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光落茗杯:晚明文人尚茶之风对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向频 刘源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瀹茗作为晚明江南文人闲雅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量涌现的晚明茶书、文人小品及日记为据,概述了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和造园情况,着重分析文人园林中专设茶寮、书斋茶寮、... 瀹茗作为晚明江南文人闲雅园居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文人园林的物质空间、园居活动及精神意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量涌现的晚明茶书、文人小品及日记为据,概述了江南文人的尚茶之风和造园情况,着重分析文人园林中专设茶寮、书斋茶寮、厅堂亭榭等饮茶空间的经营布置和不同品茗环境的营造选择,总结晚明文人茶艺与茶道"清""雅""趣""隐"的内涵,并论述了文人茶道与园林精神意趣的渗透和共通之处,揭示茶饮与园林之间的深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 文人 园林 江南 影响
下载PDF
晚明寄畅园水池“锦汇漪”及其周边复原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洁 郑炘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无锡寄畅园有着近500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是园林历史领域的关注焦点。经历历次改建后,与晚明时期相比,今天的寄畅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水池"锦汇漪"及其周边布局已截然不同。将使用池底遗构、改建档案和考古报告作为... 无锡寄畅园有着近500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是园林历史领域的关注焦点。经历历次改建后,与晚明时期相比,今天的寄畅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水池"锦汇漪"及其周边布局已截然不同。将使用池底遗构、改建档案和考古报告作为基础材料,结合图像、文字文献,通过现状整理、遗构定位与辨析、推测复原3个步骤展开晚明锦汇漪及其周边的布局复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江南园林 山林园 寄畅园
下载PDF
论晚明文士对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及家具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乾 袁进东 +2 位作者 戴向东 黄亚 文阳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3期14-15,共2页
晚明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政局腐朽动荡、经济发展繁荣、文化交流密切,郁不得志的江南文人士大夫们积极参与到私家园林设计及家具的艺术创作之中,将文士特有的文质融入到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与明式家具之中,为这两个建筑与... 晚明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政局腐朽动荡、经济发展繁荣、文化交流密切,郁不得志的江南文人士大夫们积极参与到私家园林设计及家具的艺术创作之中,将文士特有的文质融入到江南私家园林建筑与明式家具之中,为这两个建筑与家具历史上的高峰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文士 江南 私家园林建筑 明式家具
下载PDF
晚明江南造园中黄石叠山的兴起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向频 吴怡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44,共5页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 江南 造园 黄石叠山
下载PDF
拟入画中行——晚明江南造园对山水游观体验的空间经营与画意追求 被引量:36
5
作者 顾凯 《新建筑》 2016年第6期44-47,共4页
晚明江南园林的营造,不仅在景物形式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改变,而且在山水游观体验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呈现出空间经营的新意。这样的转变也与画意宗旨息息相关,山水画意并不只是静止的画面欣赏,还在于时间性的动态游移。对此的理解,... 晚明江南园林的营造,不仅在景物形式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改变,而且在山水游观体验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呈现出空间经营的新意。这样的转变也与画意宗旨息息相关,山水画意并不只是静止的画面欣赏,还在于时间性的动态游移。对此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晚明江南园林中复杂而综合的空间经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晚明江南 游观体验 空间经营 画意追求
下载PDF
晚明江南文人园林美学思想的历史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谢云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晚明江南文人的园林美学思想富有浓郁的文人色彩,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实用理性主义园林思想新特点。其摆脱了传统园林美学思想之束缚,勾勒和创建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并对清代人们的造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晚明江南文人 园林美学思想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传统士人心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运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35-42,共8页
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特质。中唐... 魏晋六朝士人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然美的发现的基础上,将内在情感投入到外在自然之中,除了在诗词中吟咏自然和在绘画中描绘自然外,还在居住场所里模拟自然,于是促使了山水园林的出现,这也在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神特质。中唐两宋士人在"中隐"思想的推动下,折中于"小隐"之山林和"大隐"之朝堂的园林,遂成为安顿士人心灵的主要场所。园林也在中唐两宋士人心态"内敛化"和"精致化"的影响下,空间越来越小,诗意越来越浓,于是对于士人来讲,无论是现实还是内心,园林都成为一个闲适自足、精美雅致的"壶中天地"。晚明士人生存的困局,迫使他们走向一条世俗、物欲和心灵超越的道路,承担他们理想与情感的园林也因之变得"物化"和"雅化":"物化"体现于园人的分离,离开了人的园林仍能表达其意境和内涵;"雅化"则要求摒弃俗气,是园林中既要物质又要精神、既要超越又要享乐的士人对生活审美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活于社会中下层的晚明士人,也有兴趣将眼光投向了园林技艺,其亦有能力总结园林理论,《园冶》《长物志》作品方能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心态 古典园林 魏晋 中唐 晚明
下载PDF
17世纪的山景空间营造——以晚明松江府颐园为例
8
作者 朱宇晖 郑晓義 +1 位作者 黄怡群 郑典秋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11-24,共14页
江南园林行进至晚明至清初(约1682-1700)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大量的营造积累和富有启蒙色彩的社会与艺术语境,几乎必然会沉淀出一些更趋成熟精约、更富于张力的布局类型,这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文章以松江府颐园这一很可能全方位存... 江南园林行进至晚明至清初(约1682-1700)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大量的营造积累和富有启蒙色彩的社会与艺术语境,几乎必然会沉淀出一些更趋成熟精约、更富于张力的布局类型,这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文章以松江府颐园这一很可能全方位存留了晚明至清初布局原状却较少受到关注的小园为例,尝试通过纵横比较,剖析其“一山三面”的山景园布局、局部“一河两岸”的水景格局,以及高度线性化的建筑格局,并回溯其与更早期古典三段式“隔水面山”布局之间的逻辑关联,辨明其间的轴线扭转关系,探讨其出自名匠张南垣派系之手的可能性——这对中华园林史的完整叙述,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园林 布局 颐园 祛魅 张南垣
下载PDF
明末清初江南农业生产与灾害防治——以张履祥的视野为中心
9
作者 周邦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8-61,共4页
张履祥是明末清初优秀的农学家之一。从他的视野看来,江南部分农民在农具置备、水利建设、林果生产、桑蚕经营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灾害防治经验。他们以此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为乡土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 农业生产 灾害防治 张履祥
下载PDF
晚明松江园林的诗性阐释与士林风尚的变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新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8,共7页
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晚明时期松江地区掀起了修建园林的高潮,这些园林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体现了鲜明的审美自由精神,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资源。由于这些园林的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所以它们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和诗画情... 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晚明时期松江地区掀起了修建园林的高潮,这些园林是江南诗性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体现了鲜明的审美自由精神,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资源。由于这些园林的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所以它们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和诗画情趣,折射出晚明松江士林风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松江 园林 江南诗性文化 海派文化 士林风尚
下载PDF
移画入园,因画理水——山水画论影响下的晚明江南文人园理水手法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昊洋 王敏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8期226-228,共3页
受同期山水画论影响,晚明江南文人园水景营造与文人山水情趣相承,在实现居游功能的同时,融入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色彩。文章基于“移画入园,因画理水”视角,探讨在晚明画水论的影响下,江南文人园理水美学思想的转型发展;通过日涉园、许秘... 受同期山水画论影响,晚明江南文人园水景营造与文人山水情趣相承,在实现居游功能的同时,融入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色彩。文章基于“移画入园,因画理水”视角,探讨在晚明画水论的影响下,江南文人园理水美学思想的转型发展;通过日涉园、许秘书园、归园田居诗文分析与平面复原,从整体格局、水景形态、空间组景、活动组织等方面对园林理水特征作进一步探讨,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山水审美,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得到借鉴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江南 文人园 山水画论 水景营造
下载PDF
“知夫画脉”与“如入岩谷”:清初寄畅园的山水改筑与17世纪江南的“张氏之山” 被引量:13
12
作者 顾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4-129,共6页
清初寄畅园的改筑奠定了今日园林山水的格局,对当时园主人秦松龄"园成,向之所推为名胜者一切遂废"表述的理解,要进入17世纪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山水营造转变的具体历史情境,尤其是结合"张氏之山"的认识,并通过改筑前... 清初寄畅园的改筑奠定了今日园林山水的格局,对当时园主人秦松龄"园成,向之所推为名胜者一切遂废"表述的理解,要进入17世纪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山水营造转变的具体历史情境,尤其是结合"张氏之山"的认识,并通过改筑前后的对比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知夫画脉"的山池经营和"如入岩谷"的谷涧体验两方面认识清初寄畅园山水改筑的具体做法,从而深化对寄畅园的山水营造特色及园林史上"张氏之山"杰出成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寄畅园 江南园林 山水营造 改筑 明末清初
下载PDF
基于图底关系比较的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形态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一家 张德顺 《华中建筑》 202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古典园林再生一向是景观设计中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修复现存的园林,或是恢复那些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园林,又或是从历史中提炼总结规律,以作为新中式设计的参考,我们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达到... 古典园林再生一向是景观设计中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修复现存的园林,或是恢复那些毁于战火,不复存在的园林,又或是从历史中提炼总结规律,以作为新中式设计的参考,我们都需要在充分研究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进行提炼总结,从而达到可以应用于实际设计的程度。从过往的设计经历看,古典园林再生最难的在于重塑园林的空间层次。当水文地形都发生改变后,如何做到园林空间的神似,需要我们对园林各要素的布置原则与规律有更加深入的认知。通过对晚明江南园林中建筑的图底关系进行分析与总结,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晚明江南文人园林建筑布局特点的认知,从而在今后的古典园林再生设计时做到有据可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文人园林 建筑 图底关系
下载PDF
《长物志》中“水”的三重属性与晚明文人理水思想
14
作者 王立群 马珂 陈飞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志》的理水观对现代理水营造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时期 《长物志》 园林 理水 文人思想
下载PDF
晚明江南出版中心的兴盛及其文化传播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辉 《云梦学刊》 2019年第4期28-33,共6页
相关记载表明,晚明时期,在浙江、江苏、福建一带,出现了以南京、苏州、杭州、建安等为重镇的出版中心,各出版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是唐宋以来中国传统出版业的一次勃兴。从文化视角看,江南出版中心的隆盛,牵涉到晚明时期文化... 相关记载表明,晚明时期,在浙江、江苏、福建一带,出现了以南京、苏州、杭州、建安等为重镇的出版中心,各出版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是唐宋以来中国传统出版业的一次勃兴。从文化视角看,江南出版中心的隆盛,牵涉到晚明时期文化出版主体、文化出版客体和文化消费中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江南出版中心的勃兴,使得以出版中心为基地的文化传播成为可能,这种文化传播大体通过书商传播、各出版中心间的传播、士子间传播和中西交流传播的方式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出版中心 勃兴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半壁大痴”:“南北宗”论影响下计成造园中的黄石壁山
16
作者 郭逸文 贾珺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08,共6页
梳理史料、列無文图,结合社会审美思潮背景,逐字拆解“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在审美风潮、造园材料、成景手法上阐明了此句对黄石壁山的指向、分析了其特点。指出客观上黄石壁山手法的成熟及流行、主观上人心底仍存对“斧劈”等的... 梳理史料、列無文图,结合社会审美思潮背景,逐字拆解“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在审美风潮、造园材料、成景手法上阐明了此句对黄石壁山的指向、分析了其特点。指出客观上黄石壁山手法的成熟及流行、主观上人心底仍存对“斧劈”等的审美偏好,使以计成为典型的造园家托言黄公望回避了与“崇南贬北”风气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园林 计成 《园冶》 黄公望 黄石假山 山水画
原文传递
重新认识江南园林:早期差异与晚明转折 被引量:31
17
作者 顾凯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6-110,共5页
分析了早期的江南园林与现有遗存之间的巨大差异,阐述了晚明时期江南造园在各个方面都发生的重要变化,并指出对于早期江南园林差异性的理解,将破除现有对江南园林相对固定化的认识,对中国园林研究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 江南园林 晚明 叠山 理水 花木 建筑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江南艺术市场与艺术交易人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长虹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50,共31页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催生出艺术市场的繁荣,徽商收藏家和书画交易人的活动空前活跃。一时间,苏州、嘉兴、杭州等地成为江南地区艺术品集散的重要地区。尤其徽州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至明末及清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催生出艺术市场的繁荣,徽商收藏家和书画交易人的活动空前活跃。一时间,苏州、嘉兴、杭州等地成为江南地区艺术品集散的重要地区。尤其徽州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至明末及清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市场。艺术市场的繁盛,自然催生出了一批徽商收藏家,也由此诞生了一批书画交易人。江南地区的有些书画交易人同时也是北方鉴藏家的眼目,这样也使得南北艺术品交流逐渐频繁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 艺术市场 徽商 艺术交易人
原文传递
画意真山与胜景无穷——北海镜清斋假山营造思路的再认识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凯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40,共6页
进入更广泛的历史语境探讨清乾隆时期镜清斋假山的营造思路,追溯至晚明江南的两种假山营造来源。在整体构思上,承续了17世纪前期张南垣所创的追求画意真山的"天然"假山;而在局部营造中,则采纳了16世纪后期盛行的追求胜景无穷... 进入更广泛的历史语境探讨清乾隆时期镜清斋假山的营造思路,追溯至晚明江南的两种假山营造来源。在整体构思上,承续了17世纪前期张南垣所创的追求画意真山的"天然"假山;而在局部营造中,则采纳了16世纪后期盛行的追求胜景无穷的"人巧"假山。除镜清斋之外,在稍晚的苏州环秀山庄假山中也有显著表达,是清代假山发展高峰的体现。清末和1970年代对该假山的两次改造,未能很好理解原初的思路取向,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初追求的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园林 北海镜清斋 假山营造 晚明江南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江南园林“画意”布景手法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星宇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08,共7页
基于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园林实例的复原研究,探析了明末清初江南园林中普遍存在的以“画意”效果为导向、关注视觉形式的一类营造手法,将其归纳总结为“画意”布景手法,并指出了其所关涉的实施要素和限制条件。同时通过对明末清初“画意... 基于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园林实例的复原研究,探析了明末清初江南园林中普遍存在的以“画意”效果为导向、关注视觉形式的一类营造手法,将其归纳总结为“画意”布景手法,并指出了其所关涉的实施要素和限制条件。同时通过对明末清初“画意”园林中的“厅堂”视点展开“画意”布景分析,揭示了“隔池观山”和“山踞池畔”两种最为主要的空间布局和构图策略,并讨论了其与同时期文人画论间的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园林 “画意”布景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