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爱的女人与无爱的家庭:资本语境里的中度空间
1
作者 董琳璐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161-170,共10页
耶利内克笔下的女性角色和家庭空间集中反映了女性个体在社会‒家庭、城市‒乡村、资本‒爱情、家人关系‒个体发展等几对二元关系中的处境:以《逐爱的女人》文本为中心,本文分析并阐释了资本域和精神域的中度——家庭域——的存在基础、主... 耶利内克笔下的女性角色和家庭空间集中反映了女性个体在社会‒家庭、城市‒乡村、资本‒爱情、家人关系‒个体发展等几对二元关系中的处境:以《逐爱的女人》文本为中心,本文分析并阐释了资本域和精神域的中度——家庭域——的存在基础、主要功能及异变原因。确定了“人”、“欲”、“情”作为观察家庭空间的主要因素,家庭空间实际变为由资本控制的类似经济空间:人(作为劳动力的人)、情(爱作为体现人性的高级情感层面)、欲(生理性和动物性主导的低级情感需求,在家庭中以性和暴力为表象)作为三个层面的“家庭成员”关系模式均受到资本逻辑的安排。甚至人、情、欲之间进一步形成了彼此“等价”交换的联系,这也从根本上确立了资本的霸权。不但女主人,女主人的主人(男主人)都是资本的奴仆。“逐爱”是女性个体最重要的行为动机,也昭示了动态的“侨易线路”的可能:逐爱的起点是女性的原生家庭,而逐爱的终点是与男性共建的家庭空间。家庭空间是女性侨易路线的重要节点(或终点),有着一种介于个体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的“适度”性质,勾连女性个体与社会外部空间,连接个体的“生理本能”与“社会人性”,包含了一种权力场和价值起效范畴的媒介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家庭 资本 女性 侨易学
下载PDF
学术期刊论文审稿人的自动选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伟 王伟 刘丹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8-1142,共5页
对于学术期刊论文审稿,通常采用人工阅读待审论文的方式确定审稿人。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而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何辅助期刊编辑快速准确地为论文选择审稿人,对于缩短审稿周期、提高论文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现代信息检索的... 对于学术期刊论文审稿,通常采用人工阅读待审论文的方式确定审稿人。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而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何辅助期刊编辑快速准确地为论文选择审稿人,对于缩短审稿周期、提高论文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现代信息检索的思想,分别运用概率模型中的BM25模型和统计语言模型中的Jelinek Mercer平滑模型对论文审稿人的自动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Jelinek Mercer平滑模型自动选择的审稿人能够较好的覆盖论文主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审稿人 自动选择 BM25 jelinek Mercer平滑
下载PDF
无力面对的镜子--耶利内克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民 许钧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已有六年,她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经历了大起大落,中国读者和研究者由于意识形态、诗学观和文化观的差异对她创作中的主题、语言实验、心理分析等无力面对、难以接受。
关键词 耶利内克 译介 接受
下载PDF
《钢琴教师》中科胡特母女关系的别种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赛南 梁路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半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着力于探讨老科胡特女士和埃里卡的母女关系。在显性的“母女”关系之下隐藏着深层的“夫妻”关系。造成这一关系的根源,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与埃里卡童年时期母亲的渎职和父亲的缺位有... 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的半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着力于探讨老科胡特女士和埃里卡的母女关系。在显性的“母女”关系之下隐藏着深层的“夫妻”关系。造成这一关系的根源,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与埃里卡童年时期母亲的渎职和父亲的缺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 “母女”关系 “夫妻”关系 精神分析
下载PDF
网络中的异域作家形象变异——以耶利内克的网络形象塑造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方伟 傅学敏 《德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5-37,70,共4页
通过对耶利内克网络形象变异原因的解析,探寻外国作家在当前网络媒体时代中形象变异的原因,以期对当今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变异研究有点滴裨益。
关键词 耶利内克 网络形象 变异
下载PDF
一个安全并线系统的概率验证
6
作者 刘峰 《软件》 2017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本课题集中研究一个三车并道方案中的简单协议。首先通过提出总体的设想和划定系统的清晰边界来定义语言规则,然后创建参与并道过程的车辆的有限状态机,通过基于名为Zigangorov-Jelinek算法的堆栈算法的概率验证,我们检验能够提供安全... 本课题集中研究一个三车并道方案中的简单协议。首先通过提出总体的设想和划定系统的清晰边界来定义语言规则,然后创建参与并道过程的车辆的有限状态机,通过基于名为Zigangorov-Jelinek算法的堆栈算法的概率验证,我们检验能够提供安全和可靠通信的状态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验证 安全并道 有限状态机 Zigangorov-jelinek算法
下载PDF
虐恋还是性暴力?——解析《钢琴教师》中的虐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稳妮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8-51,共4页
《钢琴教师》中女主人公埃里卡的虐恋是被媒体所建构的一种性幻想,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虐恋者。相对于表层的虐恋倾向,她心底渴望的是沟通、交流和爱。虐恋的核心不是性别关系而是权力关系。埃里卡遭遇的不是虐恋而是性暴力,这种用虐... 《钢琴教师》中女主人公埃里卡的虐恋是被媒体所建构的一种性幻想,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虐恋者。相对于表层的虐恋倾向,她心底渴望的是沟通、交流和爱。虐恋的核心不是性别关系而是权力关系。埃里卡遭遇的不是虐恋而是性暴力,这种用虐恋包装起来的性暴力深刻表达了真实世界两性的统治与屈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 虐恋 性暴力
下载PDF
解析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女性性征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稳妮 《陇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8-70,共3页
在重视人身体外观的现代社会中,女性性的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女性的身体已经被完全性征化了。在耶利内克的小说中,女性性征化使女性成为男性欲望客体、自我监控主体和社会从属性别。对女性身体的规训是唯一一种自行实践的社会性别压迫... 在重视人身体外观的现代社会中,女性性的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女性的身体已经被完全性征化了。在耶利内克的小说中,女性性征化使女性成为男性欲望客体、自我监控主体和社会从属性别。对女性身体的规训是唯一一种自行实践的社会性别压迫,它重申现有的性别结构,反对任何改变或者转变权力关系的努力。男权制社会正是通过对女性身体性征的强调而否定她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以及她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使她心甘情愿地继续处在被压迫的从属地位上,放弃改变现有性别结构的一切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逐爱的女人 情欲 钢琴教师 女性性征化
下载PDF
一部女性主义思辨书——评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
9
作者 杨正和 罗晓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1-175,共5页
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是一部关于女性思想和生存状况的戏剧集。作者将童话中虚构的女性和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女性复活,让她们在文本里以独白或对白的方式,深入剖析女性潜意识的思想状况,探讨一系列有关爱情、真理、永恒、死亡等哲... 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是一部关于女性思想和生存状况的戏剧集。作者将童话中虚构的女性和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女性复活,让她们在文本里以独白或对白的方式,深入剖析女性潜意识的思想状况,探讨一系列有关爱情、真理、永恒、死亡等哲理问题,展现了现代女性目前所处的矛盾和尴尬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死亡与少女》 女性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死亡 终极话题
下载PDF
谈存在主义哲学对耶利内克创作的影响——从《钢琴教师》说开去
10
作者 肖淑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8,共5页
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文学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她通过笔下的背景、人物等,形象地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诞的"等核心思... 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文学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她通过笔下的背景、人物等,形象地表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的存在也是荒诞的"等核心思想,并以小说中的多重人物关系,艺术地阐释了存在主义哲学观念下人与人之间的"他人"与"地狱"的关系。存在主义哲学为耶利内克的社会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这一哲学思想也是她作品中浓郁的阴暗色彩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 存在主义 影响 《钢琴教师》
下载PDF
瞬间的永恒——耶利内克小说《贪婪》的语言符号美学探析
11
作者 熊毅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23-125,共3页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用冷冰冰的笔调和近似病态的语言给人一种另类的审美情绪,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奇谲色彩。为此,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从形式层面上分析了其作品《贪婪》的魅力,以实践后结...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用冷冰冰的笔调和近似病态的语言给人一种另类的审美情绪,使得她的作品呈现奇谲色彩。为此,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从形式层面上分析了其作品《贪婪》的魅力,以实践后结构理论同美学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之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语言 符号
下载PDF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分析
12
作者 刘稳妮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4-77,共4页
在《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因语境和谈话对象的阶级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在话题选择、句式使用、语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出娜拉在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和两性格局中的真实处境。语言成为阶级斗争和性别冲突的... 在《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因语境和谈话对象的阶级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在话题选择、句式使用、语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出娜拉在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和两性格局中的真实处境。语言成为阶级斗争和性别冲突的舞台以及权力争夺的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 阶级 性别 语言
下载PDF
阶级、性别、语言——《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分析
13
作者 刘稳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9-31,41,共4页
在《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因语境和谈话对象的阶级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在话题选择、句式使用、语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出娜拉在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和两性格局中的真实处境。语言成为阶级斗争和性别冲突的... 在《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因语境和谈话对象的阶级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在话题选择、句式使用、语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出娜拉在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和两性格局中的真实处境。语言成为阶级斗争和性别冲突的舞台以及权力争夺的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 阶级 性别 语言
下载PDF
黑暗的大陆:探秘耶利内克的世界
14
作者 方向真 《中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4-48,共5页
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作品展现的是一个黑色的大陆——欲望、恐怖、暴力、荒诞的存在,被日常生活和理性遮蔽了的又一意识世界。她在没有希望、没有温情、没有怜悯的绝望境地,开始... 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作家。她的作品展现的是一个黑色的大陆——欲望、恐怖、暴力、荒诞的存在,被日常生活和理性遮蔽了的又一意识世界。她在没有希望、没有温情、没有怜悯的绝望境地,开始并延伸其精神的探险,那是心灵切近不毛之地的探险之旅。她的文字携带着密集的想象,以其富有乐感的、貌似诗化的语群彻底地颠覆了人们对文学的诗意期待。她新鲜的语言激活了当代日趋萎靡的文学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诺贝尔文学奖 语言 颠覆
下载PDF
从《钢琴教师》看当代先锋女作家耶利内克的语言革新与实验
15
作者 刘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5-79,共5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作为当代奥地利第三代作家,秉承了从维特根斯坦以来的文学传统,不断地在创作中进行语言的革新与实验,以突破传统语言规范对表达思想的束缚和限制。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耶利内克打破陈...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作为当代奥地利第三代作家,秉承了从维特根斯坦以来的文学传统,不断地在创作中进行语言的革新与实验,以突破传统语言规范对表达思想的束缚和限制。在其代表作《钢琴教师》中耶利内克打破陈旧的语言和传统即定的思维模式,通过隐喻把语言的能指与所指间的固定关系割裂开来,追求作品的多义性丰富展现,企图以一种具有陌生化效果的原创性话语来阐释本质意义的存在,这为作品在审美意蕴的传达上开创了无限繁复的内在空间,充分表现了作家独立的精神立场和先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钢琴教师》 语言艺术 隐喻 先锋意识
下载PDF
耶利内克为当代女性诊病——以小说《钢琴教师》为例
16
作者 张雪梅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11期86-87,共2页
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耶利内克一向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夸张的描写独树一帜。她对女性意识和女性生活状态的深思和忧患为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掌声。耶利内克就象一位医术高明、医德崇高的医生,终其一生为当代女性诊病,成了女权主义作家... 奥地利著名女作家耶利内克一向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夸张的描写独树一帜。她对女性意识和女性生活状态的深思和忧患为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掌声。耶利内克就象一位医术高明、医德崇高的医生,终其一生为当代女性诊病,成了女权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女性 诊病
下载PDF
解析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男性气质书写——以耶利内克的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为例
17
作者 袁洋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97-100,共4页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下,男性气质书写成为女性文学创作及其批判的新方向。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考察男性气质的书写特征,对传统父权文化对男性气质的塑造进行深入挖掘,旨在以耶利内克的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下,男性气质书写成为女性文学创作及其批判的新方向。主要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考察男性气质的书写特征,对传统父权文化对男性气质的塑造进行深入挖掘,旨在以耶利内克的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为例,探析男性气质书写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中的运用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女性主义 男性气质
下载PDF
颠覆与反叛——《死亡与少女》的深层解读
18
作者 刘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51-54,共4页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在其作品中总是以叛逆而激进的姿态书写着世界的荒诞、人性中极端丑恶的存在。其作品《死亡与少女》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无序的戏剧呈现,是种种光怪陆离的破碎形象的堆积、没有...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在其作品中总是以叛逆而激进的姿态书写着世界的荒诞、人性中极端丑恶的存在。其作品《死亡与少女》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无序的戏剧呈现,是种种光怪陆离的破碎形象的堆积、没有表演的"语言平面"。然而正是在这种对传统戏剧模式的颠覆和反叛中作者展示出对哲学与文学的深层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 耶利内克 反戏剧 《死亡与少女》
下载PDF
黑色寓言下的红色警示——耶利内克小说《啊,荒野》的后现代性解读
19
作者 宋赛南 梁路璐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以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散文小说《啊,荒野》为研究对象,紧扣小说的"自然"主题,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两方面展开解读,以揭示耶利内克此小说的后现代性,进而厘定该小说的价值... 以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散文小说《啊,荒野》为研究对象,紧扣小说的"自然"主题,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两方面展开解读,以揭示耶利内克此小说的后现代性,进而厘定该小说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荒野 自然 后现代性
下载PDF
论耶利内克笔下娜拉的气质书写
20
作者 袁洋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30,共4页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文学及其性别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作为女性主义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中刻画女主人公娜拉的生动形象,从社会性别建构的角度出发,重点表现其身上兼具的女... 在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文学及其性别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作为女性主义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中刻画女主人公娜拉的生动形象,从社会性别建构的角度出发,重点表现其身上兼具的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文学特征,充分显示出女性气质书写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娜拉 气质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