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庚、单诸字与雷神崇拜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亦箫 李晓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庚、庸、康、单等甲骨文字,是雷神崇拜过程中遗留的文字活化石。庚、单二字由象征雷神的柱鼓构成,庚字上的倒三角形歧首和单字上方的两个鼍皮小鼓,象征商人始祖神帝喾和商契。庸字是雷神祭仪中柱鼓与钲的组合,康字是祈雨祈丰的祭祀意涵... 庚、庸、康、单等甲骨文字,是雷神崇拜过程中遗留的文字活化石。庚、单二字由象征雷神的柱鼓构成,庚字上的倒三角形歧首和单字上方的两个鼍皮小鼓,象征商人始祖神帝喾和商契。庸字是雷神祭仪中柱鼓与钲的组合,康字是祈雨祈丰的祭祀意涵的体现。象征雷神之柱鼓兼具信仰符号、社会组织符号的双重内涵,商人围绕它在聚落范围内建立起公共秩序。在此基础上,城邑、国家等更大范围的统治理念逐渐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柱鼓 雷神信仰 地缘组织
下载PDF
模式化与多重性:东汉徐州地区建鼓舞画像石的叙事设计研究
2
作者 肖奕云 崔华春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127-131,141,共6页
叙事性是汉画像石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汉画像石依礼教而寓象征,以直观的视觉符号隐喻着多重的文化内涵。本文针对极具地域特征的徐州汉画像石建鼓舞图像,从舞者造型、建鼓形制、演出场地三类图形语素阐述单元建鼓舞画像的叙事表现手法,... 叙事性是汉画像石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汉画像石依礼教而寓象征,以直观的视觉符号隐喻着多重的文化内涵。本文针对极具地域特征的徐州汉画像石建鼓舞图像,从舞者造型、建鼓形制、演出场地三类图形语素阐述单元建鼓舞画像的叙事表现手法,通过归纳复合图式的构图形式分析“乐舞百戏”“车马出行”“庖厨宴饮”等艺术要素联结的叙述意义,在此基础上以洪楼祠堂为例,从汉画空间叙事角度进一步探讨建鼓舞图像在整体空间叙事中的叙事层次与轨迹。意在汲取有关传统中国墓葬空间中图像叙事的根本逻辑,为探求汉画在建筑结构上的视觉意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建鼓舞 图像叙事 空间叙事 礼仪美术
下载PDF
徐州汉画像石中乐舞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爱真 刘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徐州是我国较早发现汉代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徐州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两种乐舞形式———长袖舞和建鼓舞进行了探讨,论及它们在汉代乐舞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徐州 乐舞 汉画像石 长袖舞 建鼓舞 百戏
下载PDF
从徐州汉画像看汉代音乐艺术形式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爱真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江苏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出土了大量反映汉代民间音乐文化的汉画像(砖)石。在这些汉画像(砖)石中,呈现出距离我们两千年以前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歌唱、器乐、舞蹈、百戏等,本文通过对具体汉画像的分析和研究,一... 江苏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和丰厚的地区之一,出土了大量反映汉代民间音乐文化的汉画像(砖)石。在这些汉画像(砖)石中,呈现出距离我们两千年以前的音乐艺术形式,如:歌唱、器乐、舞蹈、百戏等,本文通过对具体汉画像的分析和研究,一一论述汉代这些主要的音乐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汉画像 音乐艺术形式 建鼓 长袖舞
下载PDF
从连云港双龙汉尺看汉代建鼓艺术
5
作者 马振林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2-94,共3页
结合2002年连云港市海州区双龙村发掘的双龙汉墓出土的制作精美的木质汉尺,研究了在这个尺的背面上的大象拉鼓车图案,认为汉尺上所绘的建鼓具备了汉代建鼓的突出特点,根据双龙汉尺中的建鼓图案,对汉代建鼓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连云港 双龙汉墓 汉尺 建鼓
下载PDF
汉画像中巫舞的表现形式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顾颖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43-47,共5页
汉代的舞蹈分为观赏性的和巫术性质的,汉画像石中存在大量巫舞图像。在汉画像的研究中,对这一部分巫术性质舞蹈的研究不多。本文根据汉画像的图像志材料,论述了汉画像中巫舞的几种形式,并对其文化意义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汉画像 巫舞 假面舞 建鼓舞 盘舞
下载PDF
论汉代建鼓形制与图像配置的汉文化意蕴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敬民 李沁憶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90-95,共6页
在汉画中,建鼓无论在车马出行、乐舞百戏,抑或在神话仙境和鬼怪传奇等图中,无不体现出它所承载的汉代社会生活与审美旨意的密切联系。本文认为:汉画图绘的建鼓形制以及图像配置,均将天、地、人、神、鬼融入同一个场域,勾画出一幅沉雄强... 在汉画中,建鼓无论在车马出行、乐舞百戏,抑或在神话仙境和鬼怪传奇等图中,无不体现出它所承载的汉代社会生活与审美旨意的密切联系。本文认为:汉画图绘的建鼓形制以及图像配置,均将天、地、人、神、鬼融入同一个场域,勾画出一幅沉雄强悍、诡异升仙的幻想世界,承载着汉代艺术最深刻的文化意蕴、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建鼓形制 图像配置 艺术价值 文化意蕴
下载PDF
汉代建鼓舞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一伶 《东南文化》 2004年第3期73-77,共5页
建鼓由宗教礼仪、巫乐征战到世俗表演至建鼓舞的演变轨迹,充分体现了汉代健朗明快、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
关键词 建鼓 乐器 舞蹈
下载PDF
汉代建鼓的结构特征探析
9
作者 张慧丹 姚君 《工业设计》 2021年第1期128-129,共2页
汉代建鼓大多存于汉画石像中,建鼓图像包括建鼓、装饰物、底座、人物、以及整体画面的韵动感,故事性较为突出。但是由于汉画像石中图像模糊、视图信息不全等原因的限制,汉代建鼓在结构方面鲜有关注。本文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 汉代建鼓大多存于汉画石像中,建鼓图像包括建鼓、装饰物、底座、人物、以及整体画面的韵动感,故事性较为突出。但是由于汉画像石中图像模糊、视图信息不全等原因的限制,汉代建鼓在结构方面鲜有关注。本文从设计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鼓汉画像细致分析并与出土器物进行对比论证,探析汉代建鼓可能存在的结构特征。以期对复原汉代建鼓的整体面貌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建鼓 结构特征
下载PDF
论田间自由诗创作中的“韵律”元素——兼论田间对新诗内在节奏的继承和发展
10
作者 熊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6-32,共7页
田间在新诗史上常被认为是以创作自由诗而闻名的诗人,但实际上他的自由诗有很强的节奏感,并非对形式艺术的彻底放逐。田间在诗歌创作中常通过对情绪的抒发来分行断句,越是激烈的情绪就越会出现短小的诗行,由此形成了“鼓点”般的节奏,... 田间在新诗史上常被认为是以创作自由诗而闻名的诗人,但实际上他的自由诗有很强的节奏感,并非对形式艺术的彻底放逐。田间在诗歌创作中常通过对情绪的抒发来分行断句,越是激烈的情绪就越会出现短小的诗行,由此形成了“鼓点”般的节奏,这是对新诗内在节奏的继承和发挥,也是他独特的新诗“格律”观的外化;与此同时,田间也十分注重新诗的外在韵律,并非全然顺着情绪来建构诗行和节奏。因此,田间是一位有形式意识的诗人,他对新诗密集节奏的营造使其成为“时代的鼓手”,也为今天诗歌创作的“失范”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 内在节奏 鼓点诗 诗歌情绪
下载PDF
从神兽到神人:夔的不同形象的文化说解及“节”“和”的美学观念
11
作者 王瑾 《中国美学》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夔是古代神话的重要形象,也是谈及“神话历史化”时被广泛提及的例子,考察文献记载中夔神兽和乐官两种形象,发现夔作为乐正,典乐以教国子的“史影”是鼓类乐器曾在乐器演奏中居于核心地位,夔之“一足”是“建鼓”“以大鼓穿径为方孔,贯... 夔是古代神话的重要形象,也是谈及“神话历史化”时被广泛提及的例子,考察文献记载中夔神兽和乐官两种形象,发现夔作为乐正,典乐以教国子的“史影”是鼓类乐器曾在乐器演奏中居于核心地位,夔之“一足”是“建鼓”“以大鼓穿径为方孔,贯柱其中而树之”形制特点的神话变形。这反映出中国先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和印证着礼乐制度和君子人格当中“节”“和”的美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正 建鼓
原文传递
鼓座、建鼓与战鼓 被引量:10
12
作者 侯毅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52,71,共6页
我国最早的鼓可以追溯到仰韶时期的陶鼓,是当时的一种乐器。龙山时代的鼍鼓形体硕大而且都出土于大型墓葬,已经具有礼乐器的功能。商周至汉代的鼓称建鼓,是宫廷祭祀等活动的重要专用乐器,仅有实力雄厚的王或诸侯才能使用青铜鼓座的建鼓... 我国最早的鼓可以追溯到仰韶时期的陶鼓,是当时的一种乐器。龙山时代的鼍鼓形体硕大而且都出土于大型墓葬,已经具有礼乐器的功能。商周至汉代的鼓称建鼓,是宫廷祭祀等活动的重要专用乐器,仅有实力雄厚的王或诸侯才能使用青铜鼓座的建鼓。战鼓形态与建鼓相似,是击鼓使进的指挥乐器,为了适应战争的瞬息万变,其形体比建鼓小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座 建鼓 战鼓 乐器
原文传递
汉画艺术中的鼗鼓舞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季伟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9,共13页
汉画中的鼗鼓舞形象主要出土于南阳、山东等地;其形象特征有常人类、精干类、滑稽类和女性类;表现形式有双手播鼗站立而舞、播鼗吹箫跽坐而舞、播鼗持箫而舞、播鼗耍坛而舞、群舞等;汉画中的鼗鼓舞与建鼓舞具有渊源近,声相映舞成辉,性... 汉画中的鼗鼓舞形象主要出土于南阳、山东等地;其形象特征有常人类、精干类、滑稽类和女性类;表现形式有双手播鼗站立而舞、播鼗吹箫跽坐而舞、播鼗持箫而舞、播鼗耍坛而舞、群舞等;汉画中的鼗鼓舞与建鼓舞具有渊源近,声相映舞成辉,性相近、礼仪强的特点;与巾舞盘鼓舞有世俗礼俗特征明显,华丽激越端庄幽默一体的特征;与倒立舞的合作呈现出动与静、力与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鼗鼓舞 节控 建鼓舞 巾舞 倒立
原文传递
建鼓纹铜牌小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露露 《中原文物》 2000年第5期31-32,51,共3页
鼓和钲是中国古代的乐器,也是军事战争时的鸣器。先秦时期攻战时就是利用击鼓槌钲作为军事指挥号令,“击鼓则进,槌钲则退。”小巧精致的带饰──建鼓纹铜牌,就生动的再现了这一古代战争场面。它对研究古代军事装备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鼓纹铜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