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易代与江南文学版图之重构
1
作者 周明初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9,160,共14页
在明代至清代康熙前期,苏州无疑是整个江南地区文学创作和活动的中心。明末清初,杭州和常州的文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康熙中后期以来与苏州形成了鼎立的局面。江南其他地区的文学发展,在明清两朝也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江南地区的... 在明代至清代康熙前期,苏州无疑是整个江南地区文学创作和活动的中心。明末清初,杭州和常州的文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康熙中后期以来与苏州形成了鼎立的局面。江南其他地区的文学发展,在明清两朝也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江南地区的文学版图在清代得到重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明清易代有着根本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学版图 明清易代 重构
下载PDF
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探析——以黔东北地区为中心
2
作者 李锦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随着改土归流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不断延伸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明清时期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农村手工业的进步较为明显,推动了山地资源的商品化生产;农... 随着改土归流的不断深入、国家权力的不断延伸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明清时期武陵山区的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提高,农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农村手工业的进步较为明显,推动了山地资源的商品化生产;农村商品经济不断活跃,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扩大。明清时期武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该区域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武陵山区 农村经济 黔东北地区
下载PDF
明代山东海防工程述论
3
作者 王海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从明朝初年开始,倭寇频频大规模侵扰我国,使沿海地区深受其害。为了抵御倭寇侵扰,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陆续设立11个卫、6个守御千户所,并建设了府城、县城、卫城、所城、军寨、墩堡等海防工程,形成了以卫所城池为主体的、防止倭寇入侵和海... 从明朝初年开始,倭寇频频大规模侵扰我国,使沿海地区深受其害。为了抵御倭寇侵扰,明政府在山东沿海陆续设立11个卫、6个守御千户所,并建设了府城、县城、卫城、所城、军寨、墩堡等海防工程,形成了以卫所城池为主体的、防止倭寇入侵和海盗骚扰的完整而严密的海防工程体系。这些海防工程在当时适应了抗倭斗争的需要,是明代山东海防体系的重要基础、重要依托,对抵御倭寇侵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海 海防建设 海防工程 倭寇 明朝
下载PDF
何以园居——社会经济视角下明清江南城市园林特征解读
4
作者 史文娟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明清江南城市园林,指出明中期“一条鞭法”的实施及后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形成了明清江南城市园林实践与理论繁盛的社会背景,其中城居者身份多样化、造园匠人市场化、城中土地畸零化,是当时城市园林普遍呈现多...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明清江南城市园林,指出明中期“一条鞭法”的实施及后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形成了明清江南城市园林实践与理论繁盛的社会背景,其中城居者身份多样化、造园匠人市场化、城中土地畸零化,是当时城市园林普遍呈现多元化与小型化特征的原因所在,也是其营造技法与风格转变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江南 城市园林 一条鞭法 赋役折银 隙地 借景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的时空特征
5
作者 杨雨锟 毕硕本 +1 位作者 邱湘开 李士毫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6-459,共14页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 延长器测时代之前的台风序列,可为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基于历史文献,分区域重建了1368—1911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共1447次,借助小波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使用降水、干湿等序列对重建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华北、华东、华南入境台风总数分别为157、596、853次,影响华北沿海的台风大多也会影响华东沿海,而同次台风入境华东与华南沿海的情况则较少。(2)重建台风与现代造成8级及以上风的热带气旋的阴历月际分布特征大致相似,华北沿海台风高发期为6、7月份,华东为6—8月份、华南为5—9月份。(3)在1570—1590年、1660年代、1850年代、1890年代沿海各地区的台风活动均十分频繁,而在1460年代、1560年代、1700年代、1760年代、1780年代则相对平静。(4) 128 a周期尺度下的小波分析显示,明清时期华北沿海台风活动的第一、第二、第三主周期分别123 yr、86 yr、10 yr,华东沿海为122 yr、85 yr、42 yr,华南沿海为73 yr、116 yr、40 yr,明清时期整个中国沿海地区为122 yr、75 yr、42 yr。(5)明清时期台风灾害集中分布于临海的平原地带,且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临海地区向内陆显著减弱的趋势,华北沿海台风灾害主要分布于胶东、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除临海地区外海河平原东南部地区台风灾害也相对明显。(6)明清时期沿海各区域台风序列与其相对应区域的降水序列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明清时期 中国沿海地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医食相彰:明清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
6
作者 鄢梁裕 崔为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1期36-46,共11页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中国重要的饮食文化阵地,名医、名家辈出。在饮食视域下对明清江南医家的著作和医案进行研究,明清医籍中关于江南饮食的记载十分丰富,影响着当时医家的日常食养、病时食治和治疗忌宜。同时,基于明清江南医学的繁荣,江...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中国重要的饮食文化阵地,名医、名家辈出。在饮食视域下对明清江南医家的著作和医案进行研究,明清医籍中关于江南饮食的记载十分丰富,影响着当时医家的日常食养、病时食治和治疗忌宜。同时,基于明清江南医学的繁荣,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呈现出一极多元化的理论指导、积极探求适宜江南气候的养生实践、江南土产食材的临床运用以及传统“象”思维指导下以食为引的4个主要特色。总览古今,研究明清江南医家的食养与食治,对中医药文化、传统饮食文化、地域文化三者间的交融和中医药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明清 江南 中医药文化 食养 食治
下载PDF
坐艺:明代江南工匠的造物活动
7
作者 刘森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作为供需链和市场融合的产物,匠人应雇主邀约的登堂坐艺是明中江南“以银代赈”匠籍役革后的普遍现象。在梳理坐艺渠道、技能、物别,时间、品质、性质,雇主和匠人,观念和认知等概念的基础上,辨析雇、佣各方的诉求,以及工具性知识运用的... 作为供需链和市场融合的产物,匠人应雇主邀约的登堂坐艺是明中江南“以银代赈”匠籍役革后的普遍现象。在梳理坐艺渠道、技能、物别,时间、品质、性质,雇主和匠人,观念和认知等概念的基础上,辨析雇、佣各方的诉求,以及工具性知识运用的底色。坐艺,一方面在深化造物内涵中推进了社会群体交流、扩大了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以治生为导向的逻辑,运用传统实用观和实践体系,蕴涵着中西造物演化的路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江南 工匠坐艺 造物活动 形式性质
下载PDF
元代江南教育与地域诗学的三种学理关联
8
作者 武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教育与诗学的关系有三种:教育主体即从教者与诗人及诗坛的关系;教育内容与诗歌教习及诗学宗尚的关系;教育对象及效果与诗人群体(包括流派)、地域诗学传统、诗学传播的关系。宋元以来江南士人的阶层下移及元代社会从业环境的变化,促使诗... 教育与诗学的关系有三种:教育主体即从教者与诗人及诗坛的关系;教育内容与诗歌教习及诗学宗尚的关系;教育对象及效果与诗人群体(包括流派)、地域诗学传统、诗学传播的关系。宋元以来江南士人的阶层下移及元代社会从业环境的变化,促使诗坛名流多司教职,以学官、教师作为职业身份的诗坛主体,改变了以往诗坛的构成模式,成为元代江南诗坛的一大特征。在元代官学、书院、家塾刻书中,诗学教材的刊刻是重要一项,这些教材反映了元代江南地区的诗学宗尚。在教育推力下,因宗尚、师承等因素聚合而成的地域性诗人群体或流派,以及所形成的地域诗学传统,是推动元代诗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诗学教育在元代江南的兴盛,促进了诗学普及,对古典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江南 诗学教育 地域诗学 学理关联
下载PDF
清顺治朝江南政策探赜
9
作者 彭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定鼎北京后,顺治帝对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对汉政策多有继承、发展,表现在江南地区,威压怀柔兼具是其总体特征。威压恫吓主要方式包括凸显民族文化、严禁讲学结社、镇压抗清运动、整肃思想秩序等;怀柔同化主要手段包括礼遇前朝帝王、... 定鼎北京后,顺治帝对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对汉政策多有继承、发展,表现在江南地区,威压怀柔兼具是其总体特征。威压恫吓主要方式包括凸显民族文化、严禁讲学结社、镇压抗清运动、整肃思想秩序等;怀柔同化主要手段包括礼遇前朝帝王、尊崇儒家文化、开科招贤纳士、表彰殉难明臣等。通过上述治理政策的强力实施,清廷最终实现了对江南士人的分化,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江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治时期 江南政策 威压恫吓 怀柔同化
下载PDF
广东罗定船步铁炉村古代冶金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全胜 黄谦玺 +2 位作者 邹桂森 李延祥 陈建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铁炉村冶金遗址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铁炉村附近的丘陵脚底,遗存面积约200 m^(2)。本团队从2013年至今开展多次田野调查并取样。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矿)相、加速器质谱(AMS)碳十四断代等研究手段,对铁炉村遗址的7个... 铁炉村冶金遗址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船步镇铁炉村附近的丘陵脚底,遗存面积约200 m^(2)。本团队从2013年至今开展多次田野调查并取样。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矿)相、加速器质谱(AMS)碳十四断代等研究手段,对铁炉村遗址的7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样品进行了成分和显微组织的检测分析,对1份木炭样品开展^(14)C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既是生铁冶炼遗址又是生铁炒钢冶金遗址。生铁冶炼炉渣是铁硅铝系高硅低铁渣。遗址遗存的大块金属样品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磷偏析严重,为生铁炒钢产品;其相对应的炒钢炉渣为铁硅铝系高铁渣。此类高铁渣基体局部留存有大量浮氏体等。该遗址为迄今我国发现的第一处明确遗存有古代炒钢冶金产品的遗址。该遗址遗存的竖炉及生铁冶炼炉渣、炒铁炉、炒钢产品及其冶金炉渣等一整套较为齐全证据链的生铁冶炼及生铁炒钢冶金遗物,目前国内仅见一处,将为确立古代生铁炒钢渣的鉴别标准等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AMS-14 C检测结果显示,遗址至晚距今570±25(BP)(约元中至明初)开始钢铁冶金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冶金史 元中至明初 生铁冶炼 高硅渣 高铁渣 炒钢 碳十四
下载PDF
17世纪的山景空间营造——以晚明松江府颐园为例
11
作者 朱宇晖 郑晓義 +1 位作者 黄怡群 郑典秋 《建筑遗产》 2023年第2期11-24,共14页
江南园林行进至晚明至清初(约1682-1700)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大量的营造积累和富有启蒙色彩的社会与艺术语境,几乎必然会沉淀出一些更趋成熟精约、更富于张力的布局类型,这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文章以松江府颐园这一很可能全方位存... 江南园林行进至晚明至清初(约1682-1700)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大量的营造积累和富有启蒙色彩的社会与艺术语境,几乎必然会沉淀出一些更趋成熟精约、更富于张力的布局类型,这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文章以松江府颐园这一很可能全方位存留了晚明至清初布局原状却较少受到关注的小园为例,尝试通过纵横比较,剖析其“一山三面”的山景园布局、局部“一河两岸”的水景格局,以及高度线性化的建筑格局,并回溯其与更早期古典三段式“隔水面山”布局之间的逻辑关联,辨明其间的轴线扭转关系,探讨其出自名匠张南垣派系之手的可能性——这对中华园林史的完整叙述,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园林 布局 颐园 祛魅 张南垣
下载PDF
论明代江南家具市场对明式家具的形成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思怡 夏岚 袁进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55,共4页
明中晚期江南地区活跃的家具市场是影响家具发展的重要因素,造就了“简厚精雅”的苏作明式家具。通过对明代文集、日记杂著、方志、小说、画作、出土墓葬及传世实物的整理分析,明确了蓬勃发展的商业经济和日益增长的家具需求促进了江南... 明中晚期江南地区活跃的家具市场是影响家具发展的重要因素,造就了“简厚精雅”的苏作明式家具。通过对明代文集、日记杂著、方志、小说、画作、出土墓葬及传世实物的整理分析,明确了蓬勃发展的商业经济和日益增长的家具需求促进了江南家具市场的形成;证实了家具消费在明中叶以后才成为社会风尚。通过归纳分析,最后得出江南繁荣的家具市场对明式家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江南地区 家具市场 家具消费
下载PDF
俭与奢的更迭与矛盾:方志中所见明代江南地区头饰风尚
13
作者 李冬蕾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5,共7页
明代江南地区作为全国的经济与文化重心,一方面纺织品贸易繁荣,人们鲜衣华服,衣冠趋时。另一方面,明代对地方志书修撰尤为重视,修志事业大为兴盛,且其内容全面、地域特征明显。本文通过对明代江南地区方志所记载的服饰风俗的研究,发现... 明代江南地区作为全国的经济与文化重心,一方面纺织品贸易繁荣,人们鲜衣华服,衣冠趋时。另一方面,明代对地方志书修撰尤为重视,修志事业大为兴盛,且其内容全面、地域特征明显。本文通过对明代江南地区方志所记载的服饰风俗的研究,发现其中头饰呈现风俗俭与奢的更迭甚至矛盾现象,并论述了其影响因素与形成原因,从中窥视出明代江南地区的习俗风尚、衣着观念、区域发展等内容,以及方志的特殊性对服饰风俗记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饰 地方志 服饰风俗 江南地区 明代
下载PDF
鄂尔多斯藏传佛教建筑的历史分期及地域特征研究
14
作者 韩瑛 李文华 +1 位作者 李昊 杨昌鸣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因早期同土默特地区一体化发展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选取明清时期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在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整体研究的框架下,通过史料分析和比较研究,探寻本地域藏传佛教... 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因早期同土默特地区一体化发展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文章选取明清时期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殿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在整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整体研究的框架下,通过史料分析和比较研究,探寻本地域藏传佛教建筑的发展变迁,以及与周边同类殿堂建筑的关联。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二阶段的建筑形态呈现出同土默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但在建筑空间布局、柱网布置、结构体系等方面依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第三个阶段逐步摆脱了土默特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藏式和汉藏混合式建筑为基底的多样化建筑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鄂尔多斯 土默特 藏传佛教建筑 历史分期 殿堂建筑
下载PDF
明代江南流域墓葬出土靴子考析
15
作者 赵春柱 牛犁 钟漫天 《服饰导刊》 2023年第3期48-53,共6页
关于明代传统服饰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灭元建朝后便恢复了汉人衣冠,其舆服制度“上承周汉,下接唐宋”。文章以明朝服饰中的足服靴子为研究对象,从墓葬出土实物较为集中的江南流域出发;采用文献研究、实物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析... 关于明代传统服饰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灭元建朝后便恢复了汉人衣冠,其舆服制度“上承周汉,下接唐宋”。文章以明朝服饰中的足服靴子为研究对象,从墓葬出土实物较为集中的江南流域出发;采用文献研究、实物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探析明代靴子的历史发展、造型结构、装饰工艺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江南流域出土的明代靴子实物款式各异,主要的造型区别在于靴头与靴脸两处;形制结构分解后共有六块,分别为两块靴靿、三块靴帮和一块靴底;所用材质多是深色素绸做面,白色棉布做里或底;面里间也有保暖夹棉,并借钉结工艺将多层材料加以固定,同时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此外结合史料分析可知:靴子自明代伊始就被限为仅官员可穿的特定服饰品,继而穿靴成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致使民间对穿靴极为推崇;因此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僭越穿用,这一现象在江南流域部分墓葬中可以得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靴子 江南流域 造型结构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孝行研究--以地方志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洸 杨节豪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7-31,共5页
明清时期政府的积极引导、孝道教育的普及和地方文化的熏染共同造就了洛阳地区孝子养亲、顺亲、孝亲等孝行。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孝行虽呈现出格套化、极端化和神秘化等特点,但孝文化对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家庭的稳定、淳朴民风的形成以及社... 明清时期政府的积极引导、孝道教育的普及和地方文化的熏染共同造就了洛阳地区孝子养亲、顺亲、孝亲等孝行。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孝行虽呈现出格套化、极端化和神秘化等特点,但孝文化对明清时期洛阳地区家庭的稳定、淳朴民风的形成以及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洛阳地区 孝行
下载PDF
晋商与明清鲁西运河区域商贸盛况探析
17
作者 陈立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48-156,共9页
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繁盛的漕运及宽松的漕运土宜政策,促进了运河区域的商品流通及贸易繁荣.得天时之机、地利之便、人和之利,晋商纷纷来到鲁西运河区域从事经商贸易活动,或坐贾经营,或转运批发,成为活跃的商贸群体,势力强劲,... 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繁盛的漕运及宽松的漕运土宜政策,促进了运河区域的商品流通及贸易繁荣.得天时之机、地利之便、人和之利,晋商纷纷来到鲁西运河区域从事经商贸易活动,或坐贾经营,或转运批发,成为活跃的商贸群体,势力强劲,实力雄厚,甚至垄断了某些行业的经营.晋商在鲁西运河区域的商贸活动,在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江南江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便利的交通、宽松的政策以及遵诚重信、以义取利所营造出的良好经商环境在促进商品贸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漕运 鲁西运河区域 商贸活动
下载PDF
明清江南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意象和意趣简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畅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 湖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理想山水的核心之物。以明清江南地区纸上园林中的湖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园主、观游者等纸上园林作者对湖石园林环境描述的主位视角,从形貌特征、场景要素和空间图式三个方面提炼出明清江南文人在园记和园画中的集体湖石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湖石景观在主观环境体验中的观、游和品题意趣,以便认知明清江南地区园林中湖石景观的物化之形和象外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纸上园林 湖石 意象 意趣 明清 江南
下载PDF
何处是“江浙”:中国古代“江浙”地理概念的建构与演变
19
作者 宋可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192,共11页
“江浙”这一地理概念,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个不断建构和演变的过程。南朝至元,“江浙”多被用来指代北起太湖流域、南至钱塘江流域的传统吴越地区。入明以后,“江浙”在时人认知中有了三重地理标识涵义。尤其在明代江西省政治、文化地... “江浙”这一地理概念,在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个不断建构和演变的过程。南朝至元,“江浙”多被用来指代北起太湖流域、南至钱塘江流域的传统吴越地区。入明以后,“江浙”在时人认知中有了三重地理标识涵义。尤其在明代江西省政治、文化地位平稳上升的时代背景下,以“江浙”指代江西、浙江两省的说法占据了社会舆论的主流。至清顺治二年(1645)江南省建立后,其与江西在“江浙”概念的博弈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朝野舆论转以“江浙”指称江南、浙江两省。清中期以降,伴随着江南分省后“名”“实”转变的基本完成,江苏遂取代了江南在原“江浙”称呼中的位置,“江浙”地理概念最终成型。以上现象表明,地理概念的建构和衍变有其固有的规则,行政区划、历史渊源乃至地域人群的主观意愿皆会影响时人之于特定地理概念的判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浙 江南 明清 概念史 区域研究
下载PDF
市井文化影响下的明代江南女性服饰
20
作者 贾琦 涂慧敏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明代服饰种类繁多、绚丽多彩,而市井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对明代服饰变革有着巨大影响,其中以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最为典型。以明代江南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分析等方法,探究市井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对江南女性服饰的影响。研究表... 明代服饰种类繁多、绚丽多彩,而市井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对明代服饰变革有着巨大影响,其中以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最为典型。以明代江南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分析等方法,探究市井文化的特征,并分析其对江南女性服饰的影响。研究表明:市井文化所具有的商品经济属性、人本主义精神及多元化发展等特征,对明代江南女性在服饰造型、色彩、质料上的奢侈、僭越行为,以及明中后期江南地区掀起的时尚运动都有直接影响,在市井文化推动下江南女性审美趣味更趋多样化,服饰愈加注重装饰性与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井文化 明代服饰 江南女性 服饰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