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0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RESEARCH OF JIAJI(夹脊EX-B2) IN TREATMENT OF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ITH ACUPUNC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君 刘红英 +2 位作者 邓晖 张翠莲 陈晓红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7年第4期22-26,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Jiájǐ(夹脊EX-B2)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SOP) with acupuncture.Methods 62 cases of SOP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named treat- ment group with...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Jiájǐ(夹脊EX-B2) on spastic cerebral palsy (SOP) with acupuncture.Methods 62 cases of SOP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named treat- ment group with acupuncture on Jiájǐ(夹脊EX-B2),and control group with sham-acupuncture.The treatment was applied once a day,10 times made a course,totally 6 courses were required.Modified Ashworth scale and FIM grade were used to observe and assess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4.4 % in treatment group and was 63.3 % in control group,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Conclusion Acupuncture on Jiájǐ(夹脊EX-B2) achieves goo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palsy Jiájǐ(夹脊ex-b2) ACUPUNCTURE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and neuronal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2
作者 Hui-Jie Chen Xiu-Ming Pang +1 位作者 Song-Yin Zheng Yan W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9年第22期22-26,共5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and neuronal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on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and neuronal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group, model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 The model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was reproduced by modified Allen's method. Each group was given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treatment 2 hours after modeling.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in T8 to T12, the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 was given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30 mg/kg methylprednisolone sodium succinate, and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model group were not treated. After treatment, BBB scores were observed to evaluate the motor function of posterior limb in each group, and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tissues were take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pinal cord neuropathy were observed by Nissl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was detected by RT-qPCR, and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proteins (Bax, Bcl-2 and cleaved-Caspase-3) was detected by Western-Blot. Result:Compared with sham operation group, BBB, neuron survival rate and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poptotic rate of neur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of Bax, Bcl-2, cleaved Caspase-3 protein and Bax/Bcl-2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odel group (P< 0.05). Electroacupuncture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BB score, neuron survival rate and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reduce apoptotic rate of neurons and the ratio of Bax/Bcl-2, and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Bax, Bcl-2 and cleaved Caspase-3 protein in tissues,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model group (P< 0.05). Conclusions: Electroacupuncture at Jiaji (EX-B2) point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rats after ASCI,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icroRNA-21 in tissues and the inhibition of the activation of Bax/Bcl-2/cleaved Caspase-3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ji(ex-b2)points ELECTROACUPUNCTURE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poptosis MICRORNA-21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OF JIAJI (EX-B2) I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CTIC SPASTIC HEMIPLEGIA
3
作者 周君 谭源生 +2 位作者 梁云武 陈贵龙 王泽涛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 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f different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 ic hemiplegia of apoplexy. Methods: Eighty stro ke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were evenly randomized...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herape 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f different acup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 ic hemiplegia of apoplexy. Methods: Eighty stro ke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were evenly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grou p and treatment group. Forty case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with acupun cture of Jiaji (夹脊 EX-B2) from T1 to L5, while forty cases of control gro 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oints as Jianyu (肩NFDA1 LI 15), Quchi (曲池 LI 11), Huantiao (环跳 GB 30), Zusanli (足三里 ST 36), Kunlun (昆仑 BL 60), etc. o n the diseased side, once daily, with 10 sessions being one therapeutic course, and 3 courses all together. The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and neurological d eficit grading scale (NDS) were used as the indexes to assess the therapeutic ef fec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NDS of both treat ment and control groups reduced and the difference value between post- and pre-treatment of tr ea 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MAS showed a si milar tendency in both groups. Of the 40 cases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6 and 1 were cured, 20 and 15 had marked improvement, 9 and 11 had improvement, 4 and 8 failed, 1 and 5 got worse,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being 87.5% an d 67.5% respective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 y superior to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1). Conc lusion: Acupuncture of Jiaji ( EX-B2) is superior to acupuncture of conventional acupoints in alleviating the state of spastic hemiplegia of apople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plectic spastic hemiplegia Acupuncture of jiaji (EX -B 2) Conventional acupoints
下载PDF
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临床研究
4
作者 罗春梅 李佩芳 +3 位作者 刘霞 王涛 浦芳 刘睿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共67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加通督调神针刺)和试验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夹脊...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共67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加通督调神针刺)和试验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夹脊穴),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通过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Barthel指数分级法(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分别评估患者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步行功能,同时观察生化指标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并评价整体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BBS、FMB、MBI及FAC得分分别为(41.56±7.01)、(13.22±1.62)、(70.13±6.92)、(3.84±1.0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cy、DD、hs-CRP水平分别为(15.42±3.22)μmol/L、(372.46±39.58)μg/L、(5.61±1.0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能有效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改善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平衡障碍 夹脊穴 通督调神 针刺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孙辉 陈国强 +3 位作者 杨朴 鲁娟娟 常永乾 孙国权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康复医学科就诊且行适宜手法治疗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 目的探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康复医学科就诊且行适宜手法治疗的8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腰部推拿和干扰电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OA)评分高于治疗前,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配合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可减轻LDH患者的腰部疼痛不适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背俞穴透刺夹脊穴 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华 柳百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结合脊柱相关源性亚健康的调理机制,观察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亚健康状态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刀组(观察组)与针刺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五脏夹脊穴调... 目的在针刀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结合脊柱相关源性亚健康的调理机制,观察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亚健康状态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刀组(观察组)与针刺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五脏夹脊穴调理。观察组用针刀刺松穴位后,分别向督脉及膀胱经透刺,然后选取五脏夹脊穴进行拔罐;对照组取五脏夹脊穴针刺,得气后运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留针20 min,出针后进行拔罐。21 d后观察两组的调理效果。结果调理后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7/28),高于对照组的77.8%(21/27)(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39.3%(11/28),高于对照组的22.2%(6/27)(P<0.01)。结论针刀五脏夹脊穴配合拔罐调理亚健康效果显著,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针刀疗法 五脏夹脊穴 督脉 膀胱经 拔罐疗法
下载PDF
嘉积鸭母鸭体尺性状与瘦肉重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积乐 顾丽红 +6 位作者 吴方虎 尚圆圆 郇树乾 冀凤杰 郑心力 薛本耀 徐铁山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为对嘉积鸭瘦肉重进行有效选择,研究测定了71日龄嘉积鸭体尺性状,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体尺性状与瘦肉重间的相关性及其对瘦肉重的影响,建立了体尺性状与瘦肉重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瘦肉重(Y)与龙骨长(X_(3))极显著正相关(r=0.394... 为对嘉积鸭瘦肉重进行有效选择,研究测定了71日龄嘉积鸭体尺性状,运用SPSS 26.0软件分析体尺性状与瘦肉重间的相关性及其对瘦肉重的影响,建立了体尺性状与瘦肉重的最优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瘦肉重(Y)与龙骨长(X_(3))极显著正相关(r=0.394,P<0.01),与胸深(X_(4))显著正相关(r=0.276,P<0.05);龙骨长、胸深、半潜水长(X_(2))是影响71日龄嘉积鸭瘦肉重的重要指标,其中龙骨长对瘦肉重的直接影响最大,为0.649,胸深和半潜水长对瘦肉重的直接影响分别为0.386和0.283;71日龄嘉积鸭体尺对瘦肉重的最优回归模型为:Y=-680.197+33.651X_(3)+27.744X_(4)+8.531X_(2)。综上所述,71日龄嘉积鸭瘦肉重与龙骨长、胸深和半潜水长密切相关,可通过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实现对瘦肉重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积鸭 体尺 瘦肉重 回归模型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佳坤 程凯 +3 位作者 朱晓晨 龚立冬 武晋廷 李嘉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73-37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连续治疗6...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麦吉尔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分、血清疼痛因子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颈椎生理曲度C2~7Cobb角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椎疼痛SF-MPQ评分、SP、PGE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颈椎疼痛SF-MPQ评分、SP、PG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IL-6、IL-1β、TNF-α、NF-κB水平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L-6、IL-1β、TNF-α、NF-κ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59/62),对照组为80.65%(50/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症状复发率为5.71%(2/35),对照组为29.63%(8/27)。观察组患者症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变异常颈椎生理曲度,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症状复发风险,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颈夹脊穴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白细胞介素6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旭霞 娄宏君 +1 位作者 王文韬 高曦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从Nrf2/ARE通路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用手术方法将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的作用效应,从Nrf2/ARE通路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电针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用手术方法将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过的定量滤纸片放在C 8神经根腋下建立CSR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根,不放置滤纸片。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疼痛行为表现、步态障碍评分和抓握能力评分,从造模后第4天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以每日捆绑15 min,针刺组予以每日捆绑+针刺15 min,电针组予以每日捆绑+电针15 min。治疗结束后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或活力,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神经根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抗体Kelch样ECH相关蛋白(Keap1)和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疼痛行为表现、步态障碍和抓握能力改善程度和好转速度均优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SOD与GSH-PX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与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并且神经根组织Nrf2与HO-1表达显著下降,Keap1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PX的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根组织Nrf2与HO-1的表达显著上升,Keap1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血清MDA的含量明显升高,SOD与GSH-PX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组织Nrf2的表达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O-1的表达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eap1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可以改善CSR大鼠的步态障碍,减轻CSR大鼠的根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夹脊电针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上调Nrf2、HO-1的表达和下调Keap1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电针 神经根型颈椎病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反应元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夹脊电针通过抑制Xc^(-)/GPX4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10
作者 栾逸先 尹洪娜 +5 位作者 朱荟一 田洪昭 张文钊 应雨校 李禹洋 李全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铁死亡的影响,明确电针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CI)、夹脊电针组(EA)和抑制剂组(Fer-1)4组,每组18只,再将每组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分为3 d组、7 d组...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铁死亡的影响,明确电针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CI)、夹脊电针组(EA)和抑制剂组(Fer-1)4组,每组18只,再将每组按照不同的治疗时间分为3 d组、7 d组与14 d组3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分别治疗3 d、7 d与14 d进行BBB评分、斜板实验,之后对损伤节段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尼氏染色、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观察铁死亡通路相关因子GSH、GPX4的表达情况及神经元数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SCI组3 d、7 d与14 d的BBB评分与斜板角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前角神经元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GPX4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CI组比较,EA组3 d、7 d与14 d的BBB评分与斜板角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前角神经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X4表达在7 d、14 d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CI组比较,Fer-1组3 d、7 d与14 d的BBB评分与斜板角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前角神经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GPX4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Fer-1组比较,EA组BBB评分与斜板角度在14 d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前角神经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GPX4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铁死亡加剧,电针治疗能够有效抑制Xc^(-)/GPX4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铁死亡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结合导引治疗功能性腰椎不稳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杜玲怡 陈德塔 +1 位作者 李玉梅 樊天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20-1525,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结合导引治疗功能性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12月在上海市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功能性腰椎不稳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1例、其余2组各2例失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结合导引治疗功能性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5—12月在上海市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功能性腰椎不稳患者120例,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1例、其余2组各2例失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及功能锻炼治疗;电针联合功能锻炼组在所选病灶两侧的华佗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电针联合导引组在选取病变节段两侧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同时进行导引功法锻炼。3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腰椎稳定性相关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曲度、腰椎活动度及过伸过屈位片椎体滑移距离、角位移),统计3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电针联合导引组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3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矢状位曲度、椎体滑移距离、角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腰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且电针联合导引组腰椎活动度明显大于其他2组(P均<0.05)。治疗4周后,电针联合导引组愈显率为100%(38/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21/39)和电针联合功能锻炼组的81.6%(31/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导引治疗功能性腰椎不稳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腰椎不稳 电针 导引 夹脊穴
下载PDF
针刺夹脊穴联合心脏康复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疗效观察
12
作者 邵明璐 孟宪忠 +2 位作者 华靖 庄燕 马光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78-784,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联合心脏康复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2023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联合心脏康复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2023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规范化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组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康复组接受心脏康复治疗,联合组接受针刺夹脊穴联合心脏康复治疗。4组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单手握力、10 s内自主抬高单侧下肢的次数、心律失常人数、生活质量(采用ICF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共有87例患者完成观察,其中针刺组21例、康复组23例、联合组22例、对照组21例。针刺组、康复组及联合组治疗后6MWT、LVE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ICF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联合组6MWT、LVEF、ICF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均<0.05),针刺组与康复组间6MWT、LVEF、IC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6MWT、针刺组LV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针刺组和康复组ICF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康复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单手握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联合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3组(P均<0.05)。康复组和联合组治疗后10 s下肢抬高次数明显多于治疗前及针刺组和对照组(P均<0.05),且联合组明显多于康复组(P<0.05)。针刺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心律失常人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及康复组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心脏康复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肌肉适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作用明显优于单用针刺治疗或心脏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穴 心脏康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联合润肌丹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
13
作者 林权 盖利利 +4 位作者 徐春辉 夏联恒 顾召 王婷萱 高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62-766,77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润肌丹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康...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联合润肌丹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和康复新液纱布换药,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及电针腰部夹脊穴和润肌丹油纱布换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8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创面总面积、踝肱指数(ABI)、血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创面总面积均明显缩小(P均<0.05),ABI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白细胞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润肌丹油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肢体缺血,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夹脊穴 润肌丹油 糖尿病足溃疡
下载PDF
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临床观察
14
作者 徐婉月 汪宗保 +3 位作者 王从振 万自成 常梦娟 许静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夹脊穴埋线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 目的:观察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夹脊穴埋线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MAS、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好(P<0.05)。结论:夹脊穴埋线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 下肢痉挛 夹脊穴埋线 常规康复训练
下载PDF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金玉 王非 +3 位作者 张京兰 金海涛 杨晶 姜磊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09-313,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 目的 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偏瘫病人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6),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营养神经、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除基础治疗外加用雷火灸,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治疗周期4周。观察两组肢体肿胀程度、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疗效、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4周后,两组肢体肿胀积分[(1.43±0.59)分比(1.67±0.41)分、(0.16±0.32)分比(0.31±0.29)分]及血清NSE[(0.31±0.08)μg/L比(0.39±0.10)μg/L、(0.18±0.05)μg/L比(0.25±0.07)μg/L]、S100β蛋白[(21.99±5.67)μg/L比(25.08±6.41)μg/L、(14.34±3.65)μg/L比(18.26±4.70)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FIM评分[(68.54±10.22)分比(62.39±8.49)分、(83.54±15.61)分比(73.37±11.24)分]、BBS评分[(28.54±6.39)分比(25.21±4.70)分、(37.82±8.64)分比(32.87±7.21)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华佗夹脊穴联合雷火灸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FIM评分及降低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改善病人平衡能力及肢体肿胀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华佗夹脊穴 雷火灸 中风后偏瘫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 肢体肿胀程度
下载PDF
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刘婷 李明波 +1 位作者 余泽芸 付高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8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观察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B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C组采用仰卧角度牵引。各... 目的观察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B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C组采用仰卧角度牵引。各组治疗2周后将治疗前后疼痛调查量表(McGill)、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2周后各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2周后A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改善均优于B组和C组(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治疗方法精准、安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内热针 牵引 针刺 颈夹脊穴 精准治疗
下载PDF
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蔡海鑫 萨仁 +2 位作者 郑全成 宋安华 杨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 目的研究古法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分为采用电针针刺夹脊穴治疗的电针组和采用古法针刺治疗的古法针刺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古法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SP、TGF-β1、NF-κB水平、椎-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古法针刺组低于电针组(P<0.05);2组血清β-EP水平、椎-基底动脉Vm、Vs、颈椎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活动度及颈椎功能评分升高,古法针刺组高于电针组(P<0.05)。结论与电针针刺夹脊穴相比,采用古法针刺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其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颈椎活动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古法针刺 电针 夹脊穴 颈椎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杰海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基于冬病夏治理论,观察三伏天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基础... 目的基于冬病夏治理论,观察三伏天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基础上予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症状加重次数。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评分(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CAT评分和患者症状加重次数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穴位贴敷基础上,三伏天温针灸夹脊穴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降低患者6个月内症状加重次数,改善咳嗽、咳痰和胸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温针疗法 夹脊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咳嗽 冬病夏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19
作者 朱曦 陶宇洪 +1 位作者 黄鹏 李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52-5857,共6页
背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中大多数针刺治疗由CT引导或非引导,对位点的精准控制及针刺有效部位不够明确。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解放军总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 背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中大多数针刺治疗由CT引导或非引导,对位点的精准控制及针刺有效部位不够明确。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解放军总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输刺夹脊穴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予输刺夹脊穴治疗,于就诊当天及就诊后4,7 d各治疗1次。治疗前后进行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结果与结论: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第2,3,6,7天及治疗结束后1,2周的目测类比评分降低(P<0.05,P<0.01)。②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第1-7天及治疗结束后1,2周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降低(P<0.01)。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JOA评分均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等3,7天及治疗结束后1,2周的JOA评分升高(P<0.05,P<0.01)。④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均升高(P<0.01);两组间治疗后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输刺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并且超声引导能够提升输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引导 针刺 夹脊穴 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
下载PDF
针刺腰夹脊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
作者 罗金松 李雪莲 +2 位作者 王华英 蒲子英 何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究针刺腰夹脊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阆中市中医医院疼痛康复科门诊明确诊断为LDH的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0例)和试验组(80... 目的:探究针刺腰夹脊联合雷火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阆中市中医医院疼痛康复科门诊明确诊断为LDH的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0例)和试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腰夹脊穴联合雷火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腰夹脊联合雷火灸治疗LDH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缓解疼痛并改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腰夹脊穴 雷火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