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桂兰 潘鹏飞 +2 位作者 陈怀祥 邓榕 杨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院前急救中缺氧患者置放口咽通气管后的通气情况。结果置放通气管10min后,102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21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0%~...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院前急救中缺氧患者置放口咽通气管后的通气情况。结果置放通气管10min后,102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21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升至90%~94%,5例患者通气无明显改善,经气囊面罩加压给氧等处理,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所有患者均安全转送到院内。结论口咽通气管能解除舌后坠,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与转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院前急救 护理
下载PDF
脑卒中昏迷患者应用口咽通气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田兔红 王素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80例Glasgow昏迷评分在3~8分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放置口咽通气管,同时加强气道管理,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结果 80例患者使用后通气功能迅速得到了改善,...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对80例Glasgow昏迷评分在3~8分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放置口咽通气管,同时加强气道管理,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结果 80例患者使用后通气功能迅速得到了改善,使用前呼吸频率为(30.00±2.1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4.95±3.77)%,使用30 min后呼吸频率为(19.59±1.5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97.85±0.93)%,使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可以保持气道通畅,缓解缺氧症状,同时有利于吸痰及口腔护理等操作,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普遍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脑卒中 昏迷 护理
下载PDF
重症卒中患者早期不同气道开放方式对肺部感染及气管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霍洁 刘京铭 +2 位作者 冀瑞俊 徐玢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 研究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未留置口/鼻咽通气管分为... 目的 研究重症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20年6月—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重症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留置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未留置口/鼻咽通气管分为口咽通气管组、鼻咽通气管组、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序贯气管插管转化率及转化时间。结果 共纳入213例重症卒中患者,男性123例,脑出血119例,脑梗死94例。鼻咽通气管组79例,口咽通气管组68例,对照组66例。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3%vs. 19.70%,P=0.034)及口咽通气管组(10.13%vs. 22.06%,P=0.021)。鼻咽通气管组入院7 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91%vs. 59.09%,P=0.018)与口咽通气管组(32.91%vs. 45.59%,P=0.023)。鼻咽通气管组、口咽通气管组、对照组三组7 d院内全因死亡率(30.38%vs. 32.35%vs. 34.84%,P=0.660)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咽通气管组7 d内气管插管转化率低于口咽通气管组(12.66%vs. 44.12%,P=0.022)与对照组(12.66%vs. 43.94%,P=0.031)。鼻咽通气管组气管插管转化时间较口咽通气管组[(6.72±2.15)d vs.(4.12±1.23)d,P=0.022]、对照组[(6.72±2.15)d vs.(3.12±1.33)d,P=0.011]延长。入院7 d血气分析可见鼻咽通气管组[(83.56±8.31)mmHg vs.(76.34±8.63)mmHg,P=0.007]及口咽通气管组[(84.56±5.84)mmHg vs.(76.34±8.63)mmHg,P=0.003]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而鼻咽通气管组[(37.67±11.22)mmHg vs.(48.56±9.62)mmHg,P=0.012]及口咽通气管组[(36.45±17.53)mmHg vs.(48.56±9.62)mmHg,P=0.009]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卒中早期给予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能改善呼吸道不畅,提高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潴留。但鼻咽通气管与口咽通气管相比,可减少卒中后误吸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概率,延缓气管插管转化时间,降低气管插管转化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卒中 气管插管 口咽通气管 鼻咽通气管
下载PDF
口咽通气管在RICU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毕爱萍 吴冰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6期1517-1521,共5页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痰标本采集及痰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RICU治疗的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痰标本采集及痰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RICU治疗的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经口鼻吸痰并留取痰标本,观察组采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并留取痰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次数、单次吸痰量超过10 mL次数、吸痰时躁动发生次数、吸痰操作时间及黏膜损伤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留取痰标本次数、痰标本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及病原菌检查结果回报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痰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单次吸痰量超过10 mL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痰时躁动发生次数、吸痰操作时间及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留取痰标本数分别为552份和563份,合格率分别为91.3%和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格标本中,观察组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病原学检查结果回报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痰标本分别检出159株和261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两组患者痰标本检出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CU细菌性吸入性肺炎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深入气道进行吸痰和留取痰标本,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增加患者单次吸痰量,减少其吸痰过程中躁动的发生,缩短吸痰操作时间,减少黏膜损伤的发生,同时提升痰标本的合格率和病原菌检出率,缩短病原学检查结果回报时间,有利于及时做出病原学诊断,有效指导抗感染治疗并提升吸痰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细菌性吸入性肺炎 痰培养 吸痰 护理
下载PDF
山岭隧道施工通风方式的发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永生 《隧道建设》 2010年第5期569-572,581,共5页
对山岭隧道基本施工通风方式进行介绍,重点讨论为适应长大隧道斜井多工作面施工而开发的新型通风方式,即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和中隔板风道式通风,对这2种通风方式的使用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并对隧道施工通风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巷道式通风 中隔板风道式通风
下载PDF
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建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8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经口、鼻吸痰。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后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听诊痰鸣音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值明...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经口、鼻吸痰。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后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听诊痰鸣音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值明显改善。结论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效果优于经口、鼻吸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口咽通气道 吸痰
下载PDF
不同通气方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延威 张圣 +3 位作者 李超 张明西 贾聪 李振国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对比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不同通气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120例,依据通气方式分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组(面罩组)、喉罩气管插管(喉罩组)、常规... 目的对比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不同通气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诊心肺复苏患者120例,依据通气方式分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组(面罩组)、喉罩气管插管(喉罩组)、常规气管插管组(常规组)3组,各40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满意度、心肺复苏效果、血气分析。结果喉罩组、面罩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满意度82.5%(33/40)、80.0%(32/4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面罩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心搏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面罩组患者心肺复苏后1、3 h的PaCO2降低幅度、PaO2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喉罩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气管插管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肺复苏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 喉罩气管插管 常规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成功 心肺复苏效果 血气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型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廖志品 马自成 +1 位作者 代金真 曹勇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291-292,294,共3页
目的 改进以前的高频双向喷射通气中之反喷管较硬 ,容易损伤呼吸道 ,不利于推广应用的缺点。方法 在一类似普通气管导管的前后管壁上 ,具有 2个与导管内腔平行的管道 ,内径为 2mm ,后管的近心端约 2cm处用硅胶堵死 ,在其内壁切一小口 ... 目的 改进以前的高频双向喷射通气中之反喷管较硬 ,容易损伤呼吸道 ,不利于推广应用的缺点。方法 在一类似普通气管导管的前后管壁上 ,具有 2个与导管内腔平行的管道 ,内径为 2mm ,后管的近心端约 2cm处用硅胶堵死 ,在其内壁切一小口 ,使后壁管与主导管相通 ,用于反向喷射通气。在相同条件下 ,比较高频单向喷射通气 (HFSJV)、高频双向喷射通气 (HFTJV)和HFTJV半规管组三组各通气 30min后的动脉血气值及呼气末CO2 分压 (PetCO2 )。结果 HFSJV组pH、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显著或极显著低于HFTJV组和HFTJV半规管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HCO-3 、PetCO2显著高于HFTJV组和HFTJV半规管组 ;HFTJV组PaCO2 、HCO-3 、PetCO2 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HFTJV半规管组。结论 这种新型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 ,排除CO2 能力明显优于半规管式反喷装置及高频单向喷射通气 ,PaO2 基本稳定 ,不产生气道内负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通气 高频双向喷射通气管 CO2排除效应 临床研究 制备 病例 临床监测 麻醉处理
下载PDF
口咽通气管吸痰在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琴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8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给呼吸道清理无效的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进行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三甲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54例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给呼吸道清理无效的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放置口咽通气管进行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三甲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54例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和对照组(传统口鼻吸痰法)各27例进行吸痰效果的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吸痰在患者配合情况、有效咳嗽、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等方面均存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清理呼吸道无效的老年患者中,对比传统的口鼻吸痰法,使用口咽通气管对患者呼吸道刺激性较小,可以更好的开放气道更彻底地清理呼吸道痰液,更有效的减少患者痰鸣音,放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方法易掌握且吸痰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吸痰效率高,适合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清理呼吸道 肺部感染 吸痰
下载PDF
单斜井双正洞施工通风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元平 杨立新 《隧道建设》 2012年第3期296-301,共6页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 为解决斜井进入正洞以后通风难度大,通风效果较差的难题,引入了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重点介绍此新型技术的原理,斜井压入式通风模式和斜井抽出式通风模式,并对2种模式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风机选型及风机和风管的配套选型进行理论计算,说明了这种新型通风模式的科学性,通过在包家山隧道3#斜井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这种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技术的可行性,爆破15 min后CO和NO2的浓度都在国家标准控制之内。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这项新型射流通风技术,摒弃了过去一直将射流通风技术仅仅应用于平行双洞的惯例,成功解决了由斜井进入正洞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通风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单斜井双正洞射流通风 风机风管 配套选型
下载PDF
三种不同喷射通气方式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晓娇 胡庭 刘雅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42-47,共6页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喷射通气(jet ventilation,JV)方式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进行无痛FOB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目的:对比三种不同喷射通气(jet ventilation,JV)方式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进行无痛FOB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经鼻咽通气组(n=33,给予经鼻咽通气管JV)、经口咽通气组(n=33,给予经口咽通气管JV)及普通通气组(n=34,给予普通鼻导管JV),比较三组生命体征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检查时间、医患满意度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鼻咽通气组进镜时(T_(1))、检查后5 min(T_(2))及检查结束时(T_(3))心率、MAP水平均低于经口咽通气组与普通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经口咽通气组与普通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咽通气组T_(2)、T_(3)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均高于自身麻醉前(T0)、同时间点经口咽通气组与普通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T_(2)、T_(3)时间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低于经口咽通气组与普通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咽通气组置镜时间、镜检时间均短于经口咽通气组与普通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咽通气组镜检医师满意度、患者舒适度均高于经口咽通气组与普通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咽通气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9%,低于经口咽通气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普通通气组的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口咽通气组与普通通气组相比以上指标虽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FOB检查中使用经鼻咽通气管JV相比经口咽通气管JV及普通鼻导管JV给氧效果良好,患者血气指标稳定,医患满意度良好,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通气管喷射通气 经口咽通气管喷射通气 普通鼻导管喷射通气 无痛 纤维支气 管镜检查
下载PDF
口咽通气管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龙云辉 陆玉奕 +4 位作者 徐军 于朝侠 郭影影 王敏肖 田雅慧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3期401-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放置口咽通气管在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无痛人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0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9例患者(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经口放置口咽通气管面罩吸氧下行无痛人流术,对同期291例患者(对照组... 目的:观察放置口咽通气管在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术(无痛人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00例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9例患者(观察组)以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经口放置口咽通气管面罩吸氧下行无痛人流术,对同期291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同样麻醉手术方法但不放置口咽通气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反应性症状,包括人流综合征、体动、鼾声呼吸、呼吸困难(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需采取托下颌或人工辅助吸氧处理)及各时段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主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效果比较无差异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流综合征;术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例和40例轻微体动;观察组没有病例出现鼾声呼吸,仅有8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对照组有80例出现鼾声呼吸,56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各时段HR、SpO2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放置口咽通气管能有效缓解无痛人流手术中静脉麻醉所致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保持良好通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通气管 无痛人流 静脉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下载PDF
口咽通气管吸痰在脑梗塞舌后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璐晖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8期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对脑梗塞舌后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内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于该院方便选取112例脑梗舌后坠患者,时间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56例,给予患者可调负压吸引管吸痰为参照组,在参照组基... 目的研究对脑梗塞舌后坠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内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于该院方便选取112例脑梗舌后坠患者,时间在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各56例,给予患者可调负压吸引管吸痰为参照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口咽通气管吸痰为研究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后PaO2、PaCO2、PH指标,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pH值均高于参照组,PaCO2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痰鸣音消失、呼吸困难消失、住院总时间分别为(4.15±1.21)、(1.69±0.58)、(15.28±4.19)d,参照组分别为(6.67±2.10)、(2.71±1.77)、(18.99±3.54)d,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排痰量(42.36±3.58)mL/d多于参照组(27.16±3.49)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1、4.098、5.061、22.751,P<0.05);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塞舌后坠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联合可调负压吸引管吸痰可以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治疗进展,改善预后,对脑梗塞舌后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可调负压 口咽通气管 脑梗塞 吸引管 舌后坠
下载PDF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通气用于急诊心肺复苏对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亮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56-60,共5页
目的:探究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气指标、预后及复苏有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 目的:探究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通气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气指标、预后及复苏有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收治的553例经心肺复苏抢救(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非序贯性气道开放的2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通气的28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即刻、急救6 h后GC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气指标情况、预后效果及复苏有效率。结果:(1)急救6 h后两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三个维度较入院即刻相比均呈好转趋势,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急救6 h后观察组急性生理评分(APS)、慢性健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急救6 h后观察组实际碳酸氢根(AB)、二氧化碳分压(PCO_(2))、二氧化碳总量(TCO_(2))、氧分压(PO_(2))四项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4)预后效果及复苏有效率,观察组预后较好、复苏有效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改善患者生理与健康状态,促进患者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改善预后,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 气管插管通气 心肺复苏 血气指标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院前急救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方兰 卢书梅 +1 位作者 李翠 彭永福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院前急救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院前急救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院前急救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8月我院收治的90例院前急救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吸痰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前30 min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30 min观察组的SaO2高于吸痰前30 min,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院前急救经口咽通气管吸痰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吸痰舒适度,缩短吸痰间隔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院前急救 经口咽通气管吸痰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治疗急诊心肺复苏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芳 罗茜 付雪梅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究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治疗急诊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心脏搏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行心肺复苏。测... 目的 :探究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治疗急诊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心脏搏停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行心肺复苏。测定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即刻及2、4h时的血液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Sp O_2)、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记录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计算患者复苏后1、3、7d时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II)评分。结果 :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急救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跳及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复苏后患者pH值上升,同一时刻观察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复苏后两组患者PCO_2下降,Sp O_2、PO_2升高;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复苏后3、7d时观察组APACHEI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联合气管插管可缩短气道开放时间,改善患者血氧指标,心肺复苏效果优于单纯气管插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 气管插管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新型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柏林 李文献 +7 位作者 程庆好 马武华 吴志云 罗爱林 苏殿三 拉巴次仁 朱涛 魏华锋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08-513,共6页
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supraglottic jet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SJOV)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可以为呼吸抑制乃至呼吸暂停的患者提供有效、安全、可靠的供氧和通气,SJOV操作简单,氧合效果好,且无严重并发症。文章综述了SJO... 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supraglottic jet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SJOV)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可以为呼吸抑制乃至呼吸暂停的患者提供有效、安全、可靠的供氧和通气,SJOV操作简单,氧合效果好,且无严重并发症。文章综述了SJOV的设置、临床应用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并与其他氧合通气装置进行了比较。SJOV在喉部手术、支气管镜检查以及困难气道的处理中具有独特优势,并可应用于部分门诊手术和无痛检查,尤其适用于缺氧风险较高的特殊患者。SJOV在更多临床场景的广泛应用,尚有待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困难气道 低氧血症 镇静 氧疗 呼吸衰竭 声门上喷射供氧通气 魏氏鼻咽喷射管
原文传递
鼻咽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下肺癌患者PLVB诊疗中血气及快速反应基因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海涛 张亚东 +3 位作者 许崇晓 辛楠 宋成伟 尤培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ntermittent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IHFJV)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painless video bronchoscopes, PLVB)诊疗过程中, 患者血气指标及快速反应基因表达的差异, 为肺癌患者PLV... 目的探讨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ntermittent 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IHFJV)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painless video bronchoscopes, PLVB)诊疗过程中, 患者血气指标及快速反应基因表达的差异, 为肺癌患者PLVB诊疗的通气方式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接受PLVB诊疗的肺癌患者1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咽导管介导IHFJV组(对照组)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组(试验组), 每组90例。完善麻醉后, 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供氧, 并实施PLVB。分别于术前20 min (T_(1))、手术开始5 min (T_(2))和术后5 min (T_(3))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样本, 行血气分析, 记录pH值、总二氧化碳(total carbon dioxide, TCO_(2))、PaO_(2)、PaCO_(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A-aDO2 )、碳酸氢根(bicarbonate radical, HCO3-)和碱剩余(base excess, BE)等指标, 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液中与缺氧应激有关快速反应样基因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mRN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T_(3)时PaO_(2)升高、A-aDO_(2)降低(P<0.05);与T_(1)时比较, 两组患者T2时PaO2升高、A-aDO_(2)降低(P<0.05)。与T1时比较, 两组患者T_(2)、T_(3)时血液中hs-CRP mRNA、HIF-1α mRNA相对含量降低(P<0.05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接受PLVB诊疗时, 鼻咽导管和口咽导管介导IHFJV均能提供良好的通气效果, 但口咽导管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鼻咽导管 口咽导管 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 缺氧应激 快速反应样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