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国之间:抗战时期内迁民间戏班的生存之道——以厉家班为例
1
作者 张志全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 抗战时期,民间戏曲班社云集于西南大后方。民间戏班既要进行商演以谋取生存,亦要为抗日救亡而进行公(义)演。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民间戏班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厉家班在内迁过程中,虽屡历险境,仍然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各种抗战义演活动,创编新剧鼓舞民众,并有意识地将宣传与募捐融入舞台表演,体现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厉家班在烽火中逆势发展,得力于厉家班“严”字当头的治班制度、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班主的社会活动能力。厉家班的生命轨迹,已然超越个体戏班的价值,而成为观照战时中国民间戏剧团体命运的典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京剧 厉家班 家国之间 生存之道
下载PDF
抗战时期新四军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问题研究
2
作者 耿东旭 汪效驷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配发的军饷物资远远不能满足新四军的需要,新四军被迫通过自筹方式来解决后勤供应不足的问题。向民众借用钱款物资是新四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措施。新四军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向民众借用了钱、粮、枪支弹药、土地和其他物资,改善了新四军给养缺乏的处境。在借款借物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采取强制性手段、随意打白条、损坏和丢失所借物品等过激的做法,使民众对新四军产生误解和疏离。新四军正视问题,积极采取还款、赔偿、道歉等许多针对性措施,及时弥补了军民关系的裂痕,使借用钱款物资成为抗战时期新四军解决给养问题的一种“非主要”的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四军 借用 钱款物资
下载PDF
组织化发行革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报童的团结、培养与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冲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 报童是清末民初以来中国报刊城市发行的重要基层力量。经史料爬梳发现,报童也构成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不少城市打破发行垄断并再造发行的重要支撑。中国共产党不仅通过文化、思想、政治等教育内容对报童实施组织化革新,也促使报童由衣食无着的职业底层群体转化为集信息传播、情报沟通、对敌斗争等功能于一身的积极自主的民主战士,完成职能的丰富与拓展。这一历时性、全局性过程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底层工人阶级进行团结、联合与组织化的优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报童教育 组织化
下载PDF
“变”与“不变”: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话语研究
4
作者 杨杰 俞祖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7-65,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借助《晋察冀日报》(原名《抗敌报》)刊登七七事变纪念相关文章,构建了特征鲜明的七七事变纪念话语体系。《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话语始终聚焦抗日救国的时代主题,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在不同...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借助《晋察冀日报》(原名《抗敌报》)刊登七七事变纪念相关文章,构建了特征鲜明的七七事变纪念话语体系。《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话语始终聚焦抗日救国的时代主题,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在不同的抗战阶段,《晋察冀日报》七七事变纪念话语内涵侧重有所不同:在战略防御阶段,着重动员根据地军民积极投身抗战,坚定抗战必胜信念;在战略相持阶段,强调反投降、反分裂,以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在战略反攻阶段,力倡发展生产、实现民主。《晋察冀日报》对七七事变纪念话语的宣传,有助于激发晋察冀根据地以及全国民众投身抗战的热情,塑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建构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民族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晋察冀日报》 七七事变 纪念话语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河南的盐业改革探析
5
作者 李丽霞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战争影响,国民政府采取了保国稳民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在此背景下,河南盐业进行系列改革,调整盐税税率与盐价、整顿盐务机构、革新运销制度与销售方式等,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河南盐税收入,推动了战时河南经济的革新与... 全面抗战时期,由于战争影响,国民政府采取了保国稳民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在此背景下,河南盐业进行系列改革,调整盐税税率与盐价、整顿盐务机构、革新运销制度与销售方式等,这些措施不仅增加了河南盐税收入,推动了战时河南经济的革新与发展,对支持抗战亦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河南盐业改革 河南盐税 战时河南经济
下载PDF
《共产党人》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
6
作者 杨莲霞 马倩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33-437,539,共6页
《共产党人》作为党内重要机关刊物,高度重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产党人》作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从传播普及马列主义,加强党内时事政治教育,到注重锤炼党员党性修养等方面助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其与... 《共产党人》作为党内重要机关刊物,高度重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产党人》作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从传播普及马列主义,加强党内时事政治教育,到注重锤炼党员党性修养等方面助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其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对抗战时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对新时代开展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人》 抗战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卫生建设
7
作者 李建权 薛晓晖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73-80,共8页
全面抗战时期,晋绥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日军频繁“扫荡”下,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军民饥寒交迫,身体十分羸弱。加之,日军对根据地实施“细菌战”,而根据地的医疗基础差,军民又缺乏基本卫生常识,导致根据地各种疫病蔓延,军... 全面抗战时期,晋绥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日军频繁“扫荡”下,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军民饥寒交迫,身体十分羸弱。加之,日军对根据地实施“细菌战”,而根据地的医疗基础差,军民又缺乏基本卫生常识,导致根据地各种疫病蔓延,军民死伤无数,对根据地的建设和抗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医疗基础薄弱、军民卫生意识淡薄的情况,根据地党和政府通过恢复和发展经济、组建医疗机构、培养大批部队医务人才、宣传动员群众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开展军民诊治等举措,逐步构建起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体系,改变了群众落后的卫生观念,保障了抗战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 医疗卫生建设
下载PDF
战时教育部西北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队活动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思信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3-86,共14页
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期间,以西北五省为工作区域、以虞文为队长的教育部西北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队是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并发展演变的一个战时社教巡回工作组织。该工作队初期不足50人,后期发展到121人,先后在陕西的南郑、宝鸡、... 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期间,以西北五省为工作区域、以虞文为队长的教育部西北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队是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产生并发展演变的一个战时社教巡回工作组织。该工作队初期不足50人,后期发展到121人,先后在陕西的南郑、宝鸡、西安,甘肃的兰州、皋兰、武威、张掖、酒泉、天水,青海的西宁、塔尔寺、鲁沙尔,宁夏的银川等地,举办话剧公演、电影及幻灯放映、壁报张贴、新闻照片展览、补习教育、艺术教育等社会教育活动。其施教活动寓教于乐,成绩突出,受到广大民众及当地政府的称赞。它不仅为西北普通民众提供了难得的接受教育、接触现代文化、享受现代娱乐的机会,而且在潜移默化影响民众的思想观念,培养戏剧、音乐等人才,推进陕甘青宁四省份的抗战宣传和社会教育方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北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队 社会教育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视域下的西南民族研究
9
作者 贾红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8,共11页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所带来的亡国危机激发出强烈而广泛的民族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西南民族研究的目的、理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民族主义视域下的西南民族研究肩负起了赓续中华民族生存、重塑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内涵、反击帝国...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本全面侵华所带来的亡国危机激发出强烈而广泛的民族主义思潮,深刻影响了西南民族研究的目的、理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民族主义视域下的西南民族研究肩负起了赓续中华民族生存、重塑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内涵、反击帝国主义文化殖民图谋等重任。在民族主义思潮激荡之下,理论上出现了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宗族论”等争议,但在西南民族研究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认同和尊重国内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新进路。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促使学者群趋西南民族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他们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多元文化内涵;对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交往融合历程的研究,促进了中华民族一体意识的深化;对多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融汇,使得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成效卓著,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在西南民族研究中的优势地位和文化殖民意图,而且使得这一区域研究的话语权逐渐为国人所拥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全面抗战时期 西南民族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巩固团结的宣传及启示——基于全面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相关报道
10
作者 范海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72-80,共9页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巩固团结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以《新华日报》为载体,以揭破日寇的分化图谋、巩固抗日党派的精诚团结、加强军队和军民的团结、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为主要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宣传策略,在凝聚共识、民族...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巩固团结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以《新华日报》为载体,以揭破日寇的分化图谋、巩固抗日党派的精诚团结、加强军队和军民的团结、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为主要内容,灵活运用多种宣传策略,在凝聚共识、民族团结、政党协商和国际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对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新华日报》 巩固团结 宣传工作
下载PDF
局部抗战时期津报文艺副刊中的抗日爱国思潮——以《益世报》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李维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11,共5页
九一八事变以来,天津报界迅速成为涉日信息与对日舆论的重要集散地。与比肩齐名的《大公报》稍显暧昧的对日态度不同,《益世报》旗帜鲜明地抨击日军侵华行为与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其文艺副刊《语林》更通过发表战斗檄文、储备文化力量等... 九一八事变以来,天津报界迅速成为涉日信息与对日舆论的重要集散地。与比肩齐名的《大公报》稍显暧昧的对日态度不同,《益世报》旗帜鲜明地抨击日军侵华行为与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其文艺副刊《语林》更通过发表战斗檄文、储备文化力量等方式弘扬了激荡的抗日爱国思潮。凭借应时的文风转向与笃定的立场坚持,《益世报》文艺副刊在这一时期成为进步作家的集结地、左翼文学的同盟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抗战时期 益世报 文艺副刊 抗日爱国思潮
下载PDF
浅析晋绥边区抗日军人的优抚工作
12
作者 李建权 王雨鑫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74-80,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拥军优抚工作贯穿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抗战时期,为保障抗日兵源,争取战争胜利,晋绥边区政府将优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纲领,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领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优待现役... 中国共产党的拥军优抚工作贯穿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抗战时期,为保障抗日兵源,争取战争胜利,晋绥边区政府将优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施政纲领,并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领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优待现役军人、安置退役军人、纪念烈士和抚恤遗属的相应政策及具体措施,推动了边区优抚工作的有效开展,激发出军民团结抗战的巨大热情,对边区抗战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边区 抗日军人 优抚工作
下载PDF
抗战时期女性旧体诗词的情感研究--以冯沅君、沈祖棻、丁宁为例
13
作者 宋洋 王雪佩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1-84,共4页
抗战时期,面对日寇侵略,女诗人彰显“心有国家、敢于担当”的情怀,借助旧体诗词政治性与抒情性的统一,以旧体诗词为载体,承担起呼吁抗日救国、歌颂奋勇杀敌、批评政治腐败的文学使命,寄寓山河破碎的悲烈。同时亦创作出诸多反映个人思绪... 抗战时期,面对日寇侵略,女诗人彰显“心有国家、敢于担当”的情怀,借助旧体诗词政治性与抒情性的统一,以旧体诗词为载体,承担起呼吁抗日救国、歌颂奋勇杀敌、批评政治腐败的文学使命,寄寓山河破碎的悲烈。同时亦创作出诸多反映个人思绪的作品,从居无定所的羁旅思乡到友情爱情的情深之语,皆蕴含国恨与家愁、漂泊与彷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女诗人 旧体诗词 国家责任 个人思绪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巫神”群体的改造
14
作者 杨贺然 杨天明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全面抗战时期,“巫神”问题是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其存在对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医药卫生等方面均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思想意识的重塑、医药卫生的推广、个别教育与... 全面抗战时期,“巫神”问题是陕甘宁边区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其存在对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医药卫生等方面均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思想意识的重塑、医药卫生的推广、个别教育与群众动员相结合等系列措施对“巫神”进行改造,充分诠释陕甘宁边区改造“巫神”问题的必要性与历史经验,对于当代中国改造社会边缘化群体,治理相关社会问题亦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巫神” 改造
下载PDF
日本幕末的《孙子·用间篇》注释——以反间问题和下策问题为主题
15
作者 森田吉彦 王淇铭 朱云飞(译) 《孙子研究》 2023年第6期47-62,共16页
《孙子》东传后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川幕府末期的动荡时期,人们试图从《孙子》中寻求应对之策。其中,关于《用间篇》的解读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以十八—十九世纪的六部《孙子》注释书为基础,围绕《用间篇》中的“反间问题”与“下... 《孙子》东传后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川幕府末期的动荡时期,人们试图从《孙子》中寻求应对之策。其中,关于《用间篇》的解读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以十八—十九世纪的六部《孙子》注释书为基础,围绕《用间篇》中的“反间问题”与“下策问题”展开研究。尽管六位注者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未否定“用间”本身,作者认为“反间问题”与“下策问题”并非一国一时独有,或许是世界兵学思想史中的一般性问题。本文有三个特点:其一,在强调《孙子》是“用间论”之滥觞的同时,也展示了其在江户日本的流变经纬;其二,在侧重日本幕末孙子兵学研究的同时,亦不乏对古今中日兵学思想的整体观照;其三,在呈现前近代日本兵学思想面貌的同时,还显示出现代日本学者的研究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末日本 《孙子》用间 六部注释 兵学思想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间的粮食走私活动 被引量:4
16
作者 齐春风 姜洪峰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3,共5页
抗战时期 ,大量的粮食从国统区流向沦陷区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策动粮食走私造成的。日方主要采取高价诱购、自设米行、奸商设行的方式来促使粮食从国统区走私到沦陷区。粮食走私造成国统区粮荒的局面 ,给国统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方... 抗战时期 ,大量的粮食从国统区流向沦陷区 ,这主要是由于日本策动粮食走私造成的。日方主要采取高价诱购、自设米行、奸商设行的方式来促使粮食从国统区走私到沦陷区。粮食走私造成国统区粮荒的局面 ,给国统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日方还借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国统区 沦陷区 粮食走私活动 日本 粮荒 粮食市场
下载PDF
抗战烽烟中的《地理教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象平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1-743,共3页
为了理清西北大学抗战时期科技期刊的办刊状况和发展脉络,对当时由北平师范大学所创办的并一度停刊后由西北联合大学(今西北大学)恢复出版的《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尤其对其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内容特点、编辑处理等进行了较全... 为了理清西北大学抗战时期科技期刊的办刊状况和发展脉络,对当时由北平师范大学所创办的并一度停刊后由西北联合大学(今西北大学)恢复出版的《地理教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尤其对其办刊宗旨、栏目设置、内容特点、编辑处理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发掘这一文化资源,开拓办刊思路和突出办刊特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抗战时期 陕西城固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粮食危机及其原因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玉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3,共6页
从1940年开始到1941年,国民党统治区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粮食危机。粮食缺乏和粮价高涨是这场危机的主要表现。粮食危机的出现原因主要是由于国统区粮食产量的大量减产、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和投机者囤积居奇所致。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粮食危机 原因探析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构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玲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0-136,共7页
抗战时期,为扩大党的影响、提高党的地位,协调党际关系、促成国共合作,实施抗战动员、团结抗战力量,赢得国际认可、获得国际支持以赢得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发表宣言、文章,借助媒体采访,回应有关谣言,谋划纪念活动,加强与中外政要沟通... 抗战时期,为扩大党的影响、提高党的地位,协调党际关系、促成国共合作,实施抗战动员、团结抗战力量,赢得国际认可、获得国际支持以赢得抗战,中国共产党通过发表宣言、文章,借助媒体采访,回应有关谣言,谋划纪念活动,加强与中外政要沟通等各种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客观上在有效建构着党的形象的同时,又显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促成了全民族抗战力量的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形象 建构
下载PDF
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研究——以湖北、湖南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凯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81,共9页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工业与有限的机器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坚持长期抗战,提升鄂西、湘西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突出作用,从而成为大后方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后方 手工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