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香轮次不同层次窖内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翔 张福艳 +5 位作者 周平 舒楠 康忠媛 魏立男 李子和 陈家好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123-126,共4页
以湖南某公司酿酒车间2个班组全周期窖池为研究对象,跟踪窖内不同位置发酵酒醅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酒醅的水分、酸度随着轮次推进逐渐增加,淀粉含量逐渐减少;同一轮次中,上层酒醅的水分总体高于中层和下层,不同位置酒醅的酸... 以湖南某公司酿酒车间2个班组全周期窖池为研究对象,跟踪窖内不同位置发酵酒醅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酒醅的水分、酸度随着轮次推进逐渐增加,淀粉含量逐渐减少;同一轮次中,上层酒醅的水分总体高于中层和下层,不同位置酒醅的酸度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淀粉含量总体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理化指标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机械化模式下酱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理化指标与风味物质的差异分析
2
作者 杨军 敖宗华 +5 位作者 贾俊杰 涂荣坤 王松涛 周燕妮 明红梅 张宿义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17-26,共10页
为研究机械化模式下酱香型白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差异,对酒质好且出酒率高的第4轮次酒堆积糟醅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各层次糟醅在温度、黏度、还原糖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中层和内层糟醅之间硬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层次间差异显... 为研究机械化模式下酱香型白酒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差异,对酒质好且出酒率高的第4轮次酒堆积糟醅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各层次糟醅在温度、黏度、还原糖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除中层和内层糟醅之间硬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层次间差异显著;在酸度、水分、淀粉指标上,只有外层糟醅与其他层次糟醅差异显著,其余层次之间不显著。通过GC-MS分析,发现外层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多,中层和内层含量相近,底层含量最少;酯类、酸类、醇类和芳香族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0%以上,其中酯类是堆积发酵过程中最丰富的挥发性物质;不同层次堆积糟醅的关键差异风味物质主要有24种,其中酯类有12种,酸类有4种,醇类有3种,其他类有5种。外层与其他层次的糟醅风味物质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层与底层糟醅风味物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堆积前期,内层与中层风味物质相似,在堆积后期,内层与底层风味物质相似。造成糟醅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溶氧量及温度,底层由于溶氧量和温度较低,导致发酵进度较慢。研究发现,通过破堆移位可以提高发酵糟醅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利于风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从而加快发酵进度。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酱酒机械化模式下改进酿造工艺参数、提升堆积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酱酒糟醅 堆积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徽派绵柔酱香型白酒中酚类物质研究
3
作者 程凡 司冠儒 +6 位作者 梅婕 汪家胜 刘庆涛 唐莹 高传强 薛正莲 张温清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0期22-25,30,共5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定量分析白酒中4种挥发性酚类物质的方法,并对徽派绵柔酱香7轮次白酒中4种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回收率在88.7%~10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检出限为0.59~0.76μg/L,定量限...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定量分析白酒中4种挥发性酚类物质的方法,并对徽派绵柔酱香7轮次白酒中4种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回收率在88.7%~10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检出限为0.59~0.76μg/L,定量限为1.95~2.52μg/L,此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适合白酒中挥发性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4种酚类物质在徽派绵柔酱香7轮次白酒样品中均有检测出,并且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本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对酱香型白酒轮次酒中酚类物质的测定研究,为探索白酒中酚类物质的产生途径及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绵柔酱香型 白酒 酚类物质
下载PDF
“新塔花-丹参-降香”配伍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分子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
4
作者 郭闫闫 袁茜茜 赵明芬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1905-1909,1942,共6页
(Abstract):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新塔花-丹参-降香”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UniProt和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补充获得“新塔花-丹参-降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将与活性成分相... (Abstract):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新塔花-丹参-降香”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UniProt和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补充获得“新塔花-丹参-降香”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将与活性成分相联系的靶基因借助UniProt数据库翻译成相应基因。利用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得到疾病相关靶点,对主要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新塔花-丹参-降香”针对心肌缺血损伤的101个活性成分和338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得到关键靶点白细胞介素-17(IL-17)、HIF-1、核转录因子-κB(NF-κB)、TNF等。GO功能分析发现“新塔花-丹参-降香”生物过程集中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对外源刺激的反应等多个方面。KEGG信号富集分析显示涉及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IL-17信号通路、前列腺癌、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活性物质与靶点蛋白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力,其中槲皮素与TNF的结合力最强。结论“新塔花-丹参-降香”配伍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协同的特点,可为防治心肌缺血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Words):心肌缺血损伤 新塔花-丹参-降香 天香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2,3-丁二酮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禹熙 樊双喜 +7 位作者 张娅 李细芬 尹学忠 王国江 杨礼红 侯玉祥 卢君 李长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108-112,117,共6页
基于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GC)技术,通过优化确认检测方法条件(即柱流速1 mL/min;分流比1∶20;柱温箱升温程序:初始柱温箱40℃,保持2 min,以3℃/min升温至90℃,再以15℃/min升温至230℃,保持20 min),研究建立了GC外标法定量分析检测酱... 基于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GC)技术,通过优化确认检测方法条件(即柱流速1 mL/min;分流比1∶20;柱温箱升温程序:初始柱温箱40℃,保持2 min,以3℃/min升温至90℃,再以15℃/min升温至230℃,保持20 min),研究建立了GC外标法定量分析检测酱香型白酒中2,3-丁二酮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质量浓度7.05~117.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检出限为0.67 mg/L(S/N=3),定量限为2.24 mg/L(S/N=10);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2.77%~112.61%之间;日内与日间RSD分别为0.41%和1.44%。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酱香白酒中2,3-丁二酮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2 3-丁二酮 气相色谱 方法优化 方法学
下载PDF
贵州省酱香型白酒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邹璇 幸贞雄 徐明智 《酿酒科技》 2024年第4期138-143,共6页
随着酱香型白酒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生产安全问题也逐步显现,相关标准和研究人员从多方面对白酒安全进行了规范和研究,但大多是对所有香型白酒的安全进行规范和研究,或者是对其食品安全进行研究,对于贵州省酱酒因特有的生产工艺、贵... 随着酱香型白酒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生产安全问题也逐步显现,相关标准和研究人员从多方面对白酒安全进行了规范和研究,但大多是对所有香型白酒的安全进行规范和研究,或者是对其食品安全进行研究,对于贵州省酱酒因特有的生产工艺、贵州省独有的山地特色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风险识别和管控措施不精准。鉴于此,对贵州省酱酒生产安全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酱酒生产中的制曲、爆炸区域划分、包装、建筑布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问题逐一提出了对策措施,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酱酒安全生产水平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安全现状 对策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油味缺陷酒的感官特性及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7
作者 罗兰 黄张君 +6 位作者 戴秋涟 罗雪 马龙 吴奇霄 余松柏 冯治平 沈才洪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香、花果香、甜香、陈香和酸味均低于正常酒样;对酒样中的81种主要风味成分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油味酒样的风味物质总含量略低于正常酒样,2种酒样间风味成分的量比关系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2种酒样进行分类,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出30种关键差异物质,亚油酸、亚油酸乙酯、油酸、乙偶姻、2,3-丁二酮等是构成酒体呈油味缺陷特征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白酒异味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油味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特征风味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明赞 贺彪 +1 位作者 田辉 王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108-111,共4页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白酒的一种,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备受消费者喜爱。在酱香型白酒的传统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对白酒的品质、风味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从传统酿造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影响酱香型白酒品质质量的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及微...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传统白酒的一种,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备受消费者喜爱。在酱香型白酒的传统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对白酒的品质、风味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从传统酿造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影响酱香型白酒品质质量的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及微生物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进行阐述,为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传统酿造微生物群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微生物 群落 酱香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酱香大曲生产工艺的优化研究
9
作者 邱声强 唐维川 +5 位作者 杨官荣 云岭 文成兵 周习 邓琪 赵金松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本研究围绕发酵温度等因素对润麦水分、拌和水分和翻曲次数进行调整,以期提高大曲品质。工艺优化后,曲坯各阶段发酵温度提升1~3℃,糖化力提升18.9%,风味成分提高59.0%。结合感官分析和各项指标可知,调整后的工艺参数(润粮水分:10%;拌合... 本研究围绕发酵温度等因素对润麦水分、拌和水分和翻曲次数进行调整,以期提高大曲品质。工艺优化后,曲坯各阶段发酵温度提升1~3℃,糖化力提升18.9%,风味成分提高59.0%。结合感官分析和各项指标可知,调整后的工艺参数(润粮水分:10%;拌合水分:36%~37%;翻曲次数:3次)优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大曲 风味分析 生产工艺 酱香型白酒
下载PDF
绿茶酱香大曲的生产工艺研究
10
作者 吴煜樟 王相勇 +2 位作者 邹东东 赵晶晶 朱治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5期90-94,101,共6页
为探究0%、10%、20%、30%4种不同比例绿茶添加量对酱香大曲发酵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曲醅发酵过程温度、酸度、糖化力的变化情况及成曲风味物质种类等重要因素进行检测分析,明确了最佳的绿茶添加比例,为绿茶酱香大曲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 为探究0%、10%、20%、30%4种不同比例绿茶添加量对酱香大曲发酵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对曲醅发酵过程温度、酸度、糖化力的变化情况及成曲风味物质种类等重要因素进行检测分析,明确了最佳的绿茶添加比例,为绿茶酱香大曲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绿茶和酱香大曲均属于贵州特色食品,二者有机结合制成茶曲的工艺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本研究的开展也为下步采用绿茶酱香大曲发酵酿酒做了必要的铺垫,旨在为贵州传统特色食品小型创新化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酱香大曲 风味 理化
下载PDF
HS-SPME-GC×GC-Orbitrap技术分析酱香型白酒风味成分
11
作者 张莹 沈毅 +4 位作者 刘一二 杨久涛 徐源 罗文业 杨梨 《酿酒科技》 2024年第9期53-58,共6页
为探究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分析白酒中的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优化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1.1 mm/120μm PDMS/CWR/DVB萃取头,饱和氯化钠溶液,萃取温度55℃,解... 为探究不同年份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分析白酒中的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优化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1.1 mm/120μm PDMS/CWR/DVB萃取头,饱和氯化钠溶液,萃取温度55℃,解吸温度250℃,升温速度3℃/min;利用该技术对白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得到挥发性成分1000种左右;调整信噪比和筛选NIST库匹配度大于650的化合物,筛选出挥发性成分500种左右,其中混样、3年、5年、10年、15年、20年、30年白酒中挥发性成分分别为540种、483种、481种、491种、505种、504种、613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年份3年、5年、10年的白酒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年份15年、20年、30年的白酒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仪 酱香型白酒 挥发性 风味成分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石有能 甘平 +1 位作者 肖念念 李中泰 《酿酒科技》 202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以酱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EC的危害性、酱香型白酒中EC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综述了目前酿造酱香型白酒中EC的控制方法,如脲酶对尿素的分解、控制生产工艺条件等,以期为降低酱香型白酒中EC含量做出贡... 以酱香型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EC的危害性、酱香型白酒中EC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其产生的因素,综述了目前酿造酱香型白酒中EC的控制方法,如脲酶对尿素的分解、控制生产工艺条件等,以期为降低酱香型白酒中EC含量做出贡献,为我国酱香型白酒走入国际市场,提供安全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氨基甲酸乙酯 形成机制 控制策略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环节创新研究现状及展望
13
作者 陈芬 《酿酒科技》 2024年第9期97-103,共7页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产业最为闪亮的“名片”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酱香型白酒产业迎来了新的一轮消费热潮,进一步推动了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就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环节——酿造环节近年来的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就...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产业最为闪亮的“名片”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酱香型白酒产业迎来了新的一轮消费热潮,进一步推动了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就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环节——酿造环节近年来的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就原料选择、润粮工艺、高温堆积工艺以及机械化酿造工艺等工艺点的创新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后续的研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的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酿造环节 创新 机械化 高温堆积
下载PDF
脉冲气动勾调搅拌系统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赵进 彭兴贤 +3 位作者 王佳顺 洪微逊 周川 李之郁 《酿酒科技》 2024年第4期79-83,共5页
酱香型白酒勾调是把不同典型体(酱香、醇甜、窖底香)的基酒相互混合,并搅拌达到混合均匀的过程。搅拌方式对酒液品质与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脉冲气动勾调搅拌系统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应用,介绍了脉冲气动勾调搅拌系统的工作原理,用... 酱香型白酒勾调是把不同典型体(酱香、醇甜、窖底香)的基酒相互混合,并搅拌达到混合均匀的过程。搅拌方式对酒液品质与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脉冲气动勾调搅拌系统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应用,介绍了脉冲气动勾调搅拌系统的工作原理,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对酒液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酒液搅拌过程中气泡形成经历的两个阶段气泡膨胀与脱离进行了流体力学分析。应用测试表明,脉冲气动勾调搅拌系统可以在30 min左右将不同典型体的基酒混合均匀,避免勾调过程中白酒的挥发损失、节约能源、缩短生产时间。因此,该技术在白酒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气动 勾调系统 酱香型白酒
下载PDF
酱香白酒中霉味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15
作者 何发军 陈勇 +3 位作者 叶灿 杨强 罗强 余波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酱香白酒是中国十二种香型白酒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酱香白酒市场增长快速,如何提升白酒品质对酒企发展至关重要,酒质的提升主要措施在于减少酒体中异杂味物质的含量。霉味是酱香白酒异杂味之一,但行业对霉味物质的确定及其... 酱香白酒是中国十二种香型白酒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酱香白酒市场增长快速,如何提升白酒品质对酒企发展至关重要,酒质的提升主要措施在于减少酒体中异杂味物质的含量。霉味是酱香白酒异杂味之一,但行业对霉味物质的确定及其产生过程的研究、了解较少,本文主要结合生产实践,从各生产环节对霉味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异杂味 霉味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不同封窖方式对比研究
16
作者 龙胜云 沈永祥 +3 位作者 文尚瑜 陈帆 欧阳高伟 王青青 《酿酒科技》 2024年第5期86-89,101,共5页
本试验中劲牌茅台镇酒业以薄膜窖泥封窖(薄膜四周用窖泥压实)为实验组,全窖泥封窖为对照组;湖北神农架酒业以薄膜窖泥封窖(四周用窖泥压)为实验组,薄膜水封窖(四周用水压实)为对照组,对比研究薄膜窖泥封窖与全窖泥、水封窖的差异性,并... 本试验中劲牌茅台镇酒业以薄膜窖泥封窖(薄膜四周用窖泥压实)为实验组,全窖泥封窖为对照组;湖北神农架酒业以薄膜窖泥封窖(四周用窖泥压)为实验组,薄膜水封窖(四周用水压实)为对照组,对比研究薄膜窖泥封窖与全窖泥、水封窖的差异性,并分别从窖池上层温度变化、糟醅霉变率、理化指标、原酒感官、原酒风味物质5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探讨不同封窖方式对酱香白酒酿造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封窖 薄膜 窖泥 水封
下载PDF
不同工艺酱香型白酒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酚酸的差异分析
17
作者 骆茂香 徐兴江 +2 位作者 陈仁远 叶才虎 邱树毅 《酿酒科技》 2024年第7期17-24,42,共9页
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白酒的滋味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截至目前,对酱香型白酒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很少,且大多集中在部分非挥发性有机酸类(如乳酸、长链脂肪酸)。因此,全面解析酱香型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关键风味化合... 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对白酒的滋味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截至目前,对酱香型白酒中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很少,且大多集中在部分非挥发性有机酸类(如乳酸、长链脂肪酸)。因此,全面解析酱香型白酒中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关键风味化合物组成差异,对全面深入解密酱香型白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水浴浓缩结合氮吹、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对贵州仁怀产区酱香型白酒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及酚酸类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酱香型白酒样品进行差异分析,试图探索出可以区分不同酱香型白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不同生产工艺酒样中各目标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在坤沙酒中检出14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和4种酚酸类物质,翻沙酒样中检出13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和1种酚酸类物质,碎沙酒样中检出14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及1种酚酸类物质;已检出的各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均在坤沙酒样中最高,其中乳酸、马来酸、富马酸、阿魏酸含量在坤沙酒中高出翻沙与碎沙两种酒样几倍,且只在坤沙酒中检出原儿茶酸等3种酚酸,可利用上述7种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区分坤沙酒与翻沙、碎沙酒;根据PCA及OPLS-DA分析,构建了坤沙、翻沙及碎沙3种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鉴别模型,可基本实现3种工艺酒样的鉴别;VIP分析筛选出的4种潜在差异物质可用于区分3种工艺,即乳酸、油酸、亚油酸及棕榈酸,乳酸VIP值(3.1343)最高,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种潜在差异物质在坤沙、碎沙和翻沙3种酒样中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液相色谱(LC) 液质联用法(LC-MS) 非挥发性有机酸 化学计量学 鉴别模型
下载PDF
高粱糯性对秦池酱香大回酒品质影响的分析研究
18
作者 何猛超 西玉玲 +7 位作者 张德中 陈玉莲 李同欢 孙文杰 薛新新 张娇娇 江伟 韩兴林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通过感官以及风味对比分析以粳糯高粱为原料生产的酱香轮次酒的品质区别,首先确定酱香型白酒各轮次的感官特征描述词,感官评价小组通过九分标度法对每个轮次的酒进行打分并得出感官剖面图。分析得知粳糯高粱所产出的轮次酒差异主要体现... 通过感官以及风味对比分析以粳糯高粱为原料生产的酱香轮次酒的品质区别,首先确定酱香型白酒各轮次的感官特征描述词,感官评价小组通过九分标度法对每个轮次的酒进行打分并得出感官剖面图。分析得知粳糯高粱所产出的轮次酒差异主要体现在干净度、酱香、酱味以及糊味等感官特征。对43种骨架风味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得出对白酒品质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年份、轮次及原料的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糯高粱 酱香型白酒 感官评价 分层聚类
下载PDF
白酒风味研究技术及酱香型白酒风味研究进展
19
作者 骆红波 张健 +1 位作者 孙优兰 范奇高 《酿酒科技》 2024年第7期123-130,共8页
白酒是中国传统谷物蒸馏酒之一,在中国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目前对酱香关键香气成分的研究尚未有定论。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酱香型白酒的研究进展,对白酒风味的研究技术、酱... 白酒是中国传统谷物蒸馏酒之一,在中国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目前对酱香关键香气成分的研究尚未有定论。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酱香型白酒的研究进展,对白酒风味的研究技术、酱香型白酒中风味成分对酒体风味的影响及贡献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酱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为今后白酒品质提升和酱香型白酒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风味成分 研究技术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酱酒企业酿造过程中产污水的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远桃 张光利 +5 位作者 何晓芬 钟星 戴年武 何远伟 王伟 罗茂林 《酿酒科技》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对某酱香型白酒企业连续三个生产季(2021年—2023年)各轮次的锅底水量以及锅底水pH、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六轮次的锅底水量最大,属产污量高峰期;各轮次锅底水量呈现先升高后降... 对某酱香型白酒企业连续三个生产季(2021年—2023年)各轮次的锅底水量以及锅底水pH、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六轮次的锅底水量最大,属产污量高峰期;各轮次锅底水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六轮次锅底水达到最大值,各轮次锅底水量大小为:六轮次>七轮次>五轮次>四轮次>三轮次>二轮次>一轮次>造沙>下沙;锅底水pH随着生产轮次的进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六轮次达到最小值,酸性最大;各轮次锅底水的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生产轮次越往后,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越高,各个轮次锅底水的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大小为:七轮次>六轮次>五轮次>四轮次>三轮次>二轮次>一轮次>造沙>下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锅底水 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