臣稽首而后双手捧所赐之物于地上。
-
关键词
《礼记·玉藻》
君赐车马
君未有命
据掌致诸地
-
Keywords
jade jewelry in the book of rites
Jun Ci Che Ma(monarch's granting carriages and horses)
without the monarch's permission
Ju Zhang Zhi Zhu Di(left hand pressing right one and both touching the ground)
-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冕无后旒”说考论
被引量:5
- 2
-
-
作者
丁鼎
于少飞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山东省孔子学会
山东省周易研究会
-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4,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批准号:14ZD3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冕是古代帝王及其他贵族所戴的礼冠。所谓"冕旒",又叫作"玉藻",就是冕板之下所悬挂的以彩色丝绳贯穿起来的玉串。汉唐时期的郑玄、贾公彦、孔颖达等经学家均认为冕板前后皆垂有十二旒。而明儒王应电、清儒江永等则据《大戴礼记》"冕而前旒,所以蔽明"而断定冕无后旒。此后,"冕无后旒"说为后世众多学者所信从,几成定谳。考诸文献,揆诸情理,便可发现"冕无后旒"说并不可信据。首先,《大戴礼记》所谓"冕而前旒,所以蔽明",只是说冕之前旒有"蔽明"的功能,而并非说"冕无后旒"。其次,西汉初年叔孙通《汉礼器制度》和东汉刘熙《释名》等明确讲冕前后均有旒;而且唐代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中的冕及宋代聂崇义《新定三礼图》等所绘制的冕图也前、后都有旒;1971年山东邹城明代鲁荒王墓出土的一顶王冕也有后旒。复次,从制作工艺与穿戴角度来看,规格最高的冕前旒最多可达144颗玉珠,重量相当大,如果没有后旒,那么冕板后端的重量几乎为零,冕板前后重量失衡,整个冕势必会倾覆,很难稳定地戴在头部。因此,"冕无后旒"说难以成立。
-
关键词
冕旒
礼记
玉藻
江永
-
Keywords
Crown
Tassels
book of rites
Strings of jade
Jiang Yong
-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K875.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东周礼书所见玉爵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阎步克
-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38,共16页
-
文摘
礼书所见先秦各种饮酒器中,有一类可称“玉爵”,即如《礼记·明堂位》中所见夏琖、殷斝、周爵及璧散、璧角,同书《祭统》所见玉爵、瑶爵、散爵;玉爵、瑶爵又见于《周礼》。诸玉爵的用途之一是祭祀献酒。根据礼书及注疏,可以推断诸玉爵既非三足爵,也不是青铜器,而都是漆木筒形杯,所谓玉、瑶、璧,指的是漆木爵上的嵌饰物。各种爵的礼制等级关系,是有玉饰的诸玉爵最高贵,其次是“五爵”爵、觚、觯、角、散,它们是无玉饰的漆木筒形杯;再次是废爵、足爵与繶爵三爵,它们是斗形爵。礼书所见圭瓒、璋瓒,与“废、足、繶”三爵同形异名,相当于斗形器被用于祼礼时的特称。
-
关键词
先秦
礼书
玉爵
祭礼
-
Keywords
Pre-Qin
Liturgical books
jade Jue
Sacrificial Rite
-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