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 Cretaceous Aquatic Angiosperms from Jiayin,Heilongjiang,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QUAN Cheng SUN G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33-1140,共8页
Three taxa of Late Cretaceous aquatic angiosperms, Queruexia angulata (Lesq.) Krysht., Cobbania corrugata (Lesq.) Stockey et al. and Nelumbites cf. extenuinervis Upchurch et al. from Jiayin of Heilongjiang, NE Chi... Three taxa of Late Cretaceous aquatic angiosperms, Queruexia angulata (Lesq.) Krysht., Cobbania corrugata (Lesq.) Stockey et al. and Nelumbites cf. extenuinervis Upchurch et al. from Jiayin of Heilongjiang, NE China,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mong them, Cobbania and Nelumbite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in China a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quatic angiosperm assemblage of Queruexia-Cobbania-Nelumbites appears to imply a seasonal, warm and moist environment in the Jiayin area during the Santonian-Campania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 angiosperm Late Cretaceous jiayin Heilongjiang ENVIRONMENT
下载PDF
Late Cretaceous biota and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Boundary 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China 被引量:9
2
作者 Sun G. Akhmetiev M. +17 位作者 Markevich V. Ashraf A. R. Bugdaeva E. Godefroit P. Bolotsky Yu. Dong Z. M. Golovneva L. Yang H. X. Sun C. L. Sun Y. W. Quan C. Kodrul T. Kezina T. Johnson K. Nishida H Dilcher D. L. Harding I. Chen Y. J. 《Global Geology》 2011年第3期115-143,共29页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tudy of the Late Cretaceous biota and non-marine strata including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 boundary in Jiayin near the Heilongjiang River,China during 2002-2010,is summarized in th...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study of the Late Cretaceous biota and non-marine strata including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 boundary in Jiayin near the Heilongjiang River,China during 2002-2010,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strata includes the Upper Cretaceous Yong'ancun-,Taipinglinchang-,Yuliang-zi-,and Furao formations,and the Paleocence Wuyun Formation consisting of Baoshantou Member and a Coalbearing Member. Seven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from Santonian to Paleocene are recognized,which is used for definition of the K--Pg boundary. Through the palynological analysis of three drilled boreholes (XHY-2005,2006,2008) in Xiaoheyan of western Jiayin,the K--Pg boundary is defined within 20. 00-20. 05 m in the borehole XHY-2006 (as a standard boundary) which is just between the top of Furao Formation (late Maasterichtian) and the base of Baishantou Member (early Danian) . These new research results are supported by paleo- magnetic,geochemical and other analyses,also. On the other hand,the presence of eight taxa of Maasterichtian dinosaurs (mostly hadrosaurid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authors; and two mega-plant assemblages from the Yong'ancun Fm (Santonian) to Taipinglinchang Fm (Campanian) are confirmed. The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Upper Cretaceous-Paleocene in Jiayin can be well correlated to the strata in the neighboring Zeya-Bureja basin,Russia. The K--Pg boundary definited in Jiayin is the first well documented non-marine K--Pg boundary in China. Also the related paleoclimate,paleoenvironment and the mass extinctions in this area during the Cretaceous-Paleocene transition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A Late Cretaceous PALEOGENE K-Pg boundary Heilongjiang River jiayin
下载PDF
Recent advance in study of K-Pg boundary 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China and its adjacent area
3
作者 SUN Ge SUN Chunlin +10 位作者 SUN Yuewu ZHANG Shuqin WU Wenhao YANG Tao LIANG Fei FENG Yuhui Markevich V Ashraf A R Bugdaeva E. Tekleva M. Suzuki S. 《Global Geology》 2021年第4期189-197,共9页
The non-marin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KPgB)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 was first defined and reported in China by the authors research team in 2011.Thereafter the continuous research on the KPgB and its related L... The non-marine Cretaceous-Paleogene boundary(KPgB)in Jiayin of Heilongjiang was first defined and reported in China by the authors research team in 2011.Thereafter the continuous research on the KPgB and its related Late Cretaceous biota in Jiayin has been made by the authors in 2012-2020.The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are mainly reflected as follows:(1)a new drilling borehole with 60 m in depth carried out in the Xiaoheyan of Jiayin in 2016,supplemented new palyn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KPgB definition in 2011;(2)some radiometric dating newly made on the strata related to the KPgB in Jiayin and its neighboring Russian area,provided the supplemental evidence for the KPgB definition in Jiayin;(3)many new fossils found by the authors,represented by the angiosperms Dalembia and Nelumbo,refresh understanding the Late Cretaceous environment of Jiayin;and(4)the TEM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pollen exine ultrastructure of Pseudointegricorpus,Wodehouseia,and Aquilapollenites,promoting the late Maastrichtian ecological study in Jiayin,related to the KPg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Pg boundary new ACHIEVEMENT jiayin China
下载PDF
名学遗风与词法本位:章士钊“甲寅文体”的传统底色
4
作者 常方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章士钊的“甲寅文体”被称作“政论文”“逻辑文”“欧化的古文”,这些指称侧重从清末民初古典文章发生新变的角度揭示章文的写作特点。事实上,章士钊的文学观念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汲取了墨学和《论衡》等传统学术思想资源,和近代西洋逻辑学存在目的悖反的倾向。在文学实践方面,章士钊倡导子学笔体的名家之文,并依托《甲寅》施行复归诸子之文的文体实验。伴随本土修辞学的兴起,章士钊奉行以词法为本位的文法修辞,展现了古典文学固有的修辞技巧。探究以章士钊“甲寅文体”为代表的应用类古文在新旧之间的变与不变,或为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章的杂文学属性提供更加本土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甲寅》 甲寅文体
下载PDF
孙吴-嘉荫盆地东部太平林场组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
5
作者 姚玉来 李士超 +4 位作者 杨建国 肖飞 李昂 黄一鸣 张渝金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6期713-719,共7页
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是孙吴-嘉荫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层位.通过野外详细的观测描述,对盆地东部太平林场组剖面进行了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林场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湖泊相和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和6种沉积微相.应用多种... 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是孙吴-嘉荫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层位.通过野外详细的观测描述,对盆地东部太平林场组剖面进行了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林场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湖泊相和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出3种沉积亚相和6种沉积微相.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对太平林场组剖面泥页岩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泥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属于长英质泥页岩类;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具有倾油性;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Ⅱ_(2)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表明太平林场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盆地后续深入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嘉荫盆地 太平林场组 沉积相 烃源岩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严教兴学,点染烟霞:盛明张佳胤视学云南行履考
6
作者 杨钊 乐万里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盛明巴蜀文人张佳胤,“以文章名世,而政事勋业,烂然不能相掩”,道学、勋业、辞赋、文章俱备。在嘉靖四十年,张佳胤被奸相严嵩因风霾之变,贬为陈州同知,后迁蒲州知州、云南提学、广西布政司左参议等。在视学云南期间(1565-1567),“以经... 盛明巴蜀文人张佳胤,“以文章名世,而政事勋业,烂然不能相掩”,道学、勋业、辞赋、文章俱备。在嘉靖四十年,张佳胤被奸相严嵩因风霾之变,贬为陈州同知,后迁蒲州知州、云南提学、广西布政司左参议等。在视学云南期间(1565-1567),“以经术、文雅振诸生”,严教兴学,涵儒道化,使南中学术反正,风俗改观;并且行吟山水,点染烟霞,文风气韵沉雄,慷慨豪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佳胤 视学 云南 文学 教化
下载PDF
孙吴—嘉荫盆地沾河断陷构造变形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
7
作者 刘希雯 刘志宏 高翔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为了揭示孙吴—嘉荫盆地的构造特征、构造变形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本文对沾河断陷的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地质解释和相应的研究工作。沾河断陷为孙吴—嘉荫盆地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自白垩纪开始主要经历了2个构造变形阶段:下白垩统宁远... 为了揭示孙吴—嘉荫盆地的构造特征、构造变形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本文对沾河断陷的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地质解释和相应的研究工作。沾河断陷为孙吴—嘉荫盆地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自白垩纪开始主要经历了2个构造变形阶段:下白垩统宁远村组—淘淇河组上段下部沉积时期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形成NE向大型犁式正断层及由其控制的箕状断陷,盆地连续接受沉积,断陷的沉降中心始终位于控陷正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的部位,断陷盆地的规模与沉积范围随着控陷断层规模和断距的增大逐渐扩展,盆地具有裂谷盆地的性质;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上段上部—新近系孙吴组沉积时期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形成反转构造、断层传播褶皱和走滑构造。在反转作用过程中,早期伸展断陷受到强烈改造,不仅在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的部位形成大型反转背斜,而且使远离控陷断层的断陷缓坡带发生旋转式隆升,盆地的沉降中心迁移到盆地中间部位;随着反转背斜的隆升速率逐渐大于断陷缓坡带的隆升速率,盆地的沉降中心也逐渐向盆地的NW侧迁移,盆地绝大部分区域的沉降速率、沉积速率始终大于隆升速率,地层是连续沉积的,不存在沉积间断。仅在永安村组—鱼亮子组沉积时期,反转背斜带较高部位的隆升速率大于沉积速率,形成一系列超覆不整合,使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和鱼亮子组的部分地层在构造高部位缺失。孙吴—嘉荫盆地在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的陆内区域,盆地性质应属于陆内挤压坳陷盆地。孙吴—嘉荫盆地与松辽盆地在构造演化方面存在差异,晚期NW—SE向挤压作用的强度较弱,与挤压作用相伴沉积的生长地层的厚度远小于松辽盆地的坳陷层。与松辽盆地相似,孙吴—嘉荫盆地规模较大的断陷中白垩系—新近系为一套连续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生长地层 变形期次 沉降中心 沾河断陷 孙吴—嘉荫盆地
下载PDF
对高校园区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
8
作者 王佳茵 《科教文汇》 2011年第30期145-145,194,共2页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体育锻炼意识越来越强,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锻炼需求,这种社会体育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本文就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体育锻炼意识越来越强,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已经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强的锻炼需求,这种社会体育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本文就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园区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校园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的共享将有利于高校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园区 体育资源 社会分享 策略A Study on the Social SHARING of COLLEGE CAMPUS PEResources // WANG jiayin高校园区 策略
下载PDF
孙吴—嘉荫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与成因 被引量:20
9
作者 苟军 孙德有 +4 位作者 李蓉 魏红艳 王天豪 柳小明 胡兆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33,共15页
对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嘉荫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据此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分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形成时代分别为210Ma和187~181Ma。晚三叠世... 对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嘉荫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据此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分为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两期,形成时代分别为210Ma和187~181Ma。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属铝质A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火成岩地壳。早侏罗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属埃达克岩,是由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与同期埃达克岩具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从亏损地幔中增生的基性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晚三叠世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挤压构造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早中生代 孙吴—嘉荫
下载PDF
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万传彪 刘本培 +3 位作者 乔秀云 杨建国 单玄龙 任延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 2001年在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中,发现油气显示,是大庆油田外围探区中第二个重点勘探的盆地。本次工作在太平林场组的建组剖面下部泥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化石—巴尔姆孢(Balmeisporites),见有3个种和2个未定种,其中新种2个,它们是:康氏巴尔姆孢(比较种)Balmeisporites cf.kondinskayae Srivastava et Binda、嘉荫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jiayinensis sp.nov.、太平林场巴尔姆孢(新种)Balmeisporites taipinglinchangensis sp.nov.、巴尔姆孢?(未定种 1)Balmeisporites?sp.1、巴尔姆孢?(未定种 2)Balmeisporites?sp.2。这一发现丰富了太平林场组建组剖面的生物化石内容,对嘉荫盆地井下岩石地层单元与露头剖面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所发现的巴尔姆孢均是不具赤道突起的类型,反映出典型晚白垩世的特征,本组产出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化石可与松辽盆地嫩江组对比,为晚白垩世桑顿期-坎潘期。巴尔姆孢指示的古气候应为潮湿的亚热带气候,产巴尔姆孢的层位所处的古环境应是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前缘或前三角洲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林场组 晚白垩世 大孢子 嘉荫盆地 地层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乌云组地层划分及时代的新认识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革 全成 +3 位作者 孙春林 孙跃武 雒昆利 吕建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黑龙江嘉荫乌云煤矿等地的早第三纪乌云组及其植物群的划分、对比及时代等问题长期争论。笔者等在乌云组下部发现以Tiliaephyllum tsagajanicum 等为标志的大植物及孢粉化石组合,显示古新世达宁早期的时代。并据此将乌云组划分为两段:... 黑龙江嘉荫乌云煤矿等地的早第三纪乌云组及其植物群的划分、对比及时代等问题长期争论。笔者等在乌云组下部发现以Tiliaephyllum tsagajanicum 等为标志的大植物及孢粉化石组合,显示古新世达宁早期的时代。并据此将乌云组划分为两段:下段为“白山头段”(新建),代表乌云组下部的地层,时代为达宁早期;上段为“含煤段”,时代可能主要为达宁晚期。结合与北邻俄罗斯布列亚盆地同期地层及植物群的对比,认为整个乌云组应与上查加扬组(并包括中查加扬组上部)相对比。嘉荫乌云露天煤矿所出露的含煤地层及其植物化石的时代,仅大体上属于古新世达宁晚期,并非达宁期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云组 白山头段 古新世这宁早期 嘉荫 黑龙江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纪—第三纪界线初步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革 孙春林 +16 位作者 董枝明 孙跃武 吕建生 熊宪政 周忠立 余福林 邢玉玲 全成 M.A.Akhmetiev A.R.Ashraf E.Bugdaeva D.L.Dilcher L.Golovneva K.Johnson T.Kezina T.Kodrul H.Okada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白山头地区一条新的地层剖面及其K/T界线的初步研究。新命名的“白山头段”代表乌云组下部的早古新世地层 ,含以Tiliaephyllumtsagajanicum等为代表的达宁早期植物化石。在白山头剖面上 ,作者发现可能为白垩纪末期...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白山头地区一条新的地层剖面及其K/T界线的初步研究。新命名的“白山头段”代表乌云组下部的早古新世地层 ,含以Tiliaephyllumtsagajanicum等为代表的达宁早期植物化石。在白山头剖面上 ,作者发现可能为白垩纪末期的凝灰岩。结合与俄罗斯布列亚盆地含K/T界线的查加扬群标准剖面的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T界线 早古新世 白山头段 黑龙江嘉荫
下载PDF
黑龙江北部孙吴—嘉荫盆地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建国 邵曌一 +1 位作者 吴河勇 刘俊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8-658,共11页
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淘淇河组、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鱼亮子组、乌云组和孙吴组露头剖面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查明该盆地从淘淇河组到孙吴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 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淘淇河组、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鱼亮子组、乌云组和孙吴组露头剖面详细的沉积学研究,查明该盆地从淘淇河组到孙吴组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冲积扇及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淘淇河组和孙吴组;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鱼亮子组和乌云组;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永安村组和太平林场组,各组均有湖泊相沉积发育。孙吴—嘉荫盆地从淘淇河组到乌云组,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的沉积演化规律,反映晚白垩-古新世构造活动性减弱,中-上新世孙吴组沉积时重又趋于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孙吴—嘉荫盆地 中-新生代 黑龙江北部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附近的古气候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田晓雪 雒昆利 +1 位作者 谭见安 李日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5-432,共8页
本文在前人应用古生物及锆石测年资料确定的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附近,用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该区在该时段的气候变化趋势。作者主要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界线附近全岩样品的部分元素含量,从中提... 本文在前人应用古生物及锆石测年资料确定的黑龙江嘉荫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附近,用地球化学指标分析了该区在该时段的气候变化趋势。作者主要是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了界线附近全岩样品的部分元素含量,从中提取能指示气候变化的常规气候指标CaO/MgO、Sr/Ba,并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综合探讨该区在界线附近的古气候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嘉荫地区在白垩纪末到古近纪初,气候整体上呈气温下降、降水增多的趋势,这一趋势与前人在该区从古生物方面得出的结果以及当时的生态相似区(北美)的气候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嘉荫 白垩系与古近系界线 古气候 地球化学指标 因子分析 气候分析 古近系 白垩系 界线
下载PDF
黑龙江嘉荫与俄罗斯远东Kundur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晨阳 龙欣雨 +4 位作者 许文良 王枫 葛文春 郭鹏 刘小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01-2916,共16页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和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龙江杂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就位时间及物源。黑龙江嘉荫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两个石榴石白云母石英...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和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龙江杂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就位时间及物源。黑龙江嘉荫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两个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13HYC28-1和13HYC29-1)原岩为流纹岩,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5±1Ma和183±1Ma,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中存在的中酸性火山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石榴石二云母片岩(14RF4-1)和白云母石英片岩(14RF5-1)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存在两个年龄区间:183~286Ma和420~525Ma,另外还有少量前寒武纪年龄。这些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发育的岩浆事件相对应,揭示其沉积物源应来自于这些火成岩。黑龙江杂岩碎屑锆石年龄数据中早侏罗世的最小峰期年龄(188Ma)代表了黑龙江杂岩原岩成岩时代的下限,结合区内177~165Ma的单矿物变质变形年龄,可以判定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时间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就位过程揭示了东北亚陆缘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中-晚三叠世(240~230Ma),牡丹江洋沿嘉荫-牡丹江断裂裂开并逐渐扩张,早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受其影响,牡丹江洋俯冲并闭合于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最终导致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碰撞拼合以及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荫 俄罗斯远东 黑龙江杂岩 锆石U-PB年龄 牡丹江洋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砂岩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雷 刘招君 +3 位作者 和钟铧 杨婷 杜江峰 侯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可揭示沉积物的地质信息。笔者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砂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砂岩薄片碎屑成分统计表明: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 沉积盆地中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物源区控制,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成分可揭示沉积物的地质信息。笔者通过对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砂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砂岩薄片碎屑成分统计表明: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时期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包括大陆岛弧和大洋岛弧。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及低级变质岩。盆地不同位置物源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母岩类型有所不同。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在淘淇河组-太平林场组沉积时期,小兴安岭仅在太平林场组时期不是盆地主要物源区,而佳木斯地块一直是盆地东部的一个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嘉荫盆地 白垩纪 砂岩 主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物源分析
下载PDF
孙吴—嘉荫盆地嘉D1井孢粉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乔秀云 孙跃武 +4 位作者 万传彪 王淑芝 徐衍彬 高平 刘彤彦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17,共7页
对孙吴—嘉荫盆地北部逊克县的嘉D1井采集的孢粉和沟鞭藻类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划分出4个特征较明显的孢粉组合:富饶组Betulae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总体反映晚白垩世晚期Maastrichtian期的特点;太... 对孙吴—嘉荫盆地北部逊克县的嘉D1井采集的孢粉和沟鞭藻类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划分出4个特征较明显的孢粉组合:富饶组Betulaepollenites-Schizaeoispor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总体反映晚白垩世晚期Maastrichtian期的特点;太平林场组Gothanipollis-Gabonisporis-Balmeisporites组合,时代为晚白垩世Santonian-Campanian期;淘淇河组上段Hammenia-Taxodiaceaepollenites-Appendicispor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淘淇河组下段Cicatricosisporites-Cyathidites-Osmundacidites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Valanginian-Barremian期。这是迄今该地区据钻井实际资料所发现的较连续孢粉组合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嘉荫盆地 嘉DI井 白垩纪 孢粉组合
下载PDF
孙吴—嘉荫盆地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樊馥 高福红 +1 位作者 刘立 高红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922,942,共5页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为该区重要烃源岩层位。应用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进行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暗色泥岩显微组分中腐泥组+壳质组含量丰富,具倾油性;有机碳平均为0.648%,氯仿沥青“A”为0.015%,...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为该区重要烃源岩层位。应用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进行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暗色泥岩显微组分中腐泥组+壳质组含量丰富,具倾油性;有机碳平均为0.648%,氯仿沥青“A”为0.015%,总体达到中一好级别烃源岩标准;碳同位素、有机元素分析和有机显微组分分析显示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2和Ⅲ型;Ro的分布范围为0.55%~0.92%,平均值为0.78%,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低熟-成熟。太平林场组暗色泥岩为低熟-成熟的中-好级别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嘉荫盆地 太平林场组 烃源岩
下载PDF
据孢粉分析黑龙江嘉荫地区晚白垩世气候变化对恐龙绝灭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海滨 尹志刚 +2 位作者 万晓樵 于庆文 牛延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24,共9页
黑龙江省嘉荫地区是中国境内发现恐龙最早的地区,自恐龙化石被发现以来在该区进行过大量的发掘,但对恐龙生活环境和灭绝原因一直没有解释。本研究将产恐龙的晚白垩世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和富饶组,其中产... 黑龙江省嘉荫地区是中国境内发现恐龙最早的地区,自恐龙化石被发现以来在该区进行过大量的发掘,但对恐龙生活环境和灭绝原因一直没有解释。本研究将产恐龙的晚白垩世地层由下而上划分为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和富饶组,其中产恐龙化石和大量孢粉化石。孢粉化石由下而上可识别为Polypodiaceaesporites-M onosulcites-Beau-preaidites、Cyath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Aguilapollenites和C lassopollis-Ephedripites-Sphagnum sporites组合。根据含恐龙地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变化和沉积物特征分析,认为晚白垩世本区总体属湿暖的亚热带气候环境。孢粉化石组合的变化显示当时出现暖湿至干热气候条件的演变。嘉荫群上部渔亮子组中膏岩层和耐高温、抗盐碱的克拉梭粉(C lassopollis)麻黄粉(Ephedripites)组合在短时间内的大量出现,说明晚白垩世末期出现有短暂的干热气候,这种气候的突然转变以及伴随的生态系统的紊乱可能是嘉荫地区恐龙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但不排除诸如天外星体碰撞地球、大规模火山喷发等引发白垩纪末恐龙全球灭绝的因素,后者更可能是引起气候变化的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嘉荫 晚白垩世 孢粉 气候变化 恐龙绝灭
下载PDF
黑龙江北部孙吴—嘉荫盆地构造特征、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建国 吴河勇 +2 位作者 王洪伟 林东成 姜丽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9-691,共13页
重力解释孙吴—嘉荫盆地基底埋深一般在0.1~2.5 km,基底形态具有北东走向的"三断两隆"的构造特征,自西向东称孙吴断陷、茅栏河隆起、沾河断陷、富饶隆起和嘉荫断陷。地震解释基底深度一般在0.1~6.3 km,并据之进一步划分了... 重力解释孙吴—嘉荫盆地基底埋深一般在0.1~2.5 km,基底形态具有北东走向的"三断两隆"的构造特征,自西向东称孙吴断陷、茅栏河隆起、沾河断陷、富饶隆起和嘉荫断陷。地震解释基底深度一般在0.1~6.3 km,并据之进一步划分了断陷的次级构造单元。孙吴—嘉荫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南部的松辽盆地颇为相似,大致经历了前裂陷、断陷、坳陷和萎缩4个阶段。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上白垩统永安村组和太平林场组埋藏较深,厚度较大,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储层发育,物性较好,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对沾河断陷和嘉荫断陷油气勘探有利区做了进一步预测,确定乌拉嘎凹陷是嘉荫断陷最有利的勘探区,确定沾河向斜是沾河断陷最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次级单元 盆地演化 石油地质条件 孙吴-嘉荫盆地 黑龙江北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