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博简《郑子家丧》“天厚楚邦”补证
1
作者 张新俊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4期6-11,125,共7页
上博简《郑子家丧》第1-2号简有“以邦之病以急于今而後楚邦思为诸侯正”一段文字,学者们在断句和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从楚文字的用字习惯来看,连词“而後”只写作“而句”,不存在“而後”这种书写形式。“而後”这种写法最早出现... 上博简《郑子家丧》第1-2号简有“以邦之病以急于今而後楚邦思为诸侯正”一段文字,学者们在断句和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歧。从楚文字的用字习惯来看,连词“而後”只写作“而句”,不存在“而後”这种书写形式。“而後”这种写法最早出现在秦汉之际的马王堆帛书中,可能是秦汉用字习惯。因此“于今而後”的读法,在楚文献中不能成立,侯乃峰改释作“天厚楚邦”是正确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子 而後 而句 天厚楚邦
下载PDF
试说古汉语中的词缀"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云路 郭颖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一般认为,古汉语中的词缀"家"出现在魏晋以后或近代汉语中。但据目前传世文献来看,词缀"家"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而有些被认为是词缀的"家",其实还不能算作是词缀,因为"家"的含义并没有虚化。
关键词 词缀 古汉语 近代汉语 虚化 含义 魏晋 传世文献 两汉时期
下载PDF
濮阳方言中表将来的时态助词“家”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利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8,共4页
濮阳方言中有一个表将来的时态助词"家"。从句法分布和语义功能看,它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单复句中,独立完成将来时的表达;从语用功能看,它含有主现意愿和推测的特征。
关键词 濮阳方言 将来时
下载PDF
元曲中词尾“家”的用法 被引量:5
4
作者 褚福侠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7,共4页
“家”作为词尾上古已见,元曲中,词尾“家”的用法广泛多样,有的虚化成熟,有的处于准词尾状态,还有的作为音缀存在。这种情况既与元曲的体裁相关,也是汉语复音化的影响所致。元曲词尾“家”的多数用例,后世不存。
关键词 元曲 词尾
下载PDF
人口老化与社会政策:中国人的“家”与养老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社英 《人口与社会》 2017年第1期63-72,共10页
家文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支柱。在比较研究中,Jia(家),family,home,household以及house/housing的涵义交叠但并不完全重合,造成养老研究中相关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西方养老模式同样既有明显差别又有潜在共同之处。中国... 家文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支柱。在比较研究中,Jia(家),family,home,household以及house/housing的涵义交叠但并不完全重合,造成养老研究中相关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西方养老模式同样既有明显差别又有潜在共同之处。中国家庭及其赡养功能的演变受到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影响,"4-2-1"家庭结构将转变为"4-2-2"家庭结构,这有利于未来家庭养老,但对于当前"婴儿潮"加"独生子女父母"这代人的养老,却是雪上加霜。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的功能日益减弱,仍然是一些政策与研究的基础。相比之下,西方的居家养老更强调老年人的独立生活与社会支持,而政府责任也并未随着福利国家的衰落以及社区照顾向家庭照顾转变而被忽视。必须跳出对家庭养老的历史缅怀或未来憧憬,切实解决这代老年人"不敢老"的紧迫问题,尊重他们非传统的养老意识和国际主流趋势,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并探索中国特色的"寻家之路"。要真正地重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国家的责任、社会服务的提供和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作用等,把各种养老设施营造成老年人的新"家"。非常时期针对"潮独"问题发展社会养老,这是当前积极开展老年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必然思路。而中国总体公共政策由"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的转变,为沿着这一方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最后,社会政策研究还要注意所谓"社会福利不可逆"的现象,以免这一有针对性的养老政策在将来过时并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人口老龄化 生育政策 庭观念 代际差异 “潮独”社会养老需求 养老 机构养老
下载PDF
曾国藩病证与养生观点浅析
6
作者 潘志强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以《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日记》为蓝本,从医学视角梳理困扰曾国藩一生的主要病证及其养生理念。研究发现,曾国藩素体怕热、易疲倦、不寐、盗汗,其体质倾向于阴虚质或气虚质或气阴两虚质。皮肤疮癣是困扰曾国藩一生的最主要病证;青年... 以《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日记》为蓝本,从医学视角梳理困扰曾国藩一生的主要病证及其养生理念。研究发现,曾国藩素体怕热、易疲倦、不寐、盗汗,其体质倾向于阴虚质或气虚质或气阴两虚质。皮肤疮癣是困扰曾国藩一生的最主要病证;青年时期因身心压力诱发了耳鸣;中老年后深受目疾与早衰的影响,突出表现为疲乏、目蒙、尿频、眩晕等肝肾精血亏虚证。养生方面,其主张规律性饮食与作息、调节情绪的自然法道养生观,反对以药补体、以药养生的方式。曾国藩一生的病证与养生观点可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中医药 养生 病证 《曾国藩书》 《曾国藩日记》
下载PDF
“家”字研究综述 被引量:5
7
作者 胡绍文 《殷都学刊》 2002年第4期96-99,共4页
Opinions vary in the study on the font style, framework and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word Jia("家").The author analyzes these opinions and gives her own opinion. On this base,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rend ... Opinions vary in the study on the font style, framework and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word Jia("家").The author analyzes these opinions and gives her own opinion. On this base,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rend of literal study from the study on the word Jia("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春秋“国”、“家”关系刍议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卫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7,共8页
春秋时期,与"国"相对言的"家",是指以卿大夫的采邑为基础的地方政权。作为一级地方政权,卿大夫之"家"具有公、私双重性质,这决定了春秋时期"国"和"家"的关系,一方面相互依赖,另一方... 春秋时期,与"国"相对言的"家",是指以卿大夫的采邑为基础的地方政权。作为一级地方政权,卿大夫之"家"具有公、私双重性质,这决定了春秋时期"国"和"家"的关系,一方面相互依赖,另一方面矛盾斗争。春秋"国"与"家"公、私对立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列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同时,"国"与"家"的矛盾运动亦促使春秋国家结构向集权的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结构
下载PDF
“家”与“豕”:文字与人类学的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沐禾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8-103,共6页
"家"字"从宀从豕",具象地保留下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所谓无"豕"不成"家",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存方式。通过对猪的圈养与驯化史的追溯可知,"豕"是农业文明特别是华夏农业文... "家"字"从宀从豕",具象地保留下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记忆,所谓无"豕"不成"家",体现的是农耕文明的基本生存方式。通过对猪的圈养与驯化史的追溯可知,"豕"是农业文明特别是华夏农业文明的一个象征符号,"豕"与"家"的生养关系在饮食文化、节祭信仰等方面都多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用字与《说文解字》义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慧芳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说文解字》中部分字的释义有很多不见于后世文献,或者在文献中的用例非常少。出土于张家山的西汉竹简,为《说文解字》的某些释义提供了新的文献用例,对于了解汉字的发展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说文》 山汉简 用字 释义
下载PDF
“家”字探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小陆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1-62,共2页
“家”字,按中国最古字典《说文解字》的解释,竟然有“猪居”在先还是“人居”在先、抑或“猪居”“人居”混一的困惑!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人”“猪”关系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用优先,却也要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海南省黎族原住民... “家”字,按中国最古字典《说文解字》的解释,竟然有“猪居”在先还是“人居”在先、抑或“猪居”“人居”混一的困惑!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人”“猪”关系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用优先,却也要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海南省黎族原住民居提供了鲜活的佐证。现代家居的发展不应割断自然“恩泽”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义 探源 自然 和谐 可持续
下载PDF
武城方言的词缀“家、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国艳 《德州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武城县地处山东西北部 ,位于德州市的西南方 ,与德城区紧相连接。武城方言属北方官话冀鲁方言的石济片 ,它的语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通过与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的对比 ,着重探讨描述词缀“家、价”在武城方言里的使... 武城县地处山东西北部 ,位于德州市的西南方 ,与德城区紧相连接。武城方言属北方官话冀鲁方言的石济片 ,它的语法与普通话基本一致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通过与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的对比 ,着重探讨描述词缀“家、价”在武城方言里的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城方言
下载PDF
金堂话“家”的用法及语用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马虹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0-21,74,共3页
“家”在汉语中既是独立词、词根语素,也是词缀和类指标记,金堂方言也不例外。文章着重描写金堂方言“家”作为词缀和类指标记的用法,着重指出“指人名词+家”能够表达三种反预期功能,分别是“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与听话人的预期相... “家”在汉语中既是独立词、词根语素,也是词缀和类指标记,金堂方言也不例外。文章着重描写金堂方言“家”作为词缀和类指标记的用法,着重指出“指人名词+家”能够表达三种反预期功能,分别是“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与包括听说双方在内的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缀 类指标记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诗·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正诂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英杰 《汉字汉语研究》 2021年第1期112-115,123,128,共6页
《诗·召南·行露》中的“谁谓女无家”一句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由于这一句关系到女子拒婚和男子诉讼的原因,对此句的解读不同,直接影响到了对本诗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理解此句的关键是对“家”的训释,本诗中的“家”,既不是夫(... 《诗·召南·行露》中的“谁谓女无家”一句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由于这一句关系到女子拒婚和男子诉讼的原因,对此句的解读不同,直接影响到了对本诗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理解此句的关键是对“家”的训释,本诗中的“家”,既不是夫(婆家),也不是妻(妻室),更不是室家之礼,而是指家产。女子因男方家产少而拒婚,男子因有婚约而对女子提起诉讼。训“家”为“家产”,诗中的两个比喻正好与之呼应,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露
下载PDF
《“大方之家”正义》商榷
15
作者 邓声国 田雨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1,共2页
成语“大方之家”源自《庄子·秋水》篇,其训释向无异议。此前杨琳先生对其提出新说加以辨正,释之为“大国之人家”。本文就其论点、论据加以质疑辩驳,肯定传统训释有其合理性,无须标新立异。
关键词 训释 肯定 成语 辨正 论据 论点 大国 异议 商榷
下载PDF
谈三晋文字中一种特殊写法的“家”
16
作者 张飞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1期46-50,共5页
文章在前人基础上考释了战国三晋官玺"家车守",顺便考释了魏国兵器铭文中的地名"家",其中的"家"字应是三晋文字的特有写法。
关键词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补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雷汉卿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3,共2页
本文补充解释了“除的家”、“打立水”、“黑面”三则向来解释欠确或未曾解释过的词语。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方言词 除的 打立水 黑面
下载PDF
再议清末法律变革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娓妮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0-98,共9页
回复"三代"理想、昌明古法"精义"实际为清末法律变革的重要内在思虑,也是那次法律变革的重要出发点,变革的结果事实上令传统法制终丧其"体",但同时,亦令到"野蛮"、"残忍"成为人所习... 回复"三代"理想、昌明古法"精义"实际为清末法律变革的重要内在思虑,也是那次法律变革的重要出发点,变革的结果事实上令传统法制终丧其"体",但同时,亦令到"野蛮"、"残忍"成为人所习用的概括"中律"的关键词。对于这一结局(或许尤其是后者),即使是对沈家本这样的法律变革的主持者而言,也是相当出乎意料的。清末法律变革由自信和期待出发而终至于"反失其故"的结局,单单这一颇有戏剧性的过程本身,便已极耐人寻味。尤其,清末"法变"实际所遭遇的问题是"如何变"的问题,它所触碰到的是法律的内在精神与其外在形式的协调这一法理学上的核心问题,即使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变 中律 西法
下载PDF
试析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中的方言现象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其中的方言现象反映着客家方言定型早期的特征,既保留唐时旧音,同时又含有近、现代客家方言的音韵特点。
关键词 资治通鉴释文 方言现象 方言 西南官话
下载PDF
《红楼梦》语词三题
20
作者 沈新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文考察了《红楼梦》中"家的""三曹对案""通书"的含义,并由此对《红楼梦》的作用、源流及其艺术创造作了阐说。
关键词 的” “三曹对案” “通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