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诗对萱草意象内涵的继承与开拓
1
作者 刘书含 王宏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1-54,共4页
在诗歌中最早描写萱草的是《诗经·卫风·伯兮》,其初始内涵是忘忧。此后,萱草意象在诗歌中广泛出现。唐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萱草诗,对萱草意象的内涵进行了创新性的开拓与整合。除“忘忧”内涵外,唐诗中的萱草又拓展出以萱草指... 在诗歌中最早描写萱草的是《诗经·卫风·伯兮》,其初始内涵是忘忧。此后,萱草意象在诗歌中广泛出现。唐代文人创作了大量的萱草诗,对萱草意象的内涵进行了创新性的开拓与整合。除“忘忧”内涵外,唐诗中的萱草又拓展出以萱草指代母亲,表达游子思乡的意蕴。同时,唐诗还注重对萱草植物形态和品格的挖掘。自此,萱草意象已经具备树萱以忘忧、隐喻游子思母、描绘植物属性三种主要内涵,成为一种具有多重意义的诗歌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草 唐诗 忘忧 孝亲
下载PDF
谈李清照的闺情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莉英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8-50,共3页
李清照词以闺情为主。她的闺情词不似唐宋男子所作的代言体终究隔了一层,而是自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从日常生活的记录中折射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她对爱情的表达是大胆的、叛逆的。早期思夫隐含着甜蜜温馨,后期思夫愁肠百结,落寞无... 李清照词以闺情为主。她的闺情词不似唐宋男子所作的代言体终究隔了一层,而是自我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从日常生活的记录中折射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她对爱情的表达是大胆的、叛逆的。早期思夫隐含着甜蜜温馨,后期思夫愁肠百结,落寞无绪,融入了思乡念国之更深广的社会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闺情词 真情实感 女性意识 思乡念国
下载PDF
论吉狄马加诗歌的忧患意识
3
作者 杨荣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5-68,共4页
吉狄马加是当代重要的彝族诗人,他以诗歌传递民族心声,建构精神家园,表达对人类的无疆之爱。尤其是对自然破坏、文化断裂和人类丧失家园的锥心之痛,表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诗歌抒情方式上偏于直抒胸臆,构成明快简洁又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吉狄马加是当代重要的彝族诗人,他以诗歌传递民族心声,建构精神家园,表达对人类的无疆之爱。尤其是对自然破坏、文化断裂和人类丧失家园的锥心之痛,表现出浓厚的忧患意识。诗歌抒情方式上偏于直抒胸臆,构成明快简洁又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为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狄马加 诗歌 忧患意识
下载PDF
论“蕉园诗社”女诗人徐灿诗词情意
4
作者 张远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6-69,共4页
徐灿是清初才女诗社"蕉园诗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她的生活年代跨越明清二朝,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时代剧变,坎坷的身世经历使得她的诗词不管是书写故国之思、故家之恋,还是寄远怀人,惜春闺怨,或是示亲别友、唱和女伴,多在一个&qu... 徐灿是清初才女诗社"蕉园诗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她的生活年代跨越明清二朝,经历了明亡清兴的时代剧变,坎坷的身世经历使得她的诗词不管是书写故国之思、故家之恋,还是寄远怀人,惜春闺怨,或是示亲别友、唱和女伴,多在一个"愁"字上凝结,呈现出幽怨凄婉、缠绵多愁的情意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灿 诗词 情意内容
下载PDF
论杜甫的“登楼”诗
5
作者 李新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2-54,67,共4页
自建安文人王粲流寓荆州,作《登楼赋》以寄慨以来,"登楼"遂成为历代文人抒发身世之慨和客中之愁的一个特有的人文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而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不仅在其登楼诗中继承了王粲《登楼赋》表达身世之... 自建安文人王粲流寓荆州,作《登楼赋》以寄慨以来,"登楼"遂成为历代文人抒发身世之慨和客中之愁的一个特有的人文意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而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不仅在其登楼诗中继承了王粲《登楼赋》表达身世之慨和故园之思的抒情传统,而且运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将伤时忧国的伟大情怀,和深邃的"宇宙意识"寄寓其中,拓展了这一题材的艺术表现范围,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千载传唱的名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登楼诗 王粲 伤时忧国 宇宙意识
下载PDF
汉末魏晋诗歌中浓郁的生命忧患意识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延江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7-50,65,共5页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 从先秦到汉末魏晋,诗歌在主题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体生命忧患意识逐渐成为诗歌的普遍主体。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对生死存亡的重视、感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上至皇家贵族,下至中下层普通知识分子,都染上了这种时代的色彩,在其诗作中流露出浓重的人生悲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朝末年 魏朝 晋朝 诗歌 个体生命 忧患意识
下载PDF
唐宋词中的“以愁见工”现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施烨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8-42,共5页
词到了宋代已成为一代文学之盛,使后世读者感兴趣的是:唐宋词中“以愁见工”的现象异常普遍。词人们以直抒胸臆、设喻说愁、触物生愁、借梦泄愁等方式抒写郁积在他们心中的各种愁绪,如宫怨相思离别之愁、感士不遇之愁、思乡恋国之愁、... 词到了宋代已成为一代文学之盛,使后世读者感兴趣的是:唐宋词中“以愁见工”的现象异常普遍。词人们以直抒胸臆、设喻说愁、触物生愁、借梦泄愁等方式抒写郁积在他们心中的各种愁绪,如宫怨相思离别之愁、感士不遇之愁、思乡恋国之愁、亡国之愁,亦或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闲愁。弥漫在唐宋词中的无边的愁绪感染了后代无数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愁见工"现象 唐宋词 文学评论 唐代 宋代
下载PDF
小说《边城》诗意背后的“人事”思索
8
作者 韩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作《边城》,以诗意的浪漫笔调,通过少男少女古朴的爱情故事描写,展现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风俗民情,一直以来受到接受者的喜爱。本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试图探究《边城》诗意背后的审美接受价...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作《边城》,以诗意的浪漫笔调,通过少男少女古朴的爱情故事描写,展现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风俗民情,一直以来受到接受者的喜爱。本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试图探究《边城》诗意背后的审美接受价值,给人们带来一些有关"人事"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浪漫 隐忧 叛逆 仁义 坚守
下载PDF
“潇洒老夫潜”:抱遗民情怀遁迹萍乡“山居”的文廷式——文廷式手录《知过轩诗钞》影稿本探析之三(上篇)
9
作者 曾文斌 《萍乡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2-17,共6页
着重剖析文廷式在庚子后期重要诗篇中所显示的诗歌风貌及其内涵变化,同时涉及道希独特的艺术品格及其常用的表达方式。重点分析了道希七律中的冠冕《落花诗》12首及冠冕上耀目的宝石《读元遗山集》四首。掌握了这些诗,就能基本理解道希... 着重剖析文廷式在庚子后期重要诗篇中所显示的诗歌风貌及其内涵变化,同时涉及道希独特的艺术品格及其常用的表达方式。重点分析了道希七律中的冠冕《落花诗》12首及冠冕上耀目的宝石《读元遗山集》四首。掌握了这些诗,就能基本理解道希诗的核心内涵及其诗歌艺术的根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遗山 《落花诗》 易代忧思
下载PDF
诗缘情——曾国藩诗歌初探
10
作者 胡清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58-160,共3页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quo...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他的情强调了人的本性,消除了儒家气息。忧国忧民之情、思乡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渗透于曾氏的诗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情 忧国忧民之情 思乡之情 兄弟之情 朋友之情
下载PDF
“常恐丹心付逝波”——读黄曾樾《慈竹居诗稿》
11
作者 刘学洙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4期92-96,共5页
黄曾樾是"同光体"诗论家陈衍高足,留学攻工科,却醉心古典诗作,近年发现其《慈竹居诗稿》,抒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事与心声,充满爱国激情和关切民瘼的情愫。诗如其人。
关键词 黄曾樾 诗集 爱国忧民
下载PDF
论陈三立的忧国恤民诗
12
作者 胡迎建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近代大诗人陈三立始终抱有忧国之心,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东三省日俄大战到清朝廷的腐败无能,思想界的混乱,所谓新政的弊端,无不写入其诗中。诗中盼望全民皆兵、全民教育。入民国,他对袁世凯政权予以无情讽刺,哀叹... 近代大诗人陈三立始终抱有忧国之心,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东三省日俄大战到清朝廷的腐败无能,思想界的混乱,所谓新政的弊端,无不写入其诗中。诗中盼望全民皆兵、全民教育。入民国,他对袁世凯政权予以无情讽刺,哀叹北洋时期的军阀争战。诗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沧桑世变,谓之诗史,当之无愧;陈三立有着改变国弱民贫境况的强烈意识,极为忧虑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故其诗往往沉郁多讽,有着哀愤忧悲的浓重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立 忧国 恤民 哀愤诗
下载PDF
宋词写"愁"手法简论
13
作者 武安国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4年第4期131-132,共2页
中国诗词史中,宋代写"愁"的内容颇多,其表达"愁"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主要运用了比兴手法、对比 手法。
关键词 宋词 词史 比兴手法 简论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 诗词 内容 宋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