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荣成方言见组细音字变异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亓海峰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04,共9页
荣成方言的显著特点是见组细音字存在舌尖塞擦音、舌面塞擦音、舌面塞音几种不同的读法,与精组细音字存在或分或混的交织关系,文章对不同年龄的发音人进行调查,并结合胶东一带方言尖团音的内部差异探讨荣成方言见组细音的音变过程和原因。
关键词 荣成方言 见组细音 音变过程 音变原因
下载PDF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见系声母腭化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丽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2-105,共4页
"见系声母腭化现象"指中古见系字在今普通话中未腭化读[k]组拼洪音的,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腭化读[t]组拼细音或[t]组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中,徽语的腭化现象保存比较完整,湘语吴语赣语次之,客家话晋语官话极少。腭化音在上述方... "见系声母腭化现象"指中古见系字在今普通话中未腭化读[k]组拼洪音的,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腭化读[t]组拼细音或[t]组的现象。现代汉语方言中,徽语的腭化现象保存比较完整,湘语吴语赣语次之,客家话晋语官话极少。腭化音在上述方言中属于白读层,由曾经存在过的[k]组拼细音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系声母腭化现象 白读层 [k]组拼细音现象
下载PDF
从晋方言看古见系字在细音前腭化的历史 被引量:12
3
作者 乔全生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4,共6页
本文根据晋方言古见系字在细音前未腭化与已腭化的现状,讨论了晋方言古见系字开始腭化的时间,通过方言遗存和文献记载,提出了古见系字腭化的时间可能始于晚唐五代。
关键词 古见系字 细音 腭化
原文传递
山西吕梁方言咸山一等今白读及元音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白静茹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39,共6页
山西吕梁方言分布于山西西部,辖15个市县。该片咸山见系舒声字今白读大体保持着一二等的分别:一等为[^* ],二等为[^*a],三四等同一等。一等字的声母有不同程度的颚化,是由于主要元音高化引起的。有的方言一等字的主要元音已为高... 山西吕梁方言分布于山西西部,辖15个市县。该片咸山见系舒声字今白读大体保持着一二等的分别:一等为[^* ],二等为[^*a],三四等同一等。一等字的声母有不同程度的颚化,是由于主要元音高化引起的。有的方言一等字的主要元音已为高化为Ⅲ,将来有可能与三等字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吕梁片 咸山见系舒声字 白读 元音高化 声母颚化
原文传递
《中原》《洪武》和当代方言中的见开二——北京话溯源之一瞥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洪君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 本文考察中古开口二等七摄(梗江假蟹效咸山)的舒声见系字在《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的韵类分合及之后在当代官话方言中的演变和权威方言传播的层次。考察表明:(1)见开二在《中原》《洪武》两书归韵的唯一区别在于梗开二(除影母):《中原》一律归细音梗开三四,而《洪武》则除影母外一律归洪音曾开一。这一不同,在今官话方言中仍有反映:(1)与《洪武》基本相同的有汴洛和杭州、南京、合肥三市;(2)与《中原》基本相同的则仅限北京、济南及东北的白读,它们的文读却同《洪武》;其他官话亦同洪武。(2)两书的江开二均归宕开三,今多数官话亦如此;(3)异于两书,扬州、武汉、成都、长沙的江开二白读却归洪,与非官话方言相同。(3)假蟹效咸山五摄的见开二在两书中仍独立一类,不同于一等也不同于三四等。当代官话中它们已向不同方向归并:上述(1)(2)两型基本归细而(3)型则白读归洪。此外还有"擦洪塞细"的(4)型,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西北。(4)根据以上四型的地理分布并参考邻近非官话方言,以上四型可分别称为中部、东北部、南部和西北部官话。(5)从见开二的文白异读可以窥见:明代和清前期中期的权威方言是《洪武》型的中部官话,再向前可追溯到南宋皇室南迁之前的中原汴洛音和南迁后的方言岛临安官话,包括北京在内的所有官话和非官话东南方言的见开二的文读均源于此,并对明代之后的北京音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开二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 官话方言 明清权威方言普通话字音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