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关中梨茎蜂生活史及成虫发生动态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梦楚 姚文英 +2 位作者 武雨婷 许向利 仵均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57,共4页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 为明确陕西关中酥梨产区梨茎蜂的发生规律,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9年-2021年,通过田间定期取样结合黄色粘虫板监测,系统调查了梨茎蜂生活史和成虫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梨茎蜂在陕西关中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被害枝条内越冬。春季梨芽萌动时,梨茎蜂越冬幼虫开始化蛹,3月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出枝,3月中下旬达到高峰,雌蜂造成的折梢高峰期紧随成虫发生高峰期;4月下旬幼虫为害枝梢髓部,8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被害枝条内越冬。黄色粘虫板不仅诱杀梨茎蜂成虫,同时也诱杀蜜蜂、瓢虫、草蛉、食蚜蝇和寄生蜂等有益昆虫。因此,应抓住梨茎蜂出枝盛期诱杀防治,一旦成虫数量大幅降低,及时解除黄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茎蜂 发生规律 黄板 诱杀
下载PDF
梨茎蜂在驻马店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2
作者 刘海艳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3期69-70,共2页
介绍了梨茎蜂的形态特征,并从危害情况、生活史、发生规律等方面对其在驻马店地区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果树科技工作者和果农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梨茎蜂 驻马店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苹果、梨园悬挂黄色粘板诱虫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汉杰 张金勇 +3 位作者 涂洪涛 韩立新 王红艳 朱守卫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探索苹果、梨园悬挂黄色粘板诱集昆虫的生态效应,对开花前悬挂的黄板,到6月底麦收后收集样本,调查诱集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现不同生态条件下果园诱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在果园周围种植有麦田的江苏丰县地区苹果、梨园,黄板诱... 为了探索苹果、梨园悬挂黄色粘板诱集昆虫的生态效应,对开花前悬挂的黄板,到6月底麦收后收集样本,调查诱集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现不同生态条件下果园诱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在果园周围种植有麦田的江苏丰县地区苹果、梨园,黄板诱集到大量的蚜茧蜂,苹果园诱集到昆虫的益害比为1∶0.16,在梨园诱集到昆虫的益害比为1∶2.05;在浅山岭区的河南陕县、灵宝市地区苹果园,黄板诱集昆虫的益害比分别为1∶2.92和1∶1.46;而在河南郑州市郊区梨园黄板诱集的昆虫益害比为1∶0.24。由此看出,在果园悬挂黄板治虫,要根据环境条件,及时悬挂与摘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梨园 黄板诱虫 蚜虫 梨茎蜂 天敌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有色粘虫板防治梨茎蜂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志新 郭小军 +2 位作者 王刚 郭伟 秦万英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梨园悬挂9种颜色粘虫板诱杀梨茎蜂以筛选诱捕效果最佳颜色,并比较其不同悬挂时间、高度、密度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杏黄色粘虫板诱捕效果最好,最佳悬挂时间是3月25日至4月10日左右,最佳悬挂高度为树冠中部,最佳悬挂密度每667m230张。
关键词 有色粘虫板 梨茎蜂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甘肃省景泰县梨茎蜂发生动态监测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素芳 赵明新 +2 位作者 王玮 曹刚 李红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155-158,共4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景泰县梨茎蜂的年发生规律和日活动规律,利用黄色诱虫板于2011—2012年采用五点取样调查梨茎蜂的为害情况和生活史。定期取样和诱捕成虫监测表明,梨茎蜂在甘肃景泰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被害枝条内越冬,主要为害梨树新梢,... 为了明确甘肃省景泰县梨茎蜂的年发生规律和日活动规律,利用黄色诱虫板于2011—2012年采用五点取样调查梨茎蜂的为害情况和生活史。定期取样和诱捕成虫监测表明,梨茎蜂在甘肃景泰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被害枝条内越冬,主要为害梨树新梢,品种及树龄不同,新梢受害程度各异。梨树盛花后,连续晴天且上午9:00气温达到21℃,成虫开始出枝为害,成虫出枝期为4~6天。综合上述得出,防治梨茎蜂的关键时期是梨茎蜂成虫发生盛期、成虫出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梨茎蜂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梨茎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永生 《浙江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47-48,64,共3页
梨茎蜂1年发生1代,4月上、中旬为成虫产卵、为害高峰期,其中以4月8~12日为害最重,新梢危害率达25.5%。砂梨系统受害最重,危害率达24.7%。综合6个品种(系)的剪留长度集中在4~7cm。防治措施主要是人工剪除... 梨茎蜂1年发生1代,4月上、中旬为成虫产卵、为害高峰期,其中以4月8~12日为害最重,新梢危害率达25.5%。砂梨系统受害最重,危害率达24.7%。综合6个品种(系)的剪留长度集中在4~7cm。防治措施主要是人工剪除被害梢及在3月下旬成虫羽化期和4上旬成虫产卵为害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茎蜂 发生规律 危害特点 为害期 品种 新梢剪留长度 综虫防治 梨树害虫
下载PDF
梨茎蜂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金玲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39-140,共2页
在江西南昌观察结果表明:梨茎蜂的发生为害与气象条件及梨树抽梢长度有很大关系。在3月底~4月初,当连续晴天、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上时,成虫开始出枝为害,为害期6~8 d。当梨树新梢长度为8~12 cm时,成虫产卵达高峰期,此时为害最严重。
关键词 梨茎蜂 发生 气候 梨树抽梢长度
下载PDF
密植梨园梨茎蜂幼虫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勇 魏树伟 +1 位作者 王宏伟 王少敏 《中国果树》 2017年第S1期62-65,共4页
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对密植梨园梨茎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梨茎蜂幼虫在梨树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 应用Taylor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对密植梨园梨茎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梨茎蜂幼虫在梨树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其聚集原因是由该虫习性与环境因素共同引起。通过5种田间抽样方法的比较确定最佳方法为棋盘式抽样法,运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中的分布型参数确定了梨茎蜂幼虫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茎蜂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下载PDF
2种梨茎蜂初步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永刚 《甘肃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43-45,共3页
梨茎蜂是发生在甘肃天水梨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在天水各梨产区严重发生。目前在天水市为害梨树的茎蜂虫种有古氏简脉茎蜂和梨简脉茎蜂2种。古氏简脉茎蜂在天水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生被害枝内做茧越冬;梨简脉茎蜂在天水2年1代,... 梨茎蜂是发生在甘肃天水梨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在天水各梨产区严重发生。目前在天水市为害梨树的茎蜂虫种有古氏简脉茎蜂和梨简脉茎蜂2种。古氏简脉茎蜂在天水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生被害枝内做茧越冬;梨简脉茎蜂在天水2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2年生或多年生被害枝内结茧越冬。幼虫期防治主要采用人工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方法,成虫期则在羽化盛期施药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氏简脉茎蜂 梨简脉茎蜂 生物学特性 防治
下载PDF
黄板悬挂方式对梨茎蜂成虫的诱杀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慧 马艳芳 +3 位作者 常承秀 张永强 杨学毅 田炜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4-15,共2页
应用L1(645)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黄板悬挂高度、悬挂方向、黄板间距、距主干距离4个因素对诱杀梨茎蜂成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诱杀梨茎蜂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悬挂方向和距主干距离对诱杀虫量的影响极显著;黄板悬挂高度1.5 m,悬... 应用L1(645)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黄板悬挂高度、悬挂方向、黄板间距、距主干距离4个因素对诱杀梨茎蜂成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诱杀梨茎蜂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悬挂方向和距主干距离对诱杀虫量的影响极显著;黄板悬挂高度1.5 m,悬挂方向为东北、西南,黄板间距10 m,距主干100 cm时诱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板诱杀 梨茎蜂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梨茎蜂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东生 《孝感师专学报》 1999年第4期91-94,共4页
文章对梨茎蜂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茎蜂卵为聚集分布。用泊松、奈曼、负二项分布的三种公式进行拟合表明,卵为负二项分布。文章还列出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及不同防治阀值的序贯抽样表。
关键词 梨茎蜂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虫卵 聚集分布 负二项分布 梨树害虫
下载PDF
梨茎蜂及其天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焦强 杨君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对梨茎蜂及其天敌梨茎蜂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梨茎峰啮小蜂的寄生情况,发现其寄生率在逐年提高,到2006年,寄生率已达到35.00%。
关键词 梨茎蜂 梨茎蜂啮小蜂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