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陶行知的抗战诗 |
解泽国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从《梅花百咏》看日中文学交流 |
池田温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3
|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 |
邱美琼
胡海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4
|
论周作人的日本诗歌翻译 |
于小植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7 |
3
|
|
5
|
寒山诗在日本的文化接受与经典化路径--以三首寒山诗的日文注本为例 |
李美芹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
2015 |
4
|
|
6
|
俞樾《东瀛诗选》的编选宗旨及其日本汉诗观 |
马歌东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7
|
最早的双语诗歌集——《和汉朗咏集》跨文化特色初探 |
陆晓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8
|
对王维“诗中有画”的再讨论 |
蒋寅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9
|
从俳句的特点及其汉译比较看中日文化的异同——以“古池”句为例 |
姚文清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5
|
|
10
|
东亚视阈下的文化接触与文化认同--以对日本高中国语教科书中汉诗选材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为例 |
徐丽丽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1
|
论《东瀛诗选》对江户汉诗的鉴选保存之功 |
陈福康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2
|
论芥川龙之介的中晚期汉诗 |
邱雅芬
刘文星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3
|
胡风抗战诗歌中的日本形象——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的实践与运用 |
田源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1 |
2
|
|
14
|
与谢野晶子的《君莫死》是反战诗吗? |
于华
王光红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6 |
2
|
|
15
|
抗战诗歌再认识 |
周晓风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6
|
从《日本杂事诗》的修改看黄遵宪日本观的嬗变 |
王立群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7
|
日本高中汉诗教学现状分析 |
严明
黄晟育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8
|
爱国的诗篇 战斗的号角──抗日战争时期诗歌浅论 |
卞地诗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9
|
论边地诗人彭桂萼的抗战诗歌 |
杨宝康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0
|
论日本汉诗中梅和樱的意象 |
杨芬霞
|
《唐都学刊》
|
200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