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盛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22-624,671,共4页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Jailed导丝技术和研究组采取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两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CI治疗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5.74%vs. 78.72%,P<0.05),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4.26%vs. 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Jailed导丝技术,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可增强CBL患者行PCI治疗的效果,且不会增加对比剂用量,亦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率,故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jailed导丝技术 主动球囊保护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羊敏俊 林江波 江建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试验组采用JBT治疗,对照组采用JWT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造影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边支最小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分叉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血流和边支严重影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影剂输入量、支架置入数量、受照射剂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下JBT治疗,可更好地保护血管形态与功能,减少造影剂、支架用量及手术时间,降低受照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拘禁球囊技术 拘禁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牵张导丝技术应用于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性疾病的可行性及价值
3
作者 朱洪江 屈长征 +2 位作者 赵鹏鹏 符延波 颜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6期462-465,479,共5页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 目的评估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就诊的17例中心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锐性开通技术、“穿针引线”技术建立牵张导丝通路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或PT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统计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初级通畅率。结果17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导丝开通闭塞血管时穿出血管而手术失败,其余16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4.12%。所有患者手术中无出血、纵膈血肿、心脏压塞及中心静脉破裂等相关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手术成功的16例患者手术后均正常行血液透析,上肢、面部肿胀均明显消退。随访时间6~25月,中位随访时间13.5(8.0,15.0)月。手术后6月及1年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3.75%、75.00%。随访期间均无支架移位。结论牵张导丝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闭塞 牵张技术 透析
下载PDF
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窦树彬 王小微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8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腋动脉损伤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0~66岁,平均40.3岁。经股动脉及患侧桡动脉入路,双向入路导丝会师腋... 目的探讨导丝会师技术在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8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腋动脉损伤患者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0~66岁,平均40.3岁。经股动脉及患侧桡动脉入路,双向入路导丝会师腋动脉损伤段,经股动脉引入圈套器,将导丝拉出体外,建立股-桡动脉的“体外导丝”工作轨道,然后行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再干预情况等。结果腔内治疗过程中采用导丝会师技术成功率100%,共植入支架34枚,平均1.5枚,术中造影示腋动脉血流完全恢复通畅。随访6~49个月,平均28.6个月,支架内血流通畅或支架腔内狭窄小于30%未行腔内干预20例,支架腔内狭窄超过50%再次腔内治疗2例,无支架移位、断裂、内瘘等。结论腋动脉损伤腔内治疗过程中采用导丝会师技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应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损伤 会师技术 支架 腔内
下载PDF
巨大心脏TAVR中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1例
5
作者 陈亚辉 王慧成 王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4-816,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5年,加重3 d”于2023年6月8日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4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伴心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维持华法林等药物治疗。2015年6月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行单腔永...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胸闷气促45年,加重3 d”于2023年6月8日入广东省中医院。患者45年前出现胸闷、气促,伴心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维持华法林等药物治疗。2015年6月诊断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行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21年3月起搏器程控提示电量耗竭,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期间冠脉造影未见冠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心脏 左心室起搏技术 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球囊支架对吻术 拘禁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7
作者 王富 郭万亮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7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究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的价值,旨在明确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 目的 探究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的价值,旨在明确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3年1—12月经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本院于2019年9月—2022年12月经股动脉入径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行脑血管造影术的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图片质量、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时间(65.19±6.25)min、曝光时间(12.56±3.28)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8、7.285,P均<0.05)。两组图片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使用长导丝交换技术,图片质量良好,可显著促进穿刺置管成功,缩短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技术 经股动脉入径行脑血管造影术 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 价值
下载PDF
电子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8
作者 张诗彤 苏彬 +6 位作者 娄丽华 郝欣 李常洲 王爱民 姜海斌 李建辉 刘淑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 目的探讨标准型胃镜下斑马导丝转换技术用于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承德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胃镜下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使用标准型胃镜将斑马导丝置入十二指肠远端后,保持导丝位置相对固定,退出内镜,应用一次性导尿管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代替经鼻胃镜下置入导丝技术;对照组使用标准型胃镜下钳夹推送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技术。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咽部不适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误吸及导丝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斑马导丝转换技术将斑马导丝置换至鼻腔的方法与传统内镜钳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势,且安全有效,可为广大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从而为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胃镜 消化内镜营养管置入术 转换技术 空肠营养管 一次性尿管 斑马
下载PDF
无导丝微导管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
9
作者 崔焕喜 崔红凯 +4 位作者 裴观辉 李道广 孙广普 陈松 王明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9期3478-348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导丝微导管技术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通过血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病区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11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通过血... 目的探讨无导丝微导管技术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中通过血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病区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11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通过血栓方式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通过血栓使用常规微导丝技术,观察组通过血栓采用无导丝微导管技术,两组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首次通过血栓成功率及术中、术后对比剂外渗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通过血栓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血管造影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脑CT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无导丝微导管技术通过血栓与常规微导丝技术通过血栓的一次性通过血栓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无导丝微导管技术通过血栓能够减少对比剂外渗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显示出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技术
下载PDF
三导丝联合技术在腹透管移位后复位中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梁君 吴晓东 +2 位作者 张希旺 丁胜军 王卫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目的 探讨三导丝联合技术在严重移位的腹膜透析管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例腹膜透析管严重移位的患者,先采用重力复位、导泻复位、单导丝和双导丝复位等方法进行复位,失败后,采用三导丝联合技术,利用导丝各段硬度不同、表面涂层... 目的 探讨三导丝联合技术在严重移位的腹膜透析管复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例腹膜透析管严重移位的患者,先采用重力复位、导泻复位、单导丝和双导丝复位等方法进行复位,失败后,采用三导丝联合技术,利用导丝各段硬度不同、表面涂层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张力,并通过适当塑形增加移位透析管指向盆腔的弹力张力,分次、分段进行复位。结果 10例腹膜透析管严重移位至近肝区或左中上腹部,且有明显成角的患者,通过三导丝联合技术均成功复位至盆腔。2例患者复位后35 d、4个月后透析管再次发生严重移位,利用三导丝联合技术再次复位成功。所有患者复位后透析流量均恢复正常。在复位操作中和复位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痛、血腹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三导丝联合技术加强了透析管复位的弹性张力,用于严重移位腹膜透析管的复位成功率高,且无创、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技术 腹膜透析管移位 弹性张力 复位 介入技术
下载PDF
改良导丝成袢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取出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丁顺 官虹汐 +4 位作者 罗瑞翔 陈闻翔 王联林 王家荣 韩胜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137-1139,共3页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作为一种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而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装置,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1],目前可回收滤器以其效果确切且远...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作为一种预防下腔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脱落而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装置,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1],目前可回收滤器以其效果确切且远期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使用最为广泛[2],但存在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等问题,导致滤器无法取出[3]。因此,许多学者报道了不同的滤器取出方法,其中以导丝成袢(Loop)技术应用最为广泛[4-6]。本研究探讨了改良Loop技术在回收钩贴壁滤器中的取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改良成袢技术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轶峰 刘佩佩 陈撼迪 《医疗装备》 2023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两... 目的 探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切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急救期间,对照组行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试验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且术中运用导丝扩张钳技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治疗时运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不仅可缩短患者切口长度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支出,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传统经皮气管切开术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扩张钳技术
下载PDF
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技术细节分析
13
作者 田轩 刘建龙 +8 位作者 贾伟 蒋鹏 程志远 张蕴鑫 李金勇 刘笑 周密 曲诚家 田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 目的探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腔静脉滤器的技术细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回收钩贴壁锥形滤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滤器回收情况将其分为腔内组(n=34,使用导丝成袢技术成功取出滤器)与开放技术组(n=11,使用导丝成袢技术取出滤器失败),腔内组患者按照滤器取出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分为导丝成袢(Loop)技术1.0组(n=15,采用Loop 1.0技术)与Loop 2.0组(n=19,采用Loop 1.0技术取出滤器失败后改用Loop 2.0成功取出滤器)。分析导丝成袢技术细节特点、技术要点及腔内取出滤器的可行性。结果腔内组患者右髂静脉路径植入比例、滤器形态改变比例均低于开放组患者,取出次数少于开放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短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组患者滤器最大倾斜角度、回收钩顶端至血管边缘距离均小于开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op 1.0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为13(10,17)min,短于Loop 2.0组患者的23(20,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和下腔静脉均未出现新发血栓形成及症状性肺栓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丝成袢技术可明显提高发生滤器倾斜回收钩贴壁的锥形滤器腔内回收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未能成功回收者可选择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回收钩贴壁 成袢技术 滤器回收
下载PDF
导丝技术在ERCP操作中的应用技巧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采白 胡兵 郭召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导丝技术在ERCP操作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随机选取需要进行ERCP手术操作的不同病因的126例患者,对乳头部插入困难者采用导丝引导插管;运用直接插入法、借助导管法、借助切开刀法、借助球囊法、导丝头端塑形法进行胆管的选择性插... 目的:探讨导丝技术在ERCP操作中的应用技巧.方法:随机选取需要进行ERCP手术操作的不同病因的126例患者,对乳头部插入困难者采用导丝引导插管;运用直接插入法、借助导管法、借助切开刀法、借助球囊法、导丝头端塑形法进行胆管的选择性插管;调整导丝的位置和角度使其通过胆管的狭窄段;采用“对吻法”对已行T管插管或PTC术的患者进行插管.结果:使用ERCP导丝新技术,胰腺炎的发生率为3.96%(5/126),而使用常规的ERCP技术发生率为8.0%(16/150),胰腺炎并发症明显下降(t=1.94,P<0.05).使用导丝新技术对不同疾病的126例完成的造影成功率为96.0%,治疗成功率为91.3%,而使用常规的ERCP技术150例造影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6.0%(129/150)、79.3%(119/150),提示造影成功率和治疗成功率均有明显提高(t=2.28,P<0.01;t=2.79,P<0.01).巧妙地运用导丝技术可以起到提高乳头部插管成功率、导管超选进入目标胆管、通过胰胆管狭窄或梗阻部位等作用,还可以采用对吻法导丝技术使难度较大的ERCP操作得以完成.结论:有意识地、巧妙地运用导丝技术可以提高ERCP操作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胰腺炎 技术
下载PDF
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Fielder导丝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缪绯 刘映峰 +1 位作者 何维娟 傅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观察Fielder导丝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5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侧支循环血管,在1.5mmOT... 目的观察Fielder导丝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5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侧支循环血管,在1.5mmOTW球囊和1.25mm的Monorail球囊的辅助下,Fielder导丝通过侧支循环血管到达靶病变远端,为完成逆行导丝技术做准备。结果 Fielder导引导丝侧支循环通过率为96%,手术成功率为88%,无一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或死亡。支架的植入术后获得了良好的即刻血管造影结果。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应用Fielder导引导丝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侧支循环 逆行技术 Fielder
下载PDF
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志国 刘映峰 +5 位作者 何维娟 李健洪 张秀丽 庄丛明 张培东 缪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采取逆向导丝技术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采取逆向导丝技术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92.3%,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手术失败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症状,1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心绞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余11例均进行了经电话和临床随访,无心绞痛及心血管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不能通过正向导丝技术完成的病变,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经过严格选择的CTO患者进行逆行导丝介入技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技术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丝内膜下循径技术在逆向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映峰 庄丛明 +1 位作者 何维娟 缪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3-1625,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引导丝内膜下循径(controlled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技术在逆向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 目的:探讨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引导丝内膜下循径(controlled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技术在逆向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16例既往曾在外院和我院常规正向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的患者,本次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行PCI;术中逆行导丝或正向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部位且走行于血管内膜下时,利用正向或逆向导丝送入球囊扩张血管内膜下腔隙,以便对侧导丝能够进入扩大的内膜下腔隙,进而控制导丝经过闭塞段内膜下腔隙进入闭塞病变近段或远段血管真腔,随后完成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总结逆行导丝技术及经验,16例尝试CART技术的病例中15例获得手术成功,1例失败;未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CTO介入治疗根据CTO病变影像学特征,适时合理的采取CART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内膜下循径技术 逆向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下载PDF
锚定导丝技术在经桡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云飞 宋丽娟 +2 位作者 张仪坚 李建美 毕珍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64-2366,共3页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 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6%-20%,其中30%~45%是真分叉病变。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一直是PCI颇具挑战性的病变。目前在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技术中较常使用、有较好临床效果的技术是Crush技术和Culotte技术,这两种技术可以有效覆盖住分支血管的开口,从而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定技术 单支架术式 双支架术式 分叉病变
下载PDF
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玉芳 王琳 +7 位作者 李春坚 杨志健 王玉如 陈桂花 何英 周燕 殷雪梅 周丽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术中护理。方法对15例CTO患者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的处置术中各种情况,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 15... 目的探讨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术中护理。方法对15例CTO患者行逆向导丝技术介入治疗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及病情变化,加强活化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时准确的处置术中各种情况,同时给予心理支持。结果 15例患者中,有6例因PTCA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而放弃介入治疗,另9例成功完成手术。15例患者中,有2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率、血压下降;1例穿隔支侧枝破损;1例慢血流。结论 CTO病变的逆向导丝介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心脏介入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专业的救治力,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技术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术中护理
下载PDF
使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站式手术一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新民 宋光远 +8 位作者 滕思勇 罗彤 王墨扬 张洪亮 王宇彬 周政 牛冠男 钱杰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0-1252,共3页
目前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TAVR中进行球囊预扩张、释放瓣膜、球囊后扩张时,应行快速心室起搏以减少心搏出量及心排血量,从而减少球囊及瓣膜收到的冲击力,避免器械滑动。国内常规应用经外周... 目前我国多家医院相继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积累了初步经验。TAVR中进行球囊预扩张、释放瓣膜、球囊后扩张时,应行快速心室起搏以减少心搏出量及心排血量,从而减少球囊及瓣膜收到的冲击力,避免器械滑动。国内常规应用经外周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起搏右心室以满足术中需要,该方法存在一定并发症的风险。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省略经静脉起搏器导线植入,可以进一步简化TAVR手术过程。阜外医院于2019年10月14日顺利完成1例采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辅助下的经股动脉TAVR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一站式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起搏技术 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