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文学研究专题--生态文明意识中的西部小说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学勇 田文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5,共7页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 西部小说持续而执著地关注和叙述西部人们的生存状态,追求和谐的生态环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特征,体现了西部作家自觉的生态意识以及构建生态文明图景的多元探索。创作中表现在皈依自然的传统生态意识、诗意栖居的现代生态意识、聚焦寻根的文化生态意识、自我超越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关怀生命的人文生态意识等五个方面。深入发掘西部小说中丰富的生态内涵和不同的表现形态,认识其价值和不足,不仅对西部地域小说,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和批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小说 西部作家 生态意识 自然 和谐 张承志 贾平凹 红柯
下载PDF
贾樟柯的现实感与世界性——以“故乡三部曲”为中心 被引量:8
2
作者 符晓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07-111,共5页
"故乡三部曲"是贾樟柯早期影像风格的代表。在"故乡三部曲"中,贾樟柯运用多种镜头表达关于纪录的诗学,并在时代与故乡两个维度建构社会的现实感,形成具有世界性的中国新现实主义。
关键词 贾樟柯 “故乡三部曲” 新现实主义 世界性
下载PDF
跨越世纪的主题:“出走”与“回归”——贾樟柯电影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3-177,共5页
贾樟柯是当代中国最具思想深度的电影作者之一,他在1997—2006年所拍摄的五部重要影片中透露出来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作品中的人物经历了从"出走"到"回归"的循环轨迹。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化,这显然与"五四"... 贾樟柯是当代中国最具思想深度的电影作者之一,他在1997—2006年所拍摄的五部重要影片中透露出来一个重要的主题,即作品中的人物经历了从"出走"到"回归"的循环轨迹。由于社会现实的变化,这显然与"五四"以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的人物经历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不过,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个人的心路历程却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现代性 个体 家庭 社会
下载PDF
“静物”之流与“存在”之思——论贾樟柯电影的现象学美学内蕴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作为第六代电影的翘楚,贾樟柯电影擅长从对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底层人生存状况的客观纪录出发,通过一种"静观"美学和"直观"思维上升到对存在本质的现象学观照,从而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的"现象世界"。在代... 作为第六代电影的翘楚,贾樟柯电影擅长从对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和底层人生存状况的客观纪录出发,通过一种"静观"美学和"直观"思维上升到对存在本质的现象学观照,从而创造出一个异常丰富的"现象世界"。在代表作《三峡好人》等作品中,贾樟柯依靠对"静物"之流的真切凝视以及对"存在"之思的诗意呈现,用现象学现实主义的方式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物质现实与精神现实的双重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现象学美学
下载PDF
从“边缘”到“末路”——论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命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红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6-21,共6页
贾樟柯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的影片始终关注处于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并以一种写实的特征展现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现代化的召唤下追求梦想与时代潮流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的悲悯情怀... 贾樟柯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的影片始终关注处于底层社会的边缘人物,并以一种写实的特征展现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现代化的召唤下追求梦想与时代潮流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他对边缘人物的悲悯情怀与独特的人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边缘化 末路 电影
下载PDF
存在的负担——贾樟柯电影剧作的主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海燕 《唐都学刊》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文指出了贾樟柯不媚俗、直面现实进行创作的态度是当前中国电影创作乃至文艺创作的正确态度;分析了其中体现的贾樟柯对当前主导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进行的双重超越。《小武》、《站台》、《任逍遥》均表达了作者感知的“存在... 本文指出了贾樟柯不媚俗、直面现实进行创作的态度是当前中国电影创作乃至文艺创作的正确态度;分析了其中体现的贾樟柯对当前主导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进行的双重超越。《小武》、《站台》、《任逍遥》均表达了作者感知的“存在的负担”,并以小人物的实际处境表达了对主流话语的批判;但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小武》,小武的形象具有打动人心、甚至移易人心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而《世界》则在创造自身话语与认同主流话语之间游移不定,缺乏一种人物应具有的持守,因而显示出了创作上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存在的负担 超越
下载PDF
生存的“荒诞”与边缘的“失语”——在贾樟柯的《世界》里游走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泽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贾樟柯的电影《世界》巧妙选择“世界公园”这样一个有着多重隐喻意味的人造景观作为叙事场所,客观真实地描述了“北漂一族”这一城市边缘人群精神世界迷失的历程。“世界”内外空间场所的反复构建直指了现代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对电影... 贾樟柯的电影《世界》巧妙选择“世界公园”这样一个有着多重隐喻意味的人造景观作为叙事场所,客观真实地描述了“北漂一族”这一城市边缘人群精神世界迷失的历程。“世界”内外空间场所的反复构建直指了现代人类生存的荒诞性。对电影空间场景的精心营造,对小人物的充分关注,对人生真实性的深刻质疑,构成贾樟柯作品的重要特质,使得贾氏电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真诚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边缘空间 荒诞生存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中小城镇文化景观的影像建构——以《故乡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小彬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9-71,共3页
贾樟柯以小城镇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小城镇作品体系。在《故乡三部曲》中,贾樟柯通过声音与视听媒介的运用完成了小城镇文化景观的银幕建构,呈现出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小城独特的文化景观。与五彩缤纷的都市景观和... 贾樟柯以小城镇为题材创作的一系列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小城镇作品体系。在《故乡三部曲》中,贾樟柯通过声音与视听媒介的运用完成了小城镇文化景观的银幕建构,呈现出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小城独特的文化景观。与五彩缤纷的都市景观和先锋时尚的都市文化不同,小城因为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因而也呈现出别样的风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电影 小城镇 文化景观 声音 视听媒介
下载PDF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贾樟柯电影论
9
作者 陈吉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24-30,共7页
贾樟柯电影记录了一个鲜活的大时代,塑造了一个个孤独的小人物,并通过政治与人、时尚与人、媒介与人等关系的书写来揭示小人物与大时代之间的联系。在艺术手法上,贾樟柯电影注重纪实,注重音乐,注重感受。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大时代 小人物 政治 时尚 媒介 艺术手法
下载PDF
本土与全球的纠葛:贾樟柯电影中的焦虑与不确定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淑琴 王艳云(译) 陈犀禾(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30,共6页
贾樟柯作品对于时代有独特意义,他给电影带来了另外一种表现途径。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及其青年亚文化是贾樟柯关注的中心。这一代人面临着社会经济高速转型,因此焦虑与不确定性就促成了对身份的寻找和发散性的表达方式。导演把... 贾樟柯作品对于时代有独特意义,他给电影带来了另外一种表现途径。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及其青年亚文化是贾樟柯关注的中心。这一代人面临着社会经济高速转型,因此焦虑与不确定性就促成了对身份的寻找和发散性的表达方式。导演把他年轻的主人公置身于对本土与全球,政治往昔与当下大众文化之间的地域/空间纠葛之中。这种空间想象和时间变迁的创造性作品用例证说明了本土中国是如何抗争以及适应社会的转型,电影导演又是如何在独立与主流规范之间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作品 本土 全球 大众文化 焦虑
下载PDF
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贾樟柯电影叙事美学识小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贾樟柯的电影一般被认为是以底层的视角来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但是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贾樟柯的电影却又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通过镜头、符号、故事这三个电影叙事构成的重要成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 贾樟柯的电影一般被认为是以底层的视角来反映当前时代背景下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况。但是从叙事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贾樟柯的电影却又体现了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通过镜头、符号、故事这三个电影叙事构成的重要成分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贾樟柯电影在叙事上暗含了另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的理解,他的电影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叙述的是生命的过程,用细微的眼光呈现一个个我们时常会忽略的生命过程和生命的本质——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电影 叙事美学 流失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的新现实主义叙事风格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蕊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的电影创新思潮。其特征表现为:关注现实,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叙事风格朴实无华。贾樟柯的电影叙事受新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表现出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颠覆,对宏大叙事的消解以及采用非职业演员出... 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意大利的电影创新思潮。其特征表现为:关注现实,以普通人为主人公,叙事风格朴实无华。贾樟柯的电影叙事受新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表现出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颠覆,对宏大叙事的消解以及采用非职业演员出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新现实主义 电影叙事 风格
下载PDF
“怨恨”的反叛眼神——电影《小武》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练碧辉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7-80,共4页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处女作,他以冷峻、客观、真实的电影镜头刻画出中国“当下”的人情风物。影片对小武的友情、爱情、亲情分别进行了描述,反映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怨恨心理,折射出第六代导演对传统电影的宏大叙事结构、超现实人物... 电影《小武》是贾樟柯的处女作,他以冷峻、客观、真实的电影镜头刻画出中国“当下”的人情风物。影片对小武的友情、爱情、亲情分别进行了描述,反映了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怨恨心理,折射出第六代导演对传统电影的宏大叙事结构、超现实人物、历史语言式叙事的颠覆精神。在这部后现代味十足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贾樟柯那反叛传统电影的眼神,听到了边缘小人物内心的怨恨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武》 贾樟柯 文化心理
下载PDF
贾樟柯的艺术成就和人文追求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惠英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8-103,共6页
贾樟柯是最近几年备受注目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他是能够从中国处处阴暗的角落散落着的垃圾般的人物中读取生灵的天才,他的电影是富有灵感的诗人的写实纪录。他观注农民,使“民工”浮出水面。论文就贾樟柯的艺术成就和人文追求加以论述。
关键词 贾樟柯 艺术成就 人文追求
下载PDF
山河故人均变换,艺术初心贵坚持
15
作者 杨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5-79,共5页
贾樟柯导演的新片《山河故人》承袭了以往作品的许多表现手段,为我们展示了宽广时空的中国当下社会图景,包括对十年后的想象部分。同时也可见出导演明显的创作调整,最主要的是创作取向由逼真叙事转到感伤抒情,影片对人物关系与情感历程... 贾樟柯导演的新片《山河故人》承袭了以往作品的许多表现手段,为我们展示了宽广时空的中国当下社会图景,包括对十年后的想象部分。同时也可见出导演明显的创作调整,最主要的是创作取向由逼真叙事转到感伤抒情,影片对人物关系与情感历程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并且用关键性台词传达主题。转变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导演心态的变化,二是对高票房的持续觊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山河故人 创作心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