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舍伍德笔下的花园景观与中国抗日战争
1
作者 黄玲莉 胡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花园是承载文化传统的独特介质,也是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在《战地行纪》中不吝笔墨的核心意象。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伊舍伍德战争书写的新闻属性,评价他对中国抗战的正面报道,却少有人注意到书中的花园景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 花园是承载文化传统的独特介质,也是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在《战地行纪》中不吝笔墨的核心意象。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伊舍伍德战争书写的新闻属性,评价他对中国抗战的正面报道,却少有人注意到书中的花园景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内在联系。如果将花园置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中进行动态考察,顺着界线感、园游会与生命力等景观特点深入解读,可以发现花园背后潜藏的租界政治、殖民历史和帝国博弈。透过花园,伊舍伍德书写了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精神底蕴,也与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战地行纪》 花园 景观 中国抗日战争
下载PDF
The Hidden Logic of Japan's Foreign Wars: 1592-1945
2
作者 韩东育 Li Jingfe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1期68-85,共18页
From 1592 to 1945, Japan conducted a series of military incursions in East Asia, including the invasion of Korea of 1592-1598,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and the 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of the... From 1592 to 1945, Japan conducted a series of military incursions in East Asia, including the invasion of Korea of 1592-1598,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and the 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of the 1930s-1940s. The tone of this series of aggressive actions was set by Toyotomi Hideyoshi, was continued in the Meiji Restoration and magnified in the Showa era, crystallizing into a pervading pattern of thought and action hiding behind the facts. Those post-World War II views that propose to cut the connections among these wars launched by Japan do not conform to the way Japanese said and behaved in the past but merely endorse some contemporary Japanese academic opinions.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facts and hidden logic linking these wars and restoring the original attributes of each regional war may be of benefit to fundamental studies and realistic concerns about Eastern Asian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yotomi Hideyoshi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japanese aggressionagainst china in the 1930s-1940s Korea japan
原文传递
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9
3
作者 林伟京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抗美援朝的胜利与政治动员密切相关。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政治动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特殊的背景和需要,这一时期政治动员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独具特点,其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和借鉴。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政治动员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侵华文学中的“他者”和日本女作家的战争观——以林芙美子《运命之旅》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30-134,共5页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军部派出的"笔部队"作家创作了"他者"这一歪曲和丑化中国人的形象,妄想以此掩盖其侵略战争的罪行和美化日本军队。"他者"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日本作家干预和渗透的社会集...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军部派出的"笔部队"作家创作了"他者"这一歪曲和丑化中国人的形象,妄想以此掩盖其侵略战争的罪行和美化日本军队。"他者"是法西斯军国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日本作家干预和渗透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其时,日本国内的女权主义者,在整个民族疯狂于国家主义的时空下变节、转向,以此获得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畸形提升,建立在狭隘的民族主义意念内的妇女解放观与军国主义达成了共谋。日本近代著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人生经历代表了日本女权主义变异的缩影。侵华战争时期,林芙美子放弃了自由主义个人奋斗的思想转投军国主义,多次身负官方使命前往中国战场采访报导,成为侵华战争的积极协力者。文章以林芙美子寓华期间创作的描写南京沦陷的小说《运命之旅》为例,分析了侵华文学中"他者"形象的成因及日本女作家的战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战争 “他者”中国 社会集体想象物 妇女解放观
下载PDF
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七十年间教科书中的侵华战争记述之变迁 被引量:3
5
作者 柯劲松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5,共10页
二战后七十年间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历史教科书中,针对侵华史虽有部分内容某种程度的客观记述,但在对一些基本史实的态度和指导思想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含糊其辞与缩减分量、天皇责任的回避隐瞒、化学武器和... 二战后七十年间日本占主流地位的历史教科书中,针对侵华史虽有部分内容某种程度的客观记述,但在对一些基本史实的态度和指导思想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南京大屠杀"的含糊其辞与缩减分量、天皇责任的回避隐瞒、化学武器和无差别空袭等恶行的只字未提、"村山谈话"与"慰安妇"记述的转瞬即逝、受害者意识的过度突出与加害者意识的反省不足等等。概言之,即试图在教科书记述中通过"置换"内容来谋求"遮掩"史实的暗流始终存在。因此,日本民众的日益保守与历史修正主义的兴起可以认为历史教育乃其营养源泉,并且官民两方面的历史认识都受到了深深的负能量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历史观 教科书 历史教育 侵华战争
下载PDF
回顾与前瞻: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永虎 暴占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3-32,共10页
日本侵华战争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但战争遗留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屏障。我国学界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从未停止。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新史料的不断涌现,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 日本侵华战争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但战争遗留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屏障。我国学界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从未停止。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新史料的不断涌现,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学术史角度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前中日关系背景之下,更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战争 遗留问题 中日关系
下载PDF
伪满时期日本殖民侵略与中国东北中医药事业 被引量:3
7
作者 巩瑞波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4-57,共4页
伪满时期,在日伪的殖民政策下,东北的中医文化、中医医术、中药行业以及中医界人士受到严重打压和奴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传承几乎中断。有压迫就有反抗,在中医界人士不屈不挠的联合斗争下,日伪政权被迫重新审视中医文化,恢复... 伪满时期,在日伪的殖民政策下,东北的中医文化、中医医术、中药行业以及中医界人士受到严重打压和奴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传承几乎中断。有压迫就有反抗,在中医界人士不屈不挠的联合斗争下,日伪政权被迫重新审视中医文化,恢复了中医考试制度,重新开展医学教育,才使得东北的中医药事业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和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时期 日本殖民侵略 中国东北 中医药事业
下载PDF
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汤重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7-43,F0002,共8页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也是少有的以抗日为军队名称的抗战队伍。东北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抗联的抗战史,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根据;东北抗联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也是少有的以抗日为军队名称的抗战队伍。东北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抗联的抗战史,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根据;东北抗联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的抗战,更充分证明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阐明、肯定抗日联军彪炳史册的贡献具有极强的学术、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联 十四年抗战 中流砥柱 日本侵华战争
下载PDF
德国对七七事变的矛盾态度及其原因(1937年7—10月)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皓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6,共10页
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协定,两个法西斯国家形成军事同盟。侵华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后,德国由于在中国有巨大利益,所以面临如何应对这一事件的问题。出于与日本共同争霸全球的战略需要和维护在华利益的考虑,德国对七七事变采取矛盾的态... 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协定,两个法西斯国家形成军事同盟。侵华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后,德国由于在中国有巨大利益,所以面临如何应对这一事件的问题。出于与日本共同争霸全球的战略需要和维护在华利益的考虑,德国对七七事变采取矛盾的态度:它虽然清楚事变是日本制造的,却不能谴责日本,声称"中立",并要求英美法等不予干涉,主张所谓东亚民族"自决";它虽然反对日本将反共协定运用于中国,却又利用日本的侵略配合其在欧洲的行动;它虽然反对日本发动对华全面战争,但最终出于全球战略配合的需要而对日让步。随着认识到日本不可能征服中国,德国转到调停中日战争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七事变 德日反共协定 东亚民族“自决” 抗日战争 陶德曼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与中国东南抗战区域的形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游海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5期44-53,共10页
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在南方,淞沪会战揭开了中国东南抗战的序幕。通过在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粤汉铁路沿线的多次决战,日军不但占领了上海、武汉、广州三个南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两岸,而且... 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在南方,淞沪会战揭开了中国东南抗战的序幕。通过在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粤汉铁路沿线的多次决战,日军不但占领了上海、武汉、广州三个南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两岸,而且攻占中国东南沿海各口,控制了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与上述军事形势变化相伴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四省省会党政机构,先后内迁至武夷山脉两侧的山麓和九连山脉的山区,以闽粤赣皖浙毗连地区的国统区所组成的东南抗战区域逐渐形成。从全国来看,东南抗战区域地处中国抗战的前线,明显不同于抗战大后方,也区别于敌后抗日根据地;但从内部来看,它既身处前线,又自有后方和腹地。东南抗战区域,值得学界从整体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 抗日战争 东南抗战区域
下载PDF
全面抗战初期日本的华北货币政策——以京津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凤华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从全面抗战爆发至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成立,日本的华北币制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七七事变后初期,日本方面出于各种考虑,决定由朝鲜银行单独负责战地军费支付,军票及河北省银行充当备选方案;而在1937年8月至9月朝鲜银行金券大幅贬值后,遂... 从全面抗战爆发至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成立,日本的华北币制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七七事变后初期,日本方面出于各种考虑,决定由朝鲜银行单独负责战地军费支付,军票及河北省银行充当备选方案;而在1937年8月至9月朝鲜银行金券大幅贬值后,遂决定实行以河北省银行为中心、中方银行协力的方案,但实际运行中,由于中方银行的反对,则实行了由朝鲜银行和河北省银行并行共同负责侵华各项费用支出的政策。上述政策只是作为战时华北币制政策的暂时过渡性措施,最终于1938年3月建立了作为华北地区中央银行性质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日本 华北 货币政策
下载PDF
论日本战时传播的构建——以南京大屠杀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继强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3年第4期71-80,145,共11页
传播是一个存在于信息传播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以达到特定目的和取得特定效果为价值取向的、以符号和媒介为途径的使信息得以流动的过程,传播网络的构建往往成为传播行为实施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侵... 传播是一个存在于信息传播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以达到特定目的和取得特定效果为价值取向的、以符号和媒介为途径的使信息得以流动的过程,传播网络的构建往往成为传播行为实施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传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传播网络经历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构建后基本成熟,南京沦陷前后日本主流报纸的报道既是战时日本传播网络构建的内涵,也是其参与实践的具体表现。它不但保障了战时传播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战时传播的原则、性质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沦陷 侵华战争 日本 战时传播
下载PDF
战后日本为侵略战争全面翻案的第一本书——林房雄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向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6-71,共6页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 最早系统提出“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是战后被判为文化战犯嫌疑人的老牌右翼文人、作家林房雄。他在《大东亚战争肯定论》一书中提出了“东亚百年战争”的假说,认为日本算不上是“帝国主义”,也不存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的“大东亚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纵然失败却是无悔的战争”。该书全面肯定和美化日本的侵略历史,是战后右翼思潮及军国主义史观死灰复燃的显著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右翼 林房雄 《大东亚战争肯定论》 侵华战争
下载PDF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刍议
14
作者 苏智良 陈丽菲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96-101,共6页
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日本对其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二是因侵略战争引起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并屡掀波澜,与日本朝野在政治上的右翼化倾向密切相关。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惯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 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日本对其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二是因侵略战争引起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并屡掀波澜,与日本朝野在政治上的右翼化倾向密切相关。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惯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学依据。对日索赔的“法庭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决不应再言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华战争 遗留问题 认识 赔偿
下载PDF
战时西北工合与其化工技术革新
15
作者 杨晶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0,共6页
西北工合与陕西省建设厅合办的工业试验所,发挥了科学技术中枢的作用,为工业试验、规模化生产、技术合作方式、技术改进等,作了具有重要技术价值和工业价值的检测、试验与技术革新,特别是其顺应时势的需要,以短平快、中小微的技术类型... 西北工合与陕西省建设厅合办的工业试验所,发挥了科学技术中枢的作用,为工业试验、规模化生产、技术合作方式、技术改进等,作了具有重要技术价值和工业价值的检测、试验与技术革新,特别是其顺应时势的需要,以短平快、中小微的技术类型选择和工业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西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小工业发展群体。尤其是发明天然靛与人造靛混合发酵法改进蓝靛染色法,发明亚铅石灰还原甕法试验改进羊毛精洗工艺,发明精炼剂改进原料浸煮、添加黏料制浆、提高造纸质量,开展无水酒精、豆油制造润滑油的试验以及油页岩干馏分析和人造石油的试验等科学技术活动,表明了西北工合战时科学技术活动在工业生产中的关键性作用,并实现了西北地区从农业、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局部转变,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在提高科学技术是关键生产力的认识、发展农村经济和发展中小微工业方面,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工业合作化运动 西北工合 化学工业技术史
下载PDF
浅析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发行的军票
16
作者 关心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0-62,共3页
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了征用军用物资、保障军费支出以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同时也为了排挤和打击法币,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中、华南沦陷区先后共发行了甲号券、乙号券、丙号券、丁号券... 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了征用军用物资、保障军费支出以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同时也为了排挤和打击法币,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中、华南沦陷区先后共发行了甲号券、乙号券、丙号券、丁号券、戊号券等五种军票。这些军票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发行保证,是赤裸裸的金融掠夺工具,给当时的中国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华战争 军票 掠夺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中美日苏四国关系
17
作者 刘江永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10,共10页
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中美日苏四国关系中,中日关系是四国关系的焦点,主要矛盾是日本军国主义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矛盾。抗日战争初期,美国和苏联出于各自利益和战略的考虑,曾分别对日采取过绥靖政策或所谓的“中立立场”。但随着日... 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中美日苏四国关系中,中日关系是四国关系的焦点,主要矛盾是日本军国主义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矛盾。抗日战争初期,美国和苏联出于各自利益和战略的考虑,曾分别对日采取过绥靖政策或所谓的“中立立场”。但随着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美日矛盾激化,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总的看来,这一时期中美日苏四国关系的历史,是中美苏三国联合反抗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太平洋战争 中日关系 美日关系 中美日苏关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共经营河南的战略部署
18
作者 巴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河南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在河南的战略部署经历了"埋头苦干"—"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组织武装"四个阶段,并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党组织是中共经略河南的重要保障,战略部署的... 河南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在河南的战略部署经历了"埋头苦干"—"发展河南"—"绾毂中原"—"组织武装"四个阶段,并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党组织是中共经略河南的重要保障,战略部署的灵活性是其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河南战场
下载PDF
宋子文抗战外交与中国战略地位的提高
19
作者 陈永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75-79,共5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其远东战略利益出发,不仅在经济上、军事上全面援助中国的抗战,而且在政治上承认并努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国,有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从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来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地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其远东战略利益出发,不仅在经济上、军事上全面援助中国的抗战,而且在政治上承认并努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国,有意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从美国为实现其远东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实际行动来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地位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宋子文以蒋介石驻美"私人代表"和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的双重身份在华盛顿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力争美国支持中国早日收复缅甸,力争中国参加盟国军事指挥机构,他为此付出的外交努力虽因诸多原因未能取得显著成效,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抗战,应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宋子文 中国战略地位 中美关系
下载PDF
论《日本涉华密档·陆海军卷》整理出版及学术价值
20
作者 武向平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所藏的满铁资料3万余件,大部分为满铁调查部的文书、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往复信件等,其资料保存形式有微缩胶片、手写稿、铅印体、晒蓝、打印等。这些日文原始当案资料涉及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所藏的满铁资料3万余件,大部分为满铁调查部的文书、调查报告、会议记录、往复信件等,其资料保存形式有微缩胶片、手写稿、铅印体、晒蓝、打印等。这些日文原始当案资料涉及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其中满铁调查报告书内容包括中国东北铁路、港湾、煤炭、矿山、农业、林业、渔业、教育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日本侵华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东北地方史极为重要的原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华战争 档案资料 铁证如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