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宋政治话语中的“赵氏孤儿”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曾祥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 因为历史情势的巧合,《史记》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在宋代得到了高度认同。宋代有三次集中提及"赵氏孤儿"话语,尤以宋末最甚。"赵孤"成为宋遗民表达忠义之情、故国之思的一个符号。纪君祥与《赵氏孤儿》或为宋遗民之隐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高宗赵构 端宗赵昰 幼帝赵昺 纪君祥 程勃
下载PDF
试析《哈姆莱特》与《赵氏孤儿》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继滨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0-82,共3页
通过对比,探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和中国元代杂剧大师之一纪君祥的名作《赵氏孤儿》两大名剧的题材取向、剧情结构、剧中人物特征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 悲剧 纪君祥 《赵氏孤儿》
下载PDF
悲剧美感的消解:从元杂剧《赵氏孤儿》到电影《赵氏孤儿》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翠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5-48,共4页
电影《赵氏孤儿》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改编而成。元杂剧《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传世,无论是以"孝"为主导的元刊本,还是以"忠"为纲的明刊本,都保持了"义"的思想,通过舍生取义... 电影《赵氏孤儿》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改编而成。元杂剧《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传世,无论是以"孝"为主导的元刊本,还是以"忠"为纲的明刊本,都保持了"义"的思想,通过舍生取义的群体行为唤起我们崇高的悲剧美感,其道义担当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然而,电影《赵氏孤儿》狭隘地把当代意识等同于个人主义,颠覆了元明戏曲始终不变的"义"的思想内核,英雄群像坍塌,悲剧美感被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纪君祥 陈凯歌 传统文化价值
下载PDF
人生选择与生存意志——《赵氏孤儿》的叙事内驱力
4
作者 陈毓飞 《外语教育研究》 2015年第2期7-13,共7页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源远流长,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面对《史记》所记载的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选择了《赵世家》的记载为其杂剧作品的框架。本文认为,正是司马迁和纪君祥笔下的主角程婴在生死关头所做的忍辱负...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源远流长,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面对《史记》所记载的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选择了《赵世家》的记载为其杂剧作品的框架。本文认为,正是司马迁和纪君祥笔下的主角程婴在生死关头所做的忍辱负重的人生选择及其生存意志,使这一人物与两位作者紧密相连,并成了使一段极易被淹没的历史故事得以生长为戏剧名著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司马迁和纪君祥而言,他们在各自境遇中对所失去之物和世界的"哀悼"与"忧郁"是他们的创作症候,使这部杂剧作品体现出"遗民"作品的特征,并在后世从王国维那里得到了更为激烈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叙事内驱力 司马迁 纪君祥 遗民
下载PDF
正义与义:《赵氏孤儿》核心价值观的重构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8,共15页
元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是最早被译介至西方的中国戏剧。自1735年马若瑟的法文节译本面世以来,欧洲不仅有诸多西语译本,而且还产生了不少改编本。就中西戏剧交流而言,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这些改编本中,伏尔泰《中国孤儿》和詹姆... 元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是最早被译介至西方的中国戏剧。自1735年马若瑟的法文节译本面世以来,欧洲不仅有诸多西语译本,而且还产生了不少改编本。就中西戏剧交流而言,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这些改编本中,伏尔泰《中国孤儿》和詹姆斯芬顿《赵氏孤儿》最具革命意义:它们皆通过重构《赵氏孤儿》核心情节而重构其核心价值观。本文以西方现代正义观念和儒家义的观念为视角,讨论伏尔泰和芬顿为何要重构、如何重构和以怎样的观念重构《赵氏孤儿》核心价值观这三个问题。期冀通过如是讨论,达成海外经验能为本土"推陈出新"提供借鉴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纪君祥《赵氏孤儿》 伏尔泰《中国孤儿》 詹姆斯·芬顿《赵氏孤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