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韩亚岩 徐进芳 +1 位作者 许达亮 高盛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 目的 探讨拘禁闭陷(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各30例。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患者采用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治疗,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采用Jailed球囊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即刻、术后1年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结果 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介入操作时间(52.43±5.56)min、曝光时间(9.14±1.35)min均短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80.32±4.76)、(23.75±2.06)min,置入支架数量(1.50±0.15)枚、造影剂用量(90.35±3.75)ml均少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00±0.45)枚、(145.62±4.47)ml,手术费用(2.45±0.26)万元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24±0.31)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病变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与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均低于本组术后即刻,且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病变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ailed球囊技术治疗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67%(2/30)低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iled球囊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优于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分支血管对吻术 jailed球囊技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改良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
2
作者 胡晓蔚 龚晓勇 +1 位作者 汪靖 胡剑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文献报道,主支支架术后边支闭塞的发生率为4.4%~... 目的:评价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2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文献报道,主支支架术后边支闭塞的发生率为4.4%~17.31%,本研究以4.4%的最小发生率作为参考,比较其与改良拘禁球囊术式所致的边支闭塞率的差异,使用R和EZR软件收集和分析数据。结果:226例患者使用改良拘禁球囊技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边支闭塞,改良拘禁球囊具有显著优越性。结论: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在冠脉分叉病变治疗中能更安全、有效地保持边支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拘禁技术 支架技术 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球囊接力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余丹枫 徐渭 +4 位作者 何平游 陈峰 刘晓波 蒋烽烽 鲍翔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8期20-23,36,共5页
目的探讨球囊接力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3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接力组(29例)和PEARS组(10例)。收集两组近端通路建... 目的探讨球囊接力技术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患者3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接力组(29例)和PEARS组(10例)。收集两组近端通路建立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再通程度、术中血栓逃逸、围手术期脑出血、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48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球囊接力组近端通路建立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取栓次数、血管有效再通率、术中血栓逃逸率、术后NIHSS评分改善、大面积脑梗死、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术后mR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PEARS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急性颈内动脉串联闭塞血管内治疗应用中,球囊接力技术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在近端通路建立时间、血管再通时间、手术时间上可能有一定优势,在术中血栓逃逸、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上可能存在潜在的优势,还需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力技术 逆向开通 PEARS技术 颈内动脉串联闭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羊敏俊 林江波 江建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试验组采用JBT治疗,对照组采用JWT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造影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边支最小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分叉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血流和边支严重影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影剂输入量、支架置入数量、受照射剂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下JBT治疗,可更好地保护血管形态与功能,减少造影剂、支架用量及手术时间,降低受照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拘禁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穿刺引导技术进展
5
作者 雷元东 宁显宾 逄锦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21-0026,共6页
三叉神经痛(TN)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神经疾病。对于发作频繁且程度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经Harman前入路准确的穿刺卵圆孔进入Meckel腔机械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及减少术后并... 三叉神经痛(TN)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神经疾病。对于发作频繁且程度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经Harman前入路准确的穿刺卵圆孔进入Meckel腔机械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保证。随着医疗设备发展及医学技术的提升,穿刺引导技术同样飞速发展。本文就近几年球囊压迫术的穿刺引导技术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压迫术 引导技术
下载PDF
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愈导尿管球囊压迫致尿道瘘1例报告
6
作者 陈铮 杨通祥 +1 位作者 邓红妹 凌韶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给予2019年9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导尿管球囊压迫致尿道瘘患者的局部创面采用创疡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治疗第32天创面完全愈合,愈后皮肤可见浅表瘢痕增生,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通畅,无漏尿及尿道狭窄。
关键词 创疡再生医疗技术 湿润烧伤膏 导尿管 压迫 尿道瘘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支架对吻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失败后行可回收支架内球囊扩张技术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陈华炜 钱辉 +5 位作者 顾志伟 宋大刚 陈锷峰 孙陈军 夏家杰 杨志浩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回收支架内球囊扩张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失败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照组接受非可回收支架植入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应用可回收支架内球囊扩张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失败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照组接受非可回收支架植入治疗,试验组采用可回收支架内球囊扩张技术治疗,并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手术费用和预后情况等。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13例,试验组17例,两组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等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显著缩短了血管再通时间(P<0.001)、减少了手术耗材费用(P<0.001)。结论可回收支架经球囊扩张后再植入可作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取栓失败后的补救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能缩减血管再通时间和手术耗材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可回收支架内扩张技术 取栓 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指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璐 何健 李晓刚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coronary heart disease age atrial diamete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coring system,CAAP-AF)预测阵发性房颤(paroxys...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年龄—心房内径—阵发性房颤评分系统(coronary heart disease age atrial diameter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scoring system,CAAP-AF)预测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ryoballoon catheter ablation,CBCA)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采取病例对照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采取CBCA手术治疗的PAF且术后1年内出现PAF复发的患者40例作为复发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CBCA手术且未复发的PAF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两组患者的病案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指标、CAAP-AF评分差异,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类型指标在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中的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P波最小时限测定值低于对照组,复发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V1导联的P波终末电势测定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者的三尖瓣瓣环面收缩位移、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患者的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测定值低于对照组,CAAP-AF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波最小时限、P波最大时限、V1导联的P波终末电势、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CAAP-AF评分预测PAF患者CBCA术后早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74、0.766、0.645、0.673、0.577,其中CAAP-AF评分预测PAF患者CBCA术后早期复发无实用价值(P>0.05)。结论根据PAF患者CBCA术后的动态心电图P波参数、斑点追踪技术指标能有效预测患者术后早期复发P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参数 斑点追踪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评分系统 预测 阵发性房颤 冷冻导管消融
下载PDF
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盛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22-624,671,共4页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Jailed导丝技术和研究组采取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两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CI治疗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5.74%vs. 78.72%,P<0.05),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4.26%vs. 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Jailed导丝技术,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可增强CBL患者行PCI治疗的效果,且不会增加对比剂用量,亦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率,故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jailed导丝技术 主动保护技术
下载PDF
同侧远端桡动脉行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合并桡动脉狭窄再次CAG中的应用
11
作者 晋辉 郑海军 +5 位作者 王京京 曾辉 王中明 韩风杰 朱艳霞 许华丽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选用同侧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经典桡动脉入径(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TRA),采用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桡动脉... 目的探讨选用同侧远端桡动脉(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经典桡动脉入径(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TRA),采用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桡动脉狭窄病变患者再次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既往(≤12个月)有TRA行PCI史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桡动脉狭窄(直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同侧dTRA(A组)38例与同侧TRA(B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并发症等,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A组36例患者完成手术,B组32例患者完成手术,术后即刻桡动脉造影2组直径均较术前增加,2组患者出院前超声显示术后桡动脉直径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F造影导管联合球囊跟踪辅助技术对PCI术后合并桡动脉狭窄病变再次行CAG是安全可行的,同侧远端桡动脉入径有较高的成功率,较经典桡动脉入径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跟踪辅助技术 桡动脉狭窄
下载PDF
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佳齐 郑宏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分支血管球囊对吻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拘禁闭陷球囊技术(JB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手术相关指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分支血管开口及闭塞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分支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PCI操作时间和曝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Jailed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节省了手术耗材,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jailed 血管开口 闭塞
下载PDF
主支药物洗脱支架+分支药物涂层球囊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预后
13
作者 刘文 魏芳晶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131例。依据接受术式不同将其分组:被动球囊拘禁组43例、主动球囊拘禁组43例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5例。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时各组的血管晚期管腔丢失,以及术后12个月内各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主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而主支DES+分支DCB组分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均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MACE发生率分别为主动球囊拘禁组16.3%、被动球囊拘禁组18.6%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4%,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与普通球囊组(主动球囊拘禁组+被动球囊拘禁组)相比,主支DES+分支DCB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4.4%比17.4%,P=0.036)。结论 主支DES+分支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用DCB治疗分叉病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动拘禁技术 被动拘禁技术 药物涂层
下载PDF
Jailed球囊保护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童鸿 张伟 +1 位作者 盛阳 陈长弓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接受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各选T-支架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记录的DICOM格式的造影录像进行分析,测定治疗前... 目的探讨Jailed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接受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各选T-支架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记录的DICOM格式的造影录像进行分析,测定治疗前后主支血管病变处与分支血管开口的最小直径、主支与分支血管夹角,计算术前和术后变化差值,并作Jailed球囊与Jailed导丝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共有57例60个分叉病变接受Jailed导丝(39例)或Jailed球囊(侣例)分支保护下的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手术。Jailed导丝组发生分支血管闭塞3例,TIMI血流≤2级的5例,Jailed球囊组分支血管闭塞1例。分支血管开口最小直径术后与术前变化差值、Jailed导丝组为(-0.34±0.39)mm,lailed球囊组为(0.08±0.64)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144,P<0.01)。分叉血管夹角术后Jailed导丝组缩小,Jailed球囊组增大,变化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82±9.04)°、(3.54±7.76)°;t=3.102,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加分支血管备选T-支架治疗中,Jailed球囊技术有利于防范分支血管开口严重挤压甚或闭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iled jailed导丝 分叉病变 备选T- 支架 冠心病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真性分叉病变V-RESOLVE高危病人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申少梦 杜文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性分叉病变并行单支架策略病人共164例随机分为拘禁球囊技术(JBT)组和边支导丝保护技术(JWT)组,并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PCI相关资料以及随访9~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JBT组手术时长、射线及造影剂剂量均小于JWT组,JBT组术中胸痛、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低于JWT组;JBT组术后48 h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JWT组;支架后即刻和术后9~12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JBT组分支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JWT组,最大狭窄程度小于JWT组,分支闭塞发生率低于J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支直径1.5~2.5 mm,狭窄程度50%~75%、V-RESOLVE高危的真性分叉病变中,对比JWT与JBT在保护分支方面无论是手术即刻和近远期上都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 分支导丝保护技术 拘禁保护技术
下载PDF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16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成功实施省内首例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挽救了一位生命垂危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充分体现了医院在急诊急救新技术运用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关键词 急诊医学 生命垂危 阻断术 急诊急救 技术运用 主动脉 创伤性休克患者 复苏
下载PDF
球囊辅助跟踪技术在处理冠脉介入治疗时桡动脉痉挛中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沈琦博 鄢春喜 +2 位作者 黄凯健 梁佳佳 张剑 《交通医学》 2023年第4期376-377,381,共3页
目的:观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生桡动脉痉挛患者应用球囊辅助跟踪技术(balloon-assisted tracking,BAT)的临床效果。方法:PCI术中桡动脉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 目的:观察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发生桡动脉痉挛患者应用球囊辅助跟踪技术(balloon-assisted tracking,BAT)的临床效果。方法:PCI术中桡动脉痉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行BAT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桡动脉痉挛程度、入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44±1.42 min、18.31±3.67 d,低于对照组的15.89±4.73 min、25.73±6.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痉挛、弥散痉挛发生率分别为8.33%、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33.33%,观察组入径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T能有效处理PCI治疗时发生的桡动脉痉挛,明显缩短术中透视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痉挛程度,提高入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跟踪技术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痉挛 入径成功率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8
作者 朱新林 肖艳英 +2 位作者 郭孝君 汤军华 李小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81-386,共6页
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 BCL)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中对边支的保护效果及对冠状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 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 BCL)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中对边支的保护效果及对冠状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拟行PCI术治疗的60例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 JBT)保护边支血管,对照组应用传统边支导丝血管保护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边支保护效果、心肌酶水平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导丝使用量、造影剂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支置入支架术后观察组边支TIMI 3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两组cTnT、CK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BCL患者PCI术中应用JBT,边支血管受压情况明显减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能有效改善心肌酶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技术 血管支架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内镜扩张球囊联合磁技术在上消化道磁性异物取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19
作者 牟晓玏 刘慧林 +1 位作者 于宗民 孟凡涛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内镜扩张球囊联合磁技术在上消化道磁性异物取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上消化道磁性异物患儿分为磁技术组、异物钳组、圈套器组(各45例),在新型内镜扩张... 目的探讨新型内镜扩张球囊联合磁技术在上消化道磁性异物取出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上消化道磁性异物患儿分为磁技术组、异物钳组、圈套器组(各45例),在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引导下分别通过磁技术、异物钳、圈套器取出磁性异物。比较各组上消化道磁性异物的相关情况、取出成功率、存在时间、取出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用(■±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计数资料用n(%)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三组患儿上消化道磁性异物的消化道症状、异物位置、边缘是否锐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磁技术组的异物取出成功率明显高于异物钳组、圈套器组(磁技术组>异物钳组>圈套器组)(91.11%vs 73.33%vs 24.44%)(P<0.05)。磁技术组上消化道磁性异物的取出时间明显短于异物钳组、圈套器组(磁技术组<异物钳组<圈套器组)(P<0.05)。磁技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异物钳组、圈套器组(15.55%vs 42.22%vs 48.89%)(P<0.05)。结论新型内镜扩张球囊联合磁技术取出上消化道磁性异物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缩短异物取出时间,且并发症少,安全系数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扩张 技术 上消化道磁性异物 安全性
下载PDF
磁技术与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在上消化道金属异物取出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20
作者 孟凡涛 牟晓玏 +2 位作者 杨爽 刘慧林 匡德利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6期43-46,共4页
目的:探究磁技术与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在上消化道金属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秦皇岛军工医院接收的93例上消化道金属异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无法自然排出异物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 目的:探究磁技术与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在上消化道金属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秦皇岛军工医院接收的93例上消化道金属异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无法自然排出异物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1例),在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引导下分别通过磁技术、异物钳、圈套器取出金属异物。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金属异物取出成功率、金属异物存在及取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C组患者异物取出成功率分别为90.32%、77.42%、61.29%,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264,P=0.026)。A组[(19.62±3.46)min]、B组[(31.78±4.15)min]、C组[(36.61±4.86)min]患者金属异物取出时间逐渐增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34.961,P<0.05)。A组、B组、C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68%、32.26%、38.71%,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7.331,P=0.026)。结论:磁技术联合新型内镜扩张球囊取出上消化道金属异物的效果更好,具有异物取出成功率高、异物取出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金属异物 技术 新型内镜扩张 治疗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