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road runoff in urban area of Guangzhou, China
1
作者 Huayang GAN Muning ZHUO +1 位作者 Dingqiang LI Yongzhang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广州市 城市道路 水质 降水量 水体污染
下载PDF
Building Height Trend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1960–2017 被引量:3
2
作者 SUN Wu LI T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993-1004,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ree-dimensional urban forms,especially building height,ca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urban air quality and mitigat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by opti...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three-dimensional urban forms,especially building height,ca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urban air quality and mitigat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by optimizing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olici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building height evolu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ver approximately half a century(1960–2017)in Guangzhou,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ogarithmic declines in height,quantity,and area of urban buildings followed Zapf’s law,which restricts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the urban form.The urban building height decrease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periphery of the city and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altitude and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main roads.Th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ituted the three main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rules of building height in the central district of Guangzhou,and all exhibited a logarithmic decrease,which gradually strengthened over time.The development of a double-layered height structure of low-rise and high-rise buildings between 1990 and 2017 was a notable manifestation of the increase in vertical urban height over time.The three factors of city center,altitude,and accessibility,which represent centrality,low relief,proximity to water,and proximity to road networks,highlighted the roles of traffic accessibility and commercial attraction in building height evolution.The importance of location macroscopically depends on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urban planning,and market forces of cities located on a plain near hill or by a river.The principle of profit orientation restricted spatiotemporal building height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height urban form ALTITUDE road formative mechanism guangzhou China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urban deposits of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metropolitan areas
3
作者 Zhiguang SONG Nurdan S. Duzgoren-Aydin +1 位作者 Minggang You Adnan Ayd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香港 广州市 灰尘 沉积物 环境污染 空气污染
下载PDF
广州市郊公路廊道旁适生植物
4
作者 彭少麟 许为欣 +2 位作者 周婷 廖慧璇 陈宝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4,共9页
公路是人为修建用以促进人文交流与物质联通交换的廊道,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由于公路廊道与林地生境条件相比差距较大,导致植物不易生长,如何通过生态恢复构建道旁植被,成为公路廊道生态建设的焦点问题... 公路是人为修建用以促进人文交流与物质联通交换的廊道,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由于公路廊道与林地生境条件相比差距较大,导致植物不易生长,如何通过生态恢复构建道旁植被,成为公路廊道生态建设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广州郊区18条经历较长时间恢复的郊区道路设置了道旁样地,共144个样方,进行了植物群落调查和数据综合分析;比较了6条公路与邻近林内生境的环境因子;进一步测定了代表性优势适生物种的生理生态指标。试图解决如下科学问题:(1)道旁与林内相比,限制植物生长的环境要素有哪些?(2)在道路旁有哪些自然适生植物?(3)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在道旁环境生长?主要结果如下:(1)广州郊区公路道旁生境较之林地,对植物的生长起了限制作用的生态因子是强光照、高温以及干旱。(2)筛选出33种道旁恶劣生境下自然生长的植物优势适生种,其中16种广泛分布在道旁和林地,17种广泛分布在道旁;常绿种有2种、落叶种有9种,落叶占比27.3%;乔木有24种、灌木有6种,藤本有3种,乔木占比约72.7%。(3)道旁自然生长植物具有阳性树种种数与数量增多,树木形态矮化,尖削度高,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增厚等适应性变化特征,以及具有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加快的生理生态特征;这些特征也很好地解释了其适应的机理,可作为道旁恢复物种筛选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揭示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在广州市郊区公路道旁生境下自然适生的机理,丰富了公路生态廊道生态建设理论;本研究所提出的适生优势种,可作为广州市郊区公路廊道植被快速生态恢复的优先物种选择,对其他区域的道路生态廊道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郊区公路 道旁生境 适生物种 适应特征
下载PDF
广州市“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提升实践
5
作者 曾滢 张海林 +1 位作者 张晓明 林兰平 《城市交通》 2024年第2期28-36,111,共10页
实现“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需要从路网指标、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等多方面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控。首先,通过总结广州市20余个“窄马路、密路网”街区规划案例,梳理该类街区的空间及交通特征,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成因... 实现“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需要从路网指标、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等多方面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控。首先,通过总结广州市20余个“窄马路、密路网”街区规划案例,梳理该类街区的空间及交通特征,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与成因,分析“窄马路、密路网”街区尺度和路网形态对交通组织、设施布局的影响,提出加强“窄马路、密路网”街区交通规划管控的必要性。其次,围绕街区交通效能和出行环境提升,研究形成三大规划提升策略:加强路网指标整体管控、优化街区人车交通组织、精准配置交通设施,并明确街区尺度、支路占比、道路面积率、路网连通性、公共汽车首末站小型化、停车库互联互通等详细管控要求。最后,以广州设计之都三期为例,基于综合评估提出交通规划提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窄马路、密路网 小街区 道路面积率 路网连通性 场站分离 广州市
下载PDF
野生动物栖息地连通性与通道选址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6
作者 杨文越 徐子豪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9-1299,共11页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严重破碎化。开展野生动物栖息地连通性分析并识别野生动物通道选址,对于区域生态修复和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区域,结合生境适宜性模型、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张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严重破碎化。开展野生动物栖息地连通性分析并识别野生动物通道选址,对于区域生态修复和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区域,结合生境适宜性模型、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和分析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使用水文分析方法提取野生动物扩散路径,识别野生动物通道选址位置。结果表明:1)广州市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和数量较低,呈“东北集聚、中西分散”的分布格局,栖息地内部生态功能相对稳定,但外部缺乏促进连通的小型生态空间;2)不同的栖息地斑块对于维持野生动物栖息地整体连通性发挥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分别识别出关键斑块4处、重要斑块9处,它们是广州生态网络与栖息地保护的关键区域;3)道路基础设施对野生动物在栖息地间的扩散构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共识别野生动物一级扩散路径221.94km,二级扩散路径84.09km,以及这些路径与高、快速路交汇的一级野生动物通道38处、二级通道13处。野生动物通道的建设可有效保障区域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和整体连通性,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栖息地 连通性 道路基础设施 野生动物通道 生态保护与修复 广州市
下载PDF
路网形态与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7
作者 房冠儒 邢汉发 张焕雪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2,共13页
城市活力作为刻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被持续关注。路网作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一直影响着城市活力,而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依据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空间尺度下的接近度和穿行度... 城市活力作为刻画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被持续关注。路网作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一直影响着城市活力,而路网形态对城市活力影响的空间异质性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依据地理空间大数据,采用多空间尺度下的接近度和穿行度来量化表征路网形态,组合其他相关建成环境变量,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与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活力的多尺度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活力与路网形态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相较于传统最小二乘(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MGWR模型可以充分表达解释变量对于因变量的空间异质性差异,且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回归结果更为稳健。③接近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具有强空间异质性,且对城市活力具有正向影响,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正向影响增强,在空间分布上接近度对商圈附近路网依赖性强的区域的城市活力正向影响更强;穿行度在不同空间尺度均有弱空间异质性,随空间尺度增加,接近度对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减弱,在空间分布上穿行度对商圈区域城市活力的负向影响更强。④不同空间尺度路网形态变量的差异可以改变其他建成环境变量对城市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路网形态 建成环境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广州市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道路规划智能化研究——以广州市花都区港头村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以娜 包世泰 +1 位作者 佘美萱 陈顺清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3,共8页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村庄规划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道路规划。以村庄作为规划单元,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量化影响村庄道路规划的自然、社会、人口等因素及其权重,采用加权叠加分析形成多要素叠加的村...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村庄规划受到越来越多重视,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道路规划。以村庄作为规划单元,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量化影响村庄道路规划的自然、社会、人口等因素及其权重,采用加权叠加分析形成多要素叠加的村庄全域综合成本栅格,构建一个流程化的村庄道路规划GIS工具,采用最小成本路径算法自动生成综合成本最小的村庄道路网。并以广州市花都区的港头村为例,验证方法、技术流程和GIS工具的可行性,高效生成了村庄全域综合成本栅格。根据居住区、耕地、历史古迹、公共设施和对外道路出入口等要素,自动提取村庄规划道路的共5类7个起点16个终点,自动生成多起点到多终点的4级村庄道路,包括主干道路4条、次干道路2条、生产型支路9条、生活型支路13条和环村路1条。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村庄道路规划方法能生成符合要求的多类型多等级村庄道路,不仅建设成本最小,且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实用性,以期提升村庄道路规划智能化水平以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村庄道路 道路规划 成本栅格 最小成本路径 广州
下载PDF
广州主城区道路中心性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研究
9
作者 许钊 刘耀林 +2 位作者 银超慧 陈飞 陆砚池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3期59-65,71,共8页
深入探究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和优化城市道路和土地布局。运用多中心评价模型对广州市主城区的道路网络进行多尺度测度,计算不同中心性等级城市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了多尺... 深入探究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和优化城市道路和土地布局。运用多中心评价模型对广州市主城区的道路网络进行多尺度测度,计算不同中心性等级城市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了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道路网络中心性高值在广州主城区呈多核分布,道路网络表现为明显的多中心性;②在景观层面,MPS和SHDI与道路网络中心性均呈较强的负相关,MSI只与邻近中心性表现为强负相关性,在类型层面,各用地类型的MPS和MSI均与道路网络中心性具有强负相关性,不同城市用地PLAND与道路网络中心性的相关性差异较大;③邻近中心性和直线中心性与居住用地的正相关性强于商业服务业用地,中介中心性与商业服务业用地的相关系数大于居住用地,体现了广州市作为我国大城市独有的特点;④广州主城区在半径约为3000 m的尺度上,城市道路网络空间特征与土地利用格局呈现同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中心性 土地利用格局 广州市
下载PDF
建筑类型学视野下的广州骑楼灰空间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子龙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5期41-43,共3页
骑楼灰空间既可以发挥建筑对环境的限定作用,同时也承载一定的城市交往功能。结合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广州北京路骑楼街为例,针对天井、檐廊空间、外灰空间、阳台、连接体、转折体、附加体及生态灰空间等灰空间进行骑楼类型梳理和... 骑楼灰空间既可以发挥建筑对环境的限定作用,同时也承载一定的城市交往功能。结合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以广州北京路骑楼街为例,针对天井、檐廊空间、外灰空间、阳台、连接体、转折体、附加体及生态灰空间等灰空间进行骑楼类型梳理和空间的分析比较,得出了在岭南气候影响下骑楼灰空间的建筑灰空间序列特性与差异性。最后,进一步探究骑楼灰空间可持续发展和对未来城市历史保护建设的积极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空间 广州北京路骑楼街 建筑类型学 岭南气候
下载PDF
人本主义视角下校园道路空间绿量可视性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
11
作者 张林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9期13-15,共3页
通过机器算法检测道路绿化质量已成为当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城乡等大尺度街区,对于社区、公园以及校园等小尺度空间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文章从人本视角出发,以广州大学校园道路图像为载体,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对图像... 通过机器算法检测道路绿化质量已成为当下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城乡等大尺度街区,对于社区、公园以及校园等小尺度空间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文章从人本视角出发,以广州大学校园道路图像为载体,结合机器学习技术,对图像中的绿色元素进行自动识别,进而计算出各路段采样点的绿化率,以此来评估校园整体绿化质量水平,以期为各大高校的景观环境设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图像 机器学习 绿视率 校园绿化 广州大学
下载PDF
广州花城大道绿化及其变迁——以珠江公园段为例
12
作者 罗彦 林宛颖 《广东园林》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花城大道地处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是20余年来广州城市主干道道路绿化发展的缩影。选取花城大道具代表性路段珠江公园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其道路绿化从几何式种植到疏林草地,以及“花”主题营造从利用观花乔木到形成多层次观花... 花城大道地处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是20余年来广州城市主干道道路绿化发展的缩影。选取花城大道具代表性路段珠江公园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其道路绿化从几何式种植到疏林草地,以及“花”主题营造从利用观花乔木到形成多层次观花体系的变迁历程,并对比该路段与临近城市主干道的差异,总结出花城大道道路绿化视野开阔、考虑行人视线的特点,及其所特有的“乔木—灌木—时令花卉—宿根多年生地被”造景模式。以此为基础,得出应在道路绿化建设中贯彻低碳理念,通过长期探索打造高品质的特色道路绿化,政府、设计师、公众多方协同巩固道路绿化成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 道路景观 花城大道 广州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广佛都市区路网演变分析 被引量:151
13
作者 刘锐 胡伟平 +2 位作者 王红亮 吴驰 何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6,共6页
根据1957年与1982年2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年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路网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路网数据库。采用GIS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并结合各个方位道路密度,分析广佛都市区的路网时空演变。分析表明,近... 根据1957年与1982年2个时期的地形图并结合1995年与2008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路网专题信息,利用ArcGIS建立广佛都市区路网数据库。采用GIS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并结合各个方位道路密度,分析广佛都市区的路网时空演变。分析表明,近50 a来广佛都市区的路网发展总体是以广州市的越秀区和佛山市的禅城区双核为中心不断向外蔓延,次一级核相继出现并不断扩大发展的过程。空间上,路网的演变也呈现出一定的方向特性,正北,西南和正西方向一直是路网密度较高的地区,但路网发展最快的是西南和正东方向。路网密度内部差异逐年递减,路网系统发育不断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 演变 核密度估计 广佛都市区
下载PDF
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 被引量:91
14
作者 甘华阳 卓慕宁 +1 位作者 李定强 周永章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9-973,共5页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富含交通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石油类、悬浮固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能够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并影响水生生态。对广州市内道路某路段发生的七场路面雨水径流进行了降雨量、径流量的同步监测和径流样品的水质分析...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富含交通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石油类、悬浮固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能够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并影响水生生态。对广州市内道路某路段发生的七场路面雨水径流进行了降雨量、径流量的同步监测和径流样品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营养盐的含量较低,但COD值较高,且可生化性差,石油类和重金属的含量也较高。其中石油类、COD、悬浮固体和重金属Pb的污染水平虽然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研究结果在同一范围,但都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反映出我国在道路路面环境维护和管理上与国外的差距。对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的石油类、COD、悬浮固体和Pb等指标都大大超过III类标准,表明道路径流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体,可能对受纳水体主要是珠江的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雨水径流 水质 广州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典型城市路面径流污染试验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贺涛 管伟 +2 位作者 杨乐亮 李泰儒 陈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3,共4页
鉴于城市路面地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城市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对于城市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2013年6~7月对广州市黄埔大道和南沙区S358道路进行降雨径流连续采样,并开展水质检测,分析... 鉴于城市路面地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快速城市化地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城市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对于城市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2013年6~7月对广州市黄埔大道和南沙区S358道路进行降雨径流连续采样,并开展水质检测,分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市黄埔大道降雨径流中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悬浮物以及重金属汞、铅的场次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值分别为51.7、4.69、0.580、0.145、1.22、158、0.000 16、0.015mg/L;南沙区S358道路对应的EMC值分别为77.9、5.78、0.352、0.258、2.03、125、0.000 40、0.026mg/L。可见黄埔大道初期径流中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国家现行Ⅴ类标准值,S358道路初期径流中化学需氧量及总氮的浓度均超过国家现行Ⅴ类标准值;降雨路面径流-水质指标浓度变化存在初始冲刷效应,且与降雨特性、路面区域周围环境以及路面车流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中需对路面径流冲刷、累积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路面 径流 污染 试验 特征 广州
下载PDF
路网形态对城市酒店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广州案例 被引量:52
16
作者 陶伟 古恒宇 陈昊楠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108,共10页
酒店行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的影响机制、区位选择等内容正日益成为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空间句法模型,结合GIS技术,选取2014年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POI数据,从"区域酒店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城市路... 酒店行业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的影响机制、区位选择等内容正日益成为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文章运用空间句法模型,结合GIS技术,选取2014年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POI数据,从"区域酒店业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分析"、"城市路网形态对酒店业分布规律的影响"3个角度入手,探究了酒店业空间布局规律。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心区酒店业呈现多核心聚集式分布,分布密度由城市中心地向外围呈圈层式递减,分布方向总体呈"东-西"向模式。(2)各档次酒店的聚集程度和分布核心具有差异性,酒店档次越高,聚集程度越弱,其分布中心越靠近东部城市新区。(3)不同尺度下路网形态在交通穿行性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布局相似性与连续性,而在城市整合力方面却具有较大差异性。(4)相同尺度下路网形态的整合中心相比交通穿行中心表现出内聚性的特征,推动了酒店产业集聚分布特征的形成。(5)路网形态对酒店业布局产生较大影响,酒店档次越高,所受路网形态的影响越小;酒店业提供到达性服务大于穿行性服务,随着酒店档次的升高,所提供到达性服务相对于穿行性服务的比重增加;局部性的路网形态对中低档酒店的影响更大,而全局性的路网形态对高档酒店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GIS空间分析法 路网 酒店业 广州
下载PDF
广州市内环路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贺崇明 邓毛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5-441,共7页
本文针对广州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内环路建成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和影响进行推断、预测和评价 ,不仅仅局限于对交通效果的评价 ,更从多元的角度尝试对交通与环境的变化、引致土地价格和用途的改变、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 本文针对广州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内环路建成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和影响进行推断、预测和评价 ,不仅仅局限于对交通效果的评价 ,更从多元的角度尝试对交通与环境的变化、引致土地价格和用途的改变、土地利用功能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 ,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 ,提出防患于未然的政策与措施 ,最大可能地发挥内环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内环路 社会经济影响 城市交通 土地价格 城市空间结构 环境污染 社会服务
下载PDF
北京市和广州市三种典型交通道路空气悬浮颗粒物污染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炯 孙德智 王毅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4-658,共5页
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对北京市和广州市三种典型交通道路(峡谷道路、交叉路口、开阔道路)共进行7次连续监测,研究结果发现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和TSP浓度与湿度、温度相关关系不明显,但和车流量以及对照点相应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正相关... 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对北京市和广州市三种典型交通道路(峡谷道路、交叉路口、开阔道路)共进行7次连续监测,研究结果发现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和TSP浓度与湿度、温度相关关系不明显,但和车流量以及对照点相应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正相关(5%显著水平).北京市PM10背景浓度值对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起主导影响作用.广州市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浓度值相较北京市更容易受交通道路的影响.北京市和广州市峡谷道路PM10和TS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拟合回归方程系数为1.262(北京市)和1.316(广州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广州市 城市交通道路 PM10 TSP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被引量:38
19
作者 韩湖初 杨士弘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8-745,共8页
通过广东近年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①番禺(广州)虽是岭南有名的大都会,但并非最早始发港;②中国西汉对外海上贸易和交通中心在北部湾,故其沿海地区的合浦、徐闻和日南(今越南境内)成为海丝路的... 通过广东近年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①番禺(广州)虽是岭南有名的大都会,但并非最早始发港;②中国西汉对外海上贸易和交通中心在北部湾,故其沿海地区的合浦、徐闻和日南(今越南境内)成为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至吴晋以后海上贸易中心始转移到番禺;③合浦与徐闻同为始发港,但合浦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其地位比徐闻更为重要,汉时也比徐闻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始发港 番禺(广州) 合浦 徐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在华跨国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广州远景路韩国人聚居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云刚 周雯婷 +1 位作者 黄徐璐 全志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6-986,共11页
运用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梳理了远景路从城中村到跨国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过程。研究显示,广州远景路已形成以韩商为主的贸易产业链和韩国人与本地村民、外来人口混居的跨国移民社区,其中白云区政府、投资开发商和韩商三者共同参与... 运用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梳理了远景路从城中村到跨国移民社区的空间生产过程。研究显示,广州远景路已形成以韩商为主的贸易产业链和韩国人与本地村民、外来人口混居的跨国移民社区,其中白云区政府、投资开发商和韩商三者共同参与,推动了远景路韩国人聚居区的空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移民社区 空间生产 城中村 韩国人 广州远景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