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宗金鉴》治疗心悸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煌钰 陈莉 +5 位作者 李彤 徐晨曦 王钰碧 洪伟栋 谢迪 鹿小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22-27,35,共7页
目的挖掘并分析《医宗金鉴》中治疗心悸的方剂,探讨《医宗金鉴》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筛选《医宗金鉴》治疗心悸处方,使用Microsoft Excel将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Python软件对其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及药物种类等... 目的挖掘并分析《医宗金鉴》中治疗心悸的方剂,探讨《医宗金鉴》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筛选《医宗金鉴》治疗心悸处方,使用Microsoft Excel将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Python软件对其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及药物种类等进行频数分析,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54首方剂,涉及中药72味,其中高频使用的药物为甘草、人参、茯苓、桂枝、生姜等;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与置信度,得到关联规则11条,如“大枣,生姜”“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等;聚类分析得到5组组合,如“甘草”“桂枝,生姜”“人参,茯苓,白术”等。结论《医宗金鉴》治疗心悸重补益而轻攻伐,注重温通心阳、利水蠲饮,学术思想具有医崇仲景的特点,并提出悸由水饮、悸本为虚、“心痹”致悸等独到观点,拓宽了现代临床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医宗金鉴
下载PDF
《医宗金鉴》中的伤寒内容特色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海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朝廷编订颁发的大型医学丛书 ,它的第一分册“订正仲景全书” ,研究《伤寒论》不仅系统全面 ,而且很有特色 ,它对《伤寒论》的条文依据章节重新归类 ,并对一些内容相同的条文进行合理归并 ,对一些内容复杂的条文合... 《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朝廷编订颁发的大型医学丛书 ,它的第一分册“订正仲景全书” ,研究《伤寒论》不仅系统全面 ,而且很有特色 ,它对《伤寒论》的条文依据章节重新归类 ,并对一些内容相同的条文进行合理归并 ,对一些内容复杂的条文合理拆解 ,对错漏的条文大胆修正 ,还用“三纲鼎立”理论 ,作为太阳病分章节的依据和解释条文的论理工具。书中还有歌诀体裁 ,便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宗金鉴 《伤寒论》 特色 中医
原文传递
古代中国的历史分期与历史观念——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出发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伟全 《阅江学刊》 2013年第4期66-72,共7页
西方史学中中世纪概念的产生,代表了人文学者与过去决裂的决心。有西方学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缺乏"对过去的感觉",尽管这种观察看到了中西史学的明显不同,却存在严重的误解。中国古代正史中确有表述历史分期的词语,却没有与&qu... 西方史学中中世纪概念的产生,代表了人文学者与过去决裂的决心。有西方学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缺乏"对过去的感觉",尽管这种观察看到了中西史学的明显不同,却存在严重的误解。中国古代正史中确有表述历史分期的词语,却没有与"中世纪"相对应的强烈否定过去的概念。封建与郡县之别被中国古人赋予丰富的政治道德意义,并由此在先秦和秦以后划分了一条古今有别的鸿沟,秦及秦以后的历史被视作是同质的。西方历史观念东渐,秦至清的漫长时段自然地被比拟为中国的"中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过去的感觉 中世纪 “三古” 中国传统史学 封建
下载PDF
The Bronze Acupuncture Model Produced by Emperor Qianlong’s Order in 1744 A.D.
4
作者 Hong Qin 段英帅(译)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The bronze acupuncture model was produced by Emperor Qianlong’s order in 1744 A.D.It has been 274 years since then,and this model has always been well kept and handed down with a full record.It is of great traditiona... The bronze acupuncture model was produced by Emperor Qianlong’s order in 1744 A.D.It has been 274 years since then,and this model has always been well kept and handed down with a full record.It is of great traditional medical and cultural value,regarded as the treasure of Shanghai Museu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e to its rareness and intactnes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nze acupuncture model Ding Jimin Fu Hai Wang Jimin Yi Zong Jin jian(《医宗金鉴》golden Mirror of Medicine) Yuzhi Zhenjiuxiang Chongxiuji(The Rebuilding Record of Acupuncture Models by Emperor’s Order) Zhen Sheng
下载PDF
蒋健以加减金色泻黄饮为主治疗口疮用药路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欣 崔晨 +3 位作者 耿琪 李敬伟 周丹 杨晓帆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425-1427,共3页
金色泻黄饮出自《明医指掌》,由升麻、防风、白芷、石斛、甘草、黄芩、半夏、枳壳组成。以此方去黄芩、半夏、枳壳,加山栀、茯苓即"加减金色泻黄饮"。蒋健教授在运用此方治疗口疮时,常常配合中成药万应胶囊以进一步加强清热... 金色泻黄饮出自《明医指掌》,由升麻、防风、白芷、石斛、甘草、黄芩、半夏、枳壳组成。以此方去黄芩、半夏、枳壳,加山栀、茯苓即"加减金色泻黄饮"。蒋健教授在运用此方治疗口疮时,常常配合中成药万应胶囊以进一步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配合应用中成药螺旋藻胶囊在祛邪同时匡扶正气,以减少口疮的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色泻黄饮 加减金色泻黄饮 万应胶囊 螺旋藻胶囊 口疮 蒋健
下载PDF
再论《金瓶梅》崇祯本评改者是谢肇淛——崇祯本第六十四回回首诗补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汝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3-169,191-192,共7页
《金瓶梅》崇祯本以词话本为底本进行改写与评点,评者与改者为同一人。评改者是加工修改者,为《金瓶梅》定型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谢肇淛是崇祯本评改者,《金瓶梅跋》与崇祯本评语是互补的,应出自一人之手。徐熥是谢肇淛的舅父与挚友,谢... 《金瓶梅》崇祯本以词话本为底本进行改写与评点,评者与改者为同一人。评改者是加工修改者,为《金瓶梅》定型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谢肇淛是崇祯本评改者,《金瓶梅跋》与崇祯本评语是互补的,应出自一人之手。徐熥是谢肇淛的舅父与挚友,谢氏评改《金瓶梅词话》在徐熥逝世之后。崇祯本第六十四回回首诗引入徐熥的《花楼吟咏》,寄托哀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崇祯本 谢肇淛 《金瓶梅跋》 徐熥 《榕阴新检》
原文传递
清代“第一医官”刘裕铎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红治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5-209,共5页
清代御医刘裕铎 ,医术高超 ,深得皇家信任 ,曾被雍正帝誉为“第一医官”。乾隆年间和吴谦共同担任《医宗金鉴》的总修官 ,为中医学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后世中医文献及正史对于刘裕铎的记载很少 ,但是在现存的清宫档案、奏折、上... 清代御医刘裕铎 ,医术高超 ,深得皇家信任 ,曾被雍正帝誉为“第一医官”。乾隆年间和吴谦共同担任《医宗金鉴》的总修官 ,为中医学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然而后世中医文献及正史对于刘裕铎的记载很少 ,但是在现存的清宫档案、奏折、上谕 ,甚至地方志中 ,却有很多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裕 地方志 奏折 雍正帝 清代 正史 生平 中医学发展 中医文献 《医宗金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