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批判诗学:开端、意图与方法——赵勇教授访谈录
1
作者 赵勇 徐晓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批判诗学的早期开端也许可以追溯到《介入偏离与阅读倾斜》,因为此文隐含着20世纪80年代的某种问题意识。而所谓介入,自然是来自于萨特。在“后理论”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具有了某种“后知识分子”的特征时,把萨特的介入拿过来... 批判诗学的早期开端也许可以追溯到《介入偏离与阅读倾斜》,因为此文隐含着20世纪80年代的某种问题意识。而所谓介入,自然是来自于萨特。在“后理论”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具有了某种“后知识分子”的特征时,把萨特的介入拿过来就更具有某种现实意义。至于批判诗学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现实层面,其二在学理层面。前者意味着要直面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现状,进而尽可能解决其批判精神不断流失的问题。后者则涉及文化诗学,是对童庆炳先生文艺理论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受阿多诺、伽达默尔和巴赫金等人的理论启发,可以把“亦此亦彼”“二律背反”“间性思维”等看成是批判诗学的方法或路径。而既要向阿多诺学习,又要向萨特取经;既要有理论深度,又要能通俗易懂,大概是批判诗学的批评实践的基本构想和努力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诗学 文化诗学 萨特 阿多诺 亦此亦彼 二律背反
下载PDF
自由的重负:《你好,忧愁》中的“忧愁”新解
2
作者 白灵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3期82-89,93,共9页
弗朗索瓦丝·萨冈在其首部作品《你好,忧愁》中以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叩响了文学世界的大门,俘获了无数读者,成为一代“出版现象”。萨冈的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孤独、空虚、自由等主题,与萨特的哲学思想遥相呼应。本文旨在借助... 弗朗索瓦丝·萨冈在其首部作品《你好,忧愁》中以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叩响了文学世界的大门,俘获了无数读者,成为一代“出版现象”。萨冈的文学创作中充斥着孤独、空虚、自由等主题,与萨特的哲学思想遥相呼应。本文旨在借助萨特的自由观解读《你好,忧愁》中的“忧愁”,阐释这种“忧愁”是存在的自由在遭遇他人阻碍的境况中,人进行自由选择和行动后所必须担负的沉重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冈 《你好 忧愁》 萨特 自由
下载PDF
从“自在自由”到“自为自由”——《魔鬼与上帝》中萨特的自由观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林 宋晓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11,共4页
萨特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图解和具体化。他在戏剧《魔鬼与上帝》中阐述了其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实际上原来是个无,什么都不是,等到后来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想成为的那种人,因此人注定... 萨特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图解和具体化。他在戏剧《魔鬼与上帝》中阐述了其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实际上原来是个无,什么都不是,等到后来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想成为的那种人,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实现自由的途径是人的自由选择,人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行动担负起选择的责任。人类由于选择时无据可依陷入困惑,在虚空中孤独挣扎,终身为从自在自由过渡到自为自由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存在主义 自在自由 自为自由
下载PDF
评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理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珍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39,共4页
如何认识萨特的“人学空场”理论,本文从文本出发,不囿于传统上的一些理论认识,对此进行了思考。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理解萨特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文章进而对其“人学空场”理论进行了重... 如何认识萨特的“人学空场”理论,本文从文本出发,不囿于传统上的一些理论认识,对此进行了思考。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理解萨特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文章进而对其“人学空场”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当代马克思主义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人学空场
下载PDF
孤独者的灵魂——萨特小说《恶心》的存在探询及其审美含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格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99,共5页
国内读者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理小说《恶心》 ,历来谈得很多 ,论得极少。该小说的成功 ,在于哲学思考和文艺美学的完美结合与创新 ,这一点亦未引起重视。因此 ,深入探讨《恶心》的存在主题及其审美意义 ,对于认识、了解和研究存在主义文... 国内读者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哲理小说《恶心》 ,历来谈得很多 ,论得极少。该小说的成功 ,在于哲学思考和文艺美学的完美结合与创新 ,这一点亦未引起重视。因此 ,深入探讨《恶心》的存在主题及其审美意义 ,对于认识、了解和研究存在主义文学这一流派 ,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一保尔·萨特 恶心 存在主义 审美
下载PDF
萨特伦理叙事中的身体 被引量:2
6
作者 阎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2,共6页
萨特早期的伦理叙事大量描写了身体现象,尤其是某些具有隐私意味的身体器官。萨特的身体哲学成为了伦理叙事中出现身体意象的思想基础。从文学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揭示了伦理叙事中身体描写的基本特征;对伦理叙事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身... 萨特早期的伦理叙事大量描写了身体现象,尤其是某些具有隐私意味的身体器官。萨特的身体哲学成为了伦理叙事中出现身体意象的思想基础。从文学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揭示了伦理叙事中身体描写的基本特征;对伦理叙事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身体意象进行了解读,阐释了伦理叙事中以身体为视角的技巧,说明了身体意象成为展示个体精神困扰和生存困惑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保罗·萨特 伦理 叙事 身体
下载PDF
萨特模棱两可伦理学的特征与价值指向 被引量:1
7
作者 阎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125,共5页
在萨特强调个体价值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中,普遍的伦理道德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此,存在主义伦理学被称为"模棱两可的伦理学"。萨特伦理学模棱两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生存处境、伦理选择和价值判断三个方面,个体往... 在萨特强调个体价值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中,普遍的伦理道德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此,存在主义伦理学被称为"模棱两可的伦理学"。萨特伦理学模棱两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生存处境、伦理选择和价值判断三个方面,个体往往面临着生存悖论和道德陷阱。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并不是悲观与绝望的,而是鼓励人们敢于实现个体的存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伦理学 模棱两可 价值
下载PDF
萨特的时间哲学和叙事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阎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9,共6页
受现象学思想的影响,萨特非常重视时间的作用,这使得伦理叙事中产生了丰富的时间技巧。萨特的时间观和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念不同,他认为时间是一种立体的三维结构。小说叙事可以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在时间的三维结构中自由表现。
关键词 萨特 时间 现象学 叙事
下载PDF
双影人主题透视的现代危机——以让·保尔和克莱斯特的作品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蕾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185,192,共10页
德国杰出作家让·保尔和克莱斯特对双影人主题的演绎堪称经典,透视了自我分裂与丧失身份认同等现代危机。让·保尔在长篇小说《齐本凯斯》中对“双影人”的演绎给德语文学中这一概念和主题带来重要突破。主人公在其双影人莱普... 德国杰出作家让·保尔和克莱斯特对双影人主题的演绎堪称经典,透视了自我分裂与丧失身份认同等现代危机。让·保尔在长篇小说《齐本凯斯》中对“双影人”的演绎给德语文学中这一概念和主题带来重要突破。主人公在其双影人莱普盖伯的帮助下经历假死闹剧,开启新的诗艺人生。放弃身份的莱普盖伯在长篇小说《提坦神》中化名硕普,他因受费希特“绝对自我”的影响惧怕并厌恶自我,死于精神分裂。克莱斯特的喜剧《安菲特律翁》通过主神朱庇特与陆军元帅构成的双影人演绎现代普遍的身份认同危机问题,元帅夫人陷入真假丈夫难辨的深度情感迷惑中,经历最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仆从层面的双影人更多以喜剧色彩演绎了丧失身份认同的困惑。中篇小说《养子》通过演绎代表善恶两极道德的双影人,揭示现代人格分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保尔 克莱斯特 双影人 自我分裂 身份认同危机
下载PDF
赌徒、眩晕和侍者——萨特自由观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克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93,共6页
萨特的自由哲学奠基于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这两个基本概念,其含义是意识不受任何规定和限制,其核心是对本质的不断超越,其鲜明特征是自由对每一个人不可剥夺,其伦理意义是,自由意味着个体忍受焦虑,甘冒风险,不断选择,勇于行动。
关键词 萨特 自在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
下载PDF
从萨特的实践观念看实践美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阎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43-746,共4页
萨特的实践观经历由个人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这一转变表明,人类对实践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地深化与发展之中。实践美学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在人类审美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等问题上,实践美学仍具有解释的有效性。
关键词 萨特 实践 实践美学 审美个体性
下载PDF
萨特论审美喜悦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俊晓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72-477,485,共7页
萨特认为与审美快感相比,审美喜悦脱离了感官的刺激,是非个人的和创造生成的过程。审美喜悦的出现是作品成功的标志,其中包含的位置性意识既是作者的观察视角,也是审美世界向人的自由的召唤。而审美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审美喜悦的基础上,... 萨特认为与审美快感相比,审美喜悦脱离了感官的刺激,是非个人的和创造生成的过程。审美喜悦的出现是作品成功的标志,其中包含的位置性意识既是作者的观察视角,也是审美世界向人的自由的召唤。而审美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审美喜悦的基础上,来源于伴随的非位置意识里面的自由。这就需要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不能还原为观念的集合,而是关注着人类的自由。必须反对两种审美态度:把艺术品当作唯美主义的纯粹形式,以及压垮人的自由的现实主义的决定论。艺术品本身就是目的,可以用意象来超越现实的荒谬,用审美的变更来改变这个荒芜的世界。人是生来自由的,通过审美意识的虚无化,可以超越自在的世界,共同建立审美的意象世界,在实践中走向终极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审美喜悦 艺术 自由 位置性意识
下载PDF
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 被引量:1
13
作者 卫春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2-57,共6页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q... 佛教所说的"我"有"人我"、"法我"两个含义,这与现代人通常所讲的"我"以及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我"是有所不同的。本文拟从本体论、论识论、价值观、实践观的角度对佛教之"我"与萨特之"我"略作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我” 萨特 自我
下载PDF
萨特的历史意识与文体之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阎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文章分析了萨特历史意识的产生与文体风格转变的关系,萨特强烈的历史意识,在他的处境小说向处境剧的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具意识形态观念的文体——戏剧文学,成为萨特文学生涯后期常用的文体样式,它是意识形态叙事合乎逻辑的发展,... 文章分析了萨特历史意识的产生与文体风格转变的关系,萨特强烈的历史意识,在他的处境小说向处境剧的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具意识形态观念的文体——戏剧文学,成为萨特文学生涯后期常用的文体样式,它是意识形态叙事合乎逻辑的发展,"处境剧"(The Theatre of Situations)充分体现了意识形态叙事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历史 文体 处境剧
下载PDF
“艾罗斯特拉特”:跳出人类来审视人类的范本
15
作者 刘俐俐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文认为 ,作为“元小说”的“艾罗斯特拉特”使萨特融作家与理论家于一身。论文运用经典叙事学分析发现 ,在故事层中 ,叙述者和主要人物为一体 ,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组织者 ,并且形成人物的两面。在超故事层 ,通过叙述者“我”的行... 本文认为 ,作为“元小说”的“艾罗斯特拉特”使萨特融作家与理论家于一身。论文运用经典叙事学分析发现 ,在故事层中 ,叙述者和主要人物为一体 ,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组织者 ,并且形成人物的两面。在超故事层 ,通过叙述者“我”的行动轨迹表达作家的哲学思考 :自由的相对性 ;自由给予人的主要感觉是痛苦和惶惑。“我”的全部精神过程和行为过程显示出 ,“我”就是现代的“艾罗斯特拉特” :“我”的合理与痛苦之间相互依存并形成悖论 ,从而扩展了艾罗斯特拉特原来的“以无意义的行为使自己出名的人”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作家 惶惑 经典叙事学 主要人物 元小说 范本 痛苦 自由 无意义
下载PDF
萨特“承担责任”的思想简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忠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9-22,共4页
萨特"承担责任"的思想遭到的误解颇多,如在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的关系、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一个人是否应对自己的选择负全责、"承担责任"的思想是否可能成为人们不负责任的借口等问题上都有。对此应根据萨... 萨特"承担责任"的思想遭到的误解颇多,如在自由选择与承担责任的关系、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一个人是否应对自己的选择负全责、"承担责任"的思想是否可能成为人们不负责任的借口等问题上都有。对此应根据萨特的原意作细致的辨析,消除误解,还其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自由 承担责任 选择
下载PDF
雅斯贝斯“密码论”发微——兼与海德格尔、萨特美学观比较
17
作者 孙秀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7,共7页
雅斯贝斯所致力的是一种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作为"生存"与"超越存在"的中介,"密码"自始即是其生存美学的运思枢机。由"密码"论及艺术,这是雅斯贝斯生存美学的韵致所在,也为我们比较雅斯... 雅斯贝斯所致力的是一种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作为"生存"与"超越存在"的中介,"密码"自始即是其生存美学的运思枢机。由"密码"论及艺术,这是雅斯贝斯生存美学的韵致所在,也为我们比较雅斯贝斯与海德格尔、萨特的美学观提供了一个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 雅斯贝斯 海德格尔 萨特 美学观
下载PDF
《砍掉的头》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18
作者 范岭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94,共4页
艾丽斯·默多克是当代英国最具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将哲学的思考融入到文学的世界中,深入思考世界表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和人的终极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默多克小说《砍掉的头》中的哲学思索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关系,以呈现出作家对... 艾丽斯·默多克是当代英国最具才华的女作家之一,她将哲学的思考融入到文学的世界中,深入思考世界表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和人的终极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默多克小说《砍掉的头》中的哲学思索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关系,以呈现出作家对存在、自我与现实等问题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默多克 《砍掉的头》 萨特 存在主义
下载PDF
萨特自由理论的思想渊源
19
作者 许慧英 张新桥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7-60,114,共5页
萨特的自由理论有着深远的哲学史渊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比克泰德、文艺复兴时期的皮科对自由的经典论述,19世纪中期以后的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关于自由的思想,都对萨特的自由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萨特 自由理论 思想渊源
下载PDF
萨特与波伏瓦作品中的“性别意识”
20
作者 牟学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6-79,共4页
萨特和波伏瓦的文学创作有很深刻的联系,但由于"性别意识"的差异,他们的作品又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本文将通过对他们文学作品中的两性形象、两性关系和性爱描写的分析,阐释其"性别意识"与创作的关系。
关键词 性别意识 萨特 波伏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