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鸣四野痛灾黎”:1942-1943年河南旱灾述论 被引量:14
1
作者 江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5,共12页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厂、减免征实征粮等各项措施,但成效有限,河南旱灾持续扩大并形成灾荒,迫使大批灾民逃向陕西等地,灾民死亡约200余万人。既往对河南旱灾事件的研究因史料限制并不充分,关于灾荒真实状况、国民政府救灾行动、灾民死亡人数以及中外舆论界的灾情报道等,均有可以再探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1943年河南旱灾 抗日战争 蒋介石 李培基 白修德
下载PDF
论1939-1940年中国建立遏制日本的远东国际联合阵线的努力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乾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51,共7页
1939—1940年,中国为寻求国际援助,对英美开展一系列外交,试图建立遏制日本侵略扩张的远东国际联合阵线。由于英国必须将主要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中国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直接成果。但是,中国通过这些... 1939—1940年,中国为寻求国际援助,对英美开展一系列外交,试图建立遏制日本侵略扩张的远东国际联合阵线。由于英国必须将主要力量对付德国的进攻,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中国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直接成果。但是,中国通过这些努力,加强了与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联系,使它们对中国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而为中国取得大规模国际援助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援助的全面加强,远东地区针对日本的国际联合阵线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英美政府 国际联合阵线
下载PDF
国民党虚领下的南京蒋介石政权(1927-1937)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9-325,共7页
蒋介石南京政府名义上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政权。然而在这个政权中,国民党的权力、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却受到有意的制度性限制,远不能达到垄断政权的程度。政府是权力的中心,军事力量也逐步独立于党。从党政关系看,党不敌政;从党军关系看,党... 蒋介石南京政府名义上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政权。然而在这个政权中,国民党的权力、所掌握的政治资源却受到有意的制度性限制,远不能达到垄断政权的程度。政府是权力的中心,军事力量也逐步独立于党。从党政关系看,党不敌政;从党军关系看,党不“统”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南京蒋介石政权 军队
下载PDF
论汪精卫1932-1933年的“政治病”与国民党派系权力斗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皓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70-73,共4页
蒋介石的军事独裁 ,使汪精卫主持的南京政府行政院徒有虚名。汪精卫因无实权而在 1932年8月初请辞行政院长职。辞职与挽留的较量构成了蒋汪权力之争的基本格局 ,也形成了国民政府特有的政治现象——“政治病”
关键词 1932-1933年 汪精卫 派系权力斗争 国民党
下载PDF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再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76,共6页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又合作无间 ,所以 ,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论对狭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张学良应负直接责任 ;论对广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蒋介石则应负主要责任。但蒋、张之“不抵抗政策” ,非为不抗日 ,而是何时抗日、如何抗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令
下载PDF
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 被引量:9
6
作者 黄道炫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 蒋介石 张学良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近二十年黄埔军校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秦立海 阚和庆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5-49,共5页
从黄埔军校创办的背景,蒋介石、周恩来与黄埔军校,苏联、共产国际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教学与管理、教官与学生,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等方面,对近20年黄埔军校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军事史 黄埔军校 蒋介石
下载PDF
抗日战争初期的龙云与汪精卫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本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84,共5页
抗战初期,汪精卫经昆明出国叛逃,是否与龙云有关,历来说法不一。龙云说与自己无关,汪派人士则说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龙云对待汪精卫出逃事件,既不敢得罪蒋介石,又不能不应付汪精卫,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汪... 抗战初期,汪精卫经昆明出国叛逃,是否与龙云有关,历来说法不一。龙云说与自己无关,汪派人士则说龙云“完全同意”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龙云对待汪精卫出逃事件,既不敢得罪蒋介石,又不能不应付汪精卫,处于两难境地。实际上,汪精卫的出逃是蒋、汪上演的“双簧戏”,至少是蒋介石“网开一面”的结果,龙云并不知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精卫叛国 龙云 蒋介石
下载PDF
剖析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周玉玲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3-28,共6页
蒋介石执政一直都打着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教的旗号 ,在实施地方自治制度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剖析蒋介石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及各种制度 ,不难看出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来源于封建宗法礼治 ,其内容是“管、教、养、卫”。蒋介石的地方自治思想... 蒋介石执政一直都打着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教的旗号 ,在实施地方自治制度方面也不例外。然而剖析蒋介石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及各种制度 ,不难看出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来源于封建宗法礼治 ,其内容是“管、教、养、卫”。蒋介石的地方自治思想有两个显著特点 :封建专制性、军事情。因此 ,蒋介石地方自治的本质不是地方人民自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地方自治思想 封建宗法礼治 县制 保甲制度 封建专制性 军事性 选举制度
下载PDF
张啸林建议蒋介石开征遗产税考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家琼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5,共8页
1933年11月20日,张寅致函蒋介石,希望能有机会与之继上一年面谈施行遗产税之事。此张寅,即为青帮大佬张啸林。张啸林一直在形塑自己热心国家社会事务的正面形象,并努力结交实权人物。1932年向蒋介石当面建言开征遗产税,是他力图攀附当... 1933年11月20日,张寅致函蒋介石,希望能有机会与之继上一年面谈施行遗产税之事。此张寅,即为青帮大佬张啸林。张啸林一直在形塑自己热心国家社会事务的正面形象,并努力结交实权人物。1932年向蒋介石当面建言开征遗产税,是他力图攀附当时正在物色人才的中国最高权力人物,以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大胆尝试。不过,其帮会底色与蒋介石从传统道德入手救治中国的标榜相冲突,因此其"晋升"意图终成黄粱一梦。张啸林建议实施遗产税,集中体现了这个帮会大佬的投机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啸林 蒋介石 遗产税 青帮
下载PDF
从电文往来看“二二八事件”中的陈仪和蒋介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孔昭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4期70-78,共9页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 陈仪和蒋介石在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过程中,有许多电报和信函往来。本文在介绍这些电文的基础上,从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蒋介石和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的原则、陈仪在台湾驻防兵力问题方面的反思、陈仪的辞职和对继任人选的推荐、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善后以及对台湾前途的看法等方面,分析他们是如何处理“二二八事件”及其善后的,以及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态度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八事件 陈仪 蒋介石 电文往来
下载PDF
论党军的成立及其性质的演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有礼 巴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2-65,共4页
党军是中国军队从传统走向现代转型期的初次尝试,它的出现反映了党在军队中影响的现实,也反映了一种与旧军队相区别的情绪。它为整合国家军政关系、改革军制建设现代武装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完成政治统一诸多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关键词 国民党 党军 黄埔军校 军政关系 孙中山 蒋介石
下载PDF
西安事变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天社 《唐都学刊》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释蒋送蒋看似突兀,然而深入历史的表面背后可以看出,全国舆论的压力,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反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和内战危机空前严重的综合影响,才是张学良释蒋送蒋的深层动因。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张学良 释蒋送蒋 深层动因
下载PDF
亨利·卢斯之中美相似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亨利·卢斯对于20世纪前半期中美关系的影响在主流的研究视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得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确非偶然。这是一位典型的美国至上主义者,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特殊的中国情结,控制着一个影响非凡的舆论王...  亨利·卢斯对于20世纪前半期中美关系的影响在主流的研究视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得以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确非偶然。这是一位典型的美国至上主义者,有着深刻的宗教背景,特殊的中国情结,控制着一个影响非凡的舆论王国。他坚信美国正面临着承担一个强国的使命,因此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而中国则是一片理想的试验田,一个美国化中国的出现,将是美国完成其强国使命的有力证明,"中美相似论"正是为了实现这一"强国梦想"而精心设计出来的。在亨利·卢斯控制时代公司的20多年里,"中美相似论"帮助塑造了美国主流的中国印象与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对于政府决策的公众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卢斯 中美相似论 美国 中国形象 国民党 蒋介石 中国情结 时代公司
下载PDF
毛泽东论明末农民战争——兼与蒋介石作对比
15
作者 丁长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8-101,共4页
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审视历史的角度不同,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蒋介石在研究、反思明末农民战争的过程中,联系其所处的背景,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毛泽东站在农民的立场,肯定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并从其失败中找出现代中国革命应吸... 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审视历史的角度不同,20世纪上半叶,毛泽东、蒋介石在研究、反思明末农民战争的过程中,联系其所处的背景,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结论。毛泽东站在农民的立场,肯定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并从其失败中找出现代中国革命应吸取的一些经验教训。而蒋介石则站在明王朝的立场,指斥农民战争,并从明灭亡中得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刻,要“攘外必先安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蒋介石 明末农民战争 看法迥异
下载PDF
论国民党北伐军事战略
16
作者 廖信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2,26,共7页
从1917年到1928年,国民党相继发动了六次北伐战争。孙中山领导的前三次北伐因条件欠缺而未能成功,但他的作战经验和奋斗精神为后来的北伐奠定了坚实基础。蒋介石领导的后三次北伐因条件成熟,指挥得当,逐步取得了胜利,作为北伐军总司令... 从1917年到1928年,国民党相继发动了六次北伐战争。孙中山领导的前三次北伐因条件欠缺而未能成功,但他的作战经验和奋斗精神为后来的北伐奠定了坚实基础。蒋介石领导的后三次北伐因条件成熟,指挥得当,逐步取得了胜利,作为北伐军总司令他是称职的。经过十几年的北伐军事实践,国民党人在军事战略方面创造了诸多成功的经验,包括注重组织力量,实行正确的作战方针,选定正确的作战方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 军事战略 孙中山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 北洋军阀
下载PDF
高宗武在蒋介石、汪精卫之间充当的角色问题辨析
17
作者 孟端星 《学术探索》 2006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抗战初期,高宗武奉蒋介石之命暗中从事和平交涉,在与日本交涉过程中,他没有欺骗或背叛蒋介石,也没有诱使汪精卫上钩,让汪跳火坑,更不是“双料间谍”;他无意做汪精卫的代理人,却被日、汪利用;在日、汪“和平运动”中,他仍然企图实现蒋、... 抗战初期,高宗武奉蒋介石之命暗中从事和平交涉,在与日本交涉过程中,他没有欺骗或背叛蒋介石,也没有诱使汪精卫上钩,让汪跳火坑,更不是“双料间谍”;他无意做汪精卫的代理人,却被日、汪利用;在日、汪“和平运动”中,他仍然企图实现蒋、日“和平”;脱离汪精卫,是其从事“和平交涉”的主观出发点与日、汪“和平运动”的进展相矛盾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武 “和平交涉” 蒋介石 汪精卫
下载PDF
从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看记者职业的声誉风险
18
作者 程旭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4-76,109,共4页
文章以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例,分析记者职业的声誉风险。指出记者对公众舆论有重要影 响,因此受到政治家的青睐;记者职业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他们会在倍受瞩目的情况下卷入矛盾的旋 涡;新闻职业是涉足利害的职业,被利用会损害... 文章以张季鸾与蒋介石的关系为例,分析记者职业的声誉风险。指出记者对公众舆论有重要影 响,因此受到政治家的青睐;记者职业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他们会在倍受瞩目的情况下卷入矛盾的旋 涡;新闻职业是涉足利害的职业,被利用会损害新闻单位的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职业 声誉风险 张季鸾 蒋介石
下载PDF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辨析
19
作者 李怀录 《桂海论丛》 2007年第5期24-27,共4页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有许多需要再认识之处。它的提出绝不仅仅为了剿共,而有其特定的多重原因;安内的对象不惟中共及其军队,是变化的、多样的;它非蒋介石一人之主张,而是得到国民党和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其反动性应看是否反人...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有许多需要再认识之处。它的提出绝不仅仅为了剿共,而有其特定的多重原因;安内的对象不惟中共及其军队,是变化的、多样的;它非蒋介石一人之主张,而是得到国民党和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其反动性应看是否反人民、是否损害国家利益,而不宜以是否反共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 安内对象 反动性
下载PDF
论毛泽东、蒋介石人民观之差异
20
作者 董长贵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97-101,共5页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人民观上存在巨大差异,毛泽东的人民观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蒋介石的人民观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人民观的差异对国共两党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毛泽东 蒋介石 人民观 差异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