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ganic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Permian Gufeng formation siliceous shale in well CSDP-2 of South Yellow Sea central uplift
1
作者 Jian-ming Gong Qing-song Cheng +2 位作者 Chuan-sheng Yang Jian-qiang Wang Yong Yua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65-778,共14页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the siliceous shale in the Permian Gufeng Formation of the South Yellow Sea,the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organic petrology of the siliceous shale in the 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the siliceous shale in the Permian Gufeng Formation of the South Yellow Sea,the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organic petrology of the siliceous shale in the Gufeng Formation of the CSDP-2 well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It is found that the TOC of the samples is mainly between 9%and 12%,and Tmaxis mainly distributed between 510 and 540℃.The value of the organic microscopic type index(TI)is between 25.71 and 31.00,which is a set of II_(2)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in the over mature stage of largescale gas generation.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lecular fossils in siliceous shale of Gufeng Formation of well CSDP-2,bacterial organic matter is the main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arent material,and aquatic animal organic matter is an important hydrocarbon generating parent material.The siliceous shale in Gufeng Formation of CSDP-2 well is in the stage of large-scale gas generation;Therefore,the Gufeng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uplift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ha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shale gas reservoirs.At the same time,the siliceous metasomatism of the siliceous shale reservoir of Gufeng Formation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imary migration of oil,and there is much oil and gas remaining in the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Yellow Sea Basin gufeng formation Source rock Molecular geochemistry Shale gas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及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
2
作者 易海永 张本健 +8 位作者 谷明峰 马华灵 张玺华 陈骁 谢忱 高兆龙 山述娇 朱可丹 郝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在重新梳理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茅口组沉积、储层及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该区孤峰段硅质岩下茅二下亚段孤立浅滩的存在,最后明确了茅口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在茅口组孤峰段事件性硅质岩沉积之前,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孤立浅滩,面积可达6500 km^(2);(2)在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现了滩相基质孔储层,其中发育于茅二下亚段底部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厚3~12 m,发育于茅二下亚段中上部的孔隙型石灰岩储层厚5~18 m;(3)川东地区茅口组滩相储层成藏条件优越,其中烃源岩主要为下伏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层页岩,且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发育,区域盖层主要为孤峰段硅质岩及吴家坪组海相泥岩、页岩,保存条件良好。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和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将进一步加快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茅口组大面积分布的高能浅滩有望成为下一个天然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 二叠系 茅口组 孤峰段 孤立浅滩 储层特征 天然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诗经·邶风·谷风》“伊余来塈”释义考辨
3
作者 彭慧 曹瑞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邶风·谷风》是《诗经》中一首极富代表性的弃妇诗,作者以真实感人、凄凉哀婉的笔触叙写了自己被弃的孤独无助和悲痛欲绝,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丈夫的喜新厌旧和冷漠无情。然而,对于诗末“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一句中“塈”的释义,前... 《邶风·谷风》是《诗经》中一首极富代表性的弃妇诗,作者以真实感人、凄凉哀婉的笔触叙写了自己被弃的孤独无助和悲痛欲绝,同时也侧面反映了丈夫的喜新厌旧和冷漠无情。然而,对于诗末“不念昔者,伊余来塈”一句中“塈”的释义,前贤时修却有不同见解。其中,以毛亨、王夫之、王引之、马瑞辰、于省吾、高亨、向熹等为代表,先后出现了“息也”“涂也”“怒也”“爱”“语词”“除去”“忌恨”等几种不同观点。对比众说,并结合诗文通篇的内容情感和前言后语的语义逻辑、相关诗篇的情感对比和“塈”字的具体用法来看,释“塈”为“爱”更契合诗意、允当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邶风·谷风》 “塈” 释义
下载PDF
湘南地区东湘桥沉积型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
4
作者 廖凤初 刘湘华 +7 位作者 徐军伟 熊伊曲 李斌 赖健清 骆检兰 陈雨林 罗益周 王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3,共15页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海相沉积型锰矿,为揭示其成矿过程及机理,文章以湖南永州东湘桥锰矿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锰岩层富Cr、Ni、Co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其Co/Zn、Mn/Fe、Y/Ho比...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海相沉积型锰矿,为揭示其成矿过程及机理,文章以湖南永州东湘桥锰矿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锰岩层富Cr、Ni、Co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其Co/Zn、Mn/Fe、Y/Ho比值和多判别图解共同指示该矿床为热液沉积,表明成矿物质Mn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Mo和U元素富集因子(MoEF和UEF)、U/Th和V/(V+Ni)比值等沉积氧化还原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高品位锰矿石层产于氧化向缺氧转变的背景下,而低品位含锰岩层则主要产于氧化或强烈缺氧环境下。富锰岩层的δ^(13)C_(PDB)(-0.2‰~1.9‰)和δ^(18)O_(SOMW)(18.1‰~23.1‰)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似,表明成矿物质的C和O主要来源于海水。基于上述结果,笔者认为东湘桥锰矿床成矿过程受海水CO_(3)^(2-)浓度和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双重控制,其成矿过程可以概况为2个阶段:①深水盆地的热液Mn在还原条件下以可溶Mn^(2+)向近岸CO_(2)-3过饱和的浅水台地迁移;②当沉积环境由氧化向缺氧转变时,锰氧化物在沉积/水界面还原释放Mn^(2+),显著提高水柱中溶解Mn浓度,促进富锰碳酸盐矿物析出,形成高品位锰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孤峰组 沉积型锰矿 地球化学 祁零盆地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末期碳酸盐台地死亡事件的沉积学与碳同位素记录
5
作者 张逍姬 胡修棉 +1 位作者 李娟 许艺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96,共18页
华南板块在早二叠世时期位于赤道附近,发育了以栖霞组为代表的浅海碳酸盐岩,随后被孤峰组黑色页岩和硅质岩所取代,代表一次碳酸盐台地死亡事件。文章对下扬子区安徽巢湖平顶山剖面和江苏句容正盘山剖面上栖霞组与孤峰组进行了系统的沉... 华南板块在早二叠世时期位于赤道附近,发育了以栖霞组为代表的浅海碳酸盐岩,随后被孤峰组黑色页岩和硅质岩所取代,代表一次碳酸盐台地死亡事件。文章对下扬子区安徽巢湖平顶山剖面和江苏句容正盘山剖面上栖霞组与孤峰组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碳同位素地层学等研究,试图探讨早二叠世末期栖霞组碳酸盐台地死亡的机制。分析表明,栖霞组顶部可划分为9种微相,属于碳酸盐内缓坡—中缓坡沉积环境;孤峰组底部可划分为5种岩相,属于深水盆地环境。栖霞组与孤峰组界处沉积环境和古水深发生突变,代表了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末期的碳酸盐台地死亡。栖霞组与孤峰组之间的碳酸钙含量突然降低、碳酸盐碳同位素快速负偏、有机质碳同位素明显正偏,指示碳酸盐台地死亡的突发性和事件性。观察显示,无机碳δ^(13)C_(carb)与有机质δ^(13)C_(org)存在镜像关系。文章认为,导致有机和无机碳解耦的原因可能与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而碳酸盐台地死亡可能为相对海平面上升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死亡 栖霞组 孤峰组 沉积微相 早二叠世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湘中南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的成因属性及其地球动力学指示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付伟 周永章 +3 位作者 杨志军 何俊国 张澄博 杨海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2-300,共9页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 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ΣREE偏低,且向上ΣREE逐渐减少而HREE 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指示意义 二叠系 热水沉积 地球动力学 孤峰组 REE 诊断 中南 正常
下载PDF
安徽巢湖下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宗珠 肖楠 +3 位作者 李安龙 高芳 徐翠玲 何雨旸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5,99,共9页
摘要:安徽巢湖地区孤峰组地层为一套层状硅质岩与泥质岩交互沉积岩系,对其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以及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和SiO2—Al2O3,... 摘要:安徽巢湖地区孤峰组地层为一套层状硅质岩与泥质岩交互沉积岩系,对其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以及常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和SiO2—Al2O3,SiO2-MgO双变量图解中都落到生物成因的硅质岩范围内。δCe具有正异常,轻稀土富集,这些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属海水生物沉积成因。硅质岩的EREE值在22.62~209.03μg/g之间,平均值为88.58μg/g;Ceanom值的范围在0.20~2.78,平均值为1.70;(La/Yb)N值在0.39~2.80之间,平均值为1.01,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揭示了本区硅质岩形成于深水缺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巢湖 二叠系 孤峰组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安徽贵池地区二叠纪孤峰组含锰岩系稳定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许卫 岳书仓 +4 位作者 杜建国 吴礼彬 孙乘云 王有生 陶启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8-782,共5页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该矿床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含锰岩系的O、C稳定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为-4.1‰~5.0‰,δ18O为-3.40‰~-21.40‰,古...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该矿床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含锰岩系的O、C稳定同位素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为-4.1‰~5.0‰,δ18O为-3.40‰~-21.40‰,古温度普遍偏高,一般在50~65℃之间,说明其时沉积水体较深,古盐度分析结果(Z=124~133)显示均为正常海相沉积,氧化环境下氧同位素分馏作用表明形成氧化锰矿需要大量的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锰岩系 孤峰组 稳定同位素 安徽贵池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贵池唐田锰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卫 岳书仓 +3 位作者 杜建国 谢建成 孙乘云 王有生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0-245,共6页
 安徽贵池地区唐田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系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n的强烈富集,尤其是氧化锰矿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而Ca,Mg,Si则大量流失,认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源...  安徽贵池地区唐田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系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Mn的强烈富集,尤其是氧化锰矿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而Ca,Mg,Si则大量流失,认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源既有陆源,又有海源,其沉积水体较深,结合沉积特征及地史演化分析,自栖霞期发生的海侵在茅口早期达最大,矿区处于深水陆棚相-盆地相沉积环境,发生含锰地层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孤峰组 地球化学 贵池地区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巢湖平顶山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2
10
作者 杨水源 姚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8,共10页
安徽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的层状硅质岩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其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及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SiO2-(K2O+Na2O),SiO2-Al2O3,SiO2-M... 安徽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的层状硅质岩成因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其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及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岩在Al-Fe-Mn三角图、SiO2-(K2O+Na2O),SiO2-Al2O3,SiO2-MgO,Al2O3-(K2O+Na2O)双变量图解中都落入了生物成因的硅质岩范围内;K2O/Na2O平均值为1.32,δCe具有轻微的负异常,轻稀土富集,这些特征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应为海水生物沉积成因。硅质岩的ΣREE值在19.87~63.95μg/g之间,平均值为44.59μg/g;δCe范围在0.72~0.97,平均值为0.84;Ceanom范围在-0.174~-0.011,平均值为-0.088;(La/Yb)N值在0.44~1.98之间,平均值为1.01;(La/Ce)N值在1.04~1.3之间,平均值为1.16,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指示了研究区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的缺氧的水体环境中。研究发现,与硅质岩互层的泥质岩中存在火山毛,预示该区硅质岩的硅可能有部分来源于火山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硅质岩 地球化学 成因 中二叠统 孤峰组 巢湖
下载PDF
利用BSA-Seq方法鉴定谷丰B抗稻瘟病基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子强 陈松彪 +4 位作者 郭新睿 颜静宛 田大刚 李刚 王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挖掘和鉴定谷丰B稻瘟病抗性基因,了解谷丰B稻瘟病抗性遗传模式。【方法】以谷丰B和日本晴杂交获得F1和F2代遗传群体,接种稻瘟菌不同生理小种并分析抗病遗传模式;在F2群体中挑选极端抗/感单株构建DNA混合池,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 【目的】挖掘和鉴定谷丰B稻瘟病抗性基因,了解谷丰B稻瘟病抗性遗传模式。【方法】以谷丰B和日本晴杂交获得F1和F2代遗传群体,接种稻瘟菌不同生理小种并分析抗病遗传模式;在F2群体中挑选极端抗/感单株构建DNA混合池,利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定位关联区域。【结果】谷丰B对KJ201、RB22、CHNOS、RB6、2Y838-1、501-3和IR16-1等菌株均表现高抗性,表明谷丰B基因组可能携带了广谱高抗稻瘟病基因。谷丰B和日本晴杂交,F1群体表现抗501-3和IR16-1,F2群体的抗病/感病分离比不符合3∶1,推测谷丰B基因组存在多个位点影响稻瘟病抗性。对F2群体的极端抗病、感病混合池及亲本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了175696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分析子代△SNP-index,定位到2个与抗病性显著关联区间,分别为Chr.6:10082-11397 kb和Chr.11:120-266 kb。其中,6号染色体的关联区间与Pi2/9抗病位点等位,区间内含有4006个SNPs和623个插入缺失(InDels)标记;11号染色体的关联区间含有752个SNPs和195个InDels标记。【结论】谷丰B对强致病力501-3菌株抗性可能是由第6号和1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共同控制。研究结果为谷丰B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并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标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谷丰B BSA
下载PDF
苏皖地区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汝建 沈高平 KatsuoSashida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59-564,共6页
苏皖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4条剖面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经鉴定计9属27种.它们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y-cystine组成,并且可以划分成3个组合带,即Pseudoalb... 苏皖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4条剖面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经鉴定计9属27种.它们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y-cystine组成,并且可以划分成3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fusiformis-Plongtanensis,FOlli-cucullusmonacanthus和Ruzhencevispongusuralicus-FOllicucullusscholasticus组合带.同时根据这3个组合带化石的分布,进行了这4条剖面的地层对比,并与国内外时代大致相当的放射虫组合带进行了比较,还讨论了这3个组合带的时代另外,还根据放射虫岩的结构构造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及古地磁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岩 组合带 孤峰组 古环境 放射虫化石
下载PDF
鄂西二叠系孤峰组层状硅质岩及硅质结核成因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秀凤 王国庆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3-30,共8页
鄂西二叠系孤峰组主要由一套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硅质泥岩夹硅质结核的岩层所构成。笔者通过对其层状硅质岩和硅质结核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两种硅质岩的硅质主要是生物来源,而非热水成因。但硅质岩的形成并不受单... 鄂西二叠系孤峰组主要由一套薄层硅质岩、炭质硅质岩、硅质泥岩夹硅质结核的岩层所构成。笔者通过对其层状硅质岩和硅质结核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两种硅质岩的硅质主要是生物来源,而非热水成因。但硅质岩的形成并不受单一因素影响,可能既受到了生物、又有热水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硅质结核为成岩结核,其受到的热水作用影响比层状硅质岩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研究 硅质岩 孤峰组 鄂西
下载PDF
下扬子区孤峰组—大隆组露头剖面特征与岩相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素平 吴聿元 +2 位作者 余文端 张柏林 胡文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215-232,245,共19页
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和大隆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勘探目的层位。然而,由于两者在时空分布上都存在明显的岩相变化,使得其在区域地层划分及对比中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油气资源勘探及潜力评价工作。因此,本文对下扬子区孤峰组及大隆组... 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和大隆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烃源岩勘探目的层位。然而,由于两者在时空分布上都存在明显的岩相变化,使得其在区域地层划分及对比中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油气资源勘探及潜力评价工作。因此,本文对下扬子区孤峰组及大隆组的6条典型野外剖面进行详细梳理并总结其岩石地层特征,进一步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其垂向及平面的岩相展布及变化,结合总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来探讨其页岩油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下扬子区孤峰组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呈厚薄相间的变化特征,其沉积中心大体位于繁昌—芜湖及句容—溧水一带;孤峰组岩性基本上可分为三段,其中中部硅质岩—泥岩段在区域上稳定发育且厚度较大。大隆组在区域上厚度变化不大,但受古地理格局影响,在区域上岩性分异较明显,其硅质岩段主要发育在皖南地区,而在苏北地区则相变为泥页岩。下扬子地区孤峰组和大隆组TOC高,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总体上处于生气范围内,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孤峰组及大隆组中上段TOC最高,是页岩气有利勘探层位。区域上,无为盆地、句容—南陵盆地、常州—宣广盆地及无锡—苏州地区是页岩气有利勘探地区;而宣广—煤山盆地、句容丹阳—黄桥—泰州地区页岩成熟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组 大隆组 岩相 页岩油气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不同岩性孔隙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西文 吴勘 +2 位作者 马强分 冯庆来 喻建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6,共9页
孔隙是页岩层系是否具有生烃能力、储气能力和开采价值的主要标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西建始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页岩、泥质灰岩和碳质页岩3类岩石采取二次电子模式扫描,发现并分析了5大类9小类孔隙,即①絮凝作用孔隙;②有... 孔隙是页岩层系是否具有生烃能力、储气能力和开采价值的主要标志。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鄂西建始扬子北缘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页岩、泥质灰岩和碳质页岩3类岩石采取二次电子模式扫描,发现并分析了5大类9小类孔隙,即①絮凝作用孔隙;②有机质化石孔;③有机质碎片沥青孔;④黄铁矿粒间孔;⑤矿物颗粒晶间孔;⑥微型通道;⑦微裂缝;⑧钙质化石孔;⑨碎屑与围岩之间孔。研究表明,硅质页岩中发育较多的黄铁矿微球粒以及絮凝结构,有机质孔隙从纳米级至微米级;泥质灰岩中以矿物质孔隙为主,微裂缝比较发育,脆性矿物多;碳质页岩中存在大量蜂窝状孔洞和广泛分布的微裂缝,孔隙类型主要为有机质纳米孔。碳质页岩与传统储层孔隙特征具有很大差异,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岩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峰组 页岩气 孔隙 空间分布 资源评价
下载PDF
安徽南部孤峰组硅质岩特征及其成因的综合评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强 马占武 +4 位作者 李红中 周永章 梁锦 徐丽 安燕飞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8年第4期21-28,共8页
硅质岩是指主要由隐晶或微晶质自生SiO2矿物所组成的一类分布范围极广的沉积岩石。安徽南部地区孤峰组地层分布有大量硅质岩,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状硅质岩、泥页岩互层。研究显示,该区硅质岩属于受火山作用影响的生物成因硅质岩。
关键词 硅质岩 火山作用 生物成因 孤峰组
下载PDF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汝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含有极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vcystine组成。文章对部分...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含有极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vcystine组成。文章对部分化石进行了描述,并建立1新属新种。根据放射虫在地层中的分布,提出两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fusiformis-P.longtanensis带和Ruzhencevispongusuralicus带,并将这两个组合带与国内外时代大致相当的放射虫组合进行了比较,还讨论了这两个组合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动物群 组合带 孤峰组 下二叠世 古动物
下载PDF
中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佳丰68S的选育及初步利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晓智 张集文 +5 位作者 费震江 周鹏 魏磊 董华林 张建华 徐宏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41-2943,共3页
佳丰68S是利用"8077S"与丰两优1号杂交,然后再与蜀恢527和扬稻6号复交选育而成的携带苯达松致死基因的中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它属于无花粉类型,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其不育株率、花粉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 佳丰68S是利用"8077S"与丰两优1号杂交,然后再与蜀恢527和扬稻6号复交选育而成的携带苯达松致死基因的中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它属于无花粉类型,不育期间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其不育株率、花粉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在14.5h长日下,不育临界温度低于23.5℃。开花习性好,容易繁殖和制种,稻米外观品质好,配合力强。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组合正在参加各级产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佳丰68S 选育 苯达松敏感致死
下载PDF
桃芽变新品种‘谷丰’的选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君君 刘明 +6 位作者 杨海清 崔晓兰 关伟 史贺奎 张金珠 庞慧 杨刚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选育桃新品种,丰富平谷地区桃栽培种类。【方法】该品种为自然条件下芽变选育,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与亲本进行性状比较。【结果】选育的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平圆,微凹,果形整齐;平均果重250g,大果重400g。果肉乳白色,近核处白色,... 【目的】选育桃新品种,丰富平谷地区桃栽培种类。【方法】该品种为自然条件下芽变选育,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与亲本进行性状比较。【结果】选育的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顶平圆,微凹,果形整齐;平均果重250g,大果重400g。果肉乳白色,近核处白色,肉质硬,离核;风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8%。自然坐果率高,丰产,平谷地区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92d左右。【结论】‘谷丰’是‘大久保’的早熟芽变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选育 芽变 '谷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茅口组岩溶储层控制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华 陈延贵 +5 位作者 陈聪 高兆龙 山述娇 李天军 胡罗嘉 谢静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强,已发现气藏具有“一井一藏”的特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茅口组勘探。在对研究区构造背景、火山岩分布、古地貌、古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观测...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强,已发现气藏具有“一井一藏”的特点,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认识不清,从而制约了该地区茅口组勘探。在对研究区构造背景、火山岩分布、古地貌、古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的岩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发育一套孤峰组深水相沉积,岩性为硅质岩、硅质页岩及页岩,为茅口组同期异相产物,孤峰组沉积具有穿时性,沉积时间北早南晚,由于其渗透性和可溶性差,对大气水下渗产生岩溶起到了封隔作用;②东吴运动使得研究区抬升暴露地表,遭受大气水溶蚀改造,是茅口组岩溶储层形成的必要因素;③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拉张断裂系统,为大气水通过孤峰组硅质-泥质岩下渗产生溶蚀作用提供了通道,是茅口组岩溶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④由于孤峰组难溶性岩层的存在,使得孤峰组覆盖区古地貌非常平缓,古地貌对岩溶储层影响微弱;⑤炎热潮湿的古气候为岩溶储层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外部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中二叠世 茅口组 孤峰组 岩溶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