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逐爱的女人与无爱的家庭:资本语境里的中度空间 |
董琳璐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23 |
0 |
|
2
|
学术期刊论文审稿人的自动选择研究 |
陆伟
王伟
刘丹
|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3
|
无力面对的镜子--耶利内克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 |
陈民
许钧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4
|
《钢琴教师》中科胡特母女关系的别种解读 |
宋赛南
梁路璐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5
|
网络中的异域作家形象变异——以耶利内克的网络形象塑造为例 |
方伟
傅学敏
|
《德州学院学报》
|
2007 |
1
|
|
6
|
一个安全并线系统的概率验证 |
刘峰
|
《软件》
|
2017 |
0 |
|
7
|
虐恋还是性暴力?——解析《钢琴教师》中的虐恋 |
刘稳妮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1 |
1
|
|
8
|
解析耶利内克小说中的“女性性征化” |
刘稳妮
|
《陇东学院学报》
|
2011 |
1
|
|
9
|
一部女性主义思辨书——评耶利内克的《死亡与少女》 |
杨正和
罗晓梅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0
|
谈存在主义哲学对耶利内克创作的影响——从《钢琴教师》说开去 |
肖淑芬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1
|
瞬间的永恒——耶利内克小说《贪婪》的语言符号美学探析 |
熊毅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2
|
《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分析 |
刘稳妮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3
|
阶级、性别、语言——《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分析 |
刘稳妮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4
|
黑暗的大陆:探秘耶利内克的世界 |
方向真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8 |
0 |
|
15
|
从《钢琴教师》看当代先锋女作家耶利内克的语言革新与实验 |
刘燕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6
|
耶利内克为当代女性诊病——以小说《钢琴教师》为例 |
张雪梅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08 |
0 |
|
17
|
解析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男性气质书写——以耶利内克的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为例 |
袁洋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8
|
颠覆与反叛——《死亡与少女》的深层解读 |
刘燕
|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9
|
黑色寓言下的红色警示——耶利内克小说《啊,荒野》的后现代性解读 |
宋赛南
梁路璐
|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
2010 |
0 |
|
20
|
论耶利内克笔下娜拉的气质书写 |
袁洋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