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丘陵红壤区的农业水资源特征与调控利用——以江西省余江县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明珠 程训强 +1 位作者 张斌 周睿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9-553,共5页
农业水资源按分布空间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江南丘陵红壤区的各类水资源特征是:大气降水丰沛而时空分配不均;地表水多而径流、蒸发量大;红壤贮水库容小、深层水多而有效性差;地下潜水较多而承压水少。针对上述特征,... 农业水资源按分布空间分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江南丘陵红壤区的各类水资源特征是:大气降水丰沛而时空分配不均;地表水多而径流、蒸发量大;红壤贮水库容小、深层水多而有效性差;地下潜水较多而承压水少。针对上述特征,应因地制宜通过工程、生物、农艺措施进行水资源调控,针对“四水”进行人工降雨,地表水集蓄,增加土壤深层水、有效水利用和潜水开发等,以蓄丰补欠、趋利避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特征 调控 红壤区 江南丘陵
下载PDF
略论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陂塘建设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金凤 赵凌飞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9-22,共4页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江南民众为了生存与发展,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以修治陂塘为标志的水利建设高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东晋南朝的江南陂塘建设,增强了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配合了农...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社会进步。江南民众为了生存与发展,因地制宜地展开了以修治陂塘为标志的水利建设高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东晋南朝的江南陂塘建设,增强了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配合了农田水利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一定意义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江南 陂塘建设 社会经济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江南农村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处置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淼 朱文婷 +1 位作者 宣雄智 李冠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8期153-155,共3页
在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形势下,针对江南农村地区水网密集、潜在污染源众多等问题,防备水环境污染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与对策方案,消除污染隐患,减少有较大规模影响的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若有事件发生,应根... 在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形势下,针对江南农村地区水网密集、潜在污染源众多等问题,防备水环境污染风险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与对策方案,消除污染隐患,减少有较大规模影响的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若有事件发生,应根据疫情情况和污染状况及时适当的应对处置,修复水体恢复原貌,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以及降低他们的财产损失,及时宣传消除人们的精神恐慌并做好追责工作和防疫工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江南农村 水环境污染 突发事件 处置对策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江南水乡与现代城市地域特色 被引量:4
4
作者 贺勇 王竹 曹永康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期80-82,共3页
该文立足于江浙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与研究特点,针对在当下如何正确理解与表述这一传统模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以及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形成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模... 该文立足于江浙地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与研究特点,针对在当下如何正确理解与表述这一传统模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以及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形成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人居模式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水乡 地域特色 基本人居生态单元 小流域 界面 地域基因
下载PDF
浅析江南园林水体景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利 《创意与设计》 2021年第1期58-62,104,共6页
园林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帝王狩猎寻乐的"囿"、观天敬神的"台"、种植蔬果的"圃"、寻欢作乐的"苑";汉代理水技术和隐士文化催生园林的多元景观,曹魏引活水入邺城开启造园的突破性发展,隋唐文人山... 园林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帝王狩猎寻乐的"囿"、观天敬神的"台"、种植蔬果的"圃"、寻欢作乐的"苑";汉代理水技术和隐士文化催生园林的多元景观,曹魏引活水入邺城开启造园的突破性发展,隋唐文人山水画理念渗透到园林的营造之中,宋代以后在江南地区更是兴起以"水"为中心的文人园林;"水"的介入既丰富了园林文化,又承载着"智者乐水""上善若水""水为万物之源"等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在江南园林中多为池、湖等静态水体,但蕴含着丰富的动态景观,呈现出润、幽、雅的境界。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江南园林"静态水体"中的动态景观所蕴含的宇宙观、风水观、文人思想和传统信仰等意涵,希望从物理、心理、精神等层面揭示中国古人营造"静态水体"的价值和理念,进而提出以"水"为媒介创新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园林 水体 动态景观 静态景观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江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文化述略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梦飞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16,共9页
明清时期江南运河区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其中既有与运河航运、治水祈雨密切相关的金龙四大王、晏公、龙神等全国性水神,还有包括潮神、湖神以及各种乡土神在内的众多区域性水神.此外,还有承载福建商人地域文化和乡土情谊的妈祖... 明清时期江南运河区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其中既有与运河航运、治水祈雨密切相关的金龙四大王、晏公、龙神等全国性水神,还有包括潮神、湖神以及各种乡土神在内的众多区域性水神.此外,还有承载福建商人地域文化和乡土情谊的妈祖信仰.信仰种类的多样性和信仰群体的普遍性是江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文化的重要特征.水神信仰与所在区域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崇祀水神在作为应对水旱灾害重要手段的同时,在促进官民互动、强化地域认同方面亦发挥了显著作用.区域社会的复杂性造就了信仰对象的多元性,神灵信仰又反过来对区域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使得水神信仰文化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江南 运河区域 水神信仰
下载PDF
合治与分治:明代江南治水管理机制的再审视
7
作者 宋可达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2,共8页
太湖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了该区域的水利修治必须施行统一管理。随着明初以直隶嘉兴、湖州二府改属浙江,历史上曾长期属于同一政区的太湖流域遂分属直、浙二省,受此影响,江南地区在水利治理层面形成了“犬牙相错”的格局。为统... 太湖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了该区域的水利修治必须施行统一管理。随着明初以直隶嘉兴、湖州二府改属浙江,历史上曾长期属于同一政区的太湖流域遂分属直、浙二省,受此影响,江南地区在水利治理层面形成了“犬牙相错”的格局。为统筹管理江南七府水利,明廷在永乐至弘治年间逐渐建立起一套应天巡抚——浙江按察司佥事协同治水的管理机制。正德以后,由浙江按察司佥事兼管南直隶苏、松、常、镇四府水利的弊端愈加凸显,朝廷遂在江南水利的合治、分治问题上反复摇摆。至万历五年,最终确立了以苏松兵备道、浙江按察司佥事分管江南水利的政策。太湖流域行政区划的长期分裂,是明代江南治水管理机制不断调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 水利 政区
下载PDF
潮汐灌溉与江南的水利生态(10-15世纪)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景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52,共10页
从宋代至明代,江南地区的潮汐灌溉在技术体系、地域范围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原因在于江南地区的水利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塘浦圩田体系的崩溃,使得潮汐灌溉的作用上升,但潮水带来咸水入侵、泥沙淤积等种种危害,使得闸坝的设置与管理日... 从宋代至明代,江南地区的潮汐灌溉在技术体系、地域范围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原因在于江南地区的水利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塘浦圩田体系的崩溃,使得潮汐灌溉的作用上升,但潮水带来咸水入侵、泥沙淤积等种种危害,使得闸坝的设置与管理日益重要。这一变化趋势自宋代开始,至明代黄浦江取代吴淞江的地位之后,整个江南的水利环境为之一变。感潮区在享用潮水之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浑潮泥沙的危害,由此最终导致这一灌溉方式的衰落。潮汐灌溉技术与水利环境这种互动的关系,典型的反映了江南感潮区水利生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潮汐灌溉 水利生态
原文传递
江南水乡传统村镇的保护与发展——以沙家浜唐市古镇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维菊 王超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渗透着水的灵气,整个区域水网发达、湖泊众多,尤其体现在聚落与水相处的方式。江南水乡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与水共生的生态村镇典范。位于江南水乡常熟市沙家浜镇的唐市古镇是苏州地区众多历史村镇的一个窗口,由于... 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渗透着水的灵气,整个区域水网发达、湖泊众多,尤其体现在聚落与水相处的方式。江南水乡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中与水共生的生态村镇典范。位于江南水乡常熟市沙家浜镇的唐市古镇是苏州地区众多历史村镇的一个窗口,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发达的水网体系,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繁荣的经济,形成独特的传统风格。本文主要介绍沙家浜唐市古镇近年来对古镇进行维护、修缮的保护措施,以及古镇发展的规划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水乡 唐市古镇 修缮与保护
原文传递
江南水网区域复合型生态网络构建初探——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瑾 金晓斌 +3 位作者 孙瑞 顾铮鸣 韩博 周寅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27-2435,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南水网区域原有的自然生境和生态过程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安全受到威肋、地域特色景观风貌逐渐丧失,构建复合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合考虑生物过程、水文过程和人文过程,基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南水网区域原有的自然生境和生态过程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安全受到威肋、地域特色景观风貌逐渐丧失,构建复合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综合考虑生物过程、水文过程和人文过程,基于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境网络和游憩网络,利用ArcGIS水文分析构建水绿网络,通过GIS空间叠加构建多目标融合的生态网络框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案例区进行复合网络构建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单目标生态网络源地面积表现为水绿源地>生态源地>游憩源地;双目标生态源地面积中生态水绿源地>水绿游憩源地>生态游憩源地,源地面积在区域总面积中占比较小,主要分布在西部茅山和南部长荡湖区域;(2)研究区三重功能廊道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侧茅山之间,除此之外,西南部还分布大量生态和水绿廊道;东北部还分布较多游憩廊道;(3)后期应对源地和廊道分布较多的西部和南部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保护,而对东部和北部等生态脆弱区重点建设,提升其生态功能;(4)经案例验证,构建复合型生态网络可以联系区域中相对孤立的景观斑块,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区域景观格局、引导区域空间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生态网络 累积阻力模型 水文分析 江南水网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