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审晚明: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谈起
1
作者 陈广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8,共15页
“晚明文学”的图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在古今中西的参照系中,被赋予与现代性接榫的近世性特征。这幅图景为反思五四以来的学术模式提供了样例,也成为重审晚明文学文化的契机。重审的目标在于将该时期出现的种种变化,还原至当时文... “晚明文学”的图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在古今中西的参照系中,被赋予与现代性接榫的近世性特征。这幅图景为反思五四以来的学术模式提供了样例,也成为重审晚明文学文化的契机。重审的目标在于将该时期出现的种种变化,还原至当时文化与社会的前后关系中,聚焦于古典人文学术,探求晚明文人士夫的知识世界及其背后的思想范型。这一知识世界承续自明中期,因复古的价值导向与私人刻书业等物质性条件,而有系统之变,令相关生产与传播产生诸多新特点。将晚明与前后时段联结起来作长时段考察,还促发我们重新思考复古运动与性灵思潮的关系、从文章博学到考据学风的变易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学文化 文人士夫 知识世界 内应式转换
下载PDF
明遗民集序书写的纪传与想象
2
作者 赵宏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别集序在文体初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传记写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遗民通过诗文来回应国家和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这种回应体现在别集序的书写中,使其中的纪传部分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别集序的主观创作空间较大,真实与想象的... 别集序在文体初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传记写作的传统。明末清初的遗民通过诗文来回应国家和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这种回应体现在别集序的书写中,使其中的纪传部分更加注重真实性的表达。然而,由于别集序的主观创作空间较大,真实与想象的成分在遗民的别集序中交织在一起,这无疑影响了通过“知人论世”的传统批评方法所得批评主张的有效性。此外,集序作者往往通过个人经历的想象和性情的投射来塑造遗民的形象。这种塑造可能源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也可能出于对经典文本的模仿。因此,遗民集序中的人物形象可能与他们的历史行为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影响了集序所传达的文学批评要素的接受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集序 遗民形象 纪传 想象
下载PDF
明代山左底层文人的日常书写与晚年心态解析——以王克笃的散曲集《适暮稿》为考察对象
3
作者 刘英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通过对王克笃散曲集《适暮稿》中日常生活书写的细读与研究,分析了他自足、自适、清高、自遣、淑世、喟世、哀穷的复杂心态,认为这些心态的产生与其生活环境、身份地位、年龄时段、个体性情、治生观念有着疏密不同的关系。
关键词 明代 底层文人 王克笃 散曲 日常书写 晚年心态
下载PDF
交往的情趣:元末明初江南诗人的风雅之好
4
作者 余来明 李轶男 《长江学术》 2024年第3期41-53,共13页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 元末明初诗歌创作呈现丰富、多面的色彩,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即为其中之一。在社会乱离背景下,江南诗人以题画表达时代之思、离别之情和隐逸之趣,体现出不同一般题画诗的创作趣味和文化内涵。他们以题画送别、交往唱和、共赏题诗等方式,共同促成了这一时期江南诗坛的兴盛景象。元末明初江南诗人在文学交往过程中展现的风雅之好,是构成该时期诗歌创作景观的重要面向。今人建构元末明初诗史图像,江南诗人的题画唱和之作应进入关注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末明初 江南诗人 唱和 题画诗 风雅之好
下载PDF
晚明民窑青花瓷文人化的艺术社会学分析
5
作者 张朝会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11-14,26,共5页
晚明是民窑发展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深受文人造物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文人化的发展趋势。民窑青花瓷的文人化发展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艺术思想,还反映出他们的生活面貌和道德理想,更可以透过民窑青花瓷这扇窗户,了解晚明的生活... 晚明是民窑发展的黄金期,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深受文人造物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文人化的发展趋势。民窑青花瓷的文人化发展不仅体现了当时文人的艺术思想,还反映出他们的生活面貌和道德理想,更可以透过民窑青花瓷这扇窗户,了解晚明的生活文化、物质文化、文化思潮以及社会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民窑 青花瓷 文人化 晚明士人 艺术社会学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北京西山游记研究——以晚明南方文人作品为例
6
作者 马晨燕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晚明时期,旅游风气盛极一时,文人适意而游,寄情自然。南方文人好游北京西山,西山邻近都城且自然景观酷肖江南水乡,实为寻幽览胜、抒发性灵的绝佳之处。晚明各类游记专书和文人文集中载有南方文人执笔的75篇西山游记,在这些游记中,“江... 晚明时期,旅游风气盛极一时,文人适意而游,寄情自然。南方文人好游北京西山,西山邻近都城且自然景观酷肖江南水乡,实为寻幽览胜、抒发性灵的绝佳之处。晚明各类游记专书和文人文集中载有南方文人执笔的75篇西山游记,在这些游记中,“江南”“东南”这类带有明确方向性的词汇出现40余次。南方文人游西山而生江南之慨,西山成为其传递思乡情怀的通道,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北京西山 游记 晚明 南方文人
下载PDF
17世纪的山景空间营造——以晚明松江府颐园为例
7
作者 朱宇晖 郑晓義 +1 位作者 黄怡群 郑典秋 《建筑遗产》 2023年第2期11-24,共14页
江南园林行进至晚明至清初(约1682-1700)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大量的营造积累和富有启蒙色彩的社会与艺术语境,几乎必然会沉淀出一些更趋成熟精约、更富于张力的布局类型,这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文章以松江府颐园这一很可能全方位存... 江南园林行进至晚明至清初(约1682-1700)这一重要的历史关隘,大量的营造积累和富有启蒙色彩的社会与艺术语境,几乎必然会沉淀出一些更趋成熟精约、更富于张力的布局类型,这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文章以松江府颐园这一很可能全方位存留了晚明至清初布局原状却较少受到关注的小园为例,尝试通过纵横比较,剖析其“一山三面”的山景园布局、局部“一河两岸”的水景格局,以及高度线性化的建筑格局,并回溯其与更早期古典三段式“隔水面山”布局之间的逻辑关联,辨明其间的轴线扭转关系,探讨其出自名匠张南垣派系之手的可能性——这对中华园林史的完整叙述,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江南园林 布局 颐园 祛魅 张南垣
下载PDF
屈从与建构——《长物志》中的晚明文人日常生活与群体心态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利娟 安宝江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125-129,共5页
《长物志》一书对晚明文人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尽的细节描绘。其中的文人居室设计和器具选择,成为群体的思想表征和精神承载,暗含着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晚明文人的理想表达及情感寄托。从物质生活角度探微《长物志》中... 《长物志》一书对晚明文人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详尽的细节描绘。其中的文人居室设计和器具选择,成为群体的思想表征和精神承载,暗含着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晚明文人的理想表达及情感寄托。从物质生活角度探微《长物志》中所蕴含的晚明文人心态,在对文人家居环境构筑的考察中,发现其中所体现出的对清幽环境的追求与对丰裕物质的强调。他们对传统儒学礼制的恪守遵从与文化权力占有之下对其自身文化优势的炫耀共在,精神生活上的静坐禅修与环境构筑中的现实欲求交融。这是一种矛盾的状态,又是一种文人的复杂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物志》 晚明文人 日常生活 群体心态
下载PDF
《长物志》中“水”的三重属性与晚明文人理水思想
9
作者 王立群 马珂 陈飞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 17世纪的文人著作《长物志》“水石”卷中记述了文震亨对于理水的方法和见解。通过分析《长物志》中水的可观、可用和可食三重属性,探讨晚明文人阶层的理水方式、生活美学和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水有着形而上学的哲学认知,《长物志》的理水观对现代理水营造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时期 《长物志》 园林 理水 文人思想
下载PDF
晚明时期江南游船设计中的文人审美研究
10
作者 李宁 马敏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4期147-150,155,共5页
晚明时期,仕途不得志的文人寄情山水,在江南地区掀起一股旅游之风,游船作为游玩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也在文人话语中被频繁提起。为凸显个人审美品味,文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从坐而论道转向躬而行之,积极参与到游船设计的实践中。以晚... 晚明时期,仕途不得志的文人寄情山水,在江南地区掀起一股旅游之风,游船作为游玩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也在文人话语中被频繁提起。为凸显个人审美品味,文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从坐而论道转向躬而行之,积极参与到游船设计的实践中。以晚明文人作品中对游船设计的描述为研究基础,对其审美理念进行整理,总结出江南游船中文人审美趣味的四个方面,即精在体宜的尺度之美、简约自然的装饰之美、俨如精舍的陈列之美、恍若图画的视觉之美。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进一步探讨出文人在游船设计中所体现出的审美倾向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身份认同的渴望,其背后隐含的是动荡社会下,文人对自身身份的焦虑和自我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时期 游船设计 文人审美
下载PDF
闲隐与雅致:明末清初江南士人鲜花鉴赏文化探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立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91,共10页
鲜花的鉴赏品评乃是晚明清初江南士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曰其生活的一个面向。科举仕途的挫败感导致其退而追求一种隐逸闲雅的生活方式,鲜花鉴赏是其媒介之一。在鲜花鉴赏的特定场域中,士人们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借由对鲜花的鉴赏... 鲜花的鉴赏品评乃是晚明清初江南士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曰其生活的一个面向。科举仕途的挫败感导致其退而追求一种隐逸闲雅的生活方式,鲜花鉴赏是其媒介之一。在鲜花鉴赏的特定场域中,士人们运用自己的文化资本借由对鲜花的鉴赏品评,达到情感表达、物我交融的生命自足状态,并体现其人文关怀,寄托人生理想,营造闲雅的休闲文化。凡此种种,形成该阶层普遍的生活哲学,由此折射出明末清初江南社会和士人价值观念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士人 鲜花鉴赏 休闲文化 生活艺术化
下载PDF
吏隐与雅集:晚明郑州石淙庄营造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峰 徐维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晚明是中国造园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期,也是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期。晚明阴化阳在郑州东湖“凤台荷香”景区内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是当时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石淙... 晚明是中国造园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期,也是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期。晚明阴化阳在郑州东湖“凤台荷香”景区内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是当时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石淙庄的选址特色、营造目的、营造特色及园林活动。得出结论:石淙庄是阴化阳出于吏隐和雅集需求的自主营建活动,有着明确的景观原型和心境合一的造园思想,功能布局和景致营造体现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的典型特征。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营造及转型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 私家园林 石淙庄 吏隐 雅集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建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101,共12页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逐利风气的狂煽和席卷,包括下层士人生员和上层士人缙绅在内的整个士阶层也深受感染,发生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异动,具体呈现在利欲意识的强化、治生问题的关注、躁急奔竞的突出、正常人格...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逐利风气的狂煽和席卷,包括下层士人生员和上层士人缙绅在内的整个士阶层也深受感染,发生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异动,具体呈现在利欲意识的强化、治生问题的关注、躁急奔竞的突出、正常人格的扭曲、标新好奇的狂热、政治干预的强烈等若干方面。在社会问题丛集的明朝末年,上述表现中的某些方面的变形及其恶化最终导致了作为引领社会进步的士人阶层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成为酿成明朝国运不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士人风气 异动 社会责任
下载PDF
晚明江南造园中黄石叠山的兴起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向频 吴怡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44,共5页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 江南 造园 黄石叠山
下载PDF
在高雅与世俗之间对自由人格理想的追寻——晚明文人心态新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俞香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70,共5页
前人所持的晚明文人心态完全是病态人格的观点不够公允,晚明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向往禅境的体验,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 前人所持的晚明文人心态完全是病态人格的观点不够公允,晚明文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人格理想。晚明文人推崇庄子的自由精神,向往禅境的体验,追慕魏晋名士任情纵性的风度,并受了心学、泰州学派、狂禅等启蒙思潮的鼓舞和世俗文化的浸染,最终选择了将高雅与世俗相融合,在世俗中超越的自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文人心态 自由 高雅 世俗
下载PDF
晚明底层文人的生存状态——以南京王世茂车书楼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献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1,153,共8页
王世茂车书楼是晚明南京一家重要的书坊,它编纂、校注和刊刻的图书仅流传至今者就达30余种,与车书楼有联系的作者、校者和刊刻者达40余人。文章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通过对车书楼及其所编纂、校注和刊刻图书的考察,探究商业出版环境... 王世茂车书楼是晚明南京一家重要的书坊,它编纂、校注和刊刻的图书仅流传至今者就达30余种,与车书楼有联系的作者、校者和刊刻者达40余人。文章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通过对车书楼及其所编纂、校注和刊刻图书的考察,探究商业出版环境下晚明底层文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诉求以及人际交往情况,从而揭示了晚明底层文人生存状态和谋生方式的多元化。这一努力不仅可以深化传统社会底层文人生活状况的研究,还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商业出版 底层文人 生存状态 车书楼
下载PDF
晚明士大夫党派分野与其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无关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新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的具体情况进行的分类排比和统计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林、阉党及无党派中绝大多数与耶稣会士有交往的士大夫都对耶稣会士及其传入的"天学"持有肯定的态度,没有任何一个党派的士大夫从整... 以晚明士大夫对耶稣会士交往态度的具体情况进行的分类排比和统计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林、阉党及无党派中绝大多数与耶稣会士有交往的士大夫都对耶稣会士及其传入的"天学"持有肯定的态度,没有任何一个党派的士大夫从整体上因其政治派别而对耶稣会士持友好或拒斥攻击态度。这说明各党派士大夫对耶稣会士的交往态度与他们在晚明党争中所属的政治派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士大夫 东林 阉党 无党派 耶稣会士 交往态度
下载PDF
论侨易视域中的《金瓶梅词话》与晚明江南士风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超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抄刻与晚明江南士风有非常深密的关系,将二者放置在侨易视域中考察会有一些新发现。所谓"侨易"即因"侨"而致"易",强调精神或物质在位移中发生交感、质变。由此观之,《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抄刻与晚明江南士风有非常深密的关系,将二者放置在侨易视域中考察会有一些新发现。所谓"侨易"即因"侨"而致"易",强调精神或物质在位移中发生交感、质变。由此观之,《金瓶梅词话》的创作是晚明一个很典型的侨易事件,它侨用《水浒传》、《西厢记》、话本小说、日用类书、史书及其他各种文字材料,交感易变为"通大道"的艺术杰构;抄书—刻书与嗜酒—好色是晚明江南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抄刻《金瓶梅词话》满足了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江南文人在晚明突破"穷"—"达"二元框范形成的求"通"之士风乃是《金瓶梅词话》侨易事件生成的深层原因。因此,《金瓶梅词话》承载着晚明文人趋新求奇、追求自由等与近代接轨的精神密码,而现当代的"金学"热正导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晚明江南士风 文人生活 侨易学
下载PDF
明后期社会风气与士大夫家族移风易俗--以山东青州邢玠家族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明万历时期,山东青州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与人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崇尚奢华,违礼逾制。地方官府为了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采取抑制消费的移风易俗措施,倡导广崇俭约。家居的南京兵部侍郎邢玠利用宗族制度推行教... 明万历时期,山东青州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与人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崇尚奢华,违礼逾制。地方官府为了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采取抑制消费的移风易俗措施,倡导广崇俭约。家居的南京兵部侍郎邢玠利用宗族制度推行教化,宗族组织应运而生,担负起移风易俗的历史责任。宗族组织对于改良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作用,成为明代历史上突出的社会现象。邢玠组织宗族、教化族人以维风导俗,显示出儒家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后期 社会风气 士大夫 家族 移风易俗
下载PDF
“以谏为忠”与“以谏求名”——论晚明士大夫的谏诤观与政治生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7,共8页
在晚明士大夫的观念中,将针对皇帝而起的批评,要求皇帝行止、调整某一政策,显现出较强纠错诉求的激越建言之举视为谏诤,那些因此类建言而受到贬黜、廷杖等处罚的官员往往会获得忠臣的名誉。对谏臣之忠臣名誉的铺叙,以及不恤生死之进谏... 在晚明士大夫的观念中,将针对皇帝而起的批评,要求皇帝行止、调整某一政策,显现出较强纠错诉求的激越建言之举视为谏诤,那些因此类建言而受到贬黜、廷杖等处罚的官员往往会获得忠臣的名誉。对谏臣之忠臣名誉的铺叙,以及不恤生死之进谏心迹的自陈,反映出晚明士大夫群体以谏为忠的主流政治价值观。反思谏诤的言论普遍存在,则对士大夫以谏求名现象的泛滥倾向构成一种制约。晚明以群臣好谏,政治舆论活跃为凸显的时代特征,但是也要注意到,晚明谏风大盛的另一面,是士大夫群体逐渐陷入一种无法逆转的政治角色困境中,他们看似强势的话语权却经常游离于具体政治运作之外,无力振作,直至明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士大夫 谏诤 政治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