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Using RS and GIS:A Case Study of Huangshan Mounta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HUANG Shiman HU Qingwu +1 位作者 WANG Shaohua LI Haido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808-823,共16页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 is an indispensable method for systematic monitoring of World Heritage Sites(WHSs) exposed to various anthropogenic facto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Remote sensing(RS) and geographical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 is an indispensable method for systematic monitoring of World Heritage Sites(WHSs) exposed to various anthropogenic facto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Remote sensing(R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GIS) can eliminate many limitations in traditional ERA methods. In this study, changes in ecological risk at Huangshan Mountain, the first mixed WH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of 1984–2019 were explored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products by considering both natural disasters and human disturbance. Results show that of the four land cover types in Huangshan Mountain, namely water, forest, building and farmland, the main land cover type is forest. During the 35 yr, lands categorised at low or relatively low ecological risk levels are dominant in Huangshan Mountain, with the lowest and highest ERIs(ecological risk index) in 1990 and 2010, respectively. The areas at the five ecological risk levels have declined as follows: relatively low > low > medium > relatively high > high. Changes in ecological risk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land cover and natural disasters. Even though major natural disasters may affect the ecological risk level in the whole region, changes in land cover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will shift the ecological risk level in some areas. Our attempts can be modified and applied to other sites, and offer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WH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ecological risk index(ERI) world heritage site landscape ecological index Huangshan mountain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A tale of duality:Community perceptions towards the ecotourism impacts on Simien Mountains National Park,Ethiopia
2
作者 Tewodros ABUHAY Endalkachew TESHOME Gashaw MULU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4期453-464,共12页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how park households perceive the economic,sociocultural,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ecotourism in Simien Mountain National Park(SMNP),Ethiopia.We combin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chn...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how park households perceive the economic,sociocultural,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ecotourism in Simien Mountain National Park(SMNP),Ethiopia.We combin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chniques for data collection.A sequentially embedded mixed design that gives priority to quantitative data was used.We also employed a multistage sampling technique to select respondents from three districts or woredas,namely Debark,Janamora,and Beyeda woredas.Finally,397 participa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from a random selection of three villages from each district or woreda.Data were gathered using a survey questionnaire,interviews,and focus group discussions.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both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al methods,including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The findings from 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ecotourism participation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gender(B=1.850,P=0.023),level of education(B=0.238,P=0.032),geographical location(B=0.420,P=0.041),and occupation(B=0.920,P=0.019).This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males and individuals with a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re more likely to possess optimistic perspectives concerning the impacts of ecotourism.Furthermore,individuals residing in districts relatively near ecotourism destinations,those engaged in tourism-related work,and younger participants were recognized as having optimistic viewpoints regarding the impacts of ecotourism.In conclusion,the study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collaborative efforts among stakeholders to maximize ecotourism’s benefits and minimize negative effects in SMNP.To achieve this,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Ethiopian Wildlife Conservation Agency,the Ministry of Tourism,and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sustainable tourism plans that enhance local livelihoods and park conditions.Efforts should focus on increas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females and individuals with lower education levels through training and resource prov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TOURISM Perception of ecotourism impacts Ecotourism participation Protected area resident world heritage site Semien mountains National Park(SMNP)Ethiopia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移民生计能力与适应策略——基于适应水平的中介作用
3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付鹏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能力 适应水平 适应策略 生态移民 世界自然遗产地 巴音布鲁克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induced geohazards on natural landscapes in Jiuzhaigou Valley 被引量:6
4
作者 HU Xu-dong HU Kai-heng +2 位作者 ZHANG Xiao-peng WEI Li TANG Jin-b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2期441-452,共12页
Many natural landscapes that lie in high mountain regions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values and integrity are strongly threatened by the hazards.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was proposed to un... Many natural landscapes that lie in high mountain regions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ir values and integrity are strongly threatened by the hazards.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was proposed to undertak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e natural landscapes. Four factors reflecting the aesthetic value, ecological value, integrity of landscapes were selected to assess their vulnerability.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induced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e landscapes is quantitatively expressed as the product of their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The assessment framework was applied to Jiuzhaigou Valley which was severely struck by the Ms 7.0 earthquake on August 8, 2017. Field survey,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high-resolution DEM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reconnaissance were used to retrieve the values of the assessment factors. Twenty seven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the valley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earthquakeinduced geohazards were evaluated. The impact values of two sites of them(Sparking Lake and Nuorilang Waterfall) are up to 8.24 and 4.65, respectively, and their natural landscapes were greatly damaged.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damages of the heritage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landscapes assessment Jiuzhaigou EARTHQUAKE Earthquake-induced GEOHAZARDS world heritage siteS
下载PDF
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初探
5
作者 黄佳欣 杜彦君 +3 位作者 李东海 龙文兴 汪继超 汤炎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78-1687,共10页
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最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强调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性和在全球的唯一性。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海南潜在世... 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最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强调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性和在全球的唯一性。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生动植物及植被群落(亚洲北缘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从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特有种等生物生态过程方面,评估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结果表明:(1)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有3 653种野生维管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540种,各类野生动物占全国的比例高达10%~30%,生物多样性极高。(2)植物区系独特,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植被区划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属马来区的部分呈现出热带性和与中国华南大陆的共源性显示出明显的热带边缘性质,为中国华南植物区系与亚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类型。(3)植物区系中的植物物种特有性较低,特有属仅有7个,特有种仅约占岛内植物的1/10,较低的特有性表明了其大陆起源特征,是生物多样性不可替代的元素,具有鲜明的环境指示特色。该研究明确了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背景下的突出普遍价值,为海南未来申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世界遗产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物种多样性 突出普遍价值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湖泊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沈小雪 唐丽丽 +3 位作者 杜杰 蒋先逞豪 邱国玉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从1900年左右至2020年,箭竹海和犀牛海的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2和0.44cm/a。环境指标(粒度组成、总碳、总氮、总磷和碳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0~10cm)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210Pbex比活度显著增加,沉积物粒径偏大,总碳、总氮和碳酸钙富集,且垂直变动剧烈。同时,受震损物源影响明显的箭竹海表层沉积物扰动深度更大。研究结果揭示,“8.8”大地震导致的地灾松散物源大量入湖,短期内迅速加剧湖泊泥沙淤积,其深层垂直分布特征记录了森林砍伐、不合理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长期缓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九寨沟 湖泊沉积速率 地灾影响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形象感知与情感表达——以泰山、黄山、峨眉山和武夷山为例
7
作者 罗教盛 赵多平 +1 位作者 韩雪 杨千龙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337-344,共8页
以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泰山、黄山、峨眉山和武夷山)为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了携程、猫途鹰旅游网在线网络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及ROST CM 6文本挖掘软件对比分析了游客对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形象感知与情感表达。结果表明:游... 以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泰山、黄山、峨眉山和武夷山)为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了携程、猫途鹰旅游网在线网络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及ROST CM 6文本挖掘软件对比分析了游客对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形象感知与情感表达。结果表明:游客对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形象感知包括自然景观、旅游交通、文化表征、旅游体验4个维度,并且集中于自然景观维度;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高频词呈长尾分布;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语义网络总体呈现“核心层—次核心层—过渡层—边缘层”结构,不同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的语义网络结构不同,产生的形象感知具备独特性;游客对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的情感倾向以积极情感为主,整体情感表达良好,推荐意愿较高。总体而言,游客对不同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的形象感知表现出共性大、个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岳型世界遗产旅游地 形象感知 情感表达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测算分析——以黄龙景区为例
8
作者 唐冰 张莞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3期47-50,54,共5页
为了在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探讨世界遗产的旅游交通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等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在2015—2021年的交通碳排放量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黄龙景区... 为了在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探讨世界遗产的旅游交通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等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在2015—2021年的交通碳排放量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黄龙景区的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二是黄龙景区的碳排放大部分来源于大巴车交通方式;三是黄龙景区自驾车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奠定基础,为政府部门制订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黄龙景区 交通碳排放 碳排放系数法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的威胁及中国的保护对策 被引量:32
9
作者 周年兴 林振山 +1 位作者 黄震方 潘刚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32,共8页
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论文以广泛的基础资料收集为前提,分析论证了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完整性原则,并对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统计评价。结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 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论文以广泛的基础资料收集为前提,分析论证了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完整性原则,并对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统计评价。结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提出了中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威胁 保护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现状特征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忍顺 蒋姣芳 张祥国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91,共6页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的信息表明,世界遗产中心正从全球角度对世界遗产事业和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审视与评估,并着手对各遗产类型及其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改善。《凯恩斯决议》的修订,使得自然遗产的申报得到优先保障,并进一...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的信息表明,世界遗产中心正从全球角度对世界遗产事业和遗产保护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审视与评估,并着手对各遗产类型及其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改善。《凯恩斯决议》的修订,使得自然遗产的申报得到优先保障,并进一步突出了生态、地质演进及生物多样性等价值。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发展现状与国际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我国“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结构不合理,自然与文化遗产比例失衡、自然遗产偏少、地理覆盖面积较小,自然遗产类别简单,所符合的遴选标准过于单一,遗产地域分布不均,未充分反映出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与自然遗产资源的丰富性。提出了当前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发展对策:加强基础研究及提升遗产地科学内涵;挖掘自然遗产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研究和申报海洋类遗产;加强申报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类型遗产地;扩大遗产地规模;加强西部遗产地的申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自然遗产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项目 自然
下载PDF
自然遗产地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以托木尔区域为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时卉 杨兆萍 +2 位作者 韩芳 栾福明 石天戈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8-328,共11页
以托木尔区域为研究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壤侵蚀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各景观类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并依据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等级结果进行区划。... 以托木尔区域为研究区,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植被覆盖指数和土壤侵蚀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探讨各景观类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并依据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等级结果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依据研究区海拔、坡度值划定地貌特征区,包括极高山、高山边缘区,南北部中山区,红层地貌区和南北部低山丘陵区;(2)建设用地的分离度最大,各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倒数值差别不大,低覆盖度草地破碎度、景观类型脆弱度最大;(3)托木尔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指数空间表现为"北低南高"的趋势,自然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高脆弱度区域(7~9级)的主导干扰因素;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于生态环境中脆弱度区域(4~6级);影响低脆弱度区域(1~3级)生态环境脆弱度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5)根据研究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度值,结合当地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区可划分为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可开发区,并对其实施差别化的政策管理与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 世界自然遗产地 生态脆弱性 空间分异 功能区划
下载PDF
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富斌 赵永涛 兰立波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687-694,共8页
本文从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的典型地区、一大批重要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相对独立的大熊猫生态系统和相对完整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残存、独特的自然美遗产资源,分析了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在自然遗... 本文从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的典型地区、一大批重要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相对独立的大熊猫生态系统和相对完整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残存、独特的自然美遗产资源,分析了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在自然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性及其世界遗产价值,提出了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夹金山脉 世界自然遗产
下载PDF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富斌 赵永涛 +1 位作者 兰立波 陈飞虎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4-738,共5页
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关注的生态系统和价值最突出的自然遗产之一。夹金山脉既是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又是独特的风景区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世界自然遗产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 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关注的生态系统和价值最突出的自然遗产之一。夹金山脉既是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又是独特的风景区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世界自然遗产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提名。目前的以省级为主的多个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分别管理,已不能满足保护其突出的遗产价值的要求。作者提出从国家层面上,规划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国家公园统一整体管理该项遗产,以增强有效管理能力。然后讨论了夹金山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重要性与风景资源价值,论证了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并从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的界定、中国国家公园的法律依据、国家公园管理世界自然遗产,分析了国家公园管理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栖息地 自然遗产 国家公园 夹金山脉
下载PDF
世界山脉遗产对比研究及对我国自然遗产申报的建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星 李江海 王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65-170,共6页
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材料和各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申遗文本为依据,在将地质方面的内容分为13类地质类型(构造、火山、山脉、地层、化石、河湖三角洲、喀斯特、海岸、礁—海岛、冰川、冰期、干旱半干旱沙漠、陨石冲击)的... 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材料和各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申遗文本为依据,在将地质方面的内容分为13类地质类型(构造、火山、山脉、地层、化石、河湖三角洲、喀斯特、海岸、礁—海岛、冰川、冰期、干旱半干旱沙漠、陨石冲击)的前提下,把其中的27项山脉世界遗产分为了生物多样性、地形地貌、地貌多样性、文化与自然、天然美景5类。在研究世界山脉遗产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录中有关山脉部分的遗产进行了价值分析。根据当前申请遗产的状况,对我国的遗产状况提出了一些建议:申报时应尽量填补某项空白,注意周边山脉的问题,慎重在申报独立的遗产或是作为扩展项目加入已有遗产之间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山脉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录
下载PDF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小林 周友兵 +3 位作者 申国珍 熊高明 徐文婷 谢宗强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158-163,共6页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个分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的最佳值分别为1.74万人·d^(-1)、1.42万人·d^(-1)、2.15万人·d^(-1)、1.16万人·d^(-1);(2)由于神农架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并运输至景区外进行统一处理,所以生态环境容量暂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3)根据"木桶原理",选择最小分量作为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得到日旅游环境容量的最佳值为1.16万人,年旅游环境容量最佳值为208.37万人。以上结果可为遗产地游客人数及分流、接待设施存量、旅游产品设计及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环境容量 游客体验 资源保护 木桶原理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的战略管理研究——基于崀山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8-76,共9页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是战略评价与控制,包括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 协调 战略管理 蓖山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钙华景观的地质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振荣 兰江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四川省松潘县黄龙是世界自然遗产,以秀美的自然景色、巨型的钙华堆积闻名于世。黄龙所处的岷山地区位于喜马拉雅期是构造活动地区,更新世以来不断隆起,成为现代隆起高山区。在更新世,山岳冰川广布全区,进入全新世,区内发育现代冰... 四川省松潘县黄龙是世界自然遗产,以秀美的自然景色、巨型的钙华堆积闻名于世。黄龙所处的岷山地区位于喜马拉雅期是构造活动地区,更新世以来不断隆起,成为现代隆起高山区。在更新世,山岳冰川广布全区,进入全新世,区内发育现代冰川,因而留下了冰蚀地貌和大量冰积物。黄龙的钙华来源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的喀斯特水,该地下水以断层泉方式转为地表迳流,在沿沟向下流动过程中形成了钙华堆积,正是这种不断变化的钙华堆积呈现出绚丽的钙华风貌。钙华的堆积地貌有钙华池、钙华滩和钙华瀑布,溶蚀地貌有钙华洞穴,其钙华景观至今仍是处于不断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 世界自然遗产 现代隆起区 山岳冰川 喀斯特作用 钙华
下载PDF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隋春花 陆宏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7-1306,共10页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自然资产、生态服务、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等主要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并将丹霞山的能值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研究丹霞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的能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的砂砾岩自然资产总能值为1.94×10^43 sej,生物多样性总能值为6.09×10^27 sej,二者合计的总能值--货币价值为4.25×10^31 yuan(¥)。同时,2016年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服务总能值为2.61×10^20 sej·a^-1,社会教育总能值为4.27×10^21 sej·a^-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社会经济投入强度较低,其能值自给率和能值经济效益分别是乡村旅游亚系统的45倍和4倍。以餐饮和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人力投入是景区旅游的3倍多的同时,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是景区的81倍。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景区旅游亚系统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能值可持续ESI指数分别为10.83、4.05和0.02,3个系统分属不同旅游经济发展状态。最后从遗产地、景区、乡村和政府4个方面提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优化建议,如遗产地方面,扩大遗产地接待游客的面积;景区旅游方面,重点打造科普旅游品牌;乡村旅游方面,规范管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政府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开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世界自然遗产地 景区旅游 乡村旅游 能值评价
下载PDF
我国岩溶资源环境领域的创新问题 被引量:64
19
作者 袁道先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0,共3页
中国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解决和应对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将推动岩溶科学的发展,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今后的岩溶... 中国岩溶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不仅有助于解决和应对岩溶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将推动岩溶科学的发展,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今后的岩溶研究应当落实地球系统科学在岩溶学中的应用,发挥我国岩溶研究的地域优势,探索我国岩溶关键带的特征和重要过程;加强岩溶作用应对全球变化、岩溶碳汇速率和稳定性的研究,建立应对极端气候的长效机制;考虑古纬度和古气候对古岩溶形成的影响;深入探索微生物对深部碳酸盐岩岩溶形成的作用;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思考从南北方岩溶分界线的角度开展岩溶自然遗产地的申报工作;将现代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岩溶资源环境、水文地质研究中,做好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研究,服务国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关键带 全球变化 石漠化 古岩溶和深部岩溶 世界岩溶自然遗产地
下载PDF
论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中的九对关系 被引量:94
20
作者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共4页
建立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应设立双重目标,即在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同时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妥善处理9对关系:一与多,即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关系;存与用,即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前与后,即代际关系;上... 建立中国国家公园制度应设立双重目标,即在建立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同时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妥善处理9对关系:一与多,即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关系;存与用,即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前与后,即代际关系;上与下: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左与右,即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内与外,即自然保护地边界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关系,其中尤其应关注社区问题;新与旧,即新设自然保护地类型与已有自然保护地类型之间的关系;公与众,即公共管理部门和其他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好与快,即国家公园制度质量和国家公园制度建立速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 国家公园 体制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世界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