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为与无不为——韩非《解老》、《喻老》对《老子》的法家解释 被引量:2
1
作者 余泽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3-96,共4页
文章试图从解释学角度阐述韩非《解老》、《喻老》解读《老子》所带有的法家立场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家解释,指出韩非的解释实际是借"无为"之名,发挥"无不为"之术,其解读特点是"以刑名为道德"、具有指实倾向... 文章试图从解释学角度阐述韩非《解老》、《喻老》解读《老子》所带有的法家立场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家解释,指出韩非的解释实际是借"无为"之名,发挥"无不为"之术,其解读特点是"以刑名为道德"、具有指实倾向,并阐述其启示,即本文与解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老》 《喻老》 《老子》 无为 无不为
下载PDF
《说文解字》“痨”字释义考
2
作者 马婧贤 王嵘 《甘肃高师学报》 2010年第3期60-62,共3页
《说文解字》中对于"痨"字的解释,不同于人们都熟知的意思。一些学者在对其同族词考释时不取《说文》释义,而用广为人知的"劳损得病"之意。《说文》释义特别,尤其是出现了限定语"朝鲜"一词,由此来探究其... 《说文解字》中对于"痨"字的解释,不同于人们都熟知的意思。一些学者在对其同族词考释时不取《说文》释义,而用广为人知的"劳损得病"之意。《说文》释义特别,尤其是出现了限定语"朝鲜"一词,由此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民族关系及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一个道德的殉道者——《缀网劳蛛》中的尚洁
3
作者 杨俏凡 《凯里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9-101,共3页
对于许地山的名篇《缀网劳蛛》历来认为其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氛围,宣传了许地山的佛学思想。其实这不过是一层外衣,从主人公尚洁身上透露出的是儒学的积极入世和道德修身,是宠辱不惊的为世之道。
关键词 《缀网劳蛛》 尚洁 道德 殉道者
下载PDF
史推哀牢废县县址
4
作者 尹家正 《保山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15-17,共3页
东汉所置哀牢县,位于何处,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在“腾冲、龙陵;”有人认为在“腾冲、德宏;”有人说是“猛卯”、“腾冲;”更有人说在“今腾冲、德宏、临沧一带”。通过史籍查证,认为东汉永平年间,显宗所置的哀牢县址,应在保山隆阳区永昌... 东汉所置哀牢县,位于何处,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在“腾冲、龙陵;”有人认为在“腾冲、德宏;”有人说是“猛卯”、“腾冲;”更有人说在“今腾冲、德宏、临沧一带”。通过史籍查证,认为东汉永平年间,显宗所置的哀牢县址,应在保山隆阳区永昌镇正阳北路南端“正阳北路信用社”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县 永昌府 太和街
下载PDF
从《解老》《喻老》看韩非对法家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0-33,76,共5页
韩非在《解老》《喻老》两篇中,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法家理论进行了建构。韩非在诠释老子的"道"时,引出了"理"的概念,由"道"及"理",为君主实施立法治国寻求理论根... 韩非在《解老》《喻老》两篇中,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对法家理论进行了建构。韩非在诠释老子的"道"时,引出了"理"的概念,由"道"及"理",为君主实施立法治国寻求理论根据;在诠释老子的"德"时,将老子的"形上之德"转变为"形下之德",以此来引导民众守法保身。韩非子借《喻老》强调君处尊势,并在重释老子的"道"与"德"的过程中,展现其"法术势"一体的法家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韩非 法家 《解老》 《喻老》
下载PDF
“大智并观”——宋徽宗《老子》注反映的儒道融合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万曼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80-85,共6页
作为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的《老子》注,即《御解道德真经》,往往成为他"溺信虚无"、"怠弃国政"的罪证。但这样的观点纯粹将徽宗的政治实践与文本混为一谈,并不妥当。本文在细读徽宗《老子》注文本的... 作为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的《老子》注,即《御解道德真经》,往往成为他"溺信虚无"、"怠弃国政"的罪证。但这样的观点纯粹将徽宗的政治实践与文本混为一谈,并不妥当。本文在细读徽宗《老子》注文本的基础上,重新探讨其中所反映的儒道融合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御解道德真经》 儒道融合
下载PDF
道法、政教与圣人之德——《韩非子·解老》中的理想政治 被引量:1
7
作者 仝广秀 《中文论坛》 2017年第1期60-71,共12页
法家思想往往被认为源自黄老道家,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准备。《韩非子·解老》篇即被放置在这一学术脉络中,用以证成道法之间的渊源关系。然而,这种视角不免忽略了《解老》篇本身的特殊意蕴和真实意图。本文试图在回归古典... 法家思想往往被认为源自黄老道家,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前提和哲学准备。《韩非子·解老》篇即被放置在这一学术脉络中,用以证成道法之间的渊源关系。然而,这种视角不免忽略了《解老》篇本身的特殊意蕴和真实意图。本文试图在回归古典语境的条件下,指出《韩非子》以《老子》为思想基础的真正意义,乃是对"道"的原初含义的阐发,即发抉先秦道论的政教本质,以之为古典政治的正当性来源。因此,"体道"就成了《解老》篇中"圣人"区别于"众人"和"人君"的最高德性,使得圣人具备了立法和垂范的职责。通过《解老》篇对圣人身位的界定和德性的彰显,《韩非子》超越了政治现实层面,成为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老子》 《解老》 道论 政教 圣人
下载PDF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与《训世评话》的词汇差异 被引量:19
8
作者 汪维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5,共8页
《老谚》、《朴谚》的汉文部分跟《训世》成书时间仅相差约十年,又同是朝鲜人所编写的汉语口语教科书,可是它们的语言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文章通过三个表格列出"老朴"与《训世》的词汇差异一百多项,认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 《老谚》、《朴谚》的汉文部分跟《训世》成书时间仅相差约十年,又同是朝鲜人所编写的汉语口语教科书,可是它们的语言却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文章通过三个表格列出"老朴"与《训世》的词汇差异一百多项,认为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四个方面:《老谚》《朴谚》有些词沿用《原老》《原朴》而未改;方言背景不同;文体和内容有异;编者个人用词习惯不同。文章举例分析了其中的前两个方面。初步结论是:《老谚》《朴谚》与《训世》的方言背景不同,《训世》中存在南方官话的成分;《老谚》《朴谚》使用的语言是明代前期(15世纪后期)的北方官话,其中还保留了一些元代"汉儿言语"的成分,《朴谚》中可能还存在少量南方官话的成分;《训世》编者李边所习得的可能是15世纪后期朱明皇朝上层人士所说的口语,其中的南方官话成分或许是北上的皇室集团从江淮地区带过去的,因此跟《老谚》《朴谚》所反映的地道的北京话相比呈现出若干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 《训世评话》 词汇差异 近代汉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