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armers' Residential Area at the South of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杰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4期25-28,共4页
After analysis of location feature of the south of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its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the paper pointed out harmonious combina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After analysis of location feature of the south of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its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the paper pointed out harmonious combination betwee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had been neglected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armers' residential area at the south of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regional characteristic" losing,residential area in the form of "city community" and buildings in European style.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relevant planning and design thoughts and methods had been proposed as to how to creat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nning,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It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base type and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 with residential area construction;inspirations and design methods obtained from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and the content of landscape overall planning and specific design.It was hoped to enlighten designers to should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make exploration unremittingly,and construct beautiful homelands for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 of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Farmer’s RESIDENTIAL are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Planning and design
下载PDF
Private Charities in the Region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
作者 王卫平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0年第1期103-115,194,共14页
关键词 Private Charities in the Region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原文传递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the Effects of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y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 on Droughts or Flood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North China
3
作者 黄燕燕 钱永甫 万齐林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6年第4期426-436,共11页
Previous stud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nomalies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SAH), 1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100-hPa circulation ove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we can predict precipitation... Previous stud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nomalies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SAH), 1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100-hPa circulation ove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we can predict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North China. To test its validit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operated, which include controlled experiment, sensitivity experiment (which has added anomalies into 1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wind field), and four-composite experiments.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composed initial field such as EPR-CF, EPR-CD, EPR-HF, and EPR-HD, can reproduce the floods or drought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North China. It suggests that anomalies of the SAH, 1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circulation ove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may probably imply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two regions. Sensitivit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nomalies of the SAH, 1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southwest flow in the previous period is a signal of droughts or floods for the following summer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North China.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have impact on summer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the two regions. Positive anomaly of 1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the anomalous intensifying of the SAH and southwest flow will induce flood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droughts in North China; while negative anomaly of 100-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anomalous weakening of the SAH and southwest flow will induce drought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floods in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south Asian high (SAH) droughts or floods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droughts or floods in North China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原文传递
江南华南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欣 王培娟 +3 位作者 唐俊贤 王旗 李扬 霍治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和华南茶区510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历史茶树高温热害灾情数据,采用灾情反演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分析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南和华南茶区...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和华南茶区510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历史茶树高温热害灾情数据,采用灾情反演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分析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轻度、中度、重度高温热害指标为连续14 d日最高气温的滑动平均值T14≥34.5℃的持续日数分别为1~17 d、18~38 d和超过38 d,验证样本完全符合的准确率为73.9%,基本符合的准确率为91.3%;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总次数呈波动变化,分别在1999年和1997年达到最低值,并在2021年达到最高值;华南茶区相对于江南茶区高温热害次数更多,尤其是轻度茶树高温热害,且近62年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次数增加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高温热害 等级指标 时空分布特征 江南和华南茶区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下《望江南·超然台作》的创作动因
5
作者 白银银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知密时期是苏轼词创作的重要转型期,除“密州三曲”的杰出成就外,《望江南·超然台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力作。这首作品一改以往清明节序词沉重哀伤的格调,呈现出清新旷达的风貌,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苏轼密州词创作的创新性和多元性... 知密时期是苏轼词创作的重要转型期,除“密州三曲”的杰出成就外,《望江南·超然台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力作。这首作品一改以往清明节序词沉重哀伤的格调,呈现出清新旷达的风貌,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苏轼密州词创作的创新性和多元性。究其原因,苏轼依《望江南》词调创作该词明显是受中国文人追慕“江南”文化情结的影响,而其轻松愉快的风格则体现了苏轼对宋代清明节序词重享乐表达模式的接受,而其中洋溢的乐观旷达思想则是苏轼对密州地区多元融合地域文化消化吸收后的智慧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江南情结 节序词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江南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及活化研究
6
作者 徐佳怡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38-141,共4页
文章在对“地域文化”与“江南传统村落”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宜兴芳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空间结构及建筑特色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江南传统村落存在的空间规划设计不足、地域文化缺失、受经济发展... 文章在对“地域文化”与“江南传统村落”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宜兴芳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空间结构及建筑特色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江南传统村落存在的空间规划设计不足、地域文化缺失、受经济发展制约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江南传统村落总体规划的思路、具体设计方案,以及传承地域人文精神和文化、基于数字化的江南传统村落活化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江南传统村落 保护 传承 活化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区域构造格局的新认识 被引量:36
7
作者 常印佛 李加好 宋传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579-3591,共13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区域地质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本文重点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和复合构造系统,探讨了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提出了南北对峙带的概念,明确...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区域地质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本文重点论述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和复合构造系统,探讨了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提出了南北对峙带的概念,明确了江南过渡带的内涵。主要认识有:(1)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平面构造格局为"一弧一线夹两喇叭"的形态;(2)董岭/埤城式基底与江南式基底的拼合时代介于Z1与Z2之间;(3)南北对峙带是"纲",控制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构造格局;(4)剪切阶段是"眼",区域上由"压扭"向"张扭"的转换过程中成岩成矿大爆发;(5)江南过渡带的南半部早期属于江南隆起,在印支期与下扬子地区一并发生褶皱,褶皱特征类似下扬子坳陷南缘而与江南隆起腹地不同,故划到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单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构造格局 江南过渡带 基底拼合 南北对峙带
下载PDF
水汽输送与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及降水变化的联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苗长明 丁一汇 +2 位作者 郭品文 沈杭锋 樊高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3,共12页
基于196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初夏水汽输送的分布和演变过程及其与中国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夏水汽输送总体上随夏季风前沿自南向北加强,有3次水汽通量突... 基于196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初夏水汽输送的分布和演变过程及其与中国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夏水汽输送总体上随夏季风前沿自南向北加强,有3次水汽通量突然增大的涌先后从中国南海北传到25°N及其以南、25°—30°N、30°N及其以北地区,水汽涌和相应峰的发生时间分别对应华南前汛期、江南南部初夏雨季、长江流域梅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江南南部在初夏雨季处在水汽通量高值区的北缘、水汽辐合区内。青藏高原南侧水汽辐散区是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直接水汽源,澳大利亚北部到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南部地区的大面积水汽辐散区则是间接水汽源。经向水汽输送演变对雨季起(讫)具有标志性意义,纬向水汽输送也不容忽视。雨季开始(结束)时江南南部地区的南界(北界)中低层水汽流入(流出)显著增大,但北界(南界)水汽通量并未同步发生显著变化;雨季期间的纬向水汽输送明显增强,水汽通量大于经向水汽输送。雨季强、弱具有年代际变化,且与纬向水汽流入的相关比经向水汽流入的相关更显著。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两条,北支是从孟加拉湾北部经缅甸和云南、贵州的水汽输送,南支是经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中国南海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汇合的水汽输送。强雨季年孟加拉湾北部的东北向水汽输送和中国南海的北向水汽输送都增强,弱雨季年则相反。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南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显著的水汽辐合区,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水汽输送通道而不是水汽源,水汽辐合越弱(强)越有利于(不利于)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降水,其影响机制可能在于通道上的对流活动对江南南部初夏雨季水汽输送具有拦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夏雨季 江南南部 降水 水汽通量 水汽通道
下载PDF
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透榫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淳庆 潘建伍 董运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2-869,共8页
为研究江南传统木构建筑中的主要榫卯节点——透榫的结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该种榫卯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转角刚度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节点的接触非线性和木材的材料非线性,... 为研究江南传统木构建筑中的主要榫卯节点——透榫的结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缩尺模型试验对该种榫卯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转角刚度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节点的接触非线性和木材的材料非线性,采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其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榫卯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基本上都呈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该种榫卯试件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其最终破坏形态均为榫头根部断裂破坏,极限转角为0.11~0.14rad;ANSY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通过理论分析获取了该种透榫节点的平面内(竖向)转角刚度Kv、平面外(水平)转角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相互关系,可近似归纳为2.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传统木构建筑 透榫 受力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江南南部初夏汛期降水特征Ⅰ:降水集中期及其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苗长明 郭品文 +2 位作者 丁一汇 樊高峰 刘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9-408,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江南地区20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江南地区初夏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江南南部存在显著的初夏降水集中区,位于27.5-29.5°N的纬向带状区域内;江南南部初夏降水具有季节内相... 利用1961-2010年江南地区200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对江南地区初夏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江南南部存在显著的初夏降水集中区,位于27.5-29.5°N的纬向带状区域内;江南南部初夏降水具有季节内相对独立的集中时段,平均发生在6月10-30日。近50a江南南部初夏降水量和暴雨日数没有出现显著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性变化,但初夏最长连续降雨日数有弱的减少趋势。江南南部初夏降水具有显著的2~3a和5~6a周期震荡,另外还在1979、1987和2001年出现过3次突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南部 初夏 降水集中期 降水集中区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骏 卢凤萍 古风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3-179,共7页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是当代江南的腹地,本文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切入区域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从江南山水文化、人文文化和人居文化的角度建构起自然环境因子、人文景观因子和社会生活因子构成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水城市、拼贴...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是当代江南的腹地,本文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切入区域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从江南山水文化、人文文化和人居文化的角度建构起自然环境因子、人文景观因子和社会生活因子构成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水城市、拼贴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长三角城市 旅游吸引力
下载PDF
基于游客和居民不同视角的江南古镇景观地域特征感知研究——以同里古镇为例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琳 杨珂 +1 位作者 刘滨谊 刘苏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6,共7页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 江南古镇是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古镇景观的地域特征价值是实现其保护和发展的基础。以地域景观保护较好、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研、照片识别、深度访谈和游览路径跟踪等方式,分别对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同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感知度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对古镇物质景观的地域性(如建筑、街巷、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的地域性(生产生活、文化风俗、地方美食)感知度都较高。但同时,居民和游客对古镇景观地域特征的认知也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旅游的发展使同里古镇的景观空间和地域特征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古镇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不足,导致古镇景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没有得到全面展现和有效传播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居民日常生活与游客观光活动双向交织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古镇景观地域特征保护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江南古镇 居民与游客 地域特征 景观感受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政策发展进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士林 王晓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9,共6页
与地理学上的长江三角洲不同,当代语境中的长三角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概念。从1982年的"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到1993年上海正式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的构想,长三角区域主体框架始终处于缓慢扩张阶段,但它... 与地理学上的长江三角洲不同,当代语境中的长三角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概念。从1982年的"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到1993年上海正式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的构想,长三角区域主体框架始终处于缓慢扩张阶段,但它的核心仍是明清时代的太湖流域经济区。而当下,"泛长三角"概念的出现使长三角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使以16城市为主体的狭义长三角概念面临解构的挑战。做强与做大本不是矛盾体,如何在政策层面把握合适的时机才是长三角长远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政策 经济区 都市圈 文化特征 江南文化
下载PDF
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半榫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淳庆 潘建伍 韩宜丹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31,共8页
对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中常见的半榫节点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试验获取该种榫卯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转角刚度.结果表明:该种榫卯节点的滞回曲线基本上都呈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 对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中常见的半榫节点受力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通过试验获取该种榫卯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转角刚度.结果表明:该种榫卯节点的滞回曲线基本上都呈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该种榫卯试件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此外,综合考虑半榫节点的接触非线性和木材的材料非线性,采用ANSYS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通过分析,获取了半榫节点的平面内(竖向)转角刚度、平面外(水平)转角刚度和扭转刚度的相互关系,可近似归纳为1.4∶1.0∶1.1.研究结果可为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计算分析及保护修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传统木构建筑 半榫 受力性能 非线性有限元
下载PDF
热带与副热带地区高度异常对长江流域和华北旱涝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燕燕 钱永甫 万齐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前期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者减弱,热带、副热带地区100 hPa高度的异常增高或者降低,热带西风的异常增强或者减弱,对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夏季的降水异常具有预示作用。文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值试验进行模拟研究,包括控制试验、敏感试验和4... 前期南亚高压的异常增强或者减弱,热带、副热带地区100 hPa高度的异常增高或者降低,热带西风的异常增强或者减弱,对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夏季的降水异常具有预示作用。文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值试验进行模拟研究,包括控制试验、敏感试验和4组合成试验。合成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前期热带、副热带高度异常分布,能够再现长江流域、华北旱涝情况。前期南亚高压、热带、副热带高度、风异常对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均有预示作用。100 hPa叠加高度、风异常的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南亚高压、热带与副热带地区100 hPa高度场和环流场的异常不仅可以预示、事实上能够引起长江流域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异常———前期南亚高压异常增强、热带、副热带地区100 hPa高度场异常增高、西风异常增强,易引起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北降水偏少;反之,则容易引起长江流域降水偏少、华北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副热带高度异常 南亚高压 长江流域旱涝 华北旱涝 数值模拟与分析
下载PDF
由冬至夏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气热源的季节转换特征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青兰 刘伯奇 李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0-1026,共17页
本文基于多套卫星观测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由冬至夏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气热源的季节转换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北半球副热带大陆东部以对流凝结潜热为主的夏季型大气热源首先于4月初在我国南方地区建立,该过程与江南... 本文基于多套卫星观测数据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由冬至夏北半球副热带地区大气热源的季节转换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北半球副热带大陆东部以对流凝结潜热为主的夏季型大气热源首先于4月初在我国南方地区建立,该过程与江南雨季的形成发展联系紧密。2~3月,江南地区的大气热源以感热加热为主,这时降水以大尺度层云降水为主;而在4月初之后,江南地区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相应地对流凝结潜热成为大气热源的主要成分。动力和热力诊断分析说明,青藏高原南部热力状况的季节变化是导致4月初江南地区降水性质和大气热源首先发生季节转换的重要原因。2~3月,随着太阳辐射逐渐增强,青藏高原地面感热随之加强,此时对流层中部的纬向西风令江南地区的对流层中部暖平流加强,引起上升运动并加强局地大尺度层云降水,令土壤湿度加大,为随后局地对流性降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之后,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在4~5月期间继续加强,这时高原南坡的"感热气泵"令其四周的低空水汽向北辐合,从而加强了江南地区的低空南风,使大量水汽自南海—西太平洋向北输送,令江南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快速发展,地面感热迅速减小,对流凝结潜热进而成为江南地区大气热源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大气热源 季节转换 江南春雨 青藏高原热力强迫
下载PDF
社会史视野下的评弹文化变迁 被引量:9
17
作者 申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8,共6页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由评话和弹词结合而成的曲艺。从社会史的视野看,评弹生长于苏州,与传统时代的江南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晚清以后上海开埠,评弹逐渐进入上海,伴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评弹也开始了其近代转型,由古代评弹向近代都市... 评弹是一种流行于江浙一带由评话和弹词结合而成的曲艺。从社会史的视野看,评弹生长于苏州,与传统时代的江南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晚清以后上海开埠,评弹逐渐进入上海,伴随着上海城市的转型,评弹也开始了其近代转型,由古代评弹向近代都市评弹转变。从苏州到上海,评弹的演出空间在江南的内部发生了迁移,这种迁移是有深刻意义的,它是近世江南社会变迁在文化上的反映和结果,成为传统文化向近代都市文化转换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 江南文化 上海文化 地域文化 评弹
下载PDF
明代苏州宗族形态探研 被引量:5
18
作者 常建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1,共14页
明人追求通过修谱与祠祭表达祖先崇拜和宗族共同体的意识。明人的祖先祭祀,依据祭祖地点,可以划分为墓祭、家祭、祠祭。娄坚《徐氏宗谱序》分析了明代江南故家大族与谱牒不盛的问题,认为吴人不能聚族在于习俗的鄙、奢所造成的,强调通过... 明人追求通过修谱与祠祭表达祖先崇拜和宗族共同体的意识。明人的祖先祭祀,依据祭祖地点,可以划分为墓祭、家祭、祠祭。娄坚《徐氏宗谱序》分析了明代江南故家大族与谱牒不盛的问题,认为吴人不能聚族在于习俗的鄙、奢所造成的,强调通过宗族建设移风易俗。明代族谱更加盛行,表现出强烈的以谱法接济宗法的观念。苏州士大夫发扬光大了宋代范仲淹设置义田、义庄的传统,以此赡族进行宗族建设,官府倡导并保护义田与义庄,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宗族形态的特色。明代苏州处于宗族组织化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祖 修谱 义庄 江南
下载PDF
禅学意境下的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设计对比 被引量:14
19
作者 仲昱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1-133,共3页
本文以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在寺院水景观上的设计对比为主要内容,分析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碰撞"产生的差异。全文主要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理水手法、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三个方面的论述,确立在表现禅学意境的大前... 本文以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在寺院水景观上的设计对比为主要内容,分析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碰撞"产生的差异。全文主要通过历史文化背景、理水手法、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三个方面的论述,确立在表现禅学意境的大前提下,进行逐层分析和比较。通过对不同优秀文化的借鉴,希望对今后禅寺的景观设计,乃至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都能起到一定借鉴和推动作用,在传统造园理论的框架上寻得突破,是对佛寺景观设计的历史传承,更是对未来建设寺院这样特殊宗教空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园林 枯山水庭院
下载PDF
清代江南河道总督与相关官员间的关系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英华 谭徐明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10-13,26,共5页
黄河南侵夺淮后,黄、淮、运在江苏淮安清口一带相互纠结。至清代,这里集中了大量复杂的工程。由此,负责该区的江南河道总督的地位日益凸显。根据清代故宫档案、实录和文集等史料,研究清代江南河道总督地位的变化及其与相关官员间的关系... 黄河南侵夺淮后,黄、淮、运在江苏淮安清口一带相互纠结。至清代,这里集中了大量复杂的工程。由此,负责该区的江南河道总督的地位日益凸显。根据清代故宫档案、实录和文集等史料,研究清代江南河道总督地位的变化及其与相关官员间的关系演变,从而揭示其与清代河务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江南河道总督 漕运总督 两江总督 河东总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