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平原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记录 被引量:5
1
作者 舒强 陈晔 +1 位作者 赵志军 张茂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77-1382,共6页
选择江淮平原中部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AMS14 ℃、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晚冰期以来江淮平原地区古气候经历冷干-暖湿-冷干-暖湿-温干-暖湿的变化过程,钻孔沉积物还清晰的记录到了中仙女木、新仙女木、8250ca... 选择江淮平原中部湖沼沉积为研究对象,进行AMS14 ℃、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晚冰期以来江淮平原地区古气候经历冷干-暖湿-冷干-暖湿-温干-暖湿的变化过程,钻孔沉积物还清晰的记录到了中仙女木、新仙女木、8250calaB.R、3500~2500calaB.R等气候事件。江淮平原晚冰期以来的各种环境代用指标与古里稚冰芯、格陵兰冰芯、三宝/葫芦洞石笋等记录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表明了研究区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可能具有全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粒度 晚冰期 气候与环境变化 江淮平原
下载PDF
江淮下游平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以江苏里下河腹部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潘光波 许有鹏 +1 位作者 丁瑾佳 叶正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江淮下游多为平原水网地区,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基于该地区的里下河腹部区17个雨量站1957-200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降... 江淮下游多为平原水网地区,地处南北方交界地带,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基于该地区的里下河腹部区17个雨量站1957-200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线性回归、滑动平均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年内变化较大,70%±的降水集中于汛期,且暴雨频繁;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尤其以中部的安丰、兴化一带为最大;受季风进退的影响,7、8月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致使夏季降水量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表现为安丰、兴化、东台一带和东北部的阜宁、盐城附近多暴雨;秋季降水量有所下降,其中9月降水量显著减少;而冬季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以中南部最为显著.该研究可以为该地区洪涝防治以及水资源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下游 降水 变化趋势 空间分布 里下河
下载PDF
江淮平原水网区汛期雨量与洪涝水位关系——以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叶正伟 许有鹏 潘光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7-1146,共10页
利用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8个雨量站和5个水位站1957~2006年的50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面雨量变化趋势,并应用Pearson和Spearman方法揭示雨量同水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汛期面雨量、单站雨量和时段雨量的长... 利用江苏里下河腹部地区8个雨量站和5个水位站1957~2006年的50年气象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面雨量变化趋势,并应用Pearson和Spearman方法揭示雨量同水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汛期面雨量、单站雨量和时段雨量的长期变化都呈减小趋势。最大15日和最大3日雨量是水位变化的敏感性时段雨量,最大30日雨量与超警戒水位日数相关性较好,长时段雨量对水位变化的累积效应显著。近年来最大3日和最大15日雨量重现期增大是洪涝水位显著增高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且次暴雨强度越大,高洪涝水位出现的概率越大。里下河腹部地区水位在空间变化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时间变化上则呈现阶段性特征。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间,水位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都随面雨量减少而降低;但1980年代到1990年代间,水位和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随面雨量减少反而上升;2000年以来的7年中,水位随面雨量减少而略有升高,但超警戒水位日数均值仍然随面雨量减少而略有减少。这种变化说明,除雨量因素外,人类活动和城镇化水文效应对水位的影响日趋显著,导致雨量与洪涝水位关系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量 汛期 洪涝水位 里下河 江淮地区
原文传递
夏商时期江淮河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地域间文化动态关系——以陶器资料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秦小丽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72,共19页
本文以江淮地区夏商时期诸遗址出土数量最丰富的陶器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把江淮地区丰富的遗址个案研究成果置于整个区域历史文化形成的大框架和大视野中,分析了江淮地区与中原地区及周边诸地域的文化动态关系,以此解明夏商王朝政治统治... 本文以江淮地区夏商时期诸遗址出土数量最丰富的陶器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把江淮地区丰富的遗址个案研究成果置于整个区域历史文化形成的大框架和大视野中,分析了江淮地区与中原地区及周边诸地域的文化动态关系,以此解明夏商王朝政治统治体系、经济运营模式对江淮地区的影响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时期 江淮地区 中原地区 陶器 文化动态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