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ity Features and Slip Rate of the Lingwu Fault in Late Quaternary
1
作者 Liao Yuhua, Chai Chizhang, Zhang Wenxiao and Xu WenjunSeismological Bureau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Yinchuan 750001,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0年第4期38-46,共9页
The I ingwu fault is i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Yinchuan graben. It hasa close relation to seismicity in the Lingwu-Wuzhong region.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e... The I ingwu fault is in the eastern boundary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Yinchuan graben. It hasa close relation to seismicity in the Lingwu-Wuzhong region.Few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ee data obtained from field investigation,the activity features inLate Quaternary have been discussed.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its slip rate have been alsoestimated.The fault is 48km in length,being divided into 3 segments according to geologicaland top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ast rupture along its northern and middle segments wasoccurred in late of Late Pleistocene or early Holocene while that along the southern segmentwas occurred in midle Holocene.The vertical slip rate is estimated as 0.23~025mm/a sinceabout 66ka B.P.based 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erracesⅠ,Ⅱ and Ⅲ and their 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wu fault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slip rate
下载PDF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and Paleoearthquakes along the Nanyukou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2
作者 Ding Rui Ren Junjie Zhang Shimi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0年第1期82-96,共15页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is located at the north of the Shanxi Graben system, which is the dominating fault of the south boundary of the Fanshi-Daixian depre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ult a...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is located at the north of the Shanxi Graben system, which is the dominating fault of the south boundary of the Fanshi-Daixian depre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ult activity and paleoearthquakes around the Nanyukou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Wutai Mountain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long the fault, measuring geomorphic deformation and excavating trenches at some important sites. From Nanyukou to the southwest of Shanhui, we find obviously dislocated alluvial fans, with strong neotectonic movement at these sites. Since nearly 20ka, the vertical average slip rate is 1.55mm/a to 2.0mm/a. However,since nearly 6ka,it has reached as high as 2.3mm/a, which is twice that on other segments. 2 trenches were excavated around Nanyukou with 6 events discovered. The referenced ages of the events are before 7600a, 6700a - 7600a, 5321a - 5575a, 4400a - 5400a,420Oa-4400a and after 1600a B.P. with approximate recurrence interval 1400a. The latest event is likely to be the earthquake occurring at 512 A. D. ,so it is necessary to do further work to verify thi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orth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Wutai Mountain late quaternary fault scarp PALEOEARTHQUAKE slip rate
下载PDF
嘉峪关断层中段的新活动特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文贵 袁道阳 +3 位作者 王爱国 梁明剑 刘兴旺 郑文俊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6-303,共8页
嘉峪关断层是河西走廊盆地内部的一条重要断层,断层走向NNW向,晚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特征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有右旋走滑特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嘉峪关城楼北关园子山嘉峪关断层大陡坎西侧0.5km处的Ⅲ级阶地面上,新发现一段长约1.6km保... 嘉峪关断层是河西走廊盆地内部的一条重要断层,断层走向NNW向,晚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特征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有右旋走滑特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嘉峪关城楼北关园子山嘉峪关断层大陡坎西侧0.5km处的Ⅲ级阶地面上,新发现一段长约1.6km保存完好的小断层陡坎,坎高0.5~2m,且有冲沟发生右旋位错现象。经探槽开挖和热释光测年确认,嘉峪关断层全新世有古地震活动。据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和测年结果,得到断裂晚第四纪晚期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52~0.5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峪关断层 古地震 滑动速率 晚第四纪活动
下载PDF
大凉山断裂带北段东支--竹马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浩越 何宏林 +1 位作者 魏占玉 高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0-454,共15页
大凉山断裂带是川滇菱形活动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习性和滑动速率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块体运动和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中长期预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大凉山断裂带由6条分... 大凉山断裂带是川滇菱形活动块体东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习性和滑动速率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块体运动和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该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中长期预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大凉山断裂带由6条分支断裂构成,竹马断裂是其北段的一条分支。文中在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典型构造地貌的高精度GPS测量和断错时间的约束,得出竹马断裂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为主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5~3.1mm/a;利用古地震探槽揭示出竹马断裂的2次古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50.3±5.7)~30ka BP和30^(17.4±1.2)ka BP。考虑到断裂带北段还存在一条与竹马断裂平行的分支断裂——公益海断裂,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的滑动速率与南段基本一致。鲜水河-小江断裂系中段在大凉山断裂带上分配的滑动速率与并行的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也大体相当,断裂系中段的滑动速率之和与南北两段的速率大致吻合。大凉山断裂带的存在使断裂系在几何上成为一个完整的弧形构造,也弥补了中段滑动速率的亏损,使各段的滑动保持协调一致。此外,沿竹马断裂大量发育的冲洪积台地,根据沉积特征和测年结果,认为是新仙女木事件后末次冰消期的冰川融水形成的冰水堆积,类似的地貌面可能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凉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活动性 滑动速率 古地震
下载PDF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 被引量:35
5
作者 申旭辉 陈正位 +1 位作者 许任德 张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 ,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 ,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 2mm/a左右 ,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 13.5~ 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 ,弥补了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对于全面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活动构造带 位移规模 晚新生代 地震 变形
下载PDF
甘肃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兴旺 袁道阳 +1 位作者 邵延秀 吴赵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11-119,共9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甘肃东南部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段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中段线性特征明显,可见清晰的断崖,不同期次的阶地之上都...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甘肃东南部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东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段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中段线性特征明显,可见清晰的断崖,不同期次的阶地之上都有断层陡坎发育,晚第四纪以来有过明显活动,最新活动的离逝时间为1 300年左右,属于全新世活动断裂;东段活动性明显减弱,没有发现断错全新世地层的证据,在地貌上多表现为线性沟谷,属于晚更新世断裂。根据对断错阶地的测量和年代测试,迭部—白龙江南支断裂中段左旋滑动速率为每年(1.3±0.1)mm,垂直滑动速率为每年(0.39±0.0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阶地 全新世 迭部-白龙江断裂 甘肃
下载PDF
东昆仑断裂东端塔藏断裂压剪活动与高原隆升作用讨论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朝忠 任金卫 +3 位作者 杨攀新 熊仁伟 陈长云 付俊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1-1415,共15页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端,横贯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原内部和边缘,因属于巴颜喀拉块体向东南运移的东北侧边界带,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和滑动速率对认识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模式极端重要。本文综合SPOT、中巴资源卫星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 塔藏断裂位于东昆仑断裂带东端,横贯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原内部和边缘,因属于巴颜喀拉块体向东南运移的东北侧边界带,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和滑动速率对认识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模式极端重要。本文综合SPOT、中巴资源卫星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利用冲沟、山脊、断错河流阶地、断层槽谷、反向坎等地震地貌的识别,开展详细的断错地层、地貌研究和系列年代学样品采集测试,对塔藏断裂的精细几何展布、晚第四纪活动性质、滑动速率进行详细分析。塔藏断裂自西向东可分为青藏高原内部的罗叉段、青藏高原边缘的东北村段和马家磨段,各段走向依次为113°、142°、130°,逐渐向南偏转,晚第四纪的活动表现为分段性和多期性。罗叉段全新世以左旋剪切走滑为主兼挤压活动,左旋走滑速率为2.43~2.89mm/a左右,最新地表断错事件发生在0.66±0.04ka BP以来,断层面表现出走滑断层的近垂直和张裂并发育充填楔的典型特征,塔藏断裂为东昆仑断裂系东延的主要断裂之一;马家磨段也为全新世活动断层,距今9.0±0.8ka的地层被断错,而且断层面北倾达58°。因此,对比分析塔藏断裂各段活动特征可见,西部以水平剪切运动为主,而东部走滑运动分量逐渐变弱,断面北倾、北盘上升导致的垂向分量逐渐变大。东昆仑断裂带及塔藏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向东规则减小,并转化为横向逆冲作用和高原隆升,符合"叠瓦状逆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藏断裂 东昆仑断裂带 滑动速率 压剪活动 有限挤出模型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石峰 李安 +2 位作者 杨晓平 徐锡伟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63,共14页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 以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探槽研究对该段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在断裂沿线的生康乡、仁果乡、错阿乡、日阿乡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生康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7.6±0.5)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仁果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8.0±0.3)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错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3±0.4)mm/a;日阿区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0.8±0.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1.1±0.1)mm/a。在仁果乡和错阿乡进行了探槽研究,两处探槽都揭示了多次古地震事件,虽然揭露的断层构造样式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走滑为主兼有一定的逆冲分量。综合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东南段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构造样式
下载PDF
灵武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位移速率 被引量:17
9
作者 廖玉华 柴炽章 +1 位作者 张文孝 许文俊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灵武断裂是银川地堑南段的东侧构造边界 ,与灵武—吴忠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作者通过实际调查、探槽开挖、年代侧定、相关地貌年代测定、断错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对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性开展了比较系... 灵武断裂是银川地堑南段的东侧构造边界 ,与灵武—吴忠地区的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作者通过实际调查、探槽开挖、年代侧定、相关地貌年代测定、断错历史研究等方面的大量工作对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性开展了比较系统的野外考察。本文以野外考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 ,论述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 ,估计了其垂直位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武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位移速率 地震活动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边界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玺 陈清华 +3 位作者 朱文斌 马婷婷 王晓蕾 刘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8,共9页
真武、吴堡断裂带是高邮凹陷的边界断裂带,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演化特征。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断层平均活动速率的计算,分析了两断裂带在晚白垩世-新生代时期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将两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凹陷边界主断裂发育... 真武、吴堡断裂带是高邮凹陷的边界断裂带,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演化特征。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以及断层平均活动速率的计算,分析了两断裂带在晚白垩世-新生代时期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将两断裂带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凹陷边界主断裂发育的时空关系,对比探讨了两断裂带内各级断层的发育顺序和模式,并探讨了断层发育的成因。研究表明:一级断裂真①、吴①断层形成于泰州组沉积时期,阜四段沉积时期达到活动顶峰。二级断裂真②、吴②断层形成于阜四段沉积时期,戴南组沉积时期达到活动的顶峰。二级断裂主要形成于一级断裂沿走向的转折处,其延伸方向受控于区域早期NW-SE向伸展应力以及曲折边界条件;两断裂带内部断层发育模式有很大不同,认为其分别形成于伸展机制与斜滑机制下,与区域后期EW向挤压导致的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边界断裂带 晚白垩世-新生代 平均活动速率 伸展与斜滑机制
下载PDF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貌表现 被引量:35
11
作者 常祖峰 张艳凤 +1 位作者 李鉴林 臧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重点论述了德钦-中旬-大具断裂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和最新活动时代.该断裂多处断错了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 ~2.0 mm/a,垂... 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重点论述了德钦-中旬-大具断裂的几何展布、运动性质和最新活动时代.该断裂多处断错了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层,具明显的右旋走滑兼正断性质,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水平滑动速率为1.7 ~2.0 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0.7 mm/a.该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缘的一条重要的NW向走滑断裂,它与金沙江断裂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
下载PDF
五台山北麓断裂南峪口段晚第四纪活动与古地震 被引量:8
12
作者 丁锐 任俊杰 张世民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53,共13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断陷系的北部,是繁代断陷南界的控制断裂,其南峪口附近段落在晚第四纪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在晚第四纪洪积扇上形成了高达20~30m的断层陡坎。近20ka以来,该断裂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不小于1.55~2.0mm/a,近6ka以来滑...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断陷系的北部,是繁代断陷南界的控制断裂,其南峪口附近段落在晚第四纪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在晚第四纪洪积扇上形成了高达20~30m的断层陡坎。近20ka以来,该断裂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不小于1.55~2.0mm/a,近6ka以来滑动速率达2.3mm/a,高出其它段落平均滑动速率近1倍。在南峪口段的2个探槽共揭露出6次可能的古地震事件,其参考年代距今分别为7600a以前、6700~7600a、5321~5575a、4400~5400a、4200~4400a和1600a以来,平均复发间隔约为1400a。其中最新活动事件可能是公元512年的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北麓断裂 晚第四纪 断层崖 古地震 滑动速率
下载PDF
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13
作者 陈文彬 宋毅盛 +2 位作者 李小军 潘华 李金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7-835,共9页
怀安盆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是晋冀蒙盆岭构造区的活动构造盆地之一,在其北缘发育了控制盆地的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为了研究断裂的活动性,在断裂中段开挖了3个探槽,TC-1位于一条冲沟的一级洪积扇上,TC-2位于二级洪积扇上,TC-3位于另一条... 怀安盆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是晋冀蒙盆岭构造区的活动构造盆地之一,在其北缘发育了控制盆地的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为了研究断裂的活动性,在断裂中段开挖了3个探槽,TC-1位于一条冲沟的一级洪积扇上,TC-2位于二级洪积扇上,TC-3位于另一条冲沟的一级洪积扇上。TC-1揭示断裂没有断错厚度约12 m的覆盖层;TC-2揭示出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的断裂,断裂断错了大部分层位,且位错量随深度加大;TC-3剖面特征与TC-2相似。通过对探槽剖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测绘、描述和取样测年,得到了有关断裂的活动性的参数。分析表明,怀安盆地北缘断裂中段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12 mm/a。TC-2和TC-3探槽显示断裂曾有过多次活动,并可识别出至少3次地表破裂型的古地震事件,其中最后2次分别发生于距今约40 000 a和距今约28 000 a,平均同震垂直位移为1.3 m,断裂的平均地震重复间隔约为11 ka。断裂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能力,末次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离逝时间已超过20 ka,对其危险性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安盆地 断裂活动性 滑动速率 古地震 第四纪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方良好 袁道阳 +3 位作者 邵延秀 何文贵 刘兴旺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2-353,共12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断裂为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西起沧源县南,向东南止于澜沧江断裂,全长约168km,走向280°~310...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与地质填图,对滇西南地区黑河断裂中西段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断裂为一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活动断裂带,西起沧源县南,向东南止于澜沧江断裂,全长约168km,走向280°~310°。该断裂晚第四纪新活动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分段性。根据其几何结构、最新活动性及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破裂带特征,可将黑河断裂从西向东划分为沧源—木戛、木戛—南代和南代—勐往三条次级断裂段。其中的中、西段长约88km,全新世活动显著,活动性质以右旋走滑为主。沿断裂形成了丰富的断错地貌现象。西段断裂的最新活动断错了全新世晚期地层;中段是1988年澜沧7.6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根据对断错冲沟的测量和年代测试,得到其全新世以来右旋滑动速率为(3.54±0.78)mm/a,与区域上其它断裂的滑动速率大致相当,反映了其区域构造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断裂 晚第四纪 活动断裂 右旋走滑 滑动速率
下载PDF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仕亮 谭锡斌 +4 位作者 于贵华 徐锡伟 石峰 孙鑫喆 高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2-735,共14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五台山北麓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正断层
下载PDF
日月山断裂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驰 李智敏 +3 位作者 任治坤 刘金瑞 张志亮 武登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NE扩展的最前缘,是理解高原扩张的最佳场所。日月山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NNW走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对其开展活动性研究对于理解高原扩张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该断裂南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研究较少,对其晚第...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NE扩展的最前缘,是理解高原扩张的最佳场所。日月山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一条NNW走向的右旋走滑断裂,对其开展活动性研究对于理解高原扩张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该断裂南段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研究较少,对其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认识尚且不足。文中基于日月山断裂南段的野外考察资料,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典型位错点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方法获得其精细的几何展布,根据断裂的展布特征自北向南将日月山断裂南段分为贵德和多禾茂2段。结合年代学研究,初步确定日月山断裂南段存在全新世活动,结合典型位错点多级地貌面定年与蒙特卡洛方法,厘定了贵德段和多禾茂段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分别为(3.37+0.55/-0.68)mm/a和(2.69+0.41/-0.38)mm/a。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在NE向主应力下,鄂拉山和日月山等断裂发生右旋走滑和NE向压扁,共同吸收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NE向的地壳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日月山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 滑动速率
下载PDF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光涛 苏刚 +2 位作者 程理 李峰 吴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560,共16页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 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位于哈巴和玉龙雪山北麓,属于川西北次级块体西南边界,断裂总体走向310°~320°,是一条重要的边界断裂。了解该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和滑动速率等对分析川西北次级块体运动,研究该断裂与玉龙雪山东麓断裂的交切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1︰5万活动断层地质填图,对断裂沿线地层地貌、陡坎地貌、地表破裂、典型断层剖面以及河流阶地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1)中甸-大具断裂南东段按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表现、断裂活动性可分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和大具—大东次级段。2)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马家村—大具次级段断错了全新世冲洪积扇,形成了地表破裂,为全新世活动段;而大具—大东次级段虽然也断错了晚更新—全新世地层,但其断错规模及滑动速率均较小,由此认为其全新世以来活动较弱。3)通过分析断裂沿线断层陡坎、水平位错及地表破裂等地质地貌问题,认为马家村—大具次级段的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其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0.8mm/a,水平滑动速率为1.5~2.4mm/a;大具—大东次级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正断为辅,其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1mm/a。4)在大具盆地内发现的NW向地表破裂带的形成时代很年轻,不排除是1966年中甸6.4级地震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甸-大具断裂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活动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部喀喇昆仑断裂活动构造研究进展综述(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Marie-Luce CHEVALIER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54,共18页
喀喇昆仑断裂系(KF)位于青藏高原西缘,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从帕米尔高原至尼泊尔西部延绵1 000多km。长期以来,对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起始时间、总位移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移速率以及断层两端的精确位置等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为... 喀喇昆仑断裂系(KF)位于青藏高原西缘,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从帕米尔高原至尼泊尔西部延绵1 000多km。长期以来,对于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起始时间、总位移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滑移速率以及断层两端的精确位置等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更好的了解喀喇昆仑断裂现今的运动学特征及其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陆内碰撞造山带的关系,确定喀喇昆仑断裂的滑移速率历史以及它随时间和/或空间的变化规律是极其重要的。目前研究表明,从现今的大地测量学尺度到几个百万年的地质学尺度,喀喇昆仑断裂走滑速率的变化范围为3~10 mm/yr。本论文对断裂各段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阐述了获得晚第四纪以来走滑速率的方法,回顾了喀喇昆仑断裂在大地测量学、晚第四纪以及地质学等不同时间尺度的走滑速率,并重点讨论了晚第四纪以来断裂的走滑速率。然后,确定了喀喇昆仑断裂北端的精确位置、讨论了其运动学意义和地震灾害效应。鉴于喀喇昆仑断裂具有长期的活动历史、规模巨大、运动速率较高,我们认为即使板块内部小尺度的似连续变形非常发育,板块模型依然可以很好的解释由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造成的喜马拉雅北部的岩石圈变形。喀喇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昆仑断裂及龙木错—郭扎错断裂等青藏高原周缘的主要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向东的挤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喇昆仑断裂 青藏高原西部 滑移速率 晚第四纪 构造地貌 活动构造 宇宙成因核素定年
下载PDF
运城盆地盐湖南岸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金艳 李自红 +1 位作者 陈文 闫小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1,共8页
盐湖南岸断层位于运城市盐湖南岸,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通过钻孔联合剖面勘探和钻孔样品年龄测试,获得断层的上断点埋深、断层标志层的断距以及地层沉积年龄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盐湖南岸断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表明,盐湖... 盐湖南岸断层位于运城市盐湖南岸,在浅层地震勘探的基础上,通过钻孔联合剖面勘探和钻孔样品年龄测试,获得断层的上断点埋深、断层标志层的断距以及地层沉积年龄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盐湖南岸断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表明,盐湖南岸断层在55.7±0.43 ka B.P.以来没有发生明显的活动,断层的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断层在晚第四纪以来经历过2次构造活动期和2次间歇期,间歇时间为约16000 a和55700 a,在2次活动期间断层活动程度存在差异,晚更新世早期断层活动较强,中期活动相对减弱。晚更新世以来断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0276 mm/a,属弱活动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南岸断层 晚第四纪 活动期次 滑动速率 活动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