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ed Genetic Variance Explain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Different Minor Allele Frequencies for Carcass Traits in Japanese Black Cattle
1
作者 Shinichiro Ogawa Hirokazu Matsuda +3 位作者 Yukio Taniguchi Toshio Watanabe Yoshikazu Sugimoto Hiroaki Iwaisaki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16年第5期89-97,共9页
Japanese Black cattle are a beef breed and well known to excel in carcass quality, but the details of genetic architectures for carcass traits in beef breeds including this breed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he objec... Japanese Black cattle are a beef breed and well known to excel in carcass quality, but the details of genetic architectures for carcass traits in beef breeds including this breed are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degree of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explain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 group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 for marbling score and carcass weight in Japanese Black cattle. Phenotypic data on 872 fattened steers with the genotype information about 40,000 autosomal SNPs were analyzed using two different statistical models: one considering only SNPs selected based on MAF (model 1) and the other also considering all remaining SNPs as the different term (model 2). All available SNPs were classified into 10 groups based on their MAFs. For both traits, the estimated proportions of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explained by SNPs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MAFs using model 1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e estimated ones using model 2. For carcass weight,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were estimated when using SNPs with MAFs which were in the ranges of 0.20 to 0.25 and 0.25 to 0.30, which may be partly due to the three previously-repor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andidate regions. The results could have provided some information on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for the carcass traits in Japanese Black cattle, although its validity may be limited, mainly due to the sample size and the use of simpler statistical model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tive Genetic Variance Carcass Trait japanese Black cattle Minor Allele Frequenc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Bovine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Gene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with Intramuscular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Japanese Black Steers 被引量:1
2
作者 Hideaki Takahashi Masayuki Hayashi +8 位作者 Koichi Ushizawa Kagetomo Nishino Yasutoshi Haga Takao Saito Yuki Fujimori Nagako Iwama Hisato Takeda Masanori Komatsu Aduli E. O. Malau-Aduli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6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Beef from Japanese Black cattle (JBK), is popular in Japan and valued for its highly marbled fat content. In JBK, genes affecting oleic acid content in meat have been studied mainly to lower the fat melting point and ... Beef from Japanese Black cattle (JBK), is popular in Japan and valued for its highly marbled fat content. In JBK, genes affecting oleic acid content in meat have been studied mainly to lower the fat melting point and improve tenderness;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direct correlation demonstrated between beef taste and oleic acid. To investigate genes affecting other fatty acids other than oleic acid, polymorphisms of the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FADS2) gene were genotyped and associations with fatty acid profile in JBK beef were investigated. Amplifications of 5’-flanking regions, 12 exons, and 3’-untranslated regions of the FADS2 gene in three Japanese and five Western cattle breeds via PCR, were amplified, sequenced and SNP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pecific TaqMan genotyping assa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intramuscular adipose tissue of the Trapezius muscle was analyzed in JBK steers. Six of the 15 identified SNPs are novel and have never been registered in any public bovine SNP database. A non-synonymous SNP (rs211580559;C > T;294 Ala > Val) in exon 7 was examined in order to evaluate its association with fatty acid profiles. The data showed that high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existed between rs211580559 and C18:2 (n-6) composition, and accounted for 22.3% of the varia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rs2115-80559 and the other fatty aci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rs211580559 of the FADS2 gene may be a useful selection marker for reducing unfavorable volatiles generated from linoleic acid in JBK beef during the cook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panese Black cattle BEEF Fatty Acid Desaturase 2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Fatty Acid Composition
下载PDF
日系黑毛牛与延边牛杂交F_(1)代、F_(2)代肉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笑笑 王蕾 +4 位作者 刘丽宅 赵云辉 张鑫 吴健 赵玉民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旨在研究采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地方品种延边牛级进杂交改良效果。选择18月龄体质健康、体况相近、膘情较好的F_(1)代和F_(2)代的阉公牛各20头,统一饲养管理,饲喂至30月龄。宰后排酸5 d,采集左侧胴体背最长肌12~13肋间西冷部位,对其肉品... 旨在研究采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地方品种延边牛级进杂交改良效果。选择18月龄体质健康、体况相近、膘情较好的F_(1)代和F_(2)代的阉公牛各20头,统一饲养管理,饲喂至30月龄。宰后排酸5 d,采集左侧胴体背最长肌12~13肋间西冷部位,对其肉品质、营养品质、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日系黑毛牛冻精对延边牛杂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F_(2)代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_(1)代(P<0.05),提高2.74%,增幅10.4%;F_(1)代和F_(2)代剪切力值均小于42.83 N,均达到嫩级别,且F_(2)代嫩度显著高于F_(1)代(P<0.05);F_(2)代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F_(1)代(P<0.05);其余测定性状差异不显著,但从数值上F_(2)代肉质优于F_(1)代。综上,F_(2)代肉更嫩、肌内脂肪沉积更优、风味更佳,表现出良好杂交优势,为培育雪花牛肉生产专门化种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系黑毛牛 延边牛 杂交 肉品质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海南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峰 米开东 +5 位作者 李义书 刘圈炜 魏立民 刘海龙 黄丽丽 郑心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4-66,共3页
选取6月龄、初始体重(94.82±9.06)kg、遗传背景一致的海南和牛(日本和牛×海南黄牛)1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酶制剂青贮的鲜食玉米秸秆,即对照组(0kg/t)、试验Ⅰ组(0.6kg/t)、试验Ⅱ组(1.0kg/t)和试... 选取6月龄、初始体重(94.82±9.06)kg、遗传背景一致的海南和牛(日本和牛×海南黄牛)1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酶制剂青贮的鲜食玉米秸秆,即对照组(0kg/t)、试验Ⅰ组(0.6kg/t)、试验Ⅱ组(1.0kg/t)和试验Ⅲ组(1.4kg/t),研究复合酶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海南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持续30d。结果显示:试验Ⅱ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饲料增重成本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15.31%,而毛利润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50.95%,尽管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表明,1.0kg/t复合酶制剂添加水平为最佳,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酶制剂 海南和牛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MSTN基因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桂芬 万发春 +3 位作者 宋恩亮 刘晓牧 刘振山 游伟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2期7-9,共3页
利用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分别对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的MSTN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日本和牛相比,渤海黑牛MSTN基因外显子1的111 bp处存在一个突变位点,在其外显子2和外显子3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与NCBI上牛的序列一致,没有发... 利用PCR扩增及测序的方法,分别对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的MSTN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日本和牛相比,渤海黑牛MSTN基因外显子1的111 bp处存在一个突变位点,在其外显子2和外显子3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与NCBI上牛的序列一致,没有发生改变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 渤海黑牛 日本和牛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日本肉牛胴体品质分级标准及其制定与修订背(景续)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兵海 孟庆翔 +1 位作者 陈幼春 刘强德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共6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日本和牛的改良进程,详细介绍了日本“胴体分级标准”及其制定和修订背景,借以对我国的肉牛胴体品质分级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畜牧学 日本内牛胴体品质分级标准 综述 制定 修订 背蒂
下载PDF
复合酶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海南和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峰 魏立民 +5 位作者 刘海隆 刘圈炜 郑心力 谭树义 李义书 米开东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2,共3页
研究复合酶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海南和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照组与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0.0、0.6、1.0和1.4 kg/t复合酶制剂青贮的玉米秸秆。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 研究复合酶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海南和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照组与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0.0、0.6、1.0和1.4 kg/t复合酶制剂青贮的玉米秸秆。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而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复合酶制剂 海南和牛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海南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魏立民 孙瑞萍 +6 位作者 刘圈炜 王峰 郑心力 晁哲 刘海隆 黄丽丽 吴多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8-620,共3页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海南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2头体重和胎次相近的海南和牛(日本和牛×海南黄牛),体重为(148.17±15.52)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头牛,分别饲喂干稻草和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 500 ...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海南和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2头体重和胎次相近的海南和牛(日本和牛×海南黄牛),体重为(148.17±15.52)kg,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头牛,分别饲喂干稻草和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 500 IU/kg(试验Ⅰ组)、5 000 IU/kg(试验Ⅱ组)、7 500 IU/kg(试验Ⅲ组)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40 d。结果表明,维生素A可以显著提高海南和牛的日增重(P<0.05),并且以7 500 IU/kg维生素A添加组效果最好;海南和牛增重成本随维生素A添加量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经济效益也逐渐提高。综合试验结果认为,海南和牛日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以7 500 IU/kg为最佳,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和牛 维生素A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日本和牛Y染色体USP9Y基因多态性与父系起源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志杰 黄永震 +8 位作者 党瑞华 陈生梅 刘善斋 曹晖 林清 蓝贤勇 张琪 陈宏 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为了分析日本和牛Y染色体USP9Y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父系起源。【方法】利用PCR扩增与限制性酶酶切方法。【结果】对8头日本和牛纯种及19头和秦F1代杂种牛进行Y染色体USP9Y基因多态性及父系起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其杂种牛都... 【目的】为了分析日本和牛Y染色体USP9Y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父系起源。【方法】利用PCR扩增与限制性酶酶切方法。【结果】对8头日本和牛纯种及19头和秦F1代杂种牛进行Y染色体USP9Y基因多态性及父系起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其杂种牛都具有USP9Y基因多态性,USP9Y基因的PCR产物均显示471bp和552bp两种带型,其中552bp带型不能被SspI酶酶切,则这2种带型对应Y1和Y2两种普通牛单倍型组,表明日本和牛含有Y1和Y2两个父系支系,有2个普通牛父系起源。日本和牛和杂种牛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5714±0.0945和0.1988±0.1121,提示日本和牛具有较高的父系遗传多样性。【结论】日本和牛具有较高的父系遗传多样性及2个普通牛父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和牛 Y染色体 USP9Y 多态性 父系起源
下载PDF
牛凝血因子XI基因15bp插入突变的分子检测及基因频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强 张毅 +7 位作者 王雅春 吴蒙 徐仙洲 张智军 孙东晓 俞英 张胜利 张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3-1218,共6页
牛凝血因子XI基因第9外显子15bp插入突变是近年在日本和牛中发现的一种遗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为了分析该缺陷基因在我国牛群中的携带频率,本研究开发了能灵敏检测该突变的2种新方法,即毛细管电泳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并... 牛凝血因子XI基因第9外显子15bp插入突变是近年在日本和牛中发现的一种遗传缺陷,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为了分析该缺陷基因在我国牛群中的携带频率,本研究开发了能灵敏检测该突变的2种新方法,即毛细管电泳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并检测了我国引进的和牛种公牛、1个含和牛血液的杂交育种群和商品群、4个国内地方品种(鲁西牛、延边牛、蒙古牛、复州牛)、2个培育品种(中国荷斯坦牛、新疆褐牛)和6个国外品种(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蒙贝利亚、挪威红牛)样品共452头份。结果显示,在和牛、含和牛血液的杂交育种群及商品群中突变基因频率分别为0.182、0.389和0.242,在延边牛中发现1头携带者,而在其余群体中均未检出,推测该突变可能只存在于东北亚和我国东北地区牛群中。今后我国在引进和牛用于杂交改良以及本地牛选育中需要对该突变进行分子检测和逐步淘汰,从而降低不利等位基因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XI 遗传缺陷 和牛 毛细管电泳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下载PDF
日本黑毛和牛三元杂交阉牛育肥试验初报 被引量:3
11
作者 成海建 游伟 +6 位作者 赵桂省 王会波 刘晓牧 刘桂芬 刘倚帆 万发春 宋恩亮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第3期1-3,21,共4页
[目的]为探讨日本黑毛和牛三元杂交阉割牛的生产性能。[方法]利用14月龄和牛×利木赞×鲁西牛、和牛×西门塔尔×鲁西牛、和牛×夏洛莱×鲁西牛三个三元杂交组合开展试验,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和三元杂交育... [目的]为探讨日本黑毛和牛三元杂交阉割牛的生产性能。[方法]利用14月龄和牛×利木赞×鲁西牛、和牛×西门塔尔×鲁西牛、和牛×夏洛莱×鲁西牛三个三元杂交组合开展试验,并对其生产性能进行测定和三元杂交育肥阉牛各5头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三元杂交阉牛的体重、肉用性能如屠宰率、净肉率等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脂肪沉积能力方面,日本黑毛和牛作为高档肉牛生产的终端父本是合适的。[结论]根据综合生产性能表现,以和西本杂交组合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黑毛和牛 三元杂交 屠宰性能 肉质
下载PDF
应用日本和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耿进怡 李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46-48,共3页
为了提高我国本地黄牛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引进日本和牛冷冻精液,采用级进杂交的方法,实现和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产生第一代杂交牛。再用日本和牛冷冻精液给第一代杂交母牛人工输精,得到第二代杂交牛。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杂交牛的生长性能... 为了提高我国本地黄牛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引进日本和牛冷冻精液,采用级进杂交的方法,实现和牛与本地黄牛杂交,产生第一代杂交牛。再用日本和牛冷冻精液给第一代杂交母牛人工输精,得到第二代杂交牛。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杂交牛的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第一代和第二代杂交牛的初生重、体尺、体重要高于本地黄牛(P<0.05);第一代和第二代各项屠宰指标都优于本地黄牛(P<0.05);并且各代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用日本和牛改良我国黄牛可以取得很好的杂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黄牛 日本和牛 级进杂交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下载PDF
不同超排处理的效果及可用胚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和占星 松崎伸生 +2 位作者 市野清博 竹下和久 石井俊昭 《黄牛杂志》 2000年第5期12-15,共4页
采用四种超数排卵处理方法对19头日本肉用黑毛和牛进行了超数排卵试验,结果以FSH 20AU+PGF2A25mg和FSH 20AU+PGF2a类似物制剂(Estrumate)0.75mg两个处理所获的可用胚数量较多。此外... 采用四种超数排卵处理方法对19头日本肉用黑毛和牛进行了超数排卵试验,结果以FSH 20AU+PGF2A25mg和FSH 20AU+PGF2a类似物制剂(Estrumate)0.75mg两个处理所获的可用胚数量较多。此外,我们用该试验场 53头供体牛,累计236次的采卵结果,对与可用胚数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获得可用胚数的影响率依次是采卵次数27.49、LHRH 19.4%、营养水平 13.8%、季节 13.8%、CIDR 8.8%、其它 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数排卵 可用胚数 回归分析 胚胎移植
下载PDF
日本和牛品种形成、将征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军 《黑龙江动物繁殖》 1994年第1期4-6,共3页
介绍日本和牛发展历史以及黑毛和牛、褐毛和牛、无角和牛、日本短角牛四个和牛品种分布、形成、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及发展动向,并对此评价的同时指出了值得我国黄牛改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日本和牛 外貌特征 生产性能
下载PDF
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一代牛育肥比较
15
作者 张喜忠 王栋才 +7 位作者 张元庆 杨效民 王曦 靳光 李博 徐芳 孙锐锋 孙晓晴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4期36-38,43,共4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牛的育肥、屠宰性状和肉质性能。[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各60头,在饲养管理相同的条...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牛的育肥、屠宰性状和肉质性能。[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疾病,体重相近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与和杂F1代公牛(日本和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各60头,在饲养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强度育肥5个月,试验结束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试验期间的体尺增长与和杂F1代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日增重和杂F1代牛(1.28kg)比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1.07kg)提高19.6%(P<0.05);屠宰率和剪切力和杂F1代牛明显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P<0.05),其他指标pH值、肉色、眼肌面积、滴水损失、大理石纹和熟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眼肌面积和大理石纹和杂F1代牛好于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结论]因此,日本和牛杂交改良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有提高屠宰性能和改善肉品质的潜力,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和杂F1代,还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和牛 中国西门塔尔牛太行类群 杂交改良 育肥性能 肉质性状
下载PDF
季节对不同品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晓静 郝永兰 +4 位作者 刘若岩 刘爱菊 吴云海 闫志刚 田树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8,共4页
为探讨季节对不同品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实验采集了中国荷斯坦牛、西门达尔牛和日本和牛的种公牛精液周年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荷斯坦牛春、冬季原精活力达标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冬季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 为探讨季节对不同品种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实验采集了中国荷斯坦牛、西门达尔牛和日本和牛的种公牛精液周年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荷斯坦牛春、冬季原精活力达标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冬季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冬、秋季冻精活力达标率显著高于夏季(P<0.05),秋季极显著高于春、夏(P<0.01),春、冬季射精量显著高于秋季(P<0.05),春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春、秋、冬季精液密度显著高于夏季(P<0.05);西门达尔牛在春季原精活力达标率呈现最高,显著高于夏、秋季(P<0.05);日本和牛冬季原精活力和冻精活力均最高,射精量四季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精液密度显著高于春季(P<0.05),极显著高于秋、冬季(P<0.01)。春、冬季种公牛原精和冻精的达标率最佳;肉牛品种精液品质优于奶牛品种,肉牛品种中的西门达尔种公牛的精液品质优于和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品质 季节 西门达尔 和牛 荷斯坦牛
下载PDF
维生素A对海南和牛抗氧化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圈炜 孙瑞萍 +6 位作者 魏立民 王峰 郑心力 晁哲 刘海隆 黄丽丽 吴多德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0-113,共4页
试验在海南和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研究其对海南和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选体重和胎次相近的海南和牛1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干稻草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 试验在海南和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A,研究其对海南和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选体重和胎次相近的海南和牛1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干稻草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2500、5000、7500IU/kg维生素A,试验期为40d。结果表明:①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对海南和牛的血清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日粮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海南和牛的血清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②维生素A的添加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P<0.05),同时随着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提高血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可以提高海南和牛血液中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和血清的抗氧化能力,并以添加7500IU/kg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海南和牛 抗氧化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添加生物饲料对肉牛大理石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连萌 杨朝云 +4 位作者 卢鑫 李鹏 马云 王兴平 史远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524-529,共6页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生物饲料对肉牛肉质的影响,将随机选择的年龄(28~29月龄)、体型相近的40头日本和牛×秦川牛杂交F1育肥阉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添加0%和8%的生物饲料;饲养期为5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体重测定;饲养试验结束... 为探究日粮中添加生物饲料对肉牛肉质的影响,将随机选择的年龄(28~29月龄)、体型相近的40头日本和牛×秦川牛杂交F1育肥阉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添加0%和8%的生物饲料;饲养期为5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体重测定;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挑14头进行屠宰,测量12~13肋间眼肌面积,并对大理石纹进行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背最长肌甲状腺球蛋白(TG)、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眼肌面积大小和大理石纹评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牛TG和PPARα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PARβ基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由此表明,日粮中添加活性干酪乳杆菌和酿酒酵母生物饲料可上调与动物脂肪代谢相关基因PPARα和与肉牛大理石花纹脂肪沉积相关基因TG的表达,促进肉牛肌内脂肪(IMF)沉积,提升牛肉大理石花纹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饲料 和秦F1育肥牛 大理石纹评分 QRT-PCR
下载PDF
和杂牛、西杂牛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磊 马遇群 +1 位作者 王丹 张辉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8-20,40,共4页
为探寻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肉牛胴体性状的关系,选取和杂牛和西杂牛各150头,利用PCR-SSCP技术观测脂联素基因SNPs位点,并对两个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学分析,结合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发现:牛群体中脂联素内含子Ⅰ、Ⅱ均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命... 为探寻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肉牛胴体性状的关系,选取和杂牛和西杂牛各150头,利用PCR-SSCP技术观测脂联素基因SNPs位点,并对两个遗传群体进行遗传学分析,结合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发现:牛群体中脂联素内含子Ⅰ、Ⅱ均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BB型和CC、CD、DD型。在其脂联素基因内含子Ⅰ上发现2个核甘酸突变位点,分别为第36、47位点的G-A,A-G;内含子Ⅱ上发现2个核甘酸突变位点,第58位点的T-C,第77位上的G-C。结论:脂联素基因在两大牛群体中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态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候选基因来分析其与胴体性状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杂牛 西杂牛 脂联素基因 基因多态性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和牛在我国的繁育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志定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081-1084,共4页
综述了和牛在日本的选育及特点,概述了和牛在我国的扩繁方式(即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同时,对和牛肉质及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探讨了和牛牛肉的等级与风味物质的关系,并分析了国内和牛的肉质等级分布情况,对和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 综述了和牛在日本的选育及特点,概述了和牛在我国的扩繁方式(即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同时,对和牛肉质及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探讨了和牛牛肉的等级与风味物质的关系,并分析了国内和牛的肉质等级分布情况,对和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牛 黑毛和牛 繁育 肉质等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