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展演·行为实践·社会交流——以丽江玉水寨“东巴法会”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光映炯 黄静华 光映霞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8-165,共8页
以"祭丁巴什罗"仪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法会"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交流与旅游展演活动,并主要通过旅游舞台的建构、音声的展演、体化及行动实践三个层面来表达与展现东巴文化的认同与现代身份的转换、东道主与游客... 以"祭丁巴什罗"仪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法会"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交流与旅游展演活动,并主要通过旅游舞台的建构、音声的展演、体化及行动实践三个层面来表达与展现东巴文化的认同与现代身份的转换、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时在增进社会交流中获得所需资本和利益转换并稳固特定的社会秩序。而"旅游展演"则在旅游场景中建构起一套"音声—行为—交流"舞台化呈现的活态机制,不仅透视出旅游社会生活的结构,也凸显出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互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法会 仪式 旅游展演 行为实践 社会交流
下载PDF
华严妙相——释迦说法的视觉表达与觉知
2
作者 邓启耀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释迦说法是佛“八相成道”之重要一相。《华严经》所述释迦牟尼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十方世界众菩萨、金刚力士及诸神诸天说法的故事,在佛教造像艺术中极为常见。以文字叙述释迦说法和菩提道场盛况的《华严经》,和以视觉表达形式呈现的... 释迦说法是佛“八相成道”之重要一相。《华严经》所述释迦牟尼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十方世界众菩萨、金刚力士及诸神诸天说法的故事,在佛教造像艺术中极为常见。以文字叙述释迦说法和菩提道场盛况的《华严经》,和以视觉表达形式呈现的大量佛教雕刻绘画,互为文本,将俗世不可见的法会,以可见的形式描绘出来;将佛理不可言说的玄妙因果,通过意象思维进行了“言说”,从而在不可思议处,开显妙旨,实现觉知与禅悟。而不同时代、不同宗派、不同作者、不同观者、不同供养人“言说”或描绘的华严妙相,又都折射了文化、族群和世俗的影像,成为世人建构的视觉文本。本文在分析图像意义的同时,也试图从审美角度,对不同作品艺术表现的风格与技法,做一些形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法会 视觉表达 觉知
下载PDF
川渝地区晚唐五代小型经幢及其反映的民间信仰 被引量:7
3
作者 董华锋 何先红 朱寒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经幢始见于盛唐,延续至明清,一般为八棱形石柱,周刻佛经,所刻内容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居多,多发现于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四川等地。以往的研究集中在经幢的形制及其反映的信仰等方面[1]。近年来,笔者在调查川渝地区佛... 经幢始见于盛唐,延续至明清,一般为八棱形石柱,周刻佛经,所刻内容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居多,多发现于今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四川等地。以往的研究集中在经幢的形制及其反映的信仰等方面[1]。近年来,笔者在调查川渝地区佛教遗存时发现了一类较特殊的经幢,体量较小,本文暂称为“小型经幢”,现有的研究极少关注这类经幢。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这批材料及其反映的民间信仰。一、代表性材料1956年,成都西郊百花潭锦江河道内淘取砂石时发现了一批石刻佛教遗物,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后进行了清理。这批遗物中有4件小型经幢,其中3件现藏于四川博物院。1959年,袁明森简要报道了这批遗物的情况[2],下面根据该报道,结合我们的调查,简要介绍这几件经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地区 晚唐五代 经幢 五方佛 水陆法会
原文传递
格鲁派姜·冬季辩经法会历史渊源及其辩论内容探析
4
作者 更登三木旦 索南华旦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0年第3期78-89,共12页
文章梳理藏传佛教格鲁派“姜冬季辩论法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对“姜冬季法会”的历史由来、辩论内容、法会形式等方面做了较为客观的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 姜冬季法会 历史 辩论法会 逻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