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丽纹攀蜥肌硬膜桥的存在及形态学特征
1
作者 白雪 康昊男 +3 位作者 豆娅茹 唐炜 郑楠 隋鸿锦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人肌硬膜桥为枕下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及项韧带等与硬脊膜之间的致密纤维连接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已有研究提出肌硬膜桥可能与脑脊液循环和慢性颈源性头痛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肌硬... 目的人肌硬膜桥为枕下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及项韧带等与硬脊膜之间的致密纤维连接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已有研究提出肌硬膜桥可能与脑脊液循环和慢性颈源性头痛有关。目前研究发现,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肌硬膜桥这一结构,并且鸟类中的家鸡、岩鸽,爬行纲中的暹罗鳄、巴西龟都存在肌硬膜桥样结构。为进一步分析肌硬膜桥在不同纲目的结构形态差异,为其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本次研究以爬行纲蜥蜴目中最常见的丽纹攀蜥为实验对象,补充爬行纲肌硬膜桥的形态特点。方法采用大体解剖、厚断层切片、组织学切片染色等方法,对20只丽纹攀蜥的枕后区结构特点及肌硬膜桥样结构的存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丽纹攀蜥枕后肌由融合的头背大直肌、头背小直肌、头前斜肌(我们定义为头背直肌)及头后斜肌构成。于寰枕间隙内,自头背直肌腹侧发出的片状致密纤维连接组织向腹侧走行,与硬脊膜紧密相连。于寰枢间隙内,自头后斜肌腹侧发出的致密纤维连接组织向腹侧走行,与硬脊膜紧密相连。且此致密纤维连接结构为具有极强双折光性的Ⅰ型胶原纤维。结论丽纹攀蜥的头背直肌、头后斜肌与硬脊膜之间存在致密的纤维连接结构,即肌硬膜桥样结构。此结构可能与丽纹攀蜥头颈部的活动密切相关,发挥与人类肌硬膜桥相似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行纲 肌硬膜桥 Ⅰ型胶原纤维 大体解剖 组织学染色 丽纹攀蜥
下载PDF
丽纹龙蜥不同组织的同工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永普 贾守菊 +1 位作者 陈艳乐 霍晓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89-94,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雄性丽纹龙蜥的脂肪体、精巢、肺、肝脏、肌肉、肠、胃和心脏等8种组织中的酯酶、过氧化物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醇脱氢酶等5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丽纹龙蜥的5种同工酶存在组织特异性.
关键词 丽纹龙蜥 同工酶 电泳 酯酶 过氧化物酶 苹果酸脱氢酶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丽纹攀蜥精巢染色体和减数分裂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宗芸 郭明琴 +2 位作者 王露 陈明 王秀琴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本文用精巢细胞制片法 ,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丽纹攀蜥 (Japalurasplendida)的精巢染色体组型和减数分裂过程 ,其精巢染色体n =17,含 6个大型染色体和 11个微小染色体。除微小染色体呈点状外 ,大型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同时我们观... 本文用精巢细胞制片法 ,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丽纹攀蜥 (Japalurasplendida)的精巢染色体组型和减数分裂过程 ,其精巢染色体n =17,含 6个大型染色体和 11个微小染色体。除微小染色体呈点状外 ,大型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同时我们观察了丽纹攀蜥减数分裂各个时期 ,并对各时期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纹攀蜥 精巢 染色体 减数分裂
下载PDF
丽纹攀蜥头体大小的两性异形和繁殖期的生长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植华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测定了丽纹攀蜥的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尾长和体重等形态指标 ,以及通过 4 4天的生长后体长、头长、头宽和头高的增长。表明成年两性个体体长无显著的两性异形 ,局部形态特征皆与体长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 ,雄性的头长、头宽、... 测定了丽纹攀蜥的体长、头长、头宽、头高、尾长和体重等形态指标 ,以及通过 4 4天的生长后体长、头长、头宽和头高的增长。表明成年两性个体体长无显著的两性异形 ,局部形态特征皆与体长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 ,雄性的头长、头宽、头高和尾长显著大于雌性个体 ,繁殖期雌性个体的体重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丽纹攀蜥繁殖期雄性体长的增长显著大于雌性体长的增长 ,雌雄两性头长、头宽和头高的增长无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纹攀蜥 雄性 繁殖期 形态特征 生长
下载PDF
丽纹龙蜥消化管的组织结构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昱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1-46,共6页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丽纹龙蜥的消化管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消化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柱状上皮、胃、小肠和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丽纹龙蜥的消化管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消化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食管粘膜为复层扁平柱状上皮、胃、小肠和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管壁皱襞的形态、腺体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存在差异。小肠具有明显的空肠分化。研究表明丽纹龙蜥消化管的结构特征与其食性相适应,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相比,具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和低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纹龙蜥 消化管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心脏的比较组织学研究
6
作者 张光宇 邓大军 +2 位作者 胡建业 赵志娟 刘冰许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725-728,共4页
采用H.E.染色、显微镜观察法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的心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心脏结构基本相同,丽纹龙蜥的心脏与二者有一定差别.3种动物的心脏均为两心房一心室,但丽纹龙蜥的心室开始出现不完全分隔,... 采用H.E.染色、显微镜观察法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的心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心脏结构基本相同,丽纹龙蜥的心脏与二者有一定差别.3种动物的心脏均为两心房一心室,但丽纹龙蜥的心室开始出现不完全分隔,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系统;红细胞均为有核红细胞;心脏壁有内、中、外3层结构,分别为心内膜、心肌层及心外膜.心内膜位于心脏内层,表面是一层不规则的多角形内皮细胞,胞核为椭圆形.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间充满结缔组织和血管.心肌纤维由心肌细胞组成,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心外膜位于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多弹性纤维.3种动物心脏结构的差别是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蝾螈 太行隆肛蛙 丽纹龙蜥 心脏 H E 染色 进化
下载PDF
江苏徐州首次发现丽纹龙蜥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建梅 冯照军 张舒磊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7-48,共2页
徐州首次发现丽纹龙蜥 。
关键词 丽纹龙蜥 徐州 特征
下载PDF
丽纹攀蜥粗线期染色体核型及微小染色体的分析
8
作者 高雪原 吴红波 +2 位作者 赵森 傅美丽 李宗芸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本文以精巢、四肢骨和脊椎骨为材料,利用直接制片法制备了丽纹攀蜥(Japalura splendida)染色体标本,首次对其精巢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特别是微小染色体的长度进行了测量,描述了染色体特征,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同时与二倍体细胞染色体... 本文以精巢、四肢骨和脊椎骨为材料,利用直接制片法制备了丽纹攀蜥(Japalura splendida)染色体标本,首次对其精巢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特别是微小染色体的长度进行了测量,描述了染色体特征,并进行了核型分析。同时与二倍体细胞染色体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发现11对微小染色体类型中包括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和1对点状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纹攀蜥 粗线期染色体 核型 微小染色体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丽纹攀蜥捕食及繁殖行为观察
9
作者 王广力 高正发 +1 位作者 余平静 赵尔宓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4-836,F0003,共4页
丽纹攀蜥是中国已知的17种攀蜥中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本文就丽纹攀蜥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捕食与繁殖行为的特征做一描述。通过观察发现,丽纹攀蜥主要以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在其求偶过程中,雄性个体间存在性内竞争;所产卵在孵化过程中体积有... 丽纹攀蜥是中国已知的17种攀蜥中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本文就丽纹攀蜥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捕食与繁殖行为的特征做一描述。通过观察发现,丽纹攀蜥主要以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在其求偶过程中,雄性个体间存在性内竞争;所产卵在孵化过程中体积有明显增大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纹攀蜥 人工饲养 捕食 繁殖
下载PDF
丽纹攀蜥的热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志刚 王振兴 +2 位作者 武正军 李云涛 陆豫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2010年11-12月,测定丽纹攀蜥Japalura splendida实验室条件下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昼夜体温和摄食后的选择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丽纹攀蜥的选择体温Tse1和临界高温TCTmax分别为(26.22±0.65)℃和(42.35±0.41)℃... 2010年11-12月,测定丽纹攀蜥Japalura splendida实验室条件下的选择体温、临界高温、昼夜体温和摄食后的选择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丽纹攀蜥的选择体温Tse1和临界高温TCTmax分别为(26.22±0.65)℃和(42.35±0.41)℃;在环境温度为15~35℃的实验条件下,丽纹攀蜥的体温Tb与环境温度Te存在线性关系(Tb=0.663Te+7.193;);在缺乏温度梯度热环境下,环境温度与丽纹攀蜥的活动体温差异不显著(T11 =0.643,P=0.534);摄食前后丽纹攀蜥的选择体温不存在显著差异(F2.104=0.997,P=0.372).结果表明:(1)丽纹攀蜥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显示了外温动物的体温特点;(2)丽纹攀蜥具有一定的生理调节体温的能力;(3)丽纹攀蜥与其他蜥蜴在临界高温上的差异可能与其地理分布有关;(4)摄食前后丽纹攀蜥选择体温差异不显著可能与其摄入的食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纹攀蜥 体温调节 选择体温 临界高温
下载PDF
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心脏比较组织学研究
11
作者 张光宇 承勇 +3 位作者 胡建业 李波颖 赵志娟 邓大军 《河南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6-8,18,共4页
采用组织学技术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的心脏进行研究,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心脏结构基本相同,丽纹龙蜥的心脏与二者有一定程度的差别。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心脏均为两心房1心室,爬行动物的心... 采用组织学技术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丽纹龙蜥的心脏进行研究,H.E.染色,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心脏结构基本相同,丽纹龙蜥的心脏与二者有一定程度的差别。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心脏均为两心房1心室,爬行动物的心室开始出现不完全分隔,为不完全的双循环系统。同时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心脏中红细胞均为有核红细胞,心脏的壁有内、中、外3层结构,分别为心内膜、心肌层及心外膜。心内膜位于心脏内层,表面是一层不规则的多角形内皮细胞,胞核为椭圆形。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间充满结缔组织和血管。心肌纤维由心肌细胞组成,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心外膜位于外层,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多弹性纤维。3种动物心脏结构的差别反映出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对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实验通过对东方蝾螈、太行隆肛蛙和丽纹龙蜥心脏比较组织学研究,为今后开展这些动物的人工养殖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蝾螈 太行隆肛蛙 丽纹龙蜥 心脏 H.E.染色 进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