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分水岭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1
作者 黄闯 徐向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63-67,共5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下由自然资源部开展的试点工作已进入推进实施和经验总结的阶段。江淮分水岭作为长江淮河的地理分界线,是重要粮食生产区和水源涵养区,该区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下由自然资源部开展的试点工作已进入推进实施和经验总结的阶段。江淮分水岭作为长江淮河的地理分界线,是重要粮食生产区和水源涵养区,该区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以肥东县范店社区为例,探讨江淮分水岭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方法路径,以期为同类型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江淮分水岭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两场罕见冻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宁 云天 +2 位作者 布和朝鲁 王承伟 刘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7-1282,共16页
2020年11月17~20日(过程1)和2021年11月7~11日(过程2)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两场历史罕见的冻雨事件,给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造成了异常严重的灾害。本文利用NCEP/NCAR和EC-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要素实况和探空资料,对这两次冻雨过程进... 2020年11月17~20日(过程1)和2021年11月7~11日(过程2)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两场历史罕见的冻雨事件,给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造成了异常严重的灾害。本文利用NCEP/NCAR和EC-ERA5再分析资料、地面气象要素实况和探空资料,对这两次冻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关键影响系统均为北上发展加强的江淮气旋,冻雨区均位于地面暖锋北部冷空气一侧的等压线密集带中。冻雨形成过程存在差异,过程1主要表现为先有地面降温形成“冷垫”,之后气旋携带的暖空气在“冷垫”上爬升并配合850 hPa暖锋维持;过程2则表现为大量暖湿空气向北输送,地面气温回升,850 hPa暖舌发展,被抬升的暖湿空气降落在前期较冷的下垫面上形成冻雨。冻雨发生时,水汽条件丰沛,并伴有上升速度和锋区的明显加强。温度层结呈现“冷—暖—冷”三明治型垂直分布特征,即低空有逆温层且有融化层和近地面有冻结层同时存在。两次过程均符合多数北方冻雨的“冰相融化”机制。过程1逆温层顶高度、逆温强度及最大融化层厚度均强于过程2,且逆温持续时间长,导致电线积冰厚度差异明显。地形对冻雨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提炼出一个东北冻雨天气的三维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江淮气旋 逆温层 冷垫 三维概念模型
下载PDF
1991年江淮梅雨暴雨与亚洲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乔全明 罗坚 +2 位作者 杨信杰 费建芳 陈凤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64-68,共5页
1991年江淮暴雨分属三个梅雨阶段。使用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的网格点资料,主要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的方法[6]诊断了梅雨期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强度和进退与暴雨的关系,分析得出:第一阶段暴雨主要与东亚热带季风有... 1991年江淮暴雨分属三个梅雨阶段。使用国家气象中心客观分析的网格点资料,主要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的方法[6]诊断了梅雨期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强度和进退与暴雨的关系,分析得出:第一阶段暴雨主要与东亚热带季风有关系,而第二、三段暴用主要与印度西南季风有关系;两支热带季风在100-120°E之间热带地区对峙,有利于引发热带季风涌入中国大陆并发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 梅雨 亚洲 季风 调制变化 暴雨
下载PDF
多模式短期集合降水概率预报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超辉 王铁 +2 位作者 谭言科 李崇银 许园春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4,共9页
利用AREM、MM5和WRF3个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积云参数化和边界层方案组合构成15个集合成员,对中国2003年7月汛期降水分别采用平均法、相关法、Rank法开展多模式短期集合降水概率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上述3种方法制作的多模式短期集合概... 利用AREM、MM5和WRF3个中尺度数值模式,通过积云参数化和边界层方案组合构成15个集合成员,对中国2003年7月汛期降水分别采用平均法、相关法、Rank法开展多模式短期集合降水概率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用上述3种方法制作的多模式短期集合概率预报都能对降水落区及中心做出较准确的预报,但平均法和相关法易使降水落区虚假放大,Rank法则能较好地刻画降水落区边界及强度,其概率预报效果优于平均法和相关法结果。采用BS(Brier score)、RPS(ranked probability score)评分和ROC(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对3种方法的降水概率预报效果评价时发现,对某一临界值等级的概率预报,3种方法结果差异较小;但对某一天降水概率预报结果的综合评价表明,Rank法显著优于前两种方法;降水强度大、范围广的降水的RPS评分和各级的BS评分较高,表明多模式降水概率预报也具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多模式集合 江淮汛期 汛期降水 概率预报
下载PDF
江淮分水岭地区降水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17
5
作者 蒋跃林 盛绍学 +1 位作者 张爱民 杨太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5期418-420,437,共4页
对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水分条件和干旱灾害的气候规律、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御干旱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 江淮分水岭 水分条件 干旱 降水 农业生产
下载PDF
江淮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魏建苏 刘佳颖 +1 位作者 孙燕 徐迎春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6-201,共6页
利用中央气象台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49 a江淮气旋的发生路径、源地、年发生频数、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发生频数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生成的强度呈上升趋势;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江淮气旋的频数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 利用中央气象台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近49 a江淮气旋的发生路径、源地、年发生频数、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气旋发生频数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生成的强度呈上升趋势;通过小波分析发现江淮气旋的频数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周期;以及有显著的月、季变化特征,春季及其每年的4月是江淮气旋出现最为活跃的季节和月份;受地形、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江淮气旋出现的源地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及其东北侧、淮河上游及苏皖浙交界处、鄱阳湖这3个区域;江淮气旋的平均路径主要有3条:西北东移、偏南东移和偏北东移,且江淮气旋的移动路径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时空分布 小波分析
下载PDF
1991年6月江淮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叶惠明 张凤英 +2 位作者 冉茂农 朱小祥 李桂芝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3-300,共8页
通过对 GMS 静止卫星的红外数据处理,获得了1991年夏季江淮梅雨期暴雨大范围的平均云分布。对1991年6月6次江淮暴雨过程逐时和3小时的 GMS 红外云图动画和照片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梅雨期暴雨的三种中低纬云系相互作用的云型演变模型图,... 通过对 GMS 静止卫星的红外数据处理,获得了1991年夏季江淮梅雨期暴雨大范围的平均云分布。对1991年6月6次江淮暴雨过程逐时和3小时的 GMS 红外云图动画和照片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梅雨期暴雨的三种中低纬云系相互作用的云型演变模型图,并利用由卫星气象中心处理的 NOAA 卫星的 TOVS 水汽反演资料,结合低层的θ_x 和急流分析,给出了1991年6月江淮暴雨的水汽输送的一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暴雨 降水云系 水汽输送
下载PDF
1997年江淮梅雨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欣 杨秋明 +1 位作者 赵永玲 周曾奎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89,共11页
1997年江淮梅雨姗姗来迟,汉口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流域梅雨量偏少4-5成,对照历史上40年江淮梅雨资料分析:1997年梅雨,属迟梅、旱梅。作者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特征的分析,认为1997年具... 1997年江淮梅雨姗姗来迟,汉口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流域梅雨量偏少4-5成,对照历史上40年江淮梅雨资料分析:1997年梅雨,属迟梅、旱梅。作者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特征的分析,认为1997年具有历史上同类迟梅、旱梅的环流特征;并应用4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总量M值(梅雨旱、涝指数)的非整数波功率谱的分析,1997年梅汛期出现旱是符合M值周期演变规律的,对梅雨期副热带高压的三次北跳(包括入、出梅的季节性北移),一次南落,T_(106)的中期预报是成功的,对入、出梅的决策服务提供了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梅雨 环淮梅雨 数值预报 梅雨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北上江淮气旋暴雪云系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宇 朱皓清 +1 位作者 蓝欣 杨成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89-4804,共16页
2007年3月3—5日和2013年11月24—25日,受江淮气旋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天气,2次暴雪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常规观测、CloudSat卫星云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这2次暴雪过程江淮气旋云系... 2007年3月3—5日和2013年11月24—25日,受江淮气旋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天气,2次暴雪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常规观测、CloudSat卫星云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这2次暴雪过程江淮气旋云系结构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北上江淮气旋的冷锋云系较窄,以深厚对流云为主,回波核心在2~7km,其结构在气旋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不大;(2)逗点头云系范围宽广,在气旋的不同发展阶段,结构和强度有显著差异.气旋初始锋面波动和锋面断裂阶段,逗点头云系有两个降水区:北部为由多个单体组成的大范围层状云区,强回波从地表向上伸展,上空有高空对流泡,建立了播撒云-供水云机制,有利于下部冰晶粒子长大;南部有对流云柱发展.逗点头西部的冷输送带云系主要集中在6km以下,强度弱,冰粒子含量少;(3)气旋暖锋后弯阶段,干侵入加强,冷锋后部的无云区或少云区范围扩大,逗点头云系南北范围收缩、变窄,云系的高度、强度和含水量减弱,冷锋云系也减弱;(4)气旋冷锋云系和逗点头南部的对流云柱以降雨为主,位于高纬度陆地上的逗点头云系以降雪为主,当逗点头云系处于海上有对流不稳定发展,以降雨为主.冷锋云系北部和逗点头云系南部均有由层积云或高积云组成的低云,以毛毛雨为主.冷锋云系和逗点头云系北部100—200km的范围为随高度和距离逐渐变薄的高层云,无降水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sat 江淮气旋 暴雪 结构 逗点头
下载PDF
古环境演变和海岸线变迁对江淮东部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时强 萧家仪 +3 位作者 肖霞云 高亚玮 韩艳 祁国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4,共8页
考古学发现江淮东部已有十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形成了有区域特征的文化序列。分别为龙虬庄文化(7 000?6 300~5 500aBP)、大汶口文化(5 500~4 600aBP)和龙山(岳石)文化(4 300~3 450aBP)。在中全新世适宜期,受气候、长江、淮河三角洲... 考古学发现江淮东部已有十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形成了有区域特征的文化序列。分别为龙虬庄文化(7 000?6 300~5 500aBP)、大汶口文化(5 500~4 600aBP)和龙山(岳石)文化(4 300~3 450aBP)。在中全新世适宜期,受气候、长江、淮河三角洲的发育和海面变化的共同作用,江淮东部约7 000aBP,陆地东扩、多道沙堤演化及古泻湖发育,形成低洼的里下河地区。适宜的水汽环境繁育了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和大型哺乳动物,为古代先民居住提供了适宜的居住地和食物资源。岳石文化末期(3 450aBP稍后),气候温和略干,江淮东部长期处于盐沼环境,且海潮成灾,导致先民迁徙,古文化出现断歇。古环境演变对江淮东部史前文化的兴衰驱动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遗址 古环境 江淮东部
下载PDF
春季江淮气旋及影响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文彦 孙燕 +2 位作者 卢楚翰 姚丽娜 雷正翠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1期43-51,共9页
以Lu[1]改进的温带气旋识别方法为基础,结合江苏省73个人工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近35年来春季江淮气旋及其与江苏春季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5年来,春季江淮气旋发生的次数呈现趋势性递减的变化,其源地主要集中在安徽西南... 以Lu[1]改进的温带气旋识别方法为基础,结合江苏省73个人工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近35年来春季江淮气旋及其与江苏春季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近35年来,春季江淮气旋发生的次数呈现趋势性递减的变化,其源地主要集中在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东侧和西北部的淮河上游平原。江淮气旋对沿江苏南的春季暴雨有重要影响,而对淮北地区暴雨的影响最弱,给江苏春季带来区域性暴雨的江淮气旋主要是介于中尺度和天气尺度之间的次天气尺度系统。引起淮北和江淮之间两个区域暴雨的江淮气旋源于皖、豫、鲁三省交界处的比例较高。春季江淮气旋造成的暴雨区主要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和气旋的南部。其中,淮北地区雨区主要位于气旋中心附近,沿江苏南的雨区在气旋中心和南部均有分布。气旋中心涡度和风速大小、低空西南急流的位置和水汽通量辐合的位置是暴雨落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江苏 暴雨 源地 路径
下载PDF
江淮官话通泰片声调类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章婷 朱晓农 朱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149-156,共8页
本文选取江淮官话通泰片的13个方言点的声调系统,对其进行声学和听感描写,并对其调型进行类型学定位。通泰方言原来应以七声系统为主,但现在大多已减为六声系统了,少数还进一步衰减为五声、甚至四声系统。从类值对应来看,六声系统较为一... 本文选取江淮官话通泰片的13个方言点的声调系统,对其进行声学和听感描写,并对其调型进行类型学定位。通泰方言原来应以七声系统为主,但现在大多已减为六声系统了,少数还进一步衰减为五声、甚至四声系统。从类值对应来看,六声系统较为一致,阴平都是中降调,阳平是高调,阴去大多为平调,上声是纯低调。阴阳入都是短调,一般阳高而阴低。而七声五声系统的类值对应并不一致。不过,从调型模式来看,通泰方言和其他方言一样,长调以常四、常三为主。即使是五长调系统,仍大多是‘常四加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学 声调 模式 调型 江淮官话 通泰方言
下载PDF
气旋客观判别方法在两次江淮气旋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泓川 魏建苏 李超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4,共9页
引用一种气旋客观判别方法——气旋相空间法,采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等,对两次江淮气旋个例进行研究,验证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和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层热成风参数与中心气压的演变有... 引用一种气旋客观判别方法——气旋相空间法,采用NCEP-FNL再分析资料等,对两次江淮气旋个例进行研究,验证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和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江淮气旋的结构演变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层热成风参数与中心气压的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层热力不对称性参数的大幅下降和低层冷核的减弱对主要降水时段有明显的指示意义,效果优于基于温度平流偶极子的分析方法。同时探讨了该方法对江淮气旋的适应性及可改进处;该方法适用于格点数据,计算简便,有望投入气象业务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客观判别方法 江淮气旋 低层热力不对称性参数 低层热成风参数
下载PDF
一次冬季江淮气旋逗点云区的雷达回波和气流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宇 蓝欣 杨成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6-741,共16页
2016年2月12—13日,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暖锋锋生影响,山东出现一次极端暴雨雪天气过程,全省有42个站的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以及WRF模式模拟的热力学变量,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 v4.9),分析了气旋逗点... 2016年2月12—13日,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暖锋锋生影响,山东出现一次极端暴雨雪天气过程,全省有42个站的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以及WRF模式模拟的热力学变量,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 v4.9),分析了气旋逗点云区云系的演变特征、降水不同阶段气旋逗点云区气流结构和轨迹特征。结果表明:(1)江淮气旋逗点云区由4条带状回波合并发展形成,气旋形成后降水回波呈气旋式旋转、拉长,形成多条中尺度强降水带。(2)降雨阶段气旋逗点头从下到上主要由来自东海、黄海、日本海或内陆的边界层气团,来自中国南海和中南半岛的暖湿气团以及来自西亚和东欧的干冷气团组成。气旋逗点头内有3个降水区:北部和南部暖湿气团浅薄、层结稳定,为层状云降水区;中部暖湿气团深厚,中高层有条件性不稳定发展,为深厚的对流云降水区。气旋逗点头中南部的干冷空气来自高层的西亚气团,而剖面北部有来自中层(即青藏高原东部气团)的干冷空气,气团明显变性,对降水贡献大。(3)降雪阶段气旋逗点头从下到上主要由西伯利亚气团、东海气团、南海气团和孟加拉湾气团叠置而成。气旋逗点头西部层状降水区分两部分:北部为降雪区,南部为降雨区。降雪与降雨阶段的明显差别是冷湿的东海气团下面是否有西伯利亚冷气团。降雪区西伯利亚气团上空东海气团深厚,南海气团浅薄;降雨区南海气团深厚,东海气团浅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暴雨(雪) 气旋逗点头 拉格朗日轨迹
下载PDF
安徽怀远方言的入声演变及归属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安生 贡贵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共9页
怀远县位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方言归属尚缺定论。怀远方言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无入声当属中原官话郑曹片,南片有入声当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南片话里的入声正在以信蚌片方式舒化,一俟舒化过程完结,南片将转入中原官话信蚌片... 怀远县位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方言归属尚缺定论。怀远方言可分为南、北两片,北片无入声当属中原官话郑曹片,南片有入声当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南片话里的入声正在以信蚌片方式舒化,一俟舒化过程完结,南片将转入中原官话信蚌片,中原官话将实现在安徽淮河以北地区的全覆盖并全线推进到淮河南岸,这在"中原雅音"的南扩史上也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远方言 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 入声 归属
下载PDF
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苗春生 徐方姝 +3 位作者 王坚红 余钟奇 高义梅 张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70,共14页
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统计特征与合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两种温室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汛期的江淮暴... 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统计特征与合成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两种温室排放情景下未来中国汛期的江淮暴雨低涡特征进行预估。结果表明:Reg CM4模式对环境要素及低涡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低涡的伸展高度、生命期及暴雨位置模拟结果与观测较为接近,但模拟的低涡个数、最大暖区高度以及温、湿要素分布均比实际略偏低,而风速和低涡的强度模拟则偏强;在未来两种温室排放情景预估方面,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简称RCP)典型浓度排放情景下,暴雨低涡数量比例减少,强度减弱,但低涡发展高度仍以850 h Pa为主,生命期多为2 d以内,低涡雨区分布及最大暖区高度均与历史时段相近;RCP8.5情景下,暴雨低涡比例明显大于RCP4.5情景,低涡发展高度以700 h Pa为主,生命期达3 d的增多,强度增强,最大暖区厚度范围显著伸展。两种情景下均有低涡中温度锋区减弱,而湿度锋区增强,但RCP8.5情景减弱与增强更显著,显示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强的暴雨低涡,造成伴随暴雨的低涡灾害性天气的增加,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低涡暴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CM4(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4.0)模式 典型浓度温室排放情景 江淮汛期 暴雨低涡
下载PDF
基于NCEP资料的一次东移引发暴雨的江淮气旋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筱秋 王咏青 《暴雨灾害》 2016年第1期53-60,共8页
2015年5月1—2日由江淮气旋引发了一次江淮和江南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6 h一次的NCEP1°×1°再分析场、星下点分辨率为5 km的FY-2E水汽云图等资料,重点分析了江淮气旋的生成环境、结构特征、演变过程及... 2015年5月1—2日由江淮气旋引发了一次江淮和江南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6 h一次的NCEP1°×1°再分析场、星下点分辨率为5 km的FY-2E水汽云图等资料,重点分析了江淮气旋的生成环境、结构特征、演变过程及东移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1)这次江淮气旋生成于500 h Pa西风槽前,西南涡沿暖切变线东移、地面冷锋进入低压倒槽的顶端;此后该气旋向东移动,但强度逐渐减弱。(2)这次江淮气旋表现为中低层浅薄系统,温度锋区弱,与经典的深厚温带气旋结构不同。江淮气旋生成时,正相对涡度区随高度向西倾斜;当高低层正相对涡度区逐渐垂直重合时,江淮气旋减弱。(3)暴雨的产生与低空急流输送的丰富水汽、500 hPa高空槽前中低层低涡、切变线、气旋等引起的强上升运动有关;暴雨区南北两支次级环流圈的存在有利于强上升运动的维持;地形抬升作用使得降水加强。(4)地面气旋中心总是沿中低层暖平流区域及其下游高低层微差涡度平流较大区域移动,移向对流层中层上升运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暴雨 浅薄系统 准地转理论
下载PDF
山东省极端降雪天气事件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畅 杨成芳 《干旱气象》 2017年第6期957-967,共11页
应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山东省122个国家自动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资料,从日积雪深度和过程总降水量两个角度分别定义第一和第二类极端降雪事件,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 应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山东省122个国家自动站日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资料,从日积雪深度和过程总降水量两个角度分别定义第一和第二类极端降雪事件,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论如下:(1)山东省极端降雪事件发生在江淮气旋和回流天气形势下,出现在11月(初冬)和2月(早春)的可能性最大,江淮气旋类多出现在2月,回流类多出现在11月。(2)极端降雪事件中鲁东南、鲁西北西部和鲁中北部地区降雪量大且出现极端降雪次数多。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降水量大值中心出现在鲁东南、鲁中北部和半岛地区,而回流类过程降水量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3)相比较于江淮气旋类降雪过程,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出现的单站最大降水量更大,且大雨以上量级降水范围更广。通常极端降雪过程中,降水量最大为50.0~59.9 mm,多数站点过程降水量为10.0~29.9 mm。(4)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两类极端降雪过程地面气旋初生时中心气压值、冷高压中心强度和位置、低空急流的厚度和强度等特征有所不同。(5)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水汽辐合层次深厚,700 h Pa与850 h Pa均有明显的水汽辐合,江淮气旋类极端降雪过程中水汽辐合层次较低,主要位于850 h Pa附近。对于过程降水量超过50.0 mm的极端降雪事件,700 h Pa和850 h Pa比湿均达到并超过5 g·kg^(-1)。(6)回流类极端降雪过程伴有不同范围寒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雪 江淮气旋 降水分布型 水汽特征
下载PDF
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路 被引量:64
19
作者 程必定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4期24-27,共4页
产业转移具有区域相关性,同时也存在着"区域粘性",而后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针对产业转移的"区域粘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思路,一是提升产业水平,调整振兴"存量产业",大力发展"... 产业转移具有区域相关性,同时也存在着"区域粘性",而后者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针对产业转移的"区域粘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思路,一是提升产业水平,调整振兴"存量产业",大力发展"增量产业";二要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城市资源配置,加快城市群建设,从产业和空间两个方面培育产业承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粘性 皖江城市带 江淮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阈值分析法的江淮流域汛期极端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丹 黄乾 +2 位作者 刘鹏飞 于芳健 冯雪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3030-3033,共4页
利用1951~2004年江淮流域91个测站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阈值分析方法来确定强降水的阈值,对强降水阈值和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中西部地区强降水阈值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呈南高-中低... 利用1951~2004年江淮流域91个测站汛期(5~9月)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阈值分析方法来确定强降水的阈值,对强降水阈值和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流域中西部地区强降水阈值总体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呈南高-中低-北高的分布特征;54年间江淮流域有4个年际变化突出的区域;强降水日数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且54年的年际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极端降水 阈值分析法 汛期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