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杨绛记忆书写的伦理与诗学
1
作者 孙大坤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 杨绛的记忆书写在新时期老作家的同类型作品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杨绛的写作自外于当时“组织制作记忆”的常规流程,更多体现出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杨绛在其中对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学的社会功效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杨绛回忆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作家姿态和自我意识,及其对所忆内容的取舍着墨和对“改造”成效的自审,不仅从形式上丰富了新时期的记忆书写,同时也提示了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别样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绛 文化 《干校六 《将饮茶》
下载PDF
《史记·项羽本纪》与项羽形象刍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书才 徐小娜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章立足于《史记·项羽本纪》及相关篇章的细读,辩驳了"司马迁同情、赞美项羽"之类的观点,并分析了近代以来文学鉴赏领域项羽形象虚美化的复杂成因。
关键词 项羽 误读 虚美
下载PDF
川剧高腔《琵琶记》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12,共10页
川剧高腔《琵琶记》是川剧高腔的经典剧目,现存的皆为舞台演出本,根据川剧高腔的舞台演出实际及艺术形式,对原本的情节与人物形象都作了改动,使其更适应于舞台演出。
关键词 川剧高腔 《琵琶 情节 人物 弋阳腔
下载PDF
《初学记》《艺文类聚》比较研究——以“诗文”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全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76-83,共8页
《初学记》与《艺文类聚》皆是唐人编纂的经典类书,前辈学者多认为二书是绝无关系的彼此,文章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初学记》之“诗文”题名及排列顺序毫无置疑地受到了《艺文类聚》的影响。再者,《初学记》之“诗文”内容对《艺文类聚》... 《初学记》与《艺文类聚》皆是唐人编纂的经典类书,前辈学者多认为二书是绝无关系的彼此,文章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初学记》之“诗文”题名及排列顺序毫无置疑地受到了《艺文类聚》的影响。再者,《初学记》之“诗文”内容对《艺文类聚》之“诗文”内容的因袭亦是明显,但此因袭绝不是剿袭,二者之“诗文”部分可谓因袭与变革同在、删并与增补共存。总之,《初学记》与《艺文类聚》是关系紧密的两个文本,二者之间既有继承更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学 《艺文类聚》 类书 编纂 诗文
下载PDF
南戏《破窑记》版本考述 被引量:1
5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2-23,共12页
现存的明刊(钞)本《破窑记》皆对元本在曲调与曲文以及故事情节上作了改动,而各刊本之间也有差异,其中富春堂本产生的年代较李评本早,与元本相同或相近的曲调与曲文,较李评本多。李评本增加了"夫人看女""吕蒙正数罗汉&qu... 现存的明刊(钞)本《破窑记》皆对元本在曲调与曲文以及故事情节上作了改动,而各刊本之间也有差异,其中富春堂本产生的年代较李评本早,与元本相同或相近的曲调与曲文,较李评本多。李评本增加了"夫人看女""吕蒙正数罗汉""刘千金辞窑"等情节。钞本《彩楼记》(简称钞本),是早期南戏《破窑记》的改编本,对原作作了较大的压缩,并增强了舞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破窑 富春堂本 李评本 钞本《彩楼
下载PDF
《乐记》的撰作年代与作者问题研究述评
6
作者 富世平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6-78,共3页
《乐记》是在中国音乐史和文艺理论史上都十分重要的著作。学术界历来对其作者与撰作年代问题颇有争议。本文对各家主要观点作了梳理,并且在此基础上,认为“非一人一时之作”的观点最为合理。
关键词 《乐 问题研究 作者 述评 中国音乐史 文艺理论 年代问题 主要观点 学术界
下载PDF
说“纪”、“记”
7
作者 宋琳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208-210,共3页
从字形、本义方面考察“纪”、“记”两个汉字,说明“纪”、“记”两个字的含义不同,“纪”的使用场合不同于“记”,“纪念”与“记念”也不同。
关键词 字形 本义 使用
下载PDF
敦煌写本《古贤集》典出《史记》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金娥 孙江璘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9-73,共5页
《古贤集》现存九个抄本,是敦煌遗书中一部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也是唐五代民间流行的有关历史知识的蒙书之一。该作品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典故,其中疑似出自《史记》者约15处。本文对这15处典故作了考论,求证了其实际情况。
关键词 敦煌写本 蒙书 《古贤集》 《史
下载PDF
《霞笺记》与《西楼记》考论
9
作者 陶慕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0-72,共3页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 《霞笺记》始以传奇剧体制敷演文言小说《心坚金石传》,易悲剧为喜剧,其得失尚需探讨。惜乎作者姓字不详。《西楼记》作者则为明末清初曲坛大家袁于令。两剧皆取材于青楼妓女与士人之离合悲欢,都在不同程度上曲折地反映出晚明特定时代士人的婚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笺 《西楼》袁于令
下载PDF
校勘俗文学文献的方法——从《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校记之商榷谈起
10
作者 关瑾华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花笺记》是粤调说唱文学“木鱼书”的代表作,《第八才子书花笺记会评会校本》是木鱼书文本整理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过,书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讨,尤其是在异文的选择上,由此探讨若干俗文学校勘整理的方法。
关键词 《花笺 木鱼书 校勘 异文
下载PDF
《荆钗记》注释商榷
11
作者 贾燕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70-73,共4页
俞为民《宋元四大戏文读本》对《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曲白中的方言、典故以及戏曲术语都作了注释,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其注释尚有若干可疑而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仅就《荆钗记》中一些注非所当之... 俞为民《宋元四大戏文读本》对《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曲白中的方言、典故以及戏曲术语都作了注释,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其注释尚有若干可疑而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仅就《荆钗记》中一些注非所当之处,提出修正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四大戏文读本》 《荆钗 注释 商榷
下载PDF
文情·文事·文法:毛声山批《第七才子书琵琶记》的三维理论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克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8-122,126,共6页
清初毛声山批点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是明代以还《琵琶记》评点本中的集大成之作,毛声山从文情、文事、文法三维角度建构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戏曲评点理论体系:"文情"的多层次性揭示了评点中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张力,"文事... 清初毛声山批点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是明代以还《琵琶记》评点本中的集大成之作,毛声山从文情、文事、文法三维角度建构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戏曲评点理论体系:"文情"的多层次性揭示了评点中情感与形式之间的张力,"文事"探讨了历史与文学虚构的原则把握问题,"文法"是毛声山艺术经验的理论总结,从而为今天建设民族特色戏曲理论提供经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毛声山 《琵琶 戏曲评点
下载PDF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匡正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祥明 亓凤珍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8-103,共6页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在底本原文移录、断句标点等方面存在不少可商之处,文章择要对其进行辨析纠误。
关键词 《周氏冥通研究(译注篇)》 底本原文移录 断句标点
下载PDF
释汉简中的“记”
14
作者 刘寒青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4,共9页
"记"作为一种重要的书信形式,在西北汉简中常有出现,相较其他文书形式,"记"作为官方文书出现时,是一种非常规的,用于处理急需解决的事件,带有催促性质的官府下行文书。作为私人信件使用时,除了记述私人的事务外,往... "记"作为一种重要的书信形式,在西北汉简中常有出现,相较其他文书形式,"记"作为官方文书出现时,是一种非常规的,用于处理急需解决的事件,带有催促性质的官府下行文书。作为私人信件使用时,除了记述私人的事务外,往往还夹带着公务的内容。同时"记"也可作为物品记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书信 文书
下载PDF
《考工记》中的制车手工业标准化及对秦代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学忠 姚明万 邓红潮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1-25,共5页
文章从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标准化的起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对《考工记》中标准化应用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车辆起源甚早,可以追溯至黄帝时期,夏代已有制车手工业及其管理部门。车轮承载着整个车辆本身和所载重物的全部重量,是车辆最重要的... 文章从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标准化的起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对《考工记》中标准化应用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车辆起源甚早,可以追溯至黄帝时期,夏代已有制车手工业及其管理部门。车轮承载着整个车辆本身和所载重物的全部重量,是车辆最重要的部件,结构复杂。因此轮、毂、辐、牙,从选材到制作和装配必须严格,车轮检验按六道检验工序的方法标准进行。确保所制作出的车轮,各方面性能都符合规定要求,其制作工匠和检验人员谓之国工。从夏代至春秋战国时期,车辆主要用于作战。由于"列国战争必用车"而促进了制车手工业的发展,于是制车手工业标准化随之出现,并为秦代制车手工业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车同轨"、"舆六尺",标志着中国古代制车手工业进入了成熟标准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 手工业 制车 标准化
下载PDF
浅论《搜神记》中的新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斐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153-154,共2页
魏晋时期是汉语从单音节词向复音词转化的时期。由于语言内部语义的演变 ,出现了根词词素构词、义位引申构词、同义复指构词、类义偏指构词和借代比喻构词等五种方式 ,从而产生了不少新词。
关键词 《搜神 魏晋 汉语
下载PDF
《入蜀记》引诗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珺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频繁引诗是《入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旅途中,陆游发现了古诗句诞生的地点及场景,将之强化展示出来,复现了古诗的世俗生命力。《入蜀记》引诗的目的不一,情境多变,功效显著,既论诗又以诗为用,一方面利用"当地"之便揭示古诗... 频繁引诗是《入蜀记》的一个显著特点。旅途中,陆游发现了古诗句诞生的地点及场景,将之强化展示出来,复现了古诗的世俗生命力。《入蜀记》引诗的目的不一,情境多变,功效显著,既论诗又以诗为用,一方面利用"当地"之便揭示古诗创作背景,解释语义,赏析辨误,另一方面又用古诗丰富行记的历史层次,辨正世俗讹传,提供审视自然的新视角。通过对《入蜀记》引诗解诗用诗的考察,可以发现陆游受古诗影响的具体方面和实际情形以及散文与诗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蜀 陆游 引诗 历史 风俗
下载PDF
《郑志》与《郑记》关系新诠
18
作者 罗永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5-111,共7页
《郑志》《郑记》是记录郑玄及其门人弟子就经义相互问答的作品,原书均亡佚已久。前人多以为两书判然有别、各是一书,然而从史志目录著录《郑志》的篇卷变化及唐人征引《郑记》的情况来看,两书在流传过程中曾有内容上的分合。《郑志》... 《郑志》《郑记》是记录郑玄及其门人弟子就经义相互问答的作品,原书均亡佚已久。前人多以为两书判然有别、各是一书,然而从史志目录著录《郑志》的篇卷变化及唐人征引《郑记》的情况来看,两书在流传过程中曾有内容上的分合。《郑志》八篇大约成书于汉末三国时期,在后人的修撰中增入郑玄弟子间的对话而成十一卷本《郑志》,开元初年之前再次整理时又剔除了《郑记》之文而缩略为九卷。《郑记》一书出现则应是在十一卷本《郑志》成书以后,由郑门后学汇集郑玄弟子间互相问答之语撰集而成,当不晚于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志》 《郑 郑玄 经学
下载PDF
“高尚且真诚的目标”——20世纪中叶美国改编版《琵琶记》(《琵琶歌》)之成形与剧评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峻山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6-54,共9页
《琵琶记》的美国改编版《琵琶歌》(Lute Song)于1946年在百老汇首演。《琵琶歌》的成形与媒体接受过程所历经的成功与问题,为中国传统戏剧在美国(或全西方)传播所遭遇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早期实例。《琵琶歌》形成过程中受到美国华人粤剧... 《琵琶记》的美国改编版《琵琶歌》(Lute Song)于1946年在百老汇首演。《琵琶歌》的成形与媒体接受过程所历经的成功与问题,为中国传统戏剧在美国(或全西方)传播所遭遇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早期实例。《琵琶歌》形成过程中受到美国华人粤剧和欧洲汉学的影响。出于反映当年西方对中国的幻想,《琵琶歌》试图把中国文本搬上百老汇舞台,在当时算是一个里程碑。虽然如此,美国媒体的反应比较迷惑,抱怨戏太慢,剧种不明确,他们所赞美的主要是布景设计,但认为在没有专业戏曲演员的状况下,演出效果一般,演出沦为徒具异国情调的形式。《琵琶歌》的策略及媒体不一致的反应,反映着当今跨文化戏剧仍然关心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跨文化戏剧 南戏 戏剧接受史 中国戏剧域外传播
下载PDF
《历代三宝记》的史学、文献学价值及校理与研究
20
作者 逯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44-47,共4页
《历代三宝记》为隋费长房所撰,书成于开皇十七年(597)。它不仅是研究佛教经录、佛教史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隋以前政治史、思想史、佛经翻译史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虽然该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在历代的重要藏经中均有收... 《历代三宝记》为隋费长房所撰,书成于开皇十七年(597)。它不仅是研究佛教经录、佛教史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隋以前政治史、思想史、佛经翻译史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虽然该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在历代的重要藏经中均有收录,且在近代以来的目录学专著或佛教史专著中屡次提及,但至今尚未有单行本问世,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校点,整理出一个比较好的版本,以推动国内外学界对该书的关注,有效改善目前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三宝 价值 校理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