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frequency variation of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ets
1
作者 SHEN Helian LIU Yong +3 位作者 WEI Jianping QIU Liming LI Haichao DENG Yuji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5期1261-1268,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impact frequency of resonant coal breaking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jet,large eddy simu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 In order to obtain the impact frequency of resonant coal breaking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_(2))jet,large eddy simu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SC-CO_(2)jet,the variation of jet impact frequency in the nozzle and the free flow field,and the variation of jet impact frequency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jet axis and under different cavity lengths.The test device of jet impact frequency was developed,an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conclusion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SC-CO_(2)jet is different in the nozzle and the free flow field.In the nozzle,the frequency generated by the fluid disturbance is the same,and the jet frequency at the exit of the nozzle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inside the nozzle.In the free flow field,due to the compressibility of CO_(2),the pressure,velocity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SC-CO_(2)jets have obvious fluctuation patterns.This feature causes the impact frequency of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SC-CO_(2)jet to decrease gradually in the axis.Changing the cavity length allows the adjustment of the jet impact frequency in the free flow field by affecting the disturbance frequency of the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ulsed SC-CO_(2)jet inside the nozz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plused SC-CO_(2)jet resonant coal-breaking jet impact frequency cavity length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Gas Jet from Aircraft Engines Impacting a Jet Blast Deflector 被引量:3
2
作者 Fu-Dong Gao De-Xin Wang +1 位作者 Hai-Dong Wang Ming-Ming Jia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27-137,共11页
The process of the gas jet from aircraft engines impacting a jet blast deflector is not only a complex fluid–solid coupling problem that is not easy to compute, but also a safety issue that seriously interferes with ... The process of the gas jet from aircraft engines impacting a jet blast deflector is not only a complex fluid–solid coupling problem that is not easy to compute, but also a safety issue that seriously interferes with flight deck envi?ronment.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numerically the impact e ect of gas jet from aircraft engines on a jet blast deflector by using th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equations and turbulence models. First of all, during the pre?processing of numerical computation, a sub?domains hybrid meshing scheme is adopted to reduce mesh number and improve mesh quality. Then, four di erent turbulence models includ?ing shear?stress transport(SST) k-w, standard k-w, standard k-ε and Reynolds stress model(RSM) are used to compare and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gas jet from a single aircraft engine. The predicted valu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regularity of shock wave, velocity,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f a single aircraft engine are g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ST k?w turbulence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mpressible viscous gas jet with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Finally, the impact e ect of gas jet from two aircraft engines on a jet blast deflector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bove numerical method, not only the flow parameters of gas jet and the interaction regularity between gas jet and the jet blast deflector are got, but also the thermal shock properties and dynamic impact characteristics of gas jet impacting the jet blast deflector are got. So the dangerous activity area of crew and equipments on the flight deck can be predict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proposed research explores out a correct numerical method for the fluid–solid interaction during the impact process of supersonic gas jet, which provides an e 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design, thermal ablation and structural damage analysis of a new jet blast defle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craft engine Gas jet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jet blast deflector impact effect
下载PDF
围压条件下粒子冲击破岩裂隙扩展机理研究
3
作者 刘勇 李兴 +2 位作者 郭鑫辉 魏建平 宋大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33,共11页
为揭示粒子冲击下围压对岩石裂隙形成及扩展机制的影响,开展了粒子冲击破岩试验和微纳米工业CT(compnted tomography)扫描试验,明确了围压对粒子冲击作用下岩石裂隙扩展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粒子冲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岩... 为揭示粒子冲击下围压对岩石裂隙形成及扩展机制的影响,开展了粒子冲击破岩试验和微纳米工业CT(compnted tomography)扫描试验,明确了围压对粒子冲击作用下岩石裂隙扩展特征的影响;并对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粒子冲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岩石的应力场和裂隙场演化过程,揭示了围压影响裂隙扩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粒子冲击岩石后,在岩石内部形成破碎区和晶间主裂隙扩展区。压应力导致形成的剪切应力和拉应力是破碎区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晶间主裂隙扩展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切向衍生拉应力。围压使岩石颗粒间产生预应力,导致切向衍生拉应力需克服颗粒之间的初始压应力才能形成张拉裂隙;围压的增大导致岩石颗粒间剪切裂隙比例和摩擦效应提升,产生相同裂隙数目消耗能量增大,抑制了晶间主裂隙扩展区和破碎区的形成,破碎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粒子射流 冲击破岩 辅助破岩 硬岩掘进
下载PDF
气体射流冲击噪声的工程计算与仿真
4
作者 张松 马强 +2 位作者 王成 王利方 王新超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3期80-83,共4页
气体射流冲击广泛存在于工业领域之中,气体射流冲击噪声不仅污染环境,还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针对气体射流冲击噪声缺乏工程计算依据的问题,文章对气体射流冲击进行声压能分析,结合气体射流冲击噪声产生机理,对气体射流冲击噪声进行公... 气体射流冲击广泛存在于工业领域之中,气体射流冲击噪声不仅污染环境,还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针对气体射流冲击噪声缺乏工程计算依据的问题,文章对气体射流冲击进行声压能分析,结合气体射流冲击噪声产生机理,对气体射流冲击噪声进行公式化推导,形成工程计算公式。在典型气速下,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计算公式的有效性,结果可为气体射流冲击噪声仿真、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气体 射流冲击 噪声计算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凹坑曲率对近壁单空泡溃灭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韩伟 郝英剑 +2 位作者 李仁年 任嘉乐 黄心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11-2118,共8页
空蚀导致流体机械壁面出现凹坑,影响流体机械壁面周围的流场,使附近的空泡溃灭过程复杂.基于欧拉方法模拟凹坑壁面附近空泡溃灭过程,分析球形空泡在不同壁面曲率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空泡溃灭时间与凹坑相对曲率呈指数函数关系,与... 空蚀导致流体机械壁面出现凹坑,影响流体机械壁面周围的流场,使附近的空泡溃灭过程复杂.基于欧拉方法模拟凹坑壁面附近空泡溃灭过程,分析球形空泡在不同壁面曲率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空泡溃灭时间与凹坑相对曲率呈指数函数关系,与空泡近壁系数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减;空泡射流马赫数与凹坑相对曲率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减,与空泡近壁系数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增;冲击载荷与空泡溃灭时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且单调递减,与凹坑相对曲率和空泡近壁系数呈线性关系且单调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动力学 凹坑相对曲率 射流速度 冲击载荷 空泡溃灭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nhibition of deep-sea mining sediment plumes by polyaluminum chloride
6
作者 Fengpeng Zhang Xuguang Chen +3 位作者 Jiakang Wei Yangyang Zhang Weikun Xu Hao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1-104,共14页
Deep-sea sediment disturbance may occur when collecting polymetallic nodules,resulting in the creation of plumes that c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 Deep-sea sediment disturbance may occur when collecting polymetallic nodules,resulting in the creation of plumes that coul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solution of using polyaluminum chloride(PAC)in the water jet.The effects of PAC are examined through a self-designed simulation system for deep-sea polymetallic nodule collection and sediment samples from a potential deep-sea mining are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AC dose was found to be 0.75 g/L.Compared with the test conditions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PAC,the presence of PAC leads to a reduction in volume,lower characteristic turbidity,smaller diffusion velocity,and shorter settling time of the plume.This indicates that PAC inhibits the entir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lume.The addition of PAC leads to the flocculation of mm-sized particles,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m-sized flocs.The flocculation of particles decreases the rate of erosion on the seabed by around 30%.This reduction in erosion helps to decrease the formation of plumes.Additionally,when the size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creases,it reduces the scale at which they diffuse.Furthermore,the settling velocity of flocs(around 10^(-2) m/s)is much higher that of compared to sediment particles(around 10^(-5) m/s),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amount of time the plume remains in susp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a mining Deep-sea polymetallic nodules Sediment plume Polyaluminum chloride jet impact Particle flocculation
下载PDF
带钢表面高压水射流清洗机理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胡志威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88,共7页
高压水射流技术是冷轧带钢表面清洗的有效技术手段,为了探究高压水射流清洗带钢表面污垢的工作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压水射流打击力模型,分析了打击力与喷嘴压力和流量的关系。通过正交理论,开展了带钢清洗效果的试验验证... 高压水射流技术是冷轧带钢表面清洗的有效技术手段,为了探究高压水射流清洗带钢表面污垢的工作机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高压水射流打击力模型,分析了打击力与喷嘴压力和流量的关系。通过正交理论,开展了带钢清洗效果的试验验证,并对不同工况参数下带钢清洗后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于提高带钢清洗后的表面质量影响最为显著。此外,适当增大清洗角度和喷射距离也有助于提高清洗后带钢的表面质量,为优化清洗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打击力 喷嘴 带钢 表面形貌
下载PDF
铜/铝双金属固-液复合工艺研究
8
作者 张达 翟梓棫 +4 位作者 王戈 孙建波 吴明忠 马振 胡明 《铸造》 CAS 2024年第9期1292-1297,共6页
采用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预先在铜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在浇注过程中改变铜基体的移动速度,使铝液与铜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检测分析了铜/铝复合层成分与组织变化规律,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 采用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预先在铜基体表面进行预处理,在浇注过程中改变铜基体的移动速度,使铝液与铜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检测分析了铜/铝复合层成分与组织变化规律,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其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分析复合层的硬度分布。试验表明:浇注温度720℃时,随着铜基体移动速度升高,铝液对铜基体冲击射流换热量降低,复合层由Cu/Al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镀镍层使得铝液在铜基体表面产生润湿、漫流、保护作用,促进固-液界面形成冶金结合,有效提升了铜/铝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试样在浇注温度720℃、铜基体移动速15 mm/s时,测得界面结合强度为24.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强化换热 铜/铝复合 镀镍
下载PDF
医用水射流在不同力学性能皮肤上的注射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佳敏 曾栋坪 康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3-161,209,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力学性能皮肤对无针注射效果的影响,通过注射不同质量分数的凝胶皮肤模型进行注射效果分析。首先,通过自制压力测试平台,分析不同注射参数下气动式无针注射系统微射流动力学特征;其次,采用气动式无针注射系统分别开展凝胶注... 为探究不同力学性能皮肤对无针注射效果的影响,通过注射不同质量分数的凝胶皮肤模型进行注射效果分析。首先,通过自制压力测试平台,分析不同注射参数下气动式无针注射系统微射流动力学特征;其次,采用气动式无针注射系统分别开展凝胶注射试验与离体猪肉组织注射试验,探究凝胶注射试验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单层、双层及多层凝胶注射试验,探究多层结构组织及不同层间界面条件下气动式无针注射系统微射流的扩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胶弹性模量增大,注射深度、扩散面积和注射完成率均减小;同时,分界面一定条件下起到促进药液横向扩散作用,疏松界面一定会出现层间积液,紧密界面可能出现层间漏液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无针注射系统在不同力学性能皮肤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技术 射流冲击特征 弹性模量 皮肤厚度 射流扩散特征
下载PDF
固体火箭尾流场对舱体冲击效应研究
10
作者 刘毅 曲普 +1 位作者 李强 姜瑞洲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火箭燃气射流对搭载平台的冲击效应是搭载平台表面防护和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不同射角下高速射流对舱体的冲击效果,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固体火箭发射过程的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分别在70°射角和56°... 火箭燃气射流对搭载平台的冲击效应是搭载平台表面防护和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不同射角下高速射流对舱体的冲击效果,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建立固体火箭发射过程的三维仿真物理模型。分别在70°射角和56°射角工况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喷出的燃气射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射流的特性以及两射角下舱体上表面受射流影响情况,分析射流对舱体表面的冲击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射流冲出喷管后在空气中膨胀,形成曲面激波。抵达舱体表面后压缩,产生高温高压区,随后温度和压力沿舱体表面流动逐渐降低。舱体表面温度和压力变化趋势相一致,56°射角时舱体表面温度较低,受到的冲击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场 燃气射流 数值模拟 冲击效应
下载PDF
头部喷气式超空泡航行体垂直入水性能研究
11
作者 彭睿哲 冯和英 +2 位作者 向敏 侯杰 房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8-246,共9页
超空泡外形航行体优异的减阻性能有助于其在水下实现对目标的快速精准打击,头部喷气降载方法良好的缓冲降载效果可极大减小航行体高速入水过程受到的冲击破坏。因此,设计了几种兼具降载和减阻性能的头部喷气式超空泡跨介质航行体模型,... 超空泡外形航行体优异的减阻性能有助于其在水下实现对目标的快速精准打击,头部喷气降载方法良好的缓冲降载效果可极大减小航行体高速入水过程受到的冲击破坏。因此,设计了几种兼具降载和减阻性能的头部喷气式超空泡跨介质航行体模型,并引入单向喷气与双向喷气模式。基于流体体积多相流模型,研究了头部喷气式超空泡航行体垂直入水过程的空泡、荷载及阻力特性,分析了喷气量对入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部喷气结合超空泡外形设计可降低航行体入水后的航行阻力,且双向喷气减阻效果更佳,因为双向喷气可以生成使航行体全程无沾湿的全包裹超空泡;头部喷气形成的空腔气垫既能显著降低轴向冲击加速度峰值,又能延迟峰值出现时间,从而降低航行体所受冲击荷载,这方面双向喷气表现也更好;随着喷气量的增加,双向喷气相对降载效率增速表现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空泡航行体 头部喷气 空泡特性 冲击荷载 阻力
下载PDF
火箭弹尾射流对发射平台壁面冲击研究
12
作者 刘宇豪 曲普 +1 位作者 李强 李景龙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4,69,共8页
火箭弹发射时,火箭弹尾部燃气射流会形成波系结构复杂的燃气冲击流场。为分析燃气对发射平台的冲击,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了Realizable k-ω模型,耦合了火箭弹的内弹道过程,建立火箭弹尾部燃气射流三维的数值模拟模型。以安装在发射平台... 火箭弹发射时,火箭弹尾部燃气射流会形成波系结构复杂的燃气冲击流场。为分析燃气对发射平台的冲击,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了Realizable k-ω模型,耦合了火箭弹的内弹道过程,建立火箭弹尾部燃气射流三维的数值模拟模型。以安装在发射平台上的火箭发射器为例,分别在火箭弹高角为15°和28°工况下射击时,通过尾部喷出的火药气体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尾部火药燃气射流对平台壁面的冲击作用,得到在不同高角射击下不同时刻的气流速度场以及对发射平台壁面的冲击压力,绘制出对壁面的压力曲线图,并且对壁面压力的冲击变化过程做出了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与试验对照,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在高角为28°时,相较与高角为15°其火药燃气射流对平台壁面的冲击作用明显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射流 发射平台 内弹道 火箭弹高角 气流速度场 冲击压力
下载PDF
不同偏流板角度的冲击射流噪声特性
13
作者 覃晨 吴松岭 +2 位作者 赵佳锡 张俊龙 赵鲲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5-1276,共12页
舰载机尾喷流冲击偏流板(挡焰板)产生高强度噪声。为研究不同偏流板角度对噪声的影响,在全消声室进行射流冲击实验。实验时收缩喷口直径D=56.4 mm,受冲击的偏流板长、宽均为600 mm,射流马赫数Ma=1.01。在偏流板角度β=45°、55°... 舰载机尾喷流冲击偏流板(挡焰板)产生高强度噪声。为研究不同偏流板角度对噪声的影响,在全消声室进行射流冲击实验。实验时收缩喷口直径D=56.4 mm,受冲击的偏流板长、宽均为600 mm,射流马赫数Ma=1.01。在偏流板角度β=45°、55°和65°条件下,利用传声器和流动显示对远场噪声和冲击流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冲击角度下壁面射流结构明显不同,总声压级及噪声辐射特性存在明显区别,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加,上游和下游极角总声压级分别出现上升和下降,β=65°时,下游总声压级最多降低7 dB,上游相应增加15 dB。流动和频谱结果表明下游主要受到后缘分离噪声影响,该噪声来自壁面射流从偏流板后缘分离产生的大尺度涡结构,低频占主导,并且互相关分析表明,偏流板角度越小,该噪声指向性越明显。上游噪声被冲击噪声所主导,虽然偏流板角度显著影响冲击噪声强度,但是相关分析表明,冲击噪声向各个极角辐射的指向性结构较为稳定。此外偏流板对边线形成低通高阻效应,边线噪声频谱最为陡峭,而且边线观测到的总声压级、频谱在不同冲击角度的差别均较小。本研究可为航母甲板噪声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流板 射流冲击噪声 冲击角度 噪声特性 相关分析 流动显示
下载PDF
基于射流机理的泥浆罐清洗工艺参数研究
14
作者 韦志超 李欣 +5 位作者 曲玉栋 庞雷 巴胜富 童岭 王永强 鲁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针对传统钻井泥浆罐清洗采用人工进罐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及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泥浆罐结构和罐内油泥沉积特点,从泥浆罐清洗工艺出发,分析“以油洗油”射流方式对罐内油泥冲击、破碎和溶解的清洗机理,开展射流轨迹模型、喷枪清洗模式、射... 针对传统钻井泥浆罐清洗采用人工进罐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及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泥浆罐结构和罐内油泥沉积特点,从泥浆罐清洗工艺出发,分析“以油洗油”射流方式对罐内油泥冲击、破碎和溶解的清洗机理,开展射流轨迹模型、喷枪清洗模式、射流打击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射流压力为0.7 MPa、流量为500 L/min、喷嘴出口直径为18 mm时,以白油为射流清洗介质,当靶距为8 m时,射流打击力为213 N,所研制的三维旋转喷枪完全满足典型钻井泥浆罐清洗作业要求。同时,三维旋转喷枪设置有罐底和罐壁2种分区清洗模式,通过清洗模式的切换,实现泥浆罐全方位清洗。研究结果可为泥浆站钻井泥浆罐安全、高效、自动化清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泥浆罐 射流清洗 射流轨迹 射流打击力 靶距
下载PDF
头部喷气对跨介质航行体入水过程载荷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彭睿哲 冯和英 +1 位作者 向敏 彭叶辉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9-66,共8页
跨介质航行体入水瞬间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载荷,极易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内部器件失灵。为发展有效的降载方法,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研究头部喷气航行体入水过程的载荷特性和流体动力特性,分析喷气压力、喷气高度对降载效... 跨介质航行体入水瞬间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载荷,极易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内部器件失灵。为发展有效的降载方法,本文基于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研究头部喷气航行体入水过程的载荷特性和流体动力特性,分析喷气压力、喷气高度对降载效果的影响,并探索头部喷气降载方法有效性的入水速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头部喷气使自由液面下凹形成空腔,并能极大地降低航行体所受阻力和冲击力,延缓了航行体撞水时间,从而实现冲击载荷控制;喷气压力和喷气高度对入水空泡形态及冲击压力峰值的影响都不大,合理的选择既能达到降载效果又能节约喷气量;入水速度为50 m/s时,降载量高达76.51%,但当入水速度为300 m/s时,降载量仅为39.92%。因此,针对高亚声速跨介质入水问题,需进一步探索主被动相结合的复合降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体 入水过程 冲击载荷 头部喷气 流动特性
下载PDF
飞机除冰冲击射流多相流耦合模型研究
16
作者 龚淼 申远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6,共8页
以飞机除冰喷洒作业为研究对象,对冲击射流与冲击壁面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冲击壁面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用相场函数φ解释了相场和水平集模型模拟出的射流偏转现象,探讨了冲击射流周围压强分布梯度不均匀的原因,以Realizable k-... 以飞机除冰喷洒作业为研究对象,对冲击射流与冲击壁面进行建模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冲击壁面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用相场函数φ解释了相场和水平集模型模拟出的射流偏转现象,探讨了冲击射流周围压强分布梯度不均匀的原因,以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对比了不同多相流数值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冲击射流的截面沿着中心轴线呈锥状发展,在滞点处流速迅速衰减为0,压强达到最大值。壁面射流在偏离滞点0.15~0.2 m的位置逐渐获得最大流动速度。最后对比了实验常用的紊流系数与不同多相流模型的模拟结果。综合考虑模型模拟出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及射流紊流系数得出结论:混合物模型和相传递混合模型比较适合进行飞机除冰射流以及类似的大流速、多流体微团类的流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除冰 冲击射流 多相流 速度场 压力场
下载PDF
基于混合射流中的单颗粒子清除汽车漆层分析
17
作者 潘留雯 黄兴元 +1 位作者 张恒 谭磊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3,共6页
以汽车塑料件表面的漆层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中单元删除技术和插入Cohesive单元层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在仿真过程中控制颗粒粒径、内聚能、冲击速度,比较漆层的去除率、冲击达到的深度、冲击动能的情况。结果表明,当2 mm粒径颗粒... 以汽车塑料件表面的漆层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中单元删除技术和插入Cohesive单元层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在仿真过程中控制颗粒粒径、内聚能、冲击速度,比较漆层的去除率、冲击达到的深度、冲击动能的情况。结果表明,当2 mm粒径颗粒以40 m/s的速度冲击漆层模型时,冲击点下方Cohesive单元两侧的位置受到剪应力和压应力作用最先出现损伤,竖直方向应力随时间传递到基体内部;Cohesive单元内聚能越大,漆层与基体之间越难以出现分层;组合不同粒径和速度参数研究后发现,当颗粒粒径为0.8~1、1.4~1.6和2 mm,速度分别大于55、40、30 m/s时,冲击深度可超过0.15 mm漆层厚度,到达基体表面。统计损伤的单元数量和体积后发现,粒径分别为1.4、1.6、2 mm的颗粒在速度达到55、45、40 m/s后,除漆率超过4%,粒径和速度组合越大,除漆效果越明显,但是,在实际处理时应选择合适的入射速度和粒径,防止过大的入射速度导致成本增加和基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冲击 有限元 漆层分层 混合射流 油漆去除 回收利用
下载PDF
圆形喷嘴射流冲击平面特性研究
18
作者 李东东 洪骏宇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8期82-87,98,共7页
为了探究圆形喷嘴射流冲击平面的特性,旨在通过提高微孔隙、低渗透率煤层的渗透性,优化水力冲孔效果,通过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圆形喷嘴冲击平面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聚焦于喷嘴射流在不同倾斜角度、射流速度和喷嘴直径... 为了探究圆形喷嘴射流冲击平面的特性,旨在通过提高微孔隙、低渗透率煤层的渗透性,优化水力冲孔效果,通过数值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圆形喷嘴冲击平面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聚焦于喷嘴射流在不同倾斜角度、射流速度和喷嘴直径条件下对平面的冲击效果。结果显示,无论倾斜角度如何变化,射流到达平面的速度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最后减的变化趋势,压力值则随倾斜角度增大而先增后减。在不同射流速度下,冲击平面的速度分布相似,以最小速度点为圆心,沿半径方向速度快速增至峰值后逐渐减小。喷嘴直径的增大导致到达平面的最大压力值增大,而射流速度呈现复杂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倾斜角度 冲击速度 喷嘴直径 COMSOLMultiphysics
下载PDF
高速射流的瞬态速度及冲击力采集研究
19
作者 王征 杨广明 赵永胜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5期219-222,共4页
高速催泪射流作为新型武器装备在反恐、治安以及个人防护等公共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针对高速射流装备的瞬态评估的研究还不足。因此,本文搭建了高速射流的瞬态采集系统,其主要由高速摄像系统和动态力采集系统构成,在此基础... 高速催泪射流作为新型武器装备在反恐、治安以及个人防护等公共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针对高速射流装备的瞬态评估的研究还不足。因此,本文搭建了高速射流的瞬态采集系统,其主要由高速摄像系统和动态力采集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高速射流近距离的瞬态速度和冲击力,实验结果表明,高速射流在发射装置口处呈圆柱形集束传递,轨迹直径递增,出口速度可达98 m/s,瞬态冲击力持续4 ms,发射口处的冲击力峰值达到460 N,本研究为高速射流装备的效能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射流 瞬态效能 高速摄像 动态冲击
下载PDF
改进浆喷桩工艺对矿山公路施工承载力及环境影响的评估
20
作者 黄涛 田宇飞 张琦 《中国锰业》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为评估改进浆喷桩工艺对矿山公路施工承载力及环境影响,通过现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桩长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效果。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桩长能有效减少竖向变形,尤其在浅层地基中效... 为评估改进浆喷桩工艺对矿山公路施工承载力及环境影响,通过现场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桩长对地基加固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效果。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桩长能有效减少竖向变形,尤其在浅层地基中效果显著。在8 m深度处,桩基承载力提升最明显,达到25.52%。改进工艺在粉尘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废弃物污染方面,污染率分别降低了23%、11%、18%和47%,表明改进工艺能有效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公路 浆喷桩工艺 地基加固 环境影响评估 污染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